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

bookmark

令關羽頭疼的北府鹹魚事件還算好處理,事情也勉強有解決的辦法。

就按裴俊的說法,對鹹魚事件進行常規化處理,以鹽鐵專營爲由禁止鹹魚銷售,如果無法禁止,就降低鹹魚的含鹽量。

起碼,不能現在這樣一條鹹魚用幾斤鹽裹着運輸……

事情也不能拖延,派遣專人前往南陽進行正式通告。

關羽提筆書寫兩封信,一封是邀請關姬帶外孫來南陽一起守歲,一封則關係鹹魚事件,遣從事中郎胡班去送信。

裴俊送胡班出行,細細囑咐:“長公主怒火至今未消,伯序兄此去南陽,當以慰問、走親爲主,兼帶捎信,其中主次不可顛倒。”

胡班神情莊重,眉宇間有愁意:“長史勿慮,其中輕重下官明白。只是下官擔憂長公主拒而不見。”

如果真的拒而不見,強闖鄧邑城……被亂箭射殺絕非玩笑。

裴俊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拍拍胡班的肩膀,大概是示意他隨機應變,不要強硬。具體胡班能領會多少,只能看機緣、悟性。

胡班這裡領了從騎護衛着北上,槐裡侯田睿則來到大將軍府,磋商婚期。

關羽與田睿會面就隨意許多,一起在內宅用茶……今年秋季的時候,關羽已遣人去湘州收集茶樹,也準備置辦更多茶莊。

如果再不動手,湘州的那些土人,非把田信、關興茶莊範圍外的茶樹紛紛砍光不可。

茶葉的暴利正爲朝野所認知,王連在江東抄家時,主要精力就在各種產業的復興之上。只是許多技術工人普遍是孫氏、江東文武的部曲、家奴,因此這些人已經被篩選一次。

在張溫、諸葛恪以及江東降臣的配合下,這些寶貴的技術工人並沒有落到王連手裡。

除了部分陶瓷工匠送給了李嚴,餘下工匠分別調派到南陽、武昌夏侯國,以及走海路去廣州南海國。

而茶作爲一個新興產業,並不依賴原有的技術傳承,所以王連在會稽、吳郡置辦了許多小茶莊,已經圈地,漸漸發展經營即可。

只是丹陽郡守諸葛恪處處頂撞王連,又積極推行三光道、瘟神道去懷柔丹陽山民。

諸葛恪帶頭朝拜瘟神廟,引導丹陽風氣,很快獲取了丹陽山民的信任……自孫氏入江東以來,丹陽山民終於拾起了對地方官府的信任。

有了彼此信任,那什麼都好說;不管是從丹陽山民中招募勇健僱傭軍,還是勸說山民到平原定居,編戶齊民……都方便了很多。

因諸葛恪勸說下山的丹陽山民數量與日俱增,諸葛恪對丹陽郡的掌控力也不斷高漲。

這種情況下,諸葛恪在山民配合下搜尋茶樹,就地或尋找合適地址建立茶莊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丹陽有了自己的掌控的茶莊,哪有道理白白讓給大司農府的道理?

揚州地區如此,關羽原本就有兩座茶莊,現在繼續擴建;益州丞相府也經營茶山設立官營莊園……對茶葉的生產資源爭奪,大半年的時間裡已經完成最初的跑馬圈地,今後就看彼此的經營手段。

爭奪茶葉生產地的過程中,最讓王連惱怒的是江東降臣的陽奉陰違。

江東降臣在這個詭異的時代裡,頗有些無所適從,不知道該聽朝廷的,還是去聽最能打的。

不管是朝廷,還是北府,惹怒任何一個,都能引來殺身之禍。

顯然,朝廷處置人的名義、花樣更多一點……可江東降臣還是言行不一,雖配合王連,卻處處敷衍了事,極大拖延了王連的工作進度。

以至於十月收齊江東一半的賦稅後,王連才乘押送錢糧送往江都的機會回來參加今歲年末的上計。

方方面面都有事情需要處理,現在全靠一個團結的中樞壓制了各處的問題。

一旦團結的局面瓦解,那誰都沒好處。

想要重整先帝積攢下來的局面,非得再花五年、一代人、兩代人的時間不可。

而現在,田睿又以老父病危爲由催促婚事,可這場婚事哪有那麼簡單?

最起碼,皇帝的婚禮得有一個名正言順的負責人操持各方面事務。而太常卿賴恭捲入費禕董允一案,已經被罷免,勒令返回益州老家閉門閒居,不準與外人交流。

選一個新的太常卿就能解決這個關係朝廷威儀、體統的事情,可目前誰合適?

老臣凋零了太多,青黃不接的問題終於爆發出來。

三公九卿、次卿的官位哪能輕易找半路入夥的人充任?

讓這些人上去簡單,讓他們下來可就難了。

這幾十年的戰爭裡,這些人的風骨已然盡顯,是真的不能相信。

前腳把這些人擡上去,後腳這些人就會思索進路、退路,能保持安靜當個木偶已經是難得的品德了……這些人絕對會搞風搞雨。

這是一種必然,不然等小一輩成長起來,這些人就得讓路。

他們一讓,今後可沒有青黃不接的隱患,一代接着一代,足以將這些臨時工的子子孫孫壓的死死!

因此,朝中公卿之位寧可空着,也不能濫竽充數,引狼入室。

可皇帝皇帝婚事這麼重要的事情,難道舊臣之中就找不到合適的太常卿人選?

有是有,可關中戰役的最終封賞還沒有確定,而太常卿這個十分榮譽,卻職權不重的卿位,顯然是一個很好的籌碼。

能用太常卿安置一個北府高級軍吏,簡直大賺;如果不給太常卿,就得給衛尉卿這個權利能大能小的要害職務。

九卿位置就這麼多,也是目前最適合安置北府高級軍吏的崗位。

其他州牧、三公、三孤之類的,顯然不適合。

關羽又不能對田睿細細講述太常卿人選、任命一事內外隱情,這種事情田睿應該有所覺悟纔對,應該體諒朝廷的難處、不便之處。

在一國之事面前,一家之事顯然是那麼的渺小。

田睿何嘗不知現在朝政的緊張程度,可老父病重隨時都可能離去,目前只是想完成最後的心願,早早把婚事落定。

可如果這麼一直拖着,難道不怕引發更大的災難?

神色不甘,田睿又覺得有些荒唐:“宋公,我家已去信關中,以孝先秉性,勢必星夜奔赴江都。若孝先來,此人倫大事卻不見一點溫情……我恐孝先不快。”

關羽聽聞皺眉,田氏給關中發信通告病情一事,他自有所聽聞。

可田信派遣的使者郤楫已經抵達江都,按着路程、時間推算,再把武關道的路況考慮進來。田信一定是先得到田氏家書,後派郤楫來江都參加年終上計,以及封賞談判。

談完後,會在新年大朝會時頒詔昭告朝野。

新年大朝會完成後,在春耕之前,完成皇帝的婚禮。

新年大朝會時,將會採取新的年號,在新年的年號裡,革新氣象,完成新的婚事,寓意也是很好的。

可田睿身爲人子,哪能顧慮這麼多?

心中難受,也不怕關羽不高興,語氣悲痛:“陛下即已下聘我家,理應給與尊重。若拖延敷衍,未免流於形式,朝廷不怕天下人恥笑耶?某爲人子,今父心願如此,若不能成,實無顏面再見世人。”

“唉……”

關羽長嘆,給出一個準確答覆:“槐裡侯且寬心,這兩日我就與黃公衡議定此事。歲末前,太常卿必然履新。”

皇帝的婚事不是簡單的工程,歲末前也不適合成婚;新年正月十五前是漫長假期,正好跑禮儀規程。

也就最多一個月,能把婚事辦妥。

如果拖到正月十五的大朝會時拜授新的太常卿,那麼婚事最快也要在二月十五前才能完成。

“謝宋公體諒,某銘感五內,不敢有忘。”

田睿起身鄭重施禮,關羽詫異起身要阻攔,就見田睿行了叩拜大禮:“唉,槐裡侯禮重了!”

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二百六十一章 問題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記第三十三章 塔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難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二百六十一章 問題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四百五十五章 深謀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九十二章 勢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五百零二章 陳乃新國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七百四十章 信口開河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二十八章 奉義校尉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廣宗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五百八十章 戰術重現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五百六十八章 盡在掌控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八百四十章 誰家清白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五百一十五章 再回第五百五十六章 擇優而選第八十章 糧食第八百三十八章 瘋女第四百二十一章 火克木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九十二章 勢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七章 夷營督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