第五百六十八章 盡在掌控

bookmark

北岸,驪山腳下,太白廟崗,吳質本陣所在。

太白廟崗兩側是山溪日積月累沖刷的寬闊山溝,使得太白廟崗成爲一塊兒山腳下突出的高地,且坡面陡峭,十分利於防守。

而山溪沖刷的山溝另一邊,又是其他山崗、山樑,都已有魏軍結寨,修築爲據點,相互照應。

想要攻拔吳質的本陣,就要從別處繞道,走山樑從背後殺過來。

因此太白廟崗山樑上已開始壘砌土石牆壁,開鑿塹壕,做各種防守戰備。

張雄從前線馳馬奔來,山崗下吳質的帳下親兵迎上來牽馬,張雄一躍下馬詢問:“大都督何在?”

說着就要往太白廟崗走去,這座山崗在魏軍口頭簡化爲白崗,爲了方便通行、信息傳遞,有幾條打了許多繩結的麻繩從崗上垂下,己方信使、軍吏可以抓着繩索迅速往來。

這也沒辦法,選這裡做本陣,可以有效預防田信單騎突陣。

“都督在太白廟,與王司徒對弈。”

留守軍吏指着山崗北側,還給張雄前來一匹新馬,張雄當即換馬前往太白廟。

相隔大約一里地,轉眼就至,太白廟四周懸掛、樹立了許多白幡,幡旗寬一尺長七尺,在風中展開,使得太白廟籠在一片素白中。

在大魏經學家眼裡,太白廟是象徵金德的廟宇;西方太白之金,不管是白帝道統,還是五斗米道宣揚的白虎監兵神君,總之種種跡象都表明太白廟背後的神靈是很能打的,最起碼跟兵主蚩尤是同行。

而田信反對五德學說,又挑刺,認爲按着五德順逆來推,上古夏朝乃是木德,夏朝之前的虞朝是水德。只有虞夏之間的帝位傳承,才勉強能算是禪讓,萬物、文明起源於水,是水生木。

夏爲木德,商克夏,是金德;周克商,是火德;秦滅周,是水德。

漢克秦,所以漢初是土德;因遊牧的匈奴算木德,所以自武帝時改大漢爲火德。

田信的這個理論也頗受曹丕認同,只是他不認同田信對魏國德行的劃分,在田信分類裡,魏篡漢,應該是水德才對。

對於大魏水德這個說辭,曹丕是堅決反對的。

不管曹丕怎麼說,反正田信麾下的北府兵、嶺南的湘軍、漢僮軍,都是青黑、灰綠相間的服色;日常禮服纔是跟漢軍一致的赤紅色主調,再加上青黑配色。

田信都這麼說了,那很多人就跟着宣揚這套田氏五德學說;既然北府兵是木德,還有青龍見於藍田這種謠言,那麼就多參拜太白廟……起碼吏士們會心安,金克木,就這麼簡單。

金又能生水,有益……咳咳。

張雄來時,太白廟裡吳質正在廟堂內焚香,此刻禱告可以說是真的很虔誠。

廟堂走廊裡司徒王朗負手而立,身爲大魏三公、監軍,他代表的是朝廷的威嚴和天子的節杖;軍中誰都可以參拜太白廟,唯獨他不可以參拜。

他代表的是大魏天子的威儀,他若參拜,就意味着大魏要重新冊封神靈。

豫州有老子廟,曹丕剛登基時就遣人稍稍整修了一下,算是對先賢的敬重;可結果導致豫州、兗州士民以爲這座老子廟十分神異,爭相參拜以至於耽誤正常的生產、政務,曹丕就下令豫州刺史呂貢整肅風氣,禁止士民參拜。

結果這道命令下達沒多久,呂貢就在漢軍北伐時,被馬岱麾下的鐵騎衝死在夜戰裡。而後,就是關東四州的動盪、失陷,天下大半落於漢軍掌控。

因此,老子廟反倒在豫州更顯得神異……

不止是老子廟,曹丕登基之處就申明國家祭典的意義,意在昭顯孝道,而非其他。所以各類山川神靈都不在大魏的正式典祭裡,太白廟屬於白帝道統,勉強不在打擊範圍內。

張雄不好叨擾吳質,上前向王朗打招呼,溫聲施禮:“王司徒。”

“嗯。”

王朗煞有其事迴應一聲,算是給足了張雄面子。

張雄不敢多說話,侍立在一側靜靜等候,就聽王朗詢問:“可是馬孟起所部抵達霸上?”

“正如司徒所料。”

王朗聽了只是輕輕點點頭,閉目沉吟,思考戰局。

寂靜廟堂內,吳質已經聽到外面輕微的問答,他依舊靜靜祈禱,一遍遍默誦自己的想法。

兩軍統帥自統兵以來都沒打過敗仗,是當世並列的戰神、鎮國名將。

彼此擅長的側重點不同,田信是典型的兵形勢,臨陣決計之果斷,當世無雙;又兼有霸王之勇,可以說是霸王再生,無人可擋。

可自己呢,勝在兵權謀,善於利用種種客觀條件,稍加引導就能化爲助力。

所以自己這幾年也是越打越強,蓋因手裡掌控的資源多了,許多想法有了施展的餘地。

譬如四兩撥千斤,撥之前,你本身就得有千斤之重;否則這個技巧,往往會扛不住千斤重物,將你活活壓死。

而眼前這一戰,王忠節制、負責的東部防線肯定會瓦解;這就不是一支歷經大戰的老兵軍團,也缺乏磨合,內部矛盾重重。

王忠軍團的潰敗,幾乎是彼此雙方都能預見的事情;以田信的自負、馬超的跋扈,肯定會乘機而進吞掉王忠軍團,進而向自己本陣發起決戰。

而自己本陣立在山崗之上,周圍幾條山崗都立有營寨,相互守望,不至於面臨三面圍攻的事情。

有山勢爲依憑,足以擋住北府兵最初的猛烈進攻,等對方鏖戰已久精力、體力匱乏,並分兵四散抓捕潰敗魏軍時,那就是自己伏兵出擊的時刻。近乎三萬騎兵的衝擊,難道還打不穿、衝不垮北府疲兵?

鐵蹄踐踏,根本不是血肉之軀能抵擋的!

吳質閉目禱告,一遍遍默誦、闡述敵我形勢,一遍遍的默誦、分析,越來越覺得自己勝率很大。

形勢非常明朗,從各個方面來說,田信、馬超都擅長臨陣決機,也非常自負,明知道是誘餌,肯定也會咬上來。

田信、馬超素來輕視魏軍,驕橫自大,有信心應對自己的反制,所以會撲上來吃掉王忠軍團,那時候看見自己本陣戰旗就立在太白廟崗,哪裡又能忍住?

犧牲王忠軍團,自己親身涉險充當誘餌,再加上丟掉郭淮軍團的風險,這一切就是爲了引北府來打自己。

這些年田信作戰有極高的臨陣斬將效率,田信不會拒絕這個能迅速結束戰爭的機會,田信麾下的吏士也不會放過這個滔天功勳。只要一支部隊朝自己本陣進發、攻擊,那必然其他北府兵也會跟進。

廣闊的黃土塬上,北府各陣分散,又因戰鬥、追擊而疲憊,再被自己拖住……怎麼想,怎麼都覺得勝利在招手,在前方等待自己!

一遍遍的默誦戰術推導的過程、結論,吳質由內而外透發着自信,氣度顯得沉穩。

一切,盡在掌握中!

這種沉穩、自信的氣質,很有感染力。

不要急,吃菜前得聽廚師報個菜名啊

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九章 局勢第四十章 糜芳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七十六章 傷員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十四章 不見黃龍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塵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二十四章 彩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九十一章 易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四百六十五章 有所爲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九十五章 借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七百五十九章 威逼利誘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狀之罪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六百六十七章 麥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戶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夢死第四百章 衛軍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四百六十四章 顧慮長遠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計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八十二章 貓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戰場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六百章 缺糧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