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

bookmark

約在上午九點,魏軍三河口西線軍團,郭淮大營。

這個時候河霧漸漸退散,能見度已有一箭之地,轅門處探馬、使騎往來奔波,朦朧看不清身影,只有青灰色輪廓,着墨或淺或重而已。

張雄半個小時前開始向北撤離,臨走不忘派人通報郭淮,讓郭淮做好堅守準備。

東線軍團不能指望,現在只有西線郭淮軍團能牢牢釘在三河口據點,可以牽制大量北府兵。

牽制的北府兵越多,那己方騎軍反攻時的阻力就越少,只要擊穿北府陣列,那平闊的鹿塬之上,就是一場新式騎兵的表演賽。

郭淮從個人仕途、理想、家族生存環境來說,已經沒有了一絲一縷的退路。

他更爲果斷,傳令輔國將軍鮮于輔率領五千烏桓義從騎士向北部高地撤退,以增加決戰時的衝擊力度。

郭淮大營南側最近的是五千烏桓義從騎士營壘,這是一支跟着吳質吞掉南匈奴,又吞掉河西諸胡聯軍的驍銳騎兵。

哪怕三年前是尋常的義從騎士,可經過三年的擴張,以及戰利品的變現,和吳質的籌備,這支烏桓義從騎士已經軍械正規化。

這是很了不起的進步,意味着他們在吳質眼中不再是強行徵召的可消耗資源,而是魏軍中的一份子,還是骨幹成員。

鷹山之戰後魏軍的傳統騎兵折損嚴重,又不敢發展雍涼二州的本土騎兵,於是就讓這支烏桓騎士撿了個便宜,得到了吳質的傾力扶助。

從訓練到器械,再到晉升途徑,以及簡單的軍中啓蒙教育,都打開了方便之門。

負責指揮、節制這支烏桓義從騎士的是輔國將軍、昌鄉縣侯鮮于輔;作爲幽州崛起的邊將之一,鮮于輔跟閻柔、劉虞一樣是懷柔派;而公孫瓚、田豫、曹彰、牽招則是強硬派。

懷柔、強硬只是態度、手段,目標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想解決邊患。

解決邊患問題,生活平穩,才能專心發展,又不需要太多的軍事負擔,吏民能有富足的好日子過。

懷柔的優點是軍事成本低;強硬的優點是一勞永逸,將安撫遊牧部族的資源節省出來,打倒、附庸遊牧部族後,反而能攝取資源壯大自身,也能削弱、斬斷遊牧部族崛起的希望。

到底哪一個好?

這不是一個對立的選擇題,是一個優先度的問題。

如果沒有公孫瓚的猛烈攻勢,那劉虞的懷柔政策也很難見效果;如果現在沒有牽招、樑習等一批強硬派邊將,鮮于輔的地位也不會太過穩定。

正是因爲牽招這幫邊將能把烏桓、鮮卑人打疼,所以這些遊牧部族的首領纔會積極聯繫鮮于輔,由鮮于輔充當遊牧部族與大魏朝廷之間的中間人。

真要說鮮卑、烏桓部族欽慕、敬重鮮于輔,能在鮮于輔的號召下爲大魏拋頭顱灑熱血……這根本不現實。

這只是一種生存的生態鏈,處於不同的位置,就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不同於自己,當年的公孫瓚順從性格,選擇扮演最難的那個角色。

鮮于輔已經適應了自己現在的角色,遊刃有餘充當着中間人、代理人角色;這種人在田信眼裡……是比較複雜的,平心而論,田信自己就是以這種僕從部隊代理人身份而崛起的,總不能罵一聲‘該死的買辦’。

準確來說,鮮于輔這種懷柔派的將軍,在族羣、文明融合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貢獻着一點微不足道的正面效果。

鮮于輔的身份很複雜,在如今這個世道里既複雜又清貴,還有一絲窘迫。

公孫瓚攻殺劉虞後,是鮮于輔召集幽州漢胡聯軍爲劉虞復仇,是他們連戰連捷瓦解了公孫瓚對幽州的控制,也是他們配合曲義覆滅了公孫瓚。

至於曲義攻滅公孫瓚,想跟袁紹掰腕子又不夠心狠,反倒被袁紹解決掉……則是另一個故事了。

鮮于輔作爲劉虞、公孫瓚的實際繼承人,掌握幽州,算是一方諸侯,到底該何去何從就成了問題。

當年他聽從田豫的意見依附許昌朝廷,官渡之戰時也站出來支持許昌朝廷,被曹操任命爲幽州六郡都督,昌鄉亭侯。

所以鮮于輔的地位是很清貴的,明明可以做一方諸侯,偏偏在角落裡爲曹家出了大力氣。

曹操父子信賴鮮于輔,是大魏開國時數量不多的縣侯之一,又領着‘輔國將軍’這樣寓意遠大的將軍號。

可是呢……公孫瓚就死在鮮于輔這些人手裡。

劉備是不在了,可公孫瓚的仇得有個說法。

作爲當年的領頭人,鮮于輔還在世,那這個仇就很難消泯。

公孫瓚敗亡時,受牽連而死的人太多了,這些死掉的人……跟漢軍元勳、二代子弟又有或多或少的鄉黨情誼,或血緣關係。

若劉備在,大度表態,鮮于輔的事情也就揭過去了;可劉備不在了,那當年受的委屈,現在的漢軍就有義務報復回去。

現在的鮮于輔發須花白,身材也不如年輕時高大,他已經撐不起沉重、厚實的明光鎧,而是穿着一領鑲鐵皮鎧。

他麾下的烏桓義從騎士的盔甲也多是鑲鐵皮甲、原始鍊甲爲主,只有少數部族勇士擁有類似兩襠鎧的鐵甲,烏桓貴族纔有財力置辦高級甲冑、馬甲,成爲傳說中的重裝騎士。

得益於新式馬具,現在的烏桓義從騎射技藝嫺熟,再配合馬槊恐怖的衝刺破甲能力……不敢想象,這五千義從騎士如果逃跑,帶着家屬逃往塞外,向遙遠的西方遷移……鬼知道會發生什麼可怖的事情。

鮮于輔目光巡視營中待戰的義從騎士,也不知道這些粗魯、蠻勇、蠢笨又狡猾,充滿生存智慧的人裡有多少跟他一樣思考這個遙遠,但又很有操作性的事情。

在河北邊軍取得壓倒性勝利前,必須約束新式馬具的擴散!

身爲懷柔派的將軍,鮮于輔很清楚懷柔的奧妙、精義……而新式馬具,能讓塞外再次崛起一個新的部落大聯盟,或許是新的帝國。

而現在,眼前這五千見過大場面,經歷過人生二次啓蒙的烏桓騎士,對未來絕對有着規劃和各種夢想。

很遺憾,今天就是這五千人的死期。

或許,也是自己的死期。

反正自己死前,要儘可能的讓這些人先死。

吳質有吳質的想法,郭淮也有郭淮的想法,自己也有自己的底線在。

吳質絕對高估了懷柔的效果,也高估了他本人在義從部隊中的威望。

以吳質的傲慢,對邊郡的生態鏈缺乏瞭解的興趣,也不可能被自己說服。

鮮于輔對吳質不抱希望,他靜靜等候,等待這場晨霧散去,然後激勵、鼓動、帶着這些禍水去死。

很快,郭淮送來調令。

對於這個撤退命令,鮮于輔有自己的看法。

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四十五章 千鳥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風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四百零七章 茶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任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三百章 精兵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九十三章 畫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五百三十八章 飯還得吃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續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因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六百四十八章 鹿門山困局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四章 孟達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牌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四百六十七章 患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覽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三百七十七章 瓷第二百七十六章 就緒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二十七章 平魯城第二百三十一章 瘋馬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九章 局勢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第三百八十七章 染疫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七十六章 傷員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