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

惠陵,宿營地。

十五日清晨,關羽即將拜謁成祖廟,並在此誓師。

出發時,他還在軍帳裡研究地圖。

江都本就是荊湘二州最大的城池,雖處平原,可絕不是好攻陷的。

因此荊州防務最危險的反而是襄陽,目前缺乏水師,漢水便捷的運力爲北府所有……意味着漢水沿線,就是北府隨時可以穿插、突破的馳道。

好在把江夏駐軍的馬超一起趕到關隴,漢水流域佈置烽火臺,就能提防上游南陽田紀,以及下游漢口的武昌賀齊。

可駐屯襄陽的趙雲依舊有被南陽府兵合圍的危險,有一條路必須防範。

江都外圍防線可以分爲三路,中路核心就是襄陽,襄陽與江都之間又有峴山、宜都、荊城、漢津、惠陵這五個依託河流、道路的城池、關津據點。

而東路是漢水東岸的江夏,只有西陵、蔡陽、隨縣這三個外圍據點,駐屯兵力寡薄,唯一作用就是偵查敵情,起個預警作用。

除此之外,整個江夏沒有兵力支援趙雲的防線,江夏郡兵不足兩千,又在賀齊眼皮底下,根本無力支援襄陽戰場。

而西路,正是丹水口下游的山都、筑陽等關平舊部駐屯之地,在七月份時關平舊部就已完成析分,願意追隨關平拼一個前程、出路的人就已在南陽安排下走武關道北上。

現在山都三縣自守有餘……若面臨北府主力侵攻,這三縣極有可能倒戈。

這三縣留守的兵力雖說沒有繼續追隨關平……可這些人依舊是關氏舊部,他們眼中皇帝親,還是自家大小姐親?

不能對這三縣抱以期望,真到全面交戰撕破臉皮時,這三縣極有可能易幟倒向北府。

失去這三縣,南陽府兵就能從荊山之西向南行進。

三縣之南有臨沮,臨沮之南有章鄉,章鄉之南是麥城。

在荊蠻、巴蠻山民協助下,南陽府兵就能在深受兵主信仰影響的西路長驅直入,直抵麥城。

麥城啊……想到這裡,關羽莫名長嘆一聲。

在大帳角落裡撫琴的杜夫人一停,擡頭去看關羽處,知道他爲難,也就不出聲,繼續收拾自己的日常使用的器具。

她也不知道戰爭會在什麼時候爆發,如今雙方已經勢成水火,根本容不下中立站隊的第三方。

再中立的人,也要選一家加入……再不濟,也可以出工不出力。

關羽望着地圖,目光盯在麥城。

這是個很險要的位置,所謂的兵家要地,只要有了使用價值,那就是兵家要地。

只要這支府兵出現在麥城,若行動速度,搶奪夷陵下游猇亭附近荊門,以及荊門北岸的虎牙山水寨。

這是當年吳軍背盟而來,陸議急速行軍最先搶奪的兩處戰略要點,只要搶走,就像荊門一樣……這是荊州的門戶,拿走這裡,益州的再多的兵力也很難衝過來。

軍隊尚且過不來,水運的物資更是不可能。

如果失去益州的物資供應,集中在襄陽、江都的前軍、中軍、益州軍、南中軍、衛軍足足接近十五萬人……每個月人吃馬嚼,得消耗多少糧秣!

僅靠荊湘二州……一旦開戰,湘州極有可能背叛朝廷,要做最壞的打算。

僅靠荊州,根本養不活十五萬的軍隊!

荊門、夷陵,纔是朝廷的命脈咽喉;相較於前線的重鎮襄陽,若讓府兵奪走夷陵,那朝廷大軍將不戰而敗。

襄陽目前戰略地位再重要,也只是一條臂膀,必要時壯士斷腕也不是不可以。

至於江都……等戰爭全面爆發,還要江都做什麼?

到時候皇帝必須親征,只要皇帝帶着中軍抵達雒陽,與關東軍匯合,那就是勝利!

不需要打進關中,只要皇帝與主力大軍進入雒陽,就能與北府談判。

因此,趙雲守在襄陽不能動,不能給趙雲更大的負擔,守好正面戰場的襄陽,就是最大的功勞。

西面臨沮戰場,只好交給南中兵。

南中兵絕無可能私通北府,統率南中兵的馬謖更無這個可能。

北府擅長山地奔襲作戰,有荊蠻、巴蠻山民助陣,因此在臨沮戰場可謂如魚得水。

只有派遣同樣擅長山地作戰的南中兵去,才能抵消北府的地形優勢。

給馬謖半年時間營造防務,到時候三萬南中兵分佈展開,依靠堅固工事防守……北府需要死多少人才能撕開防線?

何況,因馬良之死,自己與馬謖之間本就有一些隔閡;現在丞相坐鎮江都,把南中兵還給丞相,正好讓丞相發揮南中兵最大的作用。

畢竟……前軍不足兩萬,糧秣後勤壓力還能承受;再加上三萬南中兵,足足五萬人,這個後勤壓力太大了。

若是穿過南陽抵達豫州,豫州牧龐林無法按期、按數量提供糧秣,這五萬大軍有可能會被糧食拖垮。

必須預防這類事情的發生,龐林也不值得信任。

因此,在這個還能回頭的時間點裡,最好交出南中兵減輕後勤壓力。

有沒有南中兵助陣,自己都能帶着前軍橫穿南陽。

田紀不敢硬阻,更不敢跟自己交兵。

在自己沒有主動進犯府兵駐地之前,府兵不會有越線的舉動。

放任自己帶兵穿過南陽,就是田紀唯一的選擇;但田紀絕對敢抄擊、截殺自己的輜重運輸隊!

下定決心,不再躊躇猶豫後,關羽才釋然長呼一口濁氣,擡手在臨沮這裡反覆輕點:“如此,可萬無一失。如今,就等丞相……”

中軍四大部督,是朝廷現在真正的腹心之患。

北府難免會派人拉攏,若是盯緊了,抓住證據,就能名正言順清除這四人,恢復中軍的秩序。

自己留在江都,給這四人膽子,他們也不敢有所舉動。

現在丞相坐鎮,這四人中有一人犯下交結外臣的大罪,那就有理由連坐,審查其他中軍軍吏。

只要進入審查階段,中軍軍吏那麼多,又有幾個能全身而退?

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第六百章 缺糧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七百九十一章 謀算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連環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四百零七章 茶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一百六十五章 調整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八十二章 貓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六百零一章 規劃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三十三章 塔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三百九十三章 二謙之爭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