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

bookmark

江渚島上,孫賁及幾名領軍校尉都得到內容一致的箭書。

與孫賁一同商議,一個身份比較尷尬的校尉徐祚隱隱有監軍的使命:“田信只帶百人,卻使我方帶五百人上岸。此人託大,不若將計就計,不與他細說,一擁而上擒殺此人。”

其他校尉皆有意動,孫賁冷笑:“恐是小兒離間之計。”

徐祚再表態:“將軍,我等不與他細說,只管廝殺擒拿。”

孫賁年近五十,看這些青壯校尉躍躍欲試的模樣,也只好同意。

次日一早孫賁、徐祚乘五艘艨艟戰艦來碼頭,距離碼頭二百步處,田信已設立帷幔,幔帳中燃燒火塘,火塘上架着一隻羊。

田信赤袍鐵札盆領鎧,右手拄着方天戟遙遙相望,見吳軍陸續登陸五百人,列成五個百人隊列,緩緩壓來。

孫賁引着衆人上前,待走近了,卻見徐祚臉色很不自在,再看其他校尉,也多遲疑躊躇。

“噫。”

不屑噫一聲,孫賁上前拱手:“可是虎牙將軍田孝先?”

“正是田某,老將軍可是豫章郡守孫伯陽?”

“是老朽,田將軍如今相邀,所爲何事?”

“別無他事,只是明日田某會率軍進擊麥城,與你家吳侯一決生死。臨走之際,有一些疑惑,正要請教老將軍。”

孫賁立在原地:“今兩家交兵,將軍有話詢問就是。”

田信側身展臂,笑說:“江風寒冷,還是帷帳中商議爲好。老將軍若懷疑田某居心不良,大可使護衛靠近帷帳十步處。”

孫賁微微頷首,邁步上前與田信並肩走入帷帳,後面徐祚打手勢後,也緊步相隨。

帷帳中,諸人坐定,田信身後只有王直、林羅珠,田紀正在烤羊,塗抹醬料。

入帳的孫賁、徐祚等五名將校各領兩名護衛,一共十五人。

田信與孫賁坐在上首,他的方天戟有王直拄立在側,引得十五人側目不已。

就聽田信說:“今兩家敵對,田某又素來不飲酒,因而此間無酒,只有黃羊一隻。”

“將軍有話便說,我等非貪杯之人。”

孫賁坐穩,可見帷幕開口正對着長江,五百銳士陣列就在大約二十步外,心中安定。

田信環視這些人,呵呵做笑:“我即將出陣,生死已不可預料。臨行之際,我有一點疑惑想要問明白,也有挑撥離間之意,聽與不聽,信與不信皆在老將軍、吳侯。”

徐祚這時候開口:“將軍既然知曉是挑撥離間之語,還是不說爲好。”

“老將軍,此人是誰?”

“某廣德侯建義校尉徐祚徐承貞。”

見徐祚站起來聲音很大的樣子,田信面露驚異:“爾父之名我亦有所聞,實乃孫氏基業柱石,如夏侯氏於曹氏,如關張於我主漢王。”

徐祚的臉突然紅了,拱手憋出幾個字:“後人不消,有損先嚴威名。”

其父徐琨是孫堅的外甥,與孫賁、孫輔、吳景構成孫策時期的四大親族支柱,其中徐琨最爲強盛,後來進攻江夏時徐琨中箭身亡。

爲了拉攏徐氏,徐琨女兒嫁給陸尚守寡後,孫權又迎娶自己表兄的這位女兒爲側室。

等徐祚落座,田信才說:“諸位,吳侯與呂蒙密議背盟襲取荊州之事,乃是機密,一度瞞過關君侯。爲何我卻能知?”

說着田信將一封準備好的帛書推給身邊的孫賁:“乃有人射箭書於我,我才知曉此事。偏偏這人又不肯尋我自告家門,我只好逼他出來。”

孫賁、徐祚幾個面色漲紅,孫賁冷笑:“將軍未免小覷我等,吳侯寬宏大度,我軍將士皆願效死,豈會有背主之人?”

田信搖頭做笑:“若是別人駐守江渚,我問都不問。可我聽聞是老將軍與徐氏子守江渚,這才於百忙之中抽身來見。密信就在這裡,看與不看是諸位的事情。”

孫賁拿起帛書走到火塘前,直接丟入火裡,扭頭看田信:“將軍還有何計?”

“我之計策,已經達成。”

田信端起熱茶小飲一口:“老將軍,令弟孫輔死的悽慘,難道就無一點怨恨?還有徐承貞,你父何等英雄,怎會輕易死於流矢?你兄亦是練達之士,久習軍旅體格健壯,又怎會無故早亡?”

孫輔可是孫賁從小養到大的,感情十分親密。而且作戰勇猛,屢屢先登。

建安初年,孫策與曹操交好,就將孫賁的女兒嫁給曹彰。後孫輔領交州,與曹操通信,信件暴露,孫權殺孫輔左右親近,囚禁數年,赤壁之戰打完,孫輔病死。

“吳侯何等樣人,你二人是其近親,自然比我明白。此番他若全取荊州,志得意滿,老將軍還能活幾日?”

田信說話間淡漠目光掃過另三個吳軍校尉:“古之勾踐,今之吳侯,可以相提並論。我爲孫氏長遠計較,老將軍不妨遣子弟效力於漢王,以免大禍。若不嫌棄,田某正缺主簿,老將軍可願舉薦一人?”

一時沉默,田信又說:“今日會晤,吳侯必會銘記不忘。時機合適,自會剪除諸君,我深爲諸君憂慮。我主漢王仁德寬厚之名播於四海,有高祖遺風,三興炎漢指日可待。昔年項佗以碭郡從高祖,賜劉氏,封平皋侯。”

爲孫權的人品來辯駁?

縱然有人想開口,但看看幽藍色鋼紋的方天戟,心生忌憚。

帳內一時無言,田信示意田紀削切羊肉,孫賁幾個人味如嚼蠟。

僅僅動了一筷子,孫賁就說:“今兩軍交戰各爲其主,將軍以奸計算我,亦將軍份內之責。然我征戰三十載,實不願背離孫氏。”

“嗯,我信老將軍,可吳侯是否會信老將軍?”

田信反問一聲,語氣寥悵:“如今之天下三雄並立,於我看來卻是正邪相爭。我主漢王乃仁德之主,若三興炎漢,必能革新氣象,從上至下以仁德爲治政綱領。而曹氏招降納叛內部藏污納垢,上下君臣實乃窮兇極惡之徒。曹氏以兇惡爲能,若不伏誅,早晚也將被更兇惡者取而代之。孫氏作惡不及曹氏,故成就不及曹氏。”

孫賁笑容悽苦,回頭對徐祚說:“想我拘謹半生,今日卻被田孝先所算,命也?”

徐祚反應遲鈍,只是點着頭,不開口。

夏侯氏何等地位?關張二族又是何等地位?

昔年四大親族將領,孫輔黨羽被誅,幽禁而死;自己父兄接連早喪,孫賁雖是豫章太守,可孫策時分廬陵郡,孫權打完赤壁之戰,又從豫章郡分出鄱陽郡。

也就孫權的舅舅吳景死的早,兩個兒子官居都亭侯,長子吳奮爲吳郡都督,守衛東方。

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八十四章 蛹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狀之罪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戶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七百八十三章 房價第十六章 後顧無憂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五百六十八章 盡在掌控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對比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七百六十八章 夜深謀第六百七十二章 還剩三個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五百五十六章 擇優而選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撥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馬索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六百章 缺糧第七百六十二章 釣魚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四十三章 關姬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六百一十六章 風口的姚氏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八十二章 貓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三百二十五章 雙亡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陽陵前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