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薦

bookmark

郿縣孟達祖宅,自孟達回到關中以來已經過去大半個月時間。

和絕大多數北府軍吏一樣,孟達也請假回家鄉整理故宅,整合鄉黨,增強地方向心力。

不單單是孟達如此,幾乎所有北府軍吏都有迫切的請假需求,可軍隊又要維持秩序,只好分批輪休,逐步協助委派的地方官吏完成初步接管工作。

這次官吏委派,縣令長都是臨時代理的軍吏,是否能轉正還要看朝廷最終如何協定。

縣令長以下的遊徼、亭長、嗇夫稅吏則是直接任命的低級軍吏,屬於實授;而地方空缺的三老……戰亂年代,老人屬於稀缺階層。

三老來源要麼是退休致仕的官吏,要麼是地方大族出身的鄉里賢正之士,再要麼就真的是活的很久引人羨煞的人間祥瑞。

如果套用陳公國三司制度,三老制度正好跟議政司對接。

所以很多東西名字稱呼變了,內容實際還是那一套。

如果沒有議政機構,地方郡守、縣令長執政時,難道就什麼都自己拿主意?

不,還是要考慮、聽取地方各個勢力的意見,然後綜合衡量後再做決定。

田信只是把現有就存在的事實情況予以承認,授予官職進行綜合管理。有名有實,有了正式承認的權利,也就要承擔起相應的義務、責任。

那種縣官與豪強三七分成的事情,就在於這種議政、佈政職權的混淆。

往大的方向來說,也是砍向世家的最狠一刀。

世家爲什麼是毒瘤?

表面上是他們壟斷教育、掌握輿論,好話說盡壞事做絕……知道他們醜惡的人,是發不出聲音的。

而最爲詬病的一點就在於世家享受到了權利的好處,卻沒有承擔相應的義務。

譬如買賣官爵……這算事麼?

先秦、前漢之際,就有民間捐助錢糧獲取爵位的律例條款,有爵位就能充任官吏。

這是條款明明白白的賣官,爲的就是集合資源去打仗,當世都習以爲常,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桓帝掃滅幾十萬戶規模的東羌聯盟,到靈帝時涼州前前後後吃了千億的預算,賣點官爵籌集資源能算多大的事情?

難道只允許你們世家名聲清白的子弟直接當官,就不能讓朝廷賣點官位,湊集一些資源?

能有錢的買官,怎麼也是有一定積蓄、素養的寒門子弟……就做官這麼簡單的事情,誰做,對皇帝來說似乎都沒區別。好也好不到哪裡去,壞也壞不到哪裡去,而手裡握着的錢糧,纔是真正的力量。

正是這種只要好處,不承擔義務責任的存在方式……如同一味索取的寄生,讓這個團體不斷擴大,發展爲一個階層。

對於國家來說,這樣權利義務嚴重不對等的寄生階層,完全就是毒瘤。

而現在,郿縣的三老人選就由孟達一手指定,由孟氏、法氏家族的親近鄉黨裡進行推選。

這沒什麼好避諱的,冒着全軍覆沒的風險來打關中決戰,一切從踏過武關時就已經註定。

今後的關隴,就是一個整體。

沒有北地、隴西的關中,是一個只有富庶平原的小關中,誰來都能搶兩把。

真正完整的關中,是整合北地、隴西的四塞之地。

孟達完成重修宗廟、祭祖一系列光宗耀祖、堪稱神聖的工作後,就在郿縣四處走動,針對各鄉、各亭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傳授一些致富的方法。

今年受困於存糧緊張,北府在冬季不可能有大的動作;但以北府一貫的執政風格,明年夏天開始整個關中的活力就會被激活。

誰能主動配合、響應北府政策,誰就能迅速積累財富。

而郿縣東邊的樗縣已經被田信改成了扈侯國,直接遷移了一萬戶羌氐過來,這裡極有可能成爲類似麥城、丹陽的支點;依靠這個支點,郿縣有水運之利,自能跟着快速發展。

現在孟達人生幾乎美滿,如果再生幾個女兒,以後跟田氏家族聯姻,那就完美了。

起碼,比起自己父親孟陀,自己在家族發展方面,不比父親差多少。

衣錦還鄉,光宗耀祖……這種好事自然不能讓孟達一個人享受,田信派來的人將美夢中的孟達喊醒,得幹活了。

來的人是孟達的老部屬,是漢末益州刺史郤儉之子郤楫,是孟達奉劉璋命令離開益州來荊州迎接劉備時就追隨的部屬;孟達擔任宜都郡守時,是孟達麾下的營督之一。

孟達的另一個營督李輔很受田信重用,如今留守廣州,是湘軍司馬;郤楫之前是湘關邸閣長,負責湘軍的全部後勤轉運工作,如今調歸關中具體擔任什麼職務,還沒有落定。

郤楫的兒子郤纂是田信的侍從武官之一,前程堪稱遠大。

得聞郤楫造訪,孟達自不會怠慢這位昔日老下屬……亂世之中,上級篩選下級,下級也會篩選上級,這是個相互選擇的過程和結果。

因此,有抱團取暖的,也有志趣相投的,孟達與郤楫則屬於親密那種。

“公上已至扈侯國。”

郤楫一開口就嚇得孟達突然坐直身子,見狀郤楫不由呵呵做笑,孟達一驚一乍以爲開玩笑嚇唬自己,急問:“果真?”

“是真,豈敢拿公上行程說笑?”

郤楫將繃直身子的孟達壓下去,作爲老朋友自然清楚孟達的噩夢是什麼,語氣從容說:“也非什麼大事,公上遲遲不見朝中迴應,就與我等協商對策。皆以爲趙公坐鎮涼州,實乃朝廷不容之事。故此,朝廷必有反制手段,那我等也當有所應對。”

“哦?”

孟達眼睛一亮,又有些遺憾:“不知人選爲誰?”

雖說非常心動,可修築軌道帶來的影響力更高一些;畢竟州牧這種位高權重的職務,目前朝廷有將近二十個人適合擔任,可能貫徹、負責軌道修建的人,只有自己一個。

那誰能接替馬超成爲涼州牧?

田信派過去的左護軍蘇則的形象在他心中越發清晰,除了蘇則之外,陸議也是可以做涼州牧的。

涼州地區設立一個州牧是很有必要的事情,如果因人選與朝廷爭執不下,各退一步選一個性格寬和的老好人來做刺史也是個辦法。

至於跟朝廷翻臉……開什麼玩笑,這太虧了。

現在關羽當家做主,自己這邊再虧也虧不到哪裡去,反而能小動作不斷,獲取各種好處。

孟達心中思索,看自己能不能跟上田信的思路。

反正自己不可能去,自己兒子也不可能去,法邈太過年青,可以擔任位卑權重的職務,但刺史、州牧、郡守這種做苦活的事情,不是法邈現在能做的。

思索一圈,總覺得跟自己沒關係,孟達也就心態放鬆了。

只是他當面的郤楫面有得意之色,想起了下巴,忍着笑意反問:“君侯,且觀某家如何?”

孟達當即皺眉,搖頭:“不妥,涼州局勢叵測,非君所能任事。”

郤楫斂容正色:“我已向公上自薦,若朝廷反覆不退。罷州牧立刺史,我願前往涼州一試,還請君侯美言一二。”

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立字據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章 精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八百四十章 誰家清白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四百七十一章 賬目第九章 局勢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記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七百六十二章 釣魚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九十三章 畫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車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滿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四百六十四章 顧慮長遠第二百六十一章 問題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第七百六十八章 夜深謀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四章 孟達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八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報第九十五章 借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開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七百五十九章 威逼利誘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七百九十九章 風口之人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第四百四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六百五十三章 爲難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二十四章 彩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