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

bookmark

七月十七日,身在左馮翊夏陽縣韓城的田信得到河內相關的軍情,也一起收到曹丕被驅逐,就食洛陽的情報。

都是弘農郡守虞世方派人送來的緊急軍情,虞世方身在前線,自然會經營河內地區的情報網絡,甚至已經打通關節,與夏相楊正建立穩定交流通道。

作爲田信的左膀右臂,虞世方有足夠的影響力籠絡魏國官吏,比尋常郡守、將軍更容易取得敵國的信賴。爲虞世方種種行爲、許諾背書的人是田信,而非別人。

有田信支持,虞世方身在前線,自然做什麼都順。

今年入夏天氣燥熱時,弘農楊氏的老家主楊賜沒有扛住,駕鶴西歸……對西州士人來說,曾經的領袖就這麼沒了,身上的枷鎖無疑更少了。

楊賜始終不表態支持北府,那許多楊氏家族的門生故吏就要顧忌日常的立場、態度、言行。

可惜田信不吃楊賜這一套,即沒有登門拜訪,更沒有拜在楊賜門下,做一個楊賜代父收徒‘師弟’,只是讓虞世方逢年過節帶些食物慰問一下這位的漢室退休的三公重臣。

去年弘農郡舉的孝廉,也跟楊家沒關係,舉的是北府軍吏;今年同樣如此,依舊準備舉一個北府軍吏,推給朝廷去做郎官。

多少有些鬱郁不得志,楊賜以八十四歲高齡辭世。

作爲一個親身經歷漢室衰弱、動盪、天下大亂,又即將迎來新朝盛世的人,楊賜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召集門生故吏……也都是蒼頭老叟,與楊賜合編了一部《三輔盛世圖》。

將他們記憶中的關中繁盛場景用圖畫、文字描述出來,並援引各種記錄,將前後六十年以內關中的英傑以籍貫做了個羣傳,這些人的經歷,足以向後人說明關中這六十年裡經歷了什麼。

楊賜沒了,關中舊時代的見證支柱也就沒了……對北府來說,執政過程中遇到的阻力相對少了一些;對普羅大衆來說,生活還得繼續。

戰爭不等人,虞世方抄送的這份軍情令田信感到有些可笑。

兗州牧馬良上任,自然有一些諸葛亮的支持,支持了馬良七個營的南中兵。馬良發動這場反擊戰,就帶着全部家當撲了上去,結果詐取汲縣失利,只能集合兵力搶佔野王縣。

前腳搶佔野王縣,後腳秦朗的三千驍騎軍就抵達,把馬良、田豫給包圍了。

是的,兵力少的秦朗,以新式騎兵的優勢,將缺乏重甲、騎兵的馬良、田豫包圍了。

現在唯一能解救馬良、田豫的是弘農郡的虞世方,虞世方來信時已經開始做初步動員,怎麼也能湊集步騎三千。

田信反覆觀摩虞世方的急遞,其中還夾着田豫的求援手書,覺得有些荒唐。

“按田國讓言下之意,馬季常乃國家之棟樑,如今病重,我北府有救援之責。若不救,則隱隱有大禍。”

田信將田豫的原件摘出,遞給身邊的陸延,陸延看了又往外傳遞,許多降將組成的侍從都在周圍席地而坐,倒是鄧艾這個宿衛曲長坐的很靠前。

他手下的宿衛兵,皆出身漢僮士家,是首領的子弟,今後最差也能回家繼承父兄部衆,繼續爲田信效力。

作爲這些人的老上司、訓練者,鄧艾正以後來居上的速度提升地位、影響力。

北府陣營越大,參與進來的人越多,那規矩就越嚴密,這種超車渠道幾乎是用一個就少一個。

田豫信中的言辭十分沉重,給諸人的印象很不好,好像馬良死了,主要責任就在北府救援不力,而非他們擅自發動一場規模較大的戰爭。

田信周圍的近臣並無開口嘲笑田豫的,他們自然理解馬良生死對漢室朝堂格局意味着什麼……這個人,相當於諸葛亮的左膀右臂,是諸葛亮一系的繼承人。

也就理解田豫的心情,如果馬良就這麼死了,田豫肯定會很難受,不僅僅是渾身難受,是各種難受。

沒必要笑田豫,也沒必要笑馬良。

現在的問題很嚴重,不僅僅是馬良個人生死對廟堂格局的影響,更在於這場非法發動的戰爭。

沒錯,這是非法發動的戰爭!

己方發動的關中決戰,好歹正式出兵前已經知會了朝廷,而參戰有三恪之一的車騎大將軍、陳公田信;驃騎大將軍趙公馬超。哪怕不知會朝廷,田信、馬超也是持節的身份,能臨陣決策,抓住戰機先打一場的合法授權。

可馬良這個兗州牧、右護軍……沒有持節相關的授權;田豫這個使匈奴中郎將是持節的,可這個節杖的授權是管理南匈奴貴族、牧民時有生殺大權,也有緊急動員南匈奴義從部隊的授權,不具有出兵開戰的授權。

南匈奴王庭東北方向,還有一個度遼將軍……作爲塞外的邊軍常備將軍,度遼將軍可以對犯境、逃亡的部族開戰。

使匈奴中郎將、度遼將軍合在一起,纔是一個完整的旌節授權。

現在整個大漢,這樣完整的旌節授權持有人一共有五個人,三恪、趙公超、丞相諸葛武鄉侯亮。

所以問題就這樣擺在大家面前,馬良、田豫違法出兵,這是非法進攻敵國!

任何較大規模的軍事調動都需要提前報備,沒有向關羽報備也就罷了,再差也要向張飛報備,由張飛進行授權。

沒有授權,就調動超過七千軍隊……這跟造反唯一的區別就是進攻方向不同!

現在就是無法判斷,馬良、田豫出兵,到底有沒有取得張飛的同意,如果張飛同意,那肯定會有相關的軍事配合……如果有配合的發動一場反擊戰,何至於求援北府?

所以很大可能來說……田豫、馬良是非法開戰,張飛就是想保這兩個人,都保不住。

因此,救援馬良、田豫是友軍的義務;可爲了維護朝堂秩序,救他們回來後,還要用囚車送到江都,怎麼也要先參一個‘謀反’的罪名,然後就讓馬良、田豫幫人去申辯,等廷尉府宣判即可。

因此問題很嚴重,不救馬良、田豫的話,倒是小事。

救回來的話,就必須彈劾,這是跟馬良一系徹底決裂,就看這些人要保馬良,還是要維護朝堂規矩。

如果不彈劾……那今後還怎麼治國?還怎麼治軍?

至於救援馬良,這從來都不是一個問題,這支軍隊被困住,不是不敢打,而是缺乏器械、騎兵,對陣秦朗的新式騎兵,以及四周不斷靠近的魏國援兵時處於極端劣勢,所以沒必要決戰、突圍。

所以只要北府一支騎兵抵達野王縣周邊,抵消掉秦朗新式騎兵帶來的絕對優勢,那馬良、田豫自然能從容後撤,魏國步兵有幾個敢追上來廝殺?

救人簡單,救回來再殺……未免有些奇怪。

馬良死定了,正因這樣,才氣氛沉重。

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三百二十五章 雙亡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薦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七百五十七章 皮球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五百五十六章 擇優而選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任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無鹿第四百六十七章 患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七百章 抉擇第五十章 計較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八百章 一飛沖天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風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八百一十五章 變故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四百一十七章 謹慎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馬索第一百九十六章 思退路第六百四十八章 鹿門山困局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二百四十五章 變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三百七十八章 糧不足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四十五章 千鳥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夢死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六百五十二章 盛春第六百九十二章 鬥獸第二百七十二章 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