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

bookmark

井陘道,鎮軍大將軍陳羣參拜淮陰廟。

淮陰廟所在山坡下,奉命增援河東的魏軍土黃色的旗幟、服色,皆輕裝揹負糧秣、生活雜物逶迤而行,看不到頭,也看不到尾。

陳羣走出破敗、無人修繕的淮陰廟,俯視坡下行進的大軍,心中卻滿是憂慮。

從皇帝突然變好這種反常行爲來看,或許真的被陳公用妖法煉製成了倀鬼。

皇帝如此悽慘的遭遇,監國太子爲此復仇是天經地義的;自己與徵夷大將軍司馬懿是皇帝左膀右臂,心腹摯友,自有義務爲皇帝復仇。

司馬懿爲解除後顧之憂,會在今年秋冬解決遼東公孫氏;解決公孫氏以後,幽雲六鎮大軍就可傾巢向南,參與決定天下歸屬的一戰。

而現在北府於風陵渡造橋,陳公本人移鎮長安附近尋覓渡河戰機,馬超在韓城虎視汾水,河套的竇賓、關平也有可能動員起來,向代郡逼近。

誰也不敢保證,在這種壓力下河東守將趙儼,及河東士民會繼續保留忠誠。

關羽是河東人,河東士民有倒向北府的可能性。

跟張飛、關羽不同……這兩個人耗得起,河北方面耗不起。

哪怕張飛、關羽年老昏聵貽誤戰機……到最後清算時,這兩個家族又能遭受多大削弱?

目前聯合起來的漢室陣營可以打盹、走神,河北魏軍卻只有一次機會……被那位陳公抓住機會,絕對能瞬間鯨吞魏國。

就憑皇帝是倀鬼,唯對方是從。

陳羣此刻身在戎旅,心中雖憂慮不已,卻面無表情去看正南方向……那個夏公國,也該到覆滅的時候了。

距離夏公國最近的援軍原本是兗州牧馬良,馬良死後麾下五千南中兵被扣在關中做工,現在的兗州牧徐庶手裡兵力微薄寡少,根本無力救援、聲援‘叛魏投漢’的夏相楊正。

追隨楊正左右的士人,又能有多大的犧牲勇氣?

真正有勇氣的士人早翻山越嶺,晝伏夜出突破層層封鎖直接投奔北府,何苦投楊正?

投楊正的士人,即便有心向北府的,也只是心向北府,而非北府軍吏那樣的能征善戰。

除了這些心向北府的士人外,更多的士人只是爲了撈取好處罷了……這纔是士人的常態。

若無意外的話,夏公國會被迅速剷除。

己方已竭盡全力去阻止北府的腳步,下一步就要看衛公張飛……究竟有沒有招降魏國的勇氣,若有,就會發兵向西,直趨雒陽。

漢室衛公、大司馬、關東四州總督張飛率領大軍進軍雒陽,要收復漢室東都……怎麼看都是很正常的舉措。

陳羣想到自己的命運,身爲先帝所舉的孝廉……繞了一圈,又有可能成爲漢臣,不由倍感唏噓。

心思反轉多變,他依舊面容冷峻,維持着一軍統帥的威儀。

青州,平原郡高唐津。

平原郡隸屬青州,卻在黃河北岸。

高唐津渡口,魏軍平原鎮的鎮守將軍夏侯楙靜靜等候,隨行而來的軍吏或垂頭低落,或東張西望面露思索。

平原鎮的魏軍已經完成向鄴都的轉移,與青州水師對抗的平原水師卻無法把戰船帶走……現在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移交戰艦,並移交平原郡,以取信張飛。

南岸,張飛經營一年的青徐水師湊集,正緩緩靠近高唐津。

水師戰艦上,右將軍、西鄉侯張苞一臉的不高興……自江都事變以來,漢軍各階層就沒幾個高興的人;越是身處高位,越是悲傷。

目前朝廷最大困局就集中在江都……沒有可靠的水師就寸步難行。

朝廷空有人力、無力,卻無法佈置到該去的位置,這自然是極大的浪費、劣勢。

青徐水師是目前唯一可以調動、增援江都的;可這大概需要兩個月的時間。

兩個月寶貴時間裡戰機瞬息變化,青徐水師若轉移去江都,就意味着這兩個月時間裡,青州漢軍沒有水師,江都也沒有水師。

若不去江都,留在青州效力……那時刻都能發揮作用。

不管是吞併魏軍平原水軍,還是與上游的魏軍雒陽水軍進行對抗……都能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青徐水師協助下,青州軍就能一直向西進軍,直到虎牢關前。

若沒有青徐水師,就無法與魏軍的孟津水師做抗衡……江都現在遭遇的困境,會重新落到青州軍頭頂。

所以這筆賬很好算,不是張飛願不願爲朝廷緩解僵局,而是真的沒法救。

青州軍可以說是目前關東四州里唯一的機動兵力,水師向西途徑兗州時,能逼迫兗州士人重新再做一次選擇,能令兗州軍出現在張飛的指揮名單裡。

然後是徐州,張飛給魏延一支鎮壓內外的軍隊,魏延就敢殺。

所謂世家的不滿……殺乾淨後,也就沒了地方上持不滿態度的意見領袖。

青州軍就如同火種,既能激活兗州軍、徐州軍,徐州軍行軍經過豫州時,魏延順便給龐林傳個火……豫州軍很有可能會被組建出來。

關東四州的軍隊向西分進、合擊……必須搶在北府擊敗河東守軍之前收復雒陽!

在這個關隴、江都、益州、兗豫、嶺南、江東六個大地區都準備延後,以更好狀態來解決麻煩的石灰……青州就像那個傳說中活躍的中子一樣,終於激發了奇妙的種種反應。

當確認成功接收平原水師遺留的戰艦後,張飛派人邀請齊王劉永,幾次無果後,他親自來見。

劉永只能在王府近臣的緊急幫助下穿戴冕服,在大廳接見同樣盛裝而來的張飛。

張飛鬍鬚揚起,說:“殿下,今賊人作梗離間北府,朝廷已無退路。臣以爲殿下當爲宗室表率,以重振帝室爲念。如此天下英傑知帝室亦有俊傑英雄,可全先帝基業。”

劉永半眯着眼,語腔並不積極:“如何重振?”

“與臣提兵向西,上雒,驅除國賊!”

張飛重申,一雙環眼滿是誠懇:“此戰,只爲光復雒陽!”

劉永見左右王府近臣皆是無語,又看看眼睛裡有光的張飛……誰敢澆滅這光?

稍作考慮,劉永鄭重點頭:“就以叔父。”

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四百二十章 卦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六百零五章 隱居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三十二章 貪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面雪花第八十四章 蛹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無鹿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七百五十章 溫泉館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七百九十三章 兗豫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四十五章 千鳥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三百九十三章 二謙之爭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第一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二百四十五章 變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四百四十二章 同一片星空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九十章 千字文第五百九十四章 緹騎第三百一十五章 繞擊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