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兗豫

bookmark

隨着田紀、趙雲、關羽的公文、檄文發散於四方,各地雖有不情願,也只能在兩難之中做一個抉擇。

最先響應的武昌賀齊……他在第一時間將當值服役的府兵調往北岸,搶奪漢口。

這是控制漢水河口的樞要,己方控制這裡,就能保證湘江、漢水水運的穩定。這個穩定期很短,但足以讓北府船幫完成原來的運輸任務,併合理調配,與漢水上游的鄧城一起完成對漢水的整體封鎖。

同時,漢口水寨外圍還有許多當年的沉船……這些沉船整體來看並無多大價值。

當年被吳軍火燒漢口時,漢軍水師戰艦集中在一起,被付之一炬。

戰艦是江船,水線淺,同時甲板以上又是多層結構,這就導致大火蔓延時絕大多數的戰艦甲板以上幾乎能燒光,直到船體沉沒爲止。

這樣的沉船有沒有打撈價值?

和平時期沒有,打撈成本高於重建;沒有重建水師的必要,也就沒有打撈的必要。

至於現在,絕對有打撈價值,戰艦的龍骨還在,只要打撈上岸,甲板以上的結構可以重新拼湊……這個對木料的要求不高。哪怕質量差一些的戰艦,也比大型運船更適應戰鬥。

搶佔漢口的意義,不在於打撈沉船,而是阻止漢軍打撈。

隨後是豫州牧龐林,兗州牧徐庶,因相同的地域條件,以及彼此的交情,龐林決定與徐庶見一面。

這不是該逃避、避嫌的時候,徐庶積極迴應,兩人在交通要地、宛雒兗豫四地區的十字路口……郾縣會面,這裡也是當年夏侯尚軍團駐守的要地。

龐林先來半日,已在郊外設立帷幕,彩旗飄飄,宰殺牛羊等待徐庶。

約在中午後,徐庶風塵僕僕而來,龐林親自出迎五里外迎接。

當年的鹿門山同學、友人如今相遇,徐庶猶自輕笑:“士衡啊,我本在延津視察軍務,原以爲能先到。士衡遠在沛國卻先我一步,可是與信使同行?”

“正是,不敢逗留分秒。”

龐林與徐庶同乘一車,臉上卻無一點笑意:“我以爲兗州士民厭戰,元直又非貪功逞能之人。所以斷定相邀元直,元直必來赴約,這纔不等回信,徑直來此等候。”

龐林是笑不出來一點,可總覺得面前徐庶的笑容背後有一種奇怪的情緒。既有痛快,也有懊惱,所以徐庶的笑容絕非敷衍自己臨場做笑,而是一種略感荒唐的自嘲哂笑。

徐庶依舊在笑:“是呀,兗州士民本就無有戰心,自馬季常、田國讓失利河內以來,更是談戰色變。如此也省的我爲難,不拘朝中如何爭執,我兗州不徵一兵一卒。非是不願匡助大將軍,實繫有心無力。”

龐林也是點着頭:“豫州也是如此,弟治理豫州不徵不租已有三年,士民方有積蓄,然府庫空虛無有寸糧。不管是誰求助,我豫州既無心意,也無力量。”

“三年?”

徐庶眯眼笑:“士衡,有失偏頗呀。”

龐林面無表情:“是三年,今士民家有盈餘,更不願外出征戰。”

算起來,今年關中還派駙馬都尉姜維給豫州送來牛、羊各一千……這絕不是無故捐給豫州士民的,也不是給豫州官府的,是給龐林個人的。

這批牛羊被龐林分發到郡縣的牛場、羊場裡遣專人看護、繁育,對豫州士民來說這一千頭牛是很貴重的東西,用心繁育,能緩解豫州人力不足的缺點,能加速生產效率。

自龐林上任豫州以來,前三年不徵稅不納租,完全放棄對百姓的管理,主要管的是治安,和抑制兼併、打擊豪強。

如今是第四年,豫州士民家中多有盈餘……本就該在秋收後徵收各種規定的稅租,在臘月之前收繳今年的人頭稅。

可看現在的情況,龐林決定再放養豫州一年,故意不徵不納,府庫裡沒錢沒糧……哪怕換一個態度強硬、蠻橫的州牧,也只能抓瞎,無所作爲。

龐林這裡睜着眼睛說瞎話,徐庶也是可以理解的。

既理解龐林,也理解豫州士民……他畢竟是潁川士人一份子。

豫州這十年以來發展可以說是波瀾壯闊,原本豫州士族可以跟着曹氏家族吃香的喝辣的,成爲開國元勳,成就累世富貴。

可漢軍一次次的不知疲倦的北伐,打的魏軍步步後退,豫州險些被魏軍安排成爲第三個無人區。

在龐林上任之前,豫州士民的生活、心氣,就被戰爭折磨的一乾二淨。

經過這四年免稅免租的生聚,終於能吃飽、穿暖,過體面日子……現在你要這麼一羣剛剛‘致富’的人去遙遠的南陽、襄樊打仗,根本不可能!

如果是保衛豫州,保衛家鄉,保衛自家財富、生活水準,還能組織、激起豫州士民的作戰勇氣。

可現在,爲大漢執政的命令去豫州之外的地方打內戰……誰逼着豫州打仗,誰就是豫州的敵人。

何況,豫州人這十年來苦日子歸根結底,都能算到死灰復燃的漢室朝廷頭上。

豫州士人不敢把一切的原因推到田信頭上,卻敢把原因歸結到執政的大將軍頭上。

對於大將軍、朝廷的命令……豫州士人先天就有牴觸情緒。

豫州如此,兗州更不堪。

豫州好歹士民富庶,有組織起來保衛鄉土的作戰勇氣;可兗州什麼都沒了,誰來兗州,兗州士民都會舉雙手歡迎。

從曹操殺邊讓,呂布曹操爭奪兗州,再到袁曹爭霸的官渡、倉亭之戰,再到後來平定河北、關中,許多的物力、人力壓力都落在兗州人頭上。

當年兗州軍團能毫不猶豫投降田信,那現在重組兗州軍團……會有什麼新的表現?

兗州軍團,顧名思義,這支軍隊的骨幹是兗州的士人。

士人按着資歷、關係網絡來看,這支兗州軍團,是投降田信那支兗州軍團的弟弟……是真的血統上、學術傳承上的弟弟。

新兗州軍團的軍吏,普遍是老軍團軍吏的子弟。

老軍團軍吏,多已加入北府。

別的不說,邊讓的弟子楊俊如果突然從嶺南調回來,出現在兗州士人面前,兗州士人絕對會拋棄徐庶,去擁護楊俊。

兗州士人的父祖爲了給邊讓復仇,跟曹操結下死仇。

若不是朝廷大義兜着,兗州士人絕對會跟曹操再幹一次,這是個越來越深、無法化解的仇恨。

楊俊,可是差點擁立劉協讓後漢帝室險些復辟的主謀。

爲安撫兗州士人的情緒,先帝也只能相信劉協的那套漏洞百出的說辭,放過楊俊這個元兇。

爲了避禍,楊俊只能去嶺南任職,淡出天下人的視野。

若這個人出現在兗州,振臂高呼,那徐庶絕對控不住兗州。

與其逼迫北府放出楊俊,還不如配合龐林,在這場朝廷、北府的全面對抗中,帶着天下腹地的兗豫二州秉持中立。

至於徐州……先帝、大將軍把徐州士人折騰的夠慘,又有一個魏延坐鎮徐州持續打擊徐州士族。

其結果是註定的,魏延不可能組織徐州軍團,一旦讓徐州士民組織成軍隊,那這支軍隊幫誰……絕不是魏延能壓住的。

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六百章 缺糧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七百三十章 主謀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八十四章 蛹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三百一十六章 斬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八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鋒勇士舉義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二百二十三章 簡體之倀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六百三十一章 畫家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開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三十三章 塔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二十八章 奉義校尉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八百四十章 誰家清白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一百零九章 主動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二百六十一章 問題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十七章 試刀石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七百六十四章 貂蟬入京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