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

臘月二十七,田信離開江都返回南陽。

明日,也是皇帝大婚之日,緊趕慢趕總算在章武四年的年尾完成了婚事。

朝中許多事情也迅速落定,這個年關,許多人可以安心暢飲,或與家人過一個平安、穩定的年。

首先是尚書檯九人,尚書令黃權;右僕射郭睦、左僕射蔣琬;吏部尚書郤揖、兵部尚書馬謖、戶部尚書甘述、禮部尚書孟光、刑部尚書許慈、工部尚書劉幹。

原來的兵部尚書鄧芝改任零陵郡守;戶部尚書李朝改任金城郡守;刑部尚書龐宏改任江夏郡守。

三位尚書的升遷途徑,已經確定了今後六部尚書的晉升起步點就是郡守;蔣琬由吏部尚書升右僕射,突出了吏部的權重、影響力之大。

朝中權位排序依舊是上公、三師、三公、三孤、九卿、次卿、兩千石的尊卑順序,上公即大將軍、丞相、大司馬,三位上公沒有增置的傳統,以三位極限,也是一種習俗。

三師就是太師、太傅、太保三種加官,以體現榮譽、地位爲主,這個從先秦時期出現時,就是以三爲極限,也沒有給田信新開闢位置的餘地。

而大漢三公只在開國時期設立了三公,隨着糜竺、許靖老死,三公也就成了空位。

因此,這一輪的朝中調整,從高至下,依次是大將軍、太師、執宰宋公羽;丞相、太傅、益州牧武鄉侯亮;大司馬、太保、總督關東四州軍兵事的衛公飛。

其下,是仍然空置的三公;再下就是當仁不讓的田信了,原來三孤級別的加官太子太保再加官太子太師。換言之,今後田信出遊,隊伍前面可以分別打太子太保、太子太師的旌旗。

而重要的,唯一競爭對手馬良依舊是‘漢太子太傅兗州牧右護軍馬良’,這就真的足夠了。

繼關羽、諸葛亮、張飛、田信、馬良之後的第六人,就是趙公、幷州牧馬超。

再下,就是朝中九卿:太常卿秦宓、衛尉卿安南鄉侯夏侯蘭、宗正卿陽泉侯劉豹;光祿勳顯明亭侯向朗、太僕卿郿侯孟達、廷尉卿李嚴;少府卿楊儀、大司農王連,大鴻臚卿陳震。

三獨坐:御史中丞徐庶、江都尹彭羕、司隸校尉空缺。

不可細說的執金吾陳到。

隨後是次卿位的重號將軍:衛將軍當陽鄉侯趙雲、掌前將軍印的蕩寇將軍商侯關興、右將軍西鄉侯張苞,左將軍陳倉侯馬岱;鎮東將軍魏延、徵北將軍田紀、鎮南都督李恢、伏波將軍士徽、

還有許多重要領軍將軍屬於官秩兩千石的郡守級別,卻掌握重兵,如虎牙將軍謝旌、鷹揚將軍羅瓊;還有許多不是將軍,勝似將軍握有實際兵權的重要崗位,比如丞相府司馬就是總掌後軍、益州軍、南中軍軍吏考覈、升遷、委任大權;還有中軍四大部督。

如果諸葛亮的丞相府是個小型王國,那麼丞相長史就是個小丞相,相府司直就是御史中丞,司馬就是大將軍、大司馬一類的實際考覈武官的最高機構。

朝中大致如此,田信在皇帝婚禮前一日離開,準備趕回去與家人一起守歲。

李嚴送行,與田信並馬而行,不見繼任的江都尹彭羕出現在送行隊伍,李嚴口吻不滿:“公上待彭永年甚厚,卻不見此君來送,僕引以爲憾。”

“呵呵,正方公何必小題大做?”

田信臉上已經裹了圍巾,呼出白氣呵呵笑說:“當年先帝使彭永年入我北府擔任護軍,我亦明白先帝用意,卻使此人去編纂《北府戰紀》,時人多譏笑彭永年趨炎附勢。多賴此君多方走訪不辭辛苦,才編好這部書。”

田信看得開,李嚴看不到田信面容表情,但也能感受到田信語氣裡的愜意:“正方公,當時彭永年奉先帝深意來我北府,卻肯低頭去編書,先帝有不滿,也是不滿我專權,也不滿彭永年辜負使命。算起來,是我欠彭永年一個人情,如今這人情正好兩清。”

總不能因爲彭羕在北府做過護軍,就能把彭羕當成自己家臣、追隨者、夥伴來看待。

李嚴已然明瞭其中的區別,彭羕不是自己人,現在兩清了。

點着頭,李嚴又嘆:“可恨不能執掌州郡,追隨公上尾翼,造福於民。”

對此田信呵呵做笑,直接拆穿:“朝中無人,廷尉實屬重責,總不能濫竽充數。數遍天下,除張惠恕外,只有三人適合做這大漢廷尉。不對……還有一人勉強適合,可惜卻自誤前程。”

廷尉這種專業素養高的職務,既要業務精通,還要有威望、有資歷,遠比軍事主官的要求更高。

李嚴聽了仰頭哈哈陪笑,也笑的得意。

論漢律的解釋,如今的漢律由三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兩漢漢律,一部分是蜀科,一部分是田信提倡、推動的。

當年一起編纂蜀科的法正、劉巴、伊籍已經病逝,就剩諸葛亮、法正,這兩個人都適合執掌廷尉府。

諸葛亮、李嚴之外,就剩陸議適合擔任廷尉卿,陸議有這方面的素養,也有這個威望;另外半個就是潘濬,潘濬縱然選錯了路,可論專業,擔任廷尉卿也算是綽綽有餘。

此外徐庶也適合做這個廷尉卿,不管專業素養還是人脈、影響力,徐庶都夠;只是御史中丞是個重要的崗位,不宜輕動。

目前爲止,朝中重要崗位缺員,補員的優先考慮重點是專業素養,其次纔是資歷、功勳、人脈、影響力之類的;否則寧可空着,搭起一個架子,也不會任命主官。

再過十年,下一代人成長起來,朝中崗位必然人才濟濟,有充足的備選。

也因爲田信此番‘五共原則’,朝中舊人之間的競爭會寬鬆很多。起碼,兩代人以內,不會出現朝中爭位而翻臉的情況。

矛盾自然不會憑空消失,只是將各方競爭公卿之位,改爲了舊臣輪班擔任公卿,當代降臣繼續熬着,等待補位。

將原來的競爭矛盾,轉化成了舊臣、降臣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中,田信站舊臣,就這麼簡單。

李嚴目前也就適合做廷尉卿,不止是專業對口;也因爲李嚴的產業需要逐步轉移。轉移了產業,李嚴才能心滿意足離開中樞,去地方上做一做封疆大吏,當一當土皇帝。

就放權來說,先帝願意放權;關羽不想放權也由不得他;而田信,自然是樂意放權的。

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七百五十章 溫泉館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三百九十七章 慪氣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四百二十章 卦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六十一章 戰江陵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七百六十二章 釣魚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第三十四章 豬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戰勝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六百零九章 錢與要害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六百九十三章 分割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四百七十一章 賬目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三十五章 攻第一百五十章 威望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三百九十章 蝴蝶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一百九十一章 諸葛亮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二百二十三章 簡體之倀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三百三十二章 離奇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膽猜測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八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五百四十章 商談甚歡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