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

bookmark

修縣,夏侯楙在衙署中反覆踱步,猶豫不定。

他面前的夏侯玄穿過降雨區來見他,此刻正裹着氈毯抵禦雨水清寒,原本俊朗的面容已經佈滿了細密、如果龜裂的疤痕。

皮膚也顯得暗淡、灰黑,不止是他,弘農疫情存活下來的吏民都有一定的體表症狀,同時也傷了元氣,做不得重活。

那段記憶是夏侯玄揮之不去的噩夢,每一個染病的同僚上午還好好的,能強撐着說笑……可到了下午,就嘔吐西瓜水一樣的體液,隨即就軀體麻痹、僵死。

猶豫再三,夏侯楙語腔艱難:“我家屢受大恩,又以公主妻我。值此國家動盪之際,我若離反,實屬不忠不孝,再無顏面見天下人。”

盯着夏侯玄,夏侯楙語氣緩緩:“我也非不識時務,我這就自修縣退回南皮,放開通道。”

修縣是夏侯楙經營數年的要塞城市,這裡位居漳水下游,除了囤積糧秣、軍械外,還有一支漳水水師,主要以運船爲主。

夏侯玄只問關鍵:“水師何屬?”

夏侯楙陷入沉默,這支水師力量很重要,是漳水中下游的唯一成建制運力。

夏侯楙可以率軍乘船北上,在廣宗城下船,與司馬懿的主力合流;也可以率軍乘船順流而下,回到南皮。

漳水橫穿鄴都向東流淌,沿途臨近漳水的光宗、修縣、南皮都是魏軍增修的要塞城市。

迎着夏侯玄祈望目光,夏侯楙緩緩搖頭,神情苦澀:“我資質駑鈍,非畏死乞活之人。今因家仇,也爲避讓北府鋒芒這才主動退軍避戰。若再讓出水師,九泉之下無顏面見先嚴。”

夏侯玄微微點着頭,扭頭看別處:“我料戰事不順,司馬師會率輕騎北遁。我欲直入薊縣,設伏劫殺。”

“不妥,太初安心休養爲好。司馬仲達終究是有才之人,其軍豈會速敗?”

夏侯楙規勸說:“今天氣多餘,我也無法焚燬軍資。還請太初驗收,代我進獻陳公。至於司馬師之事,敗兵自會梟首來見,何必深入險地?”

見夏侯楙對司馬懿的指揮能力還存有一定程度的信心,夏侯玄也不願過多討論這種事情。

現在已經出兵,一切嘴上的本事都不算數,誰強誰弱打一場就知道。

出乎司馬懿的預料,夏侯楙並沒有出賣他的行跡。

他才得以連夜退回廣宗城,天亮時在廣宗城外的界橋上得到了更多的軍情。

這座界橋修在清水河之上,是鉅鹿郡與清河郡的分界所在;而漳水則繞廣宗之北而過。

廣宗在漳水、清水之中,物資運輸便捷,地位沃野之地物產豐饒,是重要的經濟中心。

若丟失廣宗,那府兵就能在這裡堵死通道,堵住幽雲六鎮兵支援鄴都戰場的東路通道。

而西路通道,就是從薊縣出發走涿郡、范陽、中山、真定、邢臺、趙國。

姜維、趙雲會率軍一起迂迴出現在中山國,以徑行關、紫荊關、倒馬關這三關爲倚靠,在太行山以東佈陣,牽制要途徑南下支援的幽雲六鎮兵。

在六鎮兵動員、參戰前堵住東西兩條通道,將他們與鄴都戰場分割……是府兵規劃的重點。

對司馬懿來說,守城到九月,守住通道,等待六鎮兵完成集結、參戰,那魏軍將擁有一定程度的野戰優勢!

不是府兵戰鬥力,而是府兵發動的是滅國戰役,軍力肯定會因多路出擊,分散於各處。

過了界橋,奔襲大半夜的司馬懿才緩一口氣,改乘戎車返回廣宗城,一路翻閱西面的軍情。

大約五天前,府兵中壘師鄧芝部率先從孟津渡河,緊接着第二天延津、白馬津的蕩寇師一起渡河,當日午後,昭仁師從高唐津、濮陽津一起渡河。

雖不知道關隴、河東戰場的信息,可府兵已經發動了全線進攻。

以府兵的戰前準備,大概最遲十天後,第二批同等規模的府兵會充當繼軍參與渡河。

已經過去五天,這意味着五天後第二批四個師五萬人的府兵會渡河。匯合第一批府兵,前後就是八個師、十萬人。

再加上徵發的郡國兵、民壯,整個黃河北岸會聚集十五萬的敵軍。

這些敵軍會分成數股,沿着河道、道路網絡向北推進,進而停留在廣宗、修縣和……鄴都。

從孟津、延津、白馬津渡河的府兵,可以直撲鄴都。

曹叡天子守國門的說法就在這裡,鄴都以南雖然有很多縣城、據點、衛城,可因爲人口、經濟、運輸力量限制的原因,根本無法營造一座要塞城市。

要塞城市,不僅僅需要防禦工事,更需要本身具有戰略價值。

唯有敵人非攻不可的城市,又有河流、道路方便聚集人力、物力,纔有增修爲要塞城市的現實意義。

否則你把城池修築的再堅固,儲備再多的兵力、物資……人家直接繞過、不來進攻、圍困,你這要塞不是白修了?

缺乏有效的要塞城市,就無法分攤府兵的兵力……那麼自然地,中路府兵自然能輕易直抵鄴都城下,將戰火燒到鄴都城郊。

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了司馬懿表現的舞臺,此刻他能做的就是進入廣宗城,等待各地軍隊按預期規劃的那樣想廣宗城聚集。

然後依靠廣宗城,堵住蕩寇師、徵虜師、昭仁師、昭義師。

只有陷入戰爭對峙期,纔會有雙方主將表現的機會。否則再次之前,拼的都是戰爭預案和戰前準備。

優秀的主帥戰前規劃戰術,高強度工作都在前期,戰爭爆發了反而會輕鬆。

諸葛亮、姜維、司馬懿都是這類主帥,戰爭已經爆發,再着急已經沒用,靜靜等着。

等分進、合擊的軍隊完成匯合,纔有各自表現的機會。

廣宗城,絕對是滅魏戰爭的核心。

就如當年曹氏滅袁時的南皮,曹軍拔掉南皮才能聚集兵力到鄴都;府兵拔掉廣宗,才能聚集優勢兵力到鄴都發動滅國決戰。

廣宗城在,則穩穩牽制四個師的府兵,也能通過漳水持續不斷獲取兵員、錢糧、器械的補給;也能等來幽雲六鎮兵,迎來戰略反攻的機會。

因此形勢很明朗,只要田信不參戰,那司馬懿有信心磨掉府兵的銳氣,然後拖到府兵主動後撤。

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二百六十五章 後發制人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三百一十二章 空印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五百八十四章 實不相瞞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難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三百九十七章 慪氣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東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立字據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六百章 缺糧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六百零九章 錢與要害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六百零一章 規劃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三章 嚮導官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四百七十一章 賬目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