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傷員

bookmark

次日,關羽率蕩寇軍、荊蠻土兵走糜城前往漢津。

房陵郡守鄧輔匯合徐祚出兵向西奪取夷陵城,恢復荊益通道。

關平匯合南鄉郡守郭睦押解解除武裝的于禁兩千人將要啓程去襄陽。

而田信領着部曲親兵在荊山邊緣一座丘陵前的林蔭中爲甘寧下葬,關平、郭睦、于禁參加這場簡陋葬禮。

留兩名甘寧的部曲親兵在此架設草廬木屋,以細細修葺四周。

歸途時,田信與關平告別於路邊,突然對於禁說:“老將軍,我曾聽聞一則趣談,老將軍或許可以聽聽。”

“願聞。”

“是這樣的,這本是一則趣聞,恐是世人杜撰,但多少有些道理在。”

田信稍稍停頓,環視周圍將校、中級軍吏說:“昔年漢王與魏王破呂布於下邳,漢王、魏王同遊泰山,魏王麾下降將百餘,而漢王麾下只有關、張二將軍。魏王與漢王爭論誰更得人心能使人赴死,言罷張將軍就要跳泰山,關將軍拉張將軍並勸漢王,說張將軍有家小要養,豈能輕死?漢王再三相勸,張將軍才止。”

“這時魏王嘿然,張繡出列欲跳泰山,諸將拉扯勸阻,張繡哭訴說諸君勿阻,繡有家眷要養。”

田信板着臉說完,關平強忍笑容,郭睦忍不住哼笑,隨即掩鼻,龐林更是哈哈做笑。

唯有于禁神色黯然,田信說:“老將軍追隨魏王征戰天下三十餘載,可謂主臣相知肝膽相照。只是這一年來你家魏王東征西討,又接連敗績,而曹丕又在許都、鄴城大肆誅連,殺數千家。如此有傷天和,我料你家魏王命不久矣。或許也是因爲曹丕知道你家魏王命不久矣,這才狐假虎威,行如此酷烈、殘暴之事。”

“而曹丕奢靡貪財之名,我早有所聞。官渡之戰時,張繡對你家魏王多有襄助。而戰後,張繡卻因曹丕欺凌憂懼而死,此番曹丕大肆誅連時,張繡之子也遭殺戮。”

“你家魏王以曹丕爲太子,休說是晚節有虧的老將軍,我看曹彰、曹植二人也危在旦夕。”

“不過老將軍勞苦功高,又人在暮年,此行北歸中原,或許也能安度晚年。”

至始至終,于禁不發一言,神情落寞、悽苦。

田信說罷拱手:“此言雖不好聽,老將宜早思子孫之計。”

于禁只是長嘆,目光向北:“本無顏面再見大王,但因將軍之故,老朽還是要面見大王,以陳述將軍之能。爲國家長遠計較,還需早日提防將軍。”

田信笑笑,目光落向于禁身後的一衆軍吏:“今後關隴、中原、兩淮、青徐乃是非之地。諸君不妨去幽並二州戍邊,如此可保全性命、家業。”

這些軍吏先後拱手回禮,他們這次回去,想留在前線效力也是不可能了。

目送這萬餘大軍逶迤北行,田信面綻微笑:“兄長,明日去糜城接回阿爺、族親,部曲鄉黨願來者一併帶來。”

田紀愣了愣,才反應過來是在稱呼自己,見身邊只剩下鄉黨子弟:“阿信怎就放棄了兵馬?”

“我可沒有拋棄兵馬,我是真有心病,需要休養。若再廝殺,恐會瘋癲。”

田信審視周圍的部曲、鄉黨,近半人負傷,多是手臂負傷:“估計閏十月時孫權會退兵返回江東,漢王的賞賜也會降下。我料孫權退兵後,今後天下至少會休戰一年。這一年內,屯田纔是重要事務。”

“麥城地處兩河之間,最適宜屯田。原本由糜芳部曲屯種,如今歸我等了。明日兄長回糜城,可與族親好好商議。凡是遷移麥城者,俱授好田。”

田紀面綻笑容,嚴鍾詢問:“主上,每家能授田多少?”

“我正要回去計較,按戶授田,一戶最少十畝,每有一青壯男子,增田十畝,健婦增田五畝,一戶至多三十畝。若有服役者,每戶最少再增二十軍畝。既,諸君每家將有良田五十畝。其中軍田二十畝,我會派遣俘虜協力耕種。我說的田畝,俱是大畝。”

石有大石、小石,田也有大畝、小畝之分,大畝與後世接近。

部曲親兵個個歡欣,田信目光卻無多少喜色。

現在各縣原有稅制都已崩解,正處於過渡期,許多隋唐纔有的稅制此刻已有了苗頭,府兵制的苗頭世兵制幾乎在三方勢力中齊齊紮根發展。

正好麥城周圍百廢俱興,原本佔據這裡屯種的糜芳部曲幾乎盡數瓦解。

在這片空地上,自己正好比較現在的稅制,回憶隋唐稅制、府兵制特色,進行制度改革。

而戶口是一切稅制的基礎,召集人口,輕微改革現在的戶口律令,新的《戶律》將是今後一切的基石。

新的《戶律》是砍向門閥大族的一刀,要砍這些人,先要砍在自己田氏宗族身上。

回到麥城,部曲親兵分離一半準備行裝,他們將返回糜城視親,並傳達召集鄉黨前來聚集的命令。

而田信則先放下醞釀已久的《戶律》,而是先巡視城中傷兵救護工作。

關羽、關平他們走了,留給他的除了敵我雙方五千餘傷兵外,還有房陵、南鄉兵各五百,全部的關中兵,還有七千餘人的吳軍俘虜。

吳軍俘虜還需要細細審視,畢竟裡面有兩千餘人來自孫權本陣,或許裡面就藏着江東勳貴子弟。

于禁是全建制投降,軍吏、軍士身份清晰明瞭;而這些吳軍內部藏着江東勳貴子弟,這就是隱患所在。

吳軍俘虜已經喪膽,荊州軍又沒有殺降、虐俘的惡名,此刻倒也老老實實聽從工作,體力較好的砍伐樹木,體力較差的則詳細打掃戰場,力求將每一枚箭簇都找回來。

田信巡視城中休養的敵我傷兵,這裡的情況比戰場廝殺時還要令人感到抑鬱、恐慌。

精神崩潰的傷兵比比皆是,隨着田信巡視各區域傷兵,城中傷兵情緒漸漸平靜。

不是田信有多大魅力,那杆幽藍色方天戟跟在田信身後,足以喚醒荊州軍的笑容,有一些人能笑,傷兵營內整體氣氛就會改善。

田信召集城中大小軍吏,取一件他縫製的細麻口罩說:“要給輕傷兵士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拿出三百匹細麻布,召集輕傷軍士裁剪,縫製這樣的口罩。縫製後,放入沸水中熬煮,日光晾乾後使用。一人兩件,輪替使用,務必沸水清洗乾淨。”

一名帶傷的軍吏詢問:“將軍,此物何用?”

“可防範疫疾、傷寒傳播,雖不能完全杜絕,但也有七八成效用。軍吏、軍士一人兩條,要時時保持潔淨。此外城中還有許多孫權留下的布匹,我會交由軍士裁剪製作冬衣,使敵我傷兵有更換的冬衣。”

“還有,我已在河邊設立告示,從明日起嚴禁飲用河水。不拘吏士還是傷兵,犯令者禁食三日。我已遣人在城外設立新營區,傷寒者歸入傷寒區域,痢疾者歸入痢疾營區,若二者兼備,歸入重病營區。”

第九十三章 畫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聲鶴唳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六百七十二章 還剩三個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狀之罪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五百六十八章 盡在掌控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因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鋒勇士舉義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八百五十六章 河北大局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八百零八章 死結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五百六十五章 午富的誕生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一百一十章 交匯第九十二章 勢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因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三十三章 塔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四章 孟達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二百章 遺憾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七百一十九章 梅花陣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八十六章 互贈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陽陵前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七百九十一章 謀算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三十三章 塔第六百九十三章 分割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三章 嚮導官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六百七十二章 還剩三個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四十章 糜芳第九十一章 易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館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