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

bookmark

田信早已命人準備宴席,位置就在他大營所在的滻水西岸的一片高地。

平原上的高坡一般稱之爲阪,這裡被稱之爲滻阪,名字不好聽,因這裡能望見長樂宮廢墟,被田信改名爲長樂坡。

算是周圍的制高點,成爲田信的幕府本陣所在。

至於長安城,雖然經歷過鍾繇的治理,可關中之亂時馬超曾奪取長安,又經歷了一場戰火。之後曹操經營重心不在長安,所以沒有進行修繕。

漢中決戰前後,曹操只從關中汲取人力、物力,哪有多餘的力量修繕長安?

關中人疲於奔命,更不可能去修繕宮闕樓閣,因此長安內外、周圍的宮城多已成了廢墟,且城牆坍塌、敗壞,除了一個響亮的名頭之外,再沒什麼有用的東西。

一座廢墟都城,田信自全殲吳質雍涼軍團後,就沒去過長安城,自然不可能去打掃、拜謁前漢宗廟。

與魏延一前一後抵達長樂坡,田信也更換禮服,是圓領大紅敞袖金龍過肩常服,頭戴折角翼善冠,與飢腸轆轆的魏延正式會面於帷幕中。

算是初次見面,田信對魏延還是抱有一定好感的,老丈人也沒少誇過魏延。

只是魏延性急,剛見田信坐下,就問:“末將在漢中久聞陳公威名,又聽人說陳公與曹丕頗多書信交流。今陳公得關隴如虎插翼,實不知陳公意欲爲何,末將竊不自安。爲朝廷社稷,末將斗膽,還望陳公坦言。”

帷幕正中篝火前,被俘的韓龍一身粗布短衣,正緩緩搖動木架,架子上烤全羊已然入味、快要熟透。

邊上一同參加宴席的北府軍吏俱是色變,目光不善落在魏延臉上,魏延身子微微前傾,略揚起下巴,一雙眼睛明亮亮,等待一個答案。

“不愧是文長將軍,對陛下忠肝義膽,敢爲人先。”

田信說着眼皮垂下:“陛下光復漢室之偉業,因時疫中道崩殂。我北府吏士受吳質陽謀毒計所迫,在家國、忠孝之間已作出選擇,再無退路可言。文長將軍實乃明知故問……何況,我陛下之婿也,自會善待宗室。”

略有傷感,田信擡頭看面容漸冷的魏延:“文長將軍,若是能選我想要的,寧肯要千年世家。”

“大將軍可知這番心意?”

“應能知曉,不過我出兵武關時,自知已無退路,今後不入江都半步。”

田信說着右臂擡起指着西北二十幾裡外的長安:“漢室西京就在那裡,我破吳質已有十日,不曾去過長安。除大將軍、大司馬之外,我也敬重丞相、子龍將軍,若在一日,我一日是漢臣。”

魏延神色微微緩解,又問:“我聞陳公曾與大司馬協商,欲更改西府番號?不知如今,可會遵守約定?”

按照與張飛的新約定,田信拿到北府、西府、南府番號,魏延的西府更改番號爲衛府。衛府,顧名思義,是司職京畿衛戍的府兵。

如果魏延所部更改番號,那麼理應在長安附近軍屯,畢竟這裡是大漢西京所在。

這也是當時協約的主要細則之一,田信不沾染長安,由魏延負責戍守。

長安哪怕淪爲廢墟,那也是漢室西京之所在,自有號召力在。

魏延所問,田信略作猶豫,就說:“自會遵守。文長將軍若是樂意,不妨與我一同上表江都,申明此事。”

軍人也是人,魏延所部西府如果要屯戍長安,那西府許多府兵就要從漢中帶着妻小離開,來長安定居。

很遺憾,西府的凝聚力有限,西府吏士籍貫多在益州,讓這些人背井離鄉到漢中戍守、軍屯已經是很爲難人的事情;如果再強迫這些益州人遷徙到長安軍屯、戍守,絕對沒幾個人願意。

因此,願意跟着魏延到長安戍守的西府兵,規模應該在兩三千人之間。

這些府兵的籍貫要麼是關隴地區的,是當年逃難去益州的東州人;再要麼就是跟着劉備、魏延入蜀的老兵、鄉黨。

換言之,這批人肯定就在魏延軍中,他手裡這五千人,還會進行一次分離,將益州籍貫的吏士分離出去,遣回漢中。

不然的話,這些人也遲早會逃回去。

那麼問題來了,魏延手裡就兩三千老兵,長安又是廢墟,他怎麼戍守、軍屯長安?

見田信肯鬆口,魏延神色釋然,當即拱手請求:“末將也知軍中儲糧不充,會遣返部分吏士迴歸漢中。歸程足有千里,還望陳公撥付乾糧。若儲糧實在緊缺,這些吏士可聽由陳公調派,待明年開春後,再行遣返。”

“好,今日宴後,文長將軍迴歸本軍整理軍書,待朝廷詔書下達,就更易番號。”

田信說着舉起茶杯:“請。”

魏延也舉杯,神情沉重:“陳公,請。”

負責烤羊的韓龍開始分割烤羊,爲魏延切下整個羊頸骨肉,羊脖頸是經常活動的部位,肉雖藏在頸骨中顯得少,可卻是口感頗好的。

而田信獨享一條羊腿,伴着粗糲糜子烤餅享用,思索魏延、朝廷的破局之策。

不用想,首先是朝廷的財政支柱之一的蜀錦;今年老丈人能想辦法給張飛湊了十萬匹蜀錦,那明年也能想辦法給魏延湊來兩三萬的蜀錦。

蜀錦就是硬通貨,魏延手握蜀錦,自能換來許多物資,進而經營長安,逐步修繕,使之恢復西京氣象。

好在自己不喜歡蜀錦,對這類奢侈品缺乏興趣……每年按比例分給自己的蜀錦也勉強夠內部分配。

蜀錦、美玉、金銀、漆器、象牙製品、寶石、寶珠等等之類,似乎真的沒什麼了不起的。

細細嚼着烤羊腿肉片,田信思索自己的破局之策。

自己修築的新城,肯定能取代舊的長安。

只要按着規劃走,新城就不會落後;網格化的管理,是大勢所趨,可以跟後續的發展達成完美銜接。

魏延不算沉默寡言,是個喜歡當話題人物的人。

可眼前真的不是他自吹自擂講故事的時候,田信都在那裡靜靜用餐,其他人也就低聲交流,細細聆聽就能判斷這些人聊的還是公事。

魏延也就息了講故事的心思,真要講故事,田信身邊中高級軍吏哪個沒故事?

還都是記錄在彭羕《北府戰紀》裡的事蹟,哪怕當事人有些記不清當年的細節,彭羕也會幫他們回憶起來,並在記錄中用樸實的語言,把當年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描述出來。

就目前來看,《北府戰紀》已經引發一起爭執,當年田信夷兵營金木水火土日月七名曲長,如今卻有九個活着的軍吏聲稱自己是七曲長之一……

比起彭羕妙筆生花的故事,魏延那些故事有些不夠看。

羊還沒吃完,主簿陸延步履匆匆進入帷幕,雙手捧着插着雞毛的急遞:“公上,徵北將軍急遞。”

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三百三十二章 離奇第八十章 糧食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狀之罪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六百一十六章 風口的姚氏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賭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七百五十六章 犏牛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陽陵前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三百九十九章 磚茶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七百四十章 信口開河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因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記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立字據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三百二十四章 相遇第四百九十一章 舉例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記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三百三十四章 姜維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六百章 缺糧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二百七十七章 溼布巾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五百五十一章 勝負迷雲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