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

bookmark

又一日,陸遜依舊領十餘騎從外出察看地形、路況。

只是這天他還沒出營門,就見東面大片的蘆葦叢、草叢、灌木叢被煙火籠罩。

一切能阻擋兩軍視線的障礙物都在焚燒之列,野火越燒越大,四處蔓延濃煙滾滾。

吳軍全線警戒,孫權站在麥城城頭眺望東邊廣袤平地,視線內的軍屯、民屯據點早已廢棄,此刻飄揚吳軍戰旗。原有的屯民要麼撤往臨沮,要麼撤往當陽避戰,再要麼協助吳軍修築工事。

諸葛瑾進言:“至尊,關羽乏糧,又素來強項。恐不會待援相持,將提兵來戰。”

孫權不語,轉身回簡陋的城樓,城樓牆壁上掛着地圖。

他擡手在秭歸輕點:“悔不聽陸伯言之策。”

諸葛瑾、駱統、孫桓站在孫權身側一起觀看這卷地圖,按着陸遜之前的提議,應該避免與關羽主力碰撞。

分西路偏軍攻打秭歸,然後走孟達攻打房陵的舊路,派遣精銳翻山越嶺攻克房陵郡,並騷擾南鄉郡。

這股偏軍出現在漢水上游,與漢津的東路軍、蔣欽水師相呼應,將會困死荊州水師。

西路偏軍進攻時,孫權率主力封鎖長江,防止北岸荊州軍救援荊南,也阻斷荊南運往北岸的物資。

按着陸遜的策略,最辛苦、最兇險的仗都由陸遜率領的西路偏軍來打。

可問題是上到孫權,下到其他將校,不認爲陸遜能獨力達成預期規劃。

陸遜是逍遙津之戰後纔開始統兵平叛,戰績多源於不入流的叛軍,也就收編山越時的戰果最爲耀眼。

真正跟曹軍、漢軍的戰績,是零。

哪怕陸遜順利攻破夷陵城,斬殺宜都郡尉詹晏……在許多人看來這跟陸遜沒關係,完全是前鋒李異的功勞。

李異是劉璋舊部,赤壁之戰時劉璋向曹操服軟,派兵來荊州參戰,只是駐屯在夷陵一帶。還沒來得及舉動,這幾支益州軍就被周瑜迫降。

沒人相信陸遜的統兵能力,不認爲陸遜率領所部西路軍能破秭歸後,翻山越嶺再把房陵、南鄉攻破。

陸遜的提議缺乏迴旋餘地,畢竟太過極限,不管是打秭歸,還是翻山打房陵,又或者抄擊南鄉,幾乎一環套一環,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那就完了。

陸遜是否全軍覆沒人能知,孫權率主力封鎖長江,再差也能帶着主力回到揚州。

孫皎、蔣欽的東路偏軍是真的兇險,陸遜偏軍去翻山越嶺搞迂迴抄擊,孫權主力橫在江面……荊州軍主力不受鉗制,若是調頭去打漢津,孫皎這水陸四萬人能擋得住?

若擋不住,關羽就有順勢奪佔夏口的可能,孫權的後路就被抄了。

陸遜策略無法實施,才改爲現在主力、偏師東西夾擊,遙相呼應的戰略格局。

偏偏關羽帶着歷戰三月的疲兵,還敢主動決戰!

要知道,麥城周圍那麼多吳軍據點是初步佔據,還未增修、加固!

沒有預期的堅固防禦工事體系,吳軍有幾個人敢跟漢軍野戰搏命?

難道現在撤軍?

撤軍簡單,捨棄多餘的輜重,軍士上船,足以在關羽主力抵達前撤到大船上。

可這麼輕易的撤軍,面子往哪放?

丟盡顏面的人還身處高位,腦袋也難保。

孫權自己都不願提議撤軍,誰又敢提議撤軍?

孫堅、孫策有深厚的軍事威望,說撤就撤,全軍上下也服氣,大不了以後找機會再來打。

諸葛瑾這些親信都不敢提議撤軍,陸遜會站出來提議撤軍?

陸遜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哪怕他天性開朗,經歷孫家、陸家一系列糾紛後,陸遜也學會了沉默。

特別是今年夏季,鬱林太守陸績病逝,臨死還做箴言詛咒孫權‘從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車同軌,書同文,恨不及見也’。

把一個本就有病的人,派到溼熱的交州去任職,跟謀殺沒區別。

陸遜比堂叔陸績還要大六歲,幾乎是陸遜將陸績拉扯長大。

沒有人提議撤軍,那隻能接戰。

已經沒有時間加固各處據點,吳軍只能全力備戰。

當陽,城外關羽的軍營。

關羽正握一卷帛書猶豫不決,這是王甫整理送來的糜芳認罪書。

處置糜芳是個棘手的問題,關羽放下帛書,有些心累:“傳告江陵,不可怠慢糜氏家小。糜子方雖犯死罪,亦不可欺辱。待戰後,送糜子方入益州。”

廖化書寫公文,詢問:“君侯,孝先擔保黃公衡守衛江陵一事,是否回覆?”

江陵險些被糜芳所賣,荊南三郡守或降或逃,這讓關羽頗有一種大夢初醒的恍惚感。

自襄陽之戰、水淹七軍以來的傲氣消散大半,越顯得有些遲暮:“孝先有識人之明,發文同意。另邀潘承明至當陽,爲我護軍。”

廖化稍稍一愣,提筆在其他竹簡上書寫。

關羽此前的蕩寇軍,以及現在蕩寇軍、龍驤軍組成的前軍,是沒有護軍,實際幹護軍工作的是主簿廖化。

做完這些,關羽走出營帳曬正午的太陽,相隔近百里,他也能看到西南麥城方向處處瀰漫、升騰而起的煙塵。

這自然是田信的主意,派遣散騎燒燬一切可能遮蔽視線的障礙物。

然後大軍壓上去,與吳軍堂堂正正打一場。

田信敢這麼打,關平也敢也這麼打,關羽又有什麼不敢的?

他眺望漫天煙塵,問:“孝先至今還未有主簿?”

“是,虎牙軍中只有護軍羅瓊,軍司馬習宏。餘下主簿、功曹並未徵集,下官也未曾派遣。”

廖化補充說:“孝先拜將時,黃公衡已有建議。孝先或許察覺江陵城中有吳軍奸細,不敢徵引城中軍吏做親近幕僚。”

聽了這話,關羽才作罷,囑咐:“虎牙軍隸屬左軍,馬孟起未至,由黃公衡監護虎牙軍。”

廖化面露釋然之色,隨着田信守衛江陵大破呂蒙虎威軍,呂蒙兵敗病亡也有一半原因要算在田信頭上。

現在有太多人想去虎牙軍中效力,特別是虎牙軍主簿一職,尤爲引人注目。

沒人騷擾關羽,這種人情壓力都落在廖化肩上。

廖化是關羽的主簿,本就管這類工作,可以說是煩不勝煩。

等潘濬擔任前護軍後,這種得罪人的事情也就與廖化無關了。

現在軍營各處都在收拾行裝,明日如果沒有較大的天氣變化,關羽會率本部五千蕩寇軍、南陽太守郭睦三千人向麥城進軍。

關平、田信也將各率四千爲先鋒,另有于禁手裡兩千降軍,也是可以參戰的。

就在備戰期間,田信使者乘小船到吳軍江渚水寨,舉着杏黃旗,張弓連射箭書,意在邀請孫賁會面。

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九章 局勢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七十六章 傷員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七百五十章 溫泉館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五百六十章 一錯再錯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無鹿第一百零九章 主動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離心離德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九章 局勢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四章 孟達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六百九十五章 白馬尉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三百七十八章 糧不足第七章 夷營督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七百四十章 信口開河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八百三十八章 瘋女第四章 孟達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八百章 一飛沖天第五百三十八章 飯還得吃第二十八章 奉義校尉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四百章 衛軍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四百三十章 童謠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七百二十八章 習溫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