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

bookmark

自諸葛亮、姜維聯合下令開戰的第六日,也是司馬懿撤歸廣宗城的時間。

這一天駐屯南陽的鄧艾第八常勝師、駐屯徐州的賀景第十五昭義師齊齊向北開拔。

有斷斷續續的軌車協助運輸,也有沿途兵站做補給,故行軍之初進展神速。

自開戰之日起,諸葛亮向東接管繼軍的指揮權,以魏延爲先鋒大將,老將賀齊爲隨軍副將,諸葛亮本人隨繼軍渡河後將負責太行山以東的平原地區指揮,是東路主帥;由兗州牧徐庶、青州牧龐林負責組織後勤補給的輸送。

整個東路軍有第十二蕩寇師、第十三徵虜師、第十四昭仁師、第十五昭義師;以及規模兩倍的郡國兵、徵召民壯。

缺乏騎兵力量的東部戰區最大的任務就是牽制魏軍平原地區的主力;並顯露出缺少騎兵的劣勢,吸引魏軍,給魏軍一個勝利希望的錯覺,以作糾纏,爲其他三路軍隊爭取行動時間。

不給東部配屬大規模騎兵,自然是有一番綜合考慮的。

滅國戰役,已經不能單獨考慮軍事問題,更需要給政治讓步。

要給魏國打出致命一擊的是關隴兵團所在的西路軍、中路軍,同時也只有這樣安排才能把魏軍主力留在河北平原,然後一口吞掉,達到一戰滅國的戰略目標。

否則收拾不乾淨,魏國君臣向北逃亡,匯合幽雲六鎮的遊牧力量,勢必成爲邊境大患。雖然不擔心魏軍能反攻中原,可這會極大妨礙戰後的大休養。

而關隴地區已經有成熟的牧區規劃,再向中原輸送、遷徙漢僮部族的話,有些得不償失。

中原沒有成熟的馬場,兩淮地區的牧場才走上正軌,還不足以向中原方面提供大量戰馬,所以中原方面客觀上不具備組建成建制騎兵的條件。

這樣也就使得關隴的騎兵力量可以集中使用,獲取山西戰場的絕對野戰優勢。

魏軍山西戰場的總指揮是曹真,曹真手裡纔有多少騎兵?

騎兵不足,他就不敢野戰。

不敢野戰,那就喪失城外的控制權,只能放任府兵橫行。

現在的騎兵已經不是漢末、羣雄時期的騎兵,這些年的沉澱、發展,騎兵新式裝備已經全面列裝,新式騎兵的戰術在戰爭陰雲刺激告訴發展。

得益於田信、蒙多這傳奇的重裝組合,雙方新式騎兵都以重裝化爲發展主方向。

傳統的輕裝、中裝步騎、以及理念上剋制騎兵的弓弩部隊統統被重騎剋制。

誰的重騎多,誰就有戰場大優勢。

這已經是雙方軍吏的共識,缺乏重騎兵,或者重騎兵劣勢的情況下,軍吏會避免野戰。

戰爭的主角,似乎已經由重步兵過渡爲重騎兵。

因此山西戰場的魏軍放棄外圍,步步退縮集中在主要幾個據點以作長期防守的準備;魏軍後縮堅壁清野,府兵就順利推進。

自然地,在崇尚重騎兵力量的當下,諸葛亮的東路軍在賬面的劣勢很大,似乎發生野戰會很危險。

彷彿給司馬懿送一個大餃子,這就是東路軍團目前存在的最大意義。

司馬懿能否能吞下這個餃子,或者被這個餃子噎死,都已經跟關隴方面暫時無關了。

所有棋子都已經砸出去,誰也無法回頭再做調整。

爲方便彙總各方信息,田信的指揮大本營轉移到潼關西站。

此刻姜維已經從弘農向北渡河,已率領弘農的部隊向北翻閱中條山,將會做出向安邑進攻的聲勢,以迷惑魏軍。

而王平、馬岱、姚戈、楊千里會在風陵渡渡河後仰仗純騎兵部隊的機動力、威懾力,直接穿過魏軍前線重鎮蒲阪,去與姜維匯合。

匯合後這支三萬規模的步騎聯合部隊會在安邑一帶與曹真周旋,等待謝旌率領的虎牙師行動,虎牙師會沿着汾水進軍,掐斷曹真退往太原的通道。

只要掐斷退路,集結關中的軍隊會一擁而上,造成局部的極大優勢。

然後老丈人渡河,以當世最強姿態衣錦還鄉,足以瓦解安邑周圍的魏軍據點、衛城的守兵戰意。

戰爭主動權在手就這點好處,戰火發生在敵對方控制的疆域,可以用優勢兵力分割戰場。

當然了,如果後續兵力運動中有一環掉鏈子,自然會被守軍吃掉;同時最猛的也就是最開始的半個月。

這半個月裡補給充足,軍士又是常年養膘,耐遠征跋涉,也耐各種折騰。這就是開戰之初的精銳鋒芒,魏軍自然要收縮、躲避,以等待府兵展露疲態。

若半個月後打不開局面,那軍士耐心下降生出厭戰、抗拒情緒之外,最要命的後勤問題也會日益突出。擱置、拖延的越久,後勤問題就越兇險。

因此開戰半個月內,山西戰場要達到兩個目標。

一個是封鎖曹真退往太原的通道,另一個就是打通蒲阪。

攻陷蒲阪,那河東戰場的各處府兵都將獲得穩定的補給;而拔掉蒲阪打通補給節點,又能振奮各軍士氣。

在這種情況下,開戰第八日時關羽抵達潼關,將渡河參戰。

此刻的老丈人鬍鬚染白,身邊就跟着一個田信熟悉的薛戎,再其他的近侍,都是田信不認識的新人。

現在的老丈人直接登船不願意跟他說話,田信只好與薛戎在碼頭邊用宴。

薛戎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朝氣蓬勃的‘糜城前山屯’的屯將,現在是一個氣度深沉的中壯將軍,也是七八個孩子的父親。

再過兩年,以當下的早婚習俗,薛戎也是要做祖父的人了,可以理直氣壯自稱一聲老夫。

昔年荊州軍軍吏要麼戰死,要麼天各一方,到現在田信始終把羅瓊的鷹揚師留在身邊就是爲了解悶;甚至嶺南的夷兵營舊部也陸續徵入關中,留在身邊擔任侍從武官。

面對一羣陌生的新人,會讓田信有些恍惚,會模糊情緒感知。

只有記憶中的舊人才能讓他準確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變化,每一箇舊人就是一點記憶碎片。

現在送薛戎渡河,田信不捨之餘又很擔憂老丈人的精神狀態。

現在老丈人就全靠回鄉的執念在撐着,很可能回鄉之旅,就是一場不歸路。

可惜關平在河套,關興依舊鎮守東南,都無法抽身來見。

能陪伴老丈人渡河的除了薛戎外,就剩下阿木。

薛戎也清楚關羽的具體狀況,不僅爲關羽的衰老、大限將臨而感到悲傷;也爲長遠的未來感到迷惘。

已經登船的關羽綠袍金甲,鎧甲是裝飾華麗塗抹金粉的寬鬆皮鎧,他坐在甲板太師椅上時目光怔怔望着北面遙遠的狼煙竄起之處。

隔着朦朧烽煙,關羽勉強能認出那裡是河東聯通關中的重要渡口,蒲阪津。

前來送行的田信無法登船,但他的義子夏侯平還是上船了,此刻面容沉靜,聽着關羽囑咐各種事項,如若遺言。

而一邊隨同的裴俊提筆記錄,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遺漏。

關平雖然被啓用,可依舊是流放性質待在塞外,即便想回來,關羽也放不下臉面去見;關興那裡更簡單,不願關興回來攪合新舊更替的事情。

誰也不知道新舊更替之際,哪些人會突然跳出來作梗。

所以把關興留在東南,就是一種很好的保護,不需要染血,也不需要爲難。等關興回過神,該處理的人就被處理了,想求情、糾結都沒機會。

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五十二章 方天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顧慮第四百四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三百九十九章 磚茶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七百二十八章 習溫第五百四十章 商談甚歡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四百零二章 廷尉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八十四章 蛹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十八章 先登第七百九十一章 謀算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一百五十章 威望第七百六十二章 釣魚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第七百五十三章 連環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編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四百章 衛軍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四百七十一章 賬目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第三百七十七章 瓷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聲鶴唳第二百七十二章 進擊第一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第五百四十章 商談甚歡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三章 嚮導官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館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二百三十五章 糧票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協的結果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