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

bookmark

馬良是個穩重的人,可在當下漢軍風評裡,他卻成了一個猶豫、遲疑的人。

對此幾乎所有人的共同評價……馬良多少覺得有些道理,自己還是不夠冒險……果敢。

所以確認孫密失蹤,馬良與三個營的大隊匯合後,當即拋棄俘獲輜重,通知南北方向進攻獲嘉、共縣的黃襲、李盛,開始向西企圖與田豫匯合。

匯合成一股,力量集中使用,就有最大的把握擊潰、打穿河內。

渡河時七千大軍,其中有七個營五千人來自南中、益州地區……這本就是輕裝山地兵的產地,擅長遠距離奔襲、突擊、穿插。

主力是南中兵,他們想回家的話,想跟家人團聚的話,只能跟着馬良從頭殺到尾。

置之死地而後生,面對這樣一心回家的決死之兵,魏軍有幾支部隊能擋得住?

因此馬良始終有信心,軍吏團隊也有這個信心……至於充當主力的南中兵,他們不可能有多餘的想法。

什麼情況下,他們會出現什麼情緒、思想,這是田豫、馬良推算過的事情。

南中兵比遊牧義從兵好用,就是因爲聽話。

聽話的原因就是別無選擇,只能跟着主將一路走到尾。

而遊牧義從部隊普遍有馬,又在原野上馳騁慣了……這些人要跑,帶着馬兒逃跑就行了,中原大地再荒敗,野外物產也要比邊塞好很多。

這撥人從軍隊裡逃跑,做一幫自由的兄弟……根本不會迷路,也不會餓死。

南中兵就不一樣了,存有巨大的口音差距,這撥人離開熟悉南中夷語的漢軍軍吏,在中原大地上只能迷路,或者被魏軍抓走當奴隸。

馬良向田豫靠攏時,汲縣內虛驚一場,武垓也初步包紮了屁股上的傷。

他只能趴在門板上,由軍士擡着巡視城中的戰備工作,也見到了寥寥幾個俘虜。

稀缺、寶貴的軍醫正爲這些俘虜包紮……得益於漢軍的威勢,以及雙方交換俘虜的傳統,特別是田信交換俘虜時喜歡給己方吏士溢價增值,所以漢軍俘虜顯得寶貴一些,軍功折算時的比重也要比單純斬首要高一些。

孫密僥倖未死,已被剝除外衣只穿素色絲帛裡衣,就坐在涼棚下接受軍醫的包紮,他的左手在混亂中被割破,傷了血管,止血後顯得虛弱。

等他包紮完畢,武垓才問:“事至如今,又有何話要說?”

孫密沒精打采:“多說無益,我確係將軍所委死間,將軍受命於朝。如今看來,朝中廟堂之算,遠非我等能參悟明白。若所料不差,今驍騎軍、鎮南軍已至清水口。兄可發快馬前去偵探,陳述軍情。”

總覺得孫密還在演戲,也懶得羞辱、做無意義的事情。

武垓輕嗯一聲,趴在門板被擡着去安排探馬、信使的事情。

“唉……”

孫密則仰天長嘆,心中打鼓七上八下,即希望秦朗、滿寵的軍隊出現在清水口,斷絕漢軍歸路,

這樣自己的使命就算完成了,能以功臣的身份回到朝廷,並以此證明了對大魏的忠誠,自然能超擢任命,擔負更重要的職責。

可這樣的話,難免又有些心酸……難道自己就那麼不值得信任?如果死在城門甬道,豈不是死的冤屈,連死因都不清楚?

如果秦朗、滿寵的軍隊沒有出現在清水口,那武垓絕不會再這麼好說話。

此時的清水口,滿寵與秦朗登岸,一同檢閱被俘的漢軍,雖然這些人一年前、兩年前還是魏軍。

但此刻就是漢軍,是大魏的俘虜,是關中決戰以來魏軍最大的斬獲。

就目前來說,就是最大的一筆軍功。

這筆軍功對國家士氣的提升是無法估量的,甚至比司馬懿破滅中部鮮卑還要重大一點。

遊牧諸胡算什麼?

有吳質珠玉在前,朝野上下對破滅、招降諸胡的功勳已經有些麻木、疲勞。

現在急缺的是對漢軍的勝利,俘斬百人幾乎都是一筆必須要讓皇帝的知道的喜事,更何況如今不損分毫,平白俘斬漢軍八千餘人……跳河逃亡溺斃者不可盡數?

縣侯,就在前方招手,白色、光明的未來正等着他們。

確認俘虜具體後,滿寵與秦朗在岸邊生火,烹煮河鮮……對於上游汲縣可能爆發的危機情況,兩人似乎都暫時遺忘了。

那可是漢軍主力,最少五六千規模,自己步騎、水師合兵一處雖有萬人之衆……可打仗難道人越多就越佔便宜?

肯定不是,參戰兵力越多,需要協調的事情就越多。

而漢軍兵少而精銳,十成戰力能盡數發揮;而己方各種磨合、協調、配合不當,十成戰力也就能發揮出二三成。

這是七八年以來的所有決戰的心得,這是有事實根據的推論。

所以別看自己這裡步騎、水師合軍萬人,實際戰力也就兩三千,漢軍戰力在五六千,相差足足兩倍。

漢軍又是以逸待勞,自己若不識好歹撲上去,到時候人馬睏乏,估計戰鬥力連保底的六百都沒了,這還怎麼打仗?怎麼爲國分憂?

何況,皇帝的船隊即將抵達清水口,現在不跟着皇帝走,難道爲鄴都方面去跟漢軍喋血拼命?

軍人麼,要有骨氣,爲國家徵戎、拼殺是本職……可如果吃點敗仗,那鄴都方面會不會做一些文章?

作爲將軍,打仗要考慮國內政局……不考慮這個的將軍,再能打也活不長遠。

就這樣,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下,秦朗與滿寵喝了一頓鮮美魚湯,所部騎軍渡河到南岸紮營,入夜時對曹林細細講述自己爲難之處。

如果沒有這七百多人的俘虜,那的確應該去汲縣看看情況,做點場面工作。

自己終究是將軍,是國家選拔出來的肝膽、爪牙,一舉一動要注意公共影響。

可現在已經大破漢軍,俘斬七千餘,漢軍溺亡者不計其數……這麼大功勳在手裡,那逃竄的小股漢軍就沒什麼好注意的,交給地方鎮守軍解決即可。

司馬懿軍制改革那麼大的力度,如果連這少少一點漢軍逃兵都打不掉,那軍制革新具體如何,朝野也就心知肚明瞭。

現在給了鎮兵表現的機會,可若鎮兵不中用,那朝廷裁撤舊軍編制時就得好好考慮一下。

皇帝要考慮這個問題,太子也要考慮這個問題,司馬懿、大魏公卿們也要考慮一下這個關係切身安危的大事。

事情是明擺着的,跟司馬懿關係好的是皇帝,不是自己,也非滿寵。

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三百一十六章 斬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六百一十七章 爛攤子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戶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五百三十三章 信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協的結果第三百九十章 蝴蝶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六百六十七章 麥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四十五章 千鳥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顧慮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六百零九章 錢與要害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第一百九十六章 思退路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五百五十一章 勝負迷雲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三百一十六章 斬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開第六百六十七章 麥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九章 局勢第八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開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二百三十一章 瘋馬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顧慮第八百五十章 天命不在牛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六百三十章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