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

bookmark

縣令、守將都是北府舊人,韓城守將掛中軍校尉肩章,胸前掛着虎牙、東征、鷹山三枚金幣勳章,還有一枚銀質的家園衛士勳章。

這是給關中決戰期間,留守南陽的北府吏士特製的一批勳章,校級是銀質勳章,尉級是銅質勳章。

感謝呂布舊黨子弟貢獻的寶藏信息,現在有了足夠的銅料,可以對中下級吏士頒發制式銅質勳章。

給朝廷預定的是六百萬枚五銖錢,算上自己內部使用的五銖錢,年內要鑄造一千萬五銖錢……勳章跟這些五銖錢的鑄造數量來說,真的只是毛毛雨。

勳章目前能解決許多問題,比如軍功兌現……可以用勳章先‘折’掉軍功,等軍職有了空缺,優先晉升各類勳章持有者。

時代不一樣了,要做的事情也不一樣了,哪有那麼的戰爭去打?

軍隊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勳章體系可以充當潤滑劑,既讓軍中吏士持有榮譽感,也以勳章的方式承諾保證他們以後的利益。

現在田信吃了一牙山溝溪流冰鎮過的西瓜,好奇詢問:“二百畝瓜田之事,年初時我就聽人說起,只當是笑談。不想還真有,這些種子從何而來?”

韓城守將金復是個身形略寬卻不胖,純粹就是身體很寬的那種體型,坐在田信面前嘿嘿然很是得意:“臣在江都與同僚吃瓜時就留了瓜種。本想着回鄉後做個瓜農,不想任職韓城,見河灘荒廢就起了種瓜的心思。”

“嗯,你倒是有恆心,關隴百廢俱興,就缺你這樣的有心人。今年這瓜所產的瓜種就分與各處,我授你一級軍階。”

田信說着拿起早已準備好的小木盒,裡面是上軍校尉的軍階臂章、胸章和肩章。

“臣願爲主上效死!”

金復失態呼喊,眼淚都噴了出來,身子前撲磕頭在地,擡頭又叩拜,一連三扣。

“這是你應該的,二百畝瓜田之種,想要湊齊絕非易事。何況瓜田打理也非易事,這絕非你臨時起意,應是早有準備。”

田信溫聲誇讚金復,爲他更易了肩章,將木匣塞到他手裡:“我關中動亂三十年,士民男女已不知瓜果之甜美。韓城之瓜,可解士民愁苦,合該推廣。”

金復感激流淚,種瓜也是一門技術,這肯定需要他在閒暇時學習,種瓜時更要向麾下吏士推廣、教授他們這類技術。保存收集到的瓜種,並帶到關中來……看似簡單,可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這麼長距離的遷徙,遺失器物、親友都是很可能的事情;他卻始終能保住瓜種,可見他有多麼用心。

不管是因爲喜歡吃瓜,還是想靠種瓜致富……客觀上已經豐富了關中人的口味、營養攝入,這就是有功勞的。

今年各處休養、種植的主要是農作物,等秋收後纔有足夠的時間打理屋舍、宅院;就連田信的長安新城、都城街坊建設計劃也才能得到施工的人力、物力。

也只有到明年,府庫官倉、民宅家裡有一點口糧盈餘,才能分出時間去經營果園、蔬菜種植。

所以今年田信也只是在上林苑區域內種植蔬菜進行大規模育種,並收集果樹建立苗圃。有插扦技術在,改良、推廣一些果樹品種是一件相對簡單的事情,無非就是用心與否。

上林苑內還有雞鴨鵝禽類養殖基地,也有獵犬相關的訓練、繁育基地,繁育、培養的不僅僅有計劃中的牛羣、馬羣,還有這些傳統家禽。

在場諸人見金複種瓜升官,一些大口吃瓜連瓜子都嚼碎下肚的人多少有些懊悔。

都已經劃分了宅地、田地,今年沒時間忙活這些,可明年就有時間經營自己的宅院、田園,

金復之後,輪到縣令述職。

主要埋怨本地百姓對小麥推廣持質疑態度,不肯用心配合,將更大心思用在了自家的私田上,對於官府公田種植的小麥並不用心。

今年各縣並無工程方面的徭役徵發,徵發的徭役安排在本縣的公田進行就近工作。

公田來自抄沒,超出田畝法律規定的田地,都是收歸官有,集中爲公田。哪怕關中混亂、荒廢了許多田地,百姓家裡的田地始終是很少的,即沒有力量開闢荒地,也沒有力量保護田地。

抄沒的田地主要來自於大族,被吳質殺了一茬後,大族即保不住超額的田地,也保不住家中奴役的部曲。

這些抄沒的田地組成公田,再通過與百姓的置換,讓公田拼到一起,雖然分佈於各鄉,但也能集中管理。

如果今後設立新的府兵村坊,劃撥公田就能完成村坊建立。

田信也理解這個縣令埋怨的情況,各地都有這種情況。

根據新的田畝律令,每戶百姓得田三十畝,這是北府田畝制度裡大畝,比關中大畝還要大三分之一,比過去的小畝制度更是大的可怕。

這三十畝田地,可比過去一百小畝還要大一些……所以百姓們得到這麼多的田地,開荒種植粟米之餘,還要打點荒田、荒地,以方便以後飼養牲畜、禽類。

自己的田,自己的地,百姓自然是很熱情的,恨不得就像兔子一樣打個洞,直接住在田地裡,好就近打理田園。

自然地,忙碌的百姓沒有多餘的時間,卻又有服役的義務,就近在公田了服役……自然就成了百姓放鬆身心、敷衍做活的時間。

農活比起工程來說,偷懶的機會太多了。

面對縣令的埋怨、推脫,田信也不惱,只是說:“年初時早有人說,希望今歲免除稅租、徭役,以方便士民休養、務農。後來我只免除今歲稅租,一是擔心百信好逸惡勞,重私家事而廢公家之事;而來是爲推廣小麥種植。”

“使百姓服役,在公田種植小麥,這小麥種植技藝自然能散播於民間。等磨坊建好,等百姓吃了白麪饅頭,明年何愁百姓牴觸小麥?”

只有長安附近種了冬小麥,完成了冬小麥……豆類、粟米一年兩熟的輪作,這對地力的消耗有些大,所以也就今年緊張一點施行兩輪耕作,後面還是要執行休耕。

也是多虧了沉在昆明池的銅器寶藏,所以就順勢免除了今年的稅租。

因此各地官吏普遍怨言很大,埋怨百姓不懂得回報,只顧經營撥發的新田、新地;敷衍公田耕作。

偏偏官吏又被限制,不準擾民,否則非得把境內百姓組織起來,好好掃盲掃一下,讓好好學習學習做人的道理。

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六百九十五章 白馬尉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三百一十六章 斬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四十三章 關姬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二百章 遺憾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四百五十二章 再變第九十章 千字文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七百一十六章 絕計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八百章 一飛沖天第七百五十七章 皮球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鋒勇士舉義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五百九十四章 緹騎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七百五十章 溫泉館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七百三十章 主謀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七百八十三章 房價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五十二章 方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一百九十一章 諸葛亮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