蹋頓沒有想到因爲自己的一個失誤,最終將遼西烏桓帶入了覆滅的深淵當中,數千烏桓殘兵防守的的烏桓王城柳城,在樂亭軍與唐軍的猛烈進攻下,僅僅只支撐了不過兩天的時間,便被攻破,蘇僕延在百餘親衛的護衛下,狼狽逃出柳城,進入陽樂城內死守待援。王城被破,將盧龍境內的數萬烏桓兵馬與其老營完全隔開了。
攻下柳城後,周強在虞翻的建議下,留下一員大將統領三千步卒和一千騎兵防禦龍城,他自己則率領其餘大軍兵指陽樂,連在柳城休整的時間都沒有。柳城與陽樂相隔不到百里,兩日後,大軍便抵達陽樂城下。
在猛攻城池兩日後,蘇僕延在虞翻的勸降下開城投降,而在此時,遠在數百里外的盧龍郡正在出兵攻打寧城的蹋頓已經得到消息,這是聯軍抵達柳城的當天,蘇僕延便向蹋頓派出的求援信使,得到消息的蹋頓猶如遭到雷擊一般,被雷得七葷八素,半晌才反應過來。
此時的蹋頓已經顧不得繼續攻打寧城了,下令汗魯王烏延將凌源城的所有物資和人口全部遷到建平,由他率領不到五千烏桓士卒防守建平,而蹋頓則領着樓班和難樓兩人,領着剩餘的三萬大軍迅速回援柳城,蘇僕延派來的信使說進攻柳城的只有數萬漢軍,在蹋頓想着蘇僕延有五千大軍再加上數成部衆在防禦柳城,怎麼的也能夠守個三五十天的,定可以撐到自己大軍回援。
只是他漏算了一點,那就是烏桓大軍的守城能力和漢軍的攻城能力,根本就沒有想到蘇僕延當初在自己面前信誓旦旦,卻連兩天的時間都沒有守得住,便把烏桓人的王城給丟掉了。幾天後更是開啓了陽樂城投降了。若是他知道這個消息的話,蹋頓定會領着這數萬烏桓騎兵北上去投靠鮮卑人,至少烏桓人還能夠依附鮮卑人生存下去。
可是萬事都沒有如果,蹋頓正在領着烏桓人一步步踏進滅亡的深淵當中。就在他領兵急急忙忙往柳城方向趕的時候,虞翻從蘇僕延口中得到蹋頓援兵將返回的消息後,便再次領大軍返回柳城,在柳城西面設下了一個陷井,準備將蹋頓的數萬疲兵一口吞下。
柳城位於大淩河西北岸,大淩河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渝水,柳城西面二十餘里處,有一條狹長的山穀,這是從柳城通往西面盧龍郡的唯一通道,狹穀北面爲老虎溝山,南面爲猴山。出了狹穀後,便是一條無名小河,河對岸是椅子山。作爲渝水的一條支流,河不深但是卻有一數丈寬,派過河之後,便是一塊相對比較平坦的地方。
虞翻爲蹋頓準備的伏擊地就是這裡,在得到蘇僕延的消息後,虞翻便建議周強留下三千士卒防守陽樂,然後又從俘虜當中挑選出三千烏桓士卒,將他們的家眷都留在陽樂,然後將這些士卒一同帶回柳城。
隨後返回柳城的聯軍又在柳城挑選五千烏桓青壯,將其家眷交給兩千士卒看守後,一萬五千聯軍加上八千烏桓青壯和士卒一同來到了設伏之處。三千騎兵加兩千步卒看守着八千烏桓青壯和士卒在小河東岸隱藏起來,而另外一萬則渡過河流在河西岸的椅子山內隱蔽起來,虞翻要在小河兩岸對烏桓人進行半渡而擊。
對於這些俘虜的烏桓人,虞翻並沒有指望着他們能夠與自己的族人死戰,他們的作用只是助威而已,而他們的家眷已經全部被控制起來,虞翻也不怕他們耍什麼花樣。從陽樂返回,到佈置好埋伏,僅僅只花了五天的時間。
而此時,蹋頓纔剛剛收攏好兵馬從建平出發,從建平到柳城雖然只有兩百,而且烏桓人大部分都是配備了戰馬,但是中間的道路卻是崎嶇難行,別說是戰馬,就是步卒也走不了多快。特別是剛離開建平往東的近五十里的路程,更是難以行走,走過這一段路後,騎兵勉強能夠騎行,但是速度卻是快不起來,所以從建平到柳城最快也需要三到四天的時間。
這幾天時間卻是爲樂亭軍提供了充足的佈置的時間,一萬多大軍在忙碌了兩天時間後,終於將這個口袋給佈置好了,現在就只需要靜靜的等着烏桓大軍進入口袋之內了。
蘇僕延站在山頭,靜靜的看着八千族人和士卒在漢軍的指揮下忙碌着,一股悲涼之感從心頭涌起,也許,過了今天,烏桓這個名字就要消失在世間了。
鮮于銀站在他的身旁,看着蘇僕延的表情,似乎明白他在想着什麼,道:“其實對於烏桓人來說,結果只有兩個,要麼成爲鮮卑人的奴僕,要麼成爲漢人的一分子,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像我們鮮于部,當初投靠劉虞大人後,至少族人也過上了好幾年的好日子,若不是公孫贊,說不得我們還是在西面幾郡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呢。其實,在某看來,投靠漢人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總比成爲鮮卑狗的奴隸要強得多了。”
鮮于部當初也是烏桓人的一個部落,只是當初鮮于部投靠了劉虞,所以如今早已經沒有了烏桓鮮于部,而是隻有鮮于家族人了。
鮮于銀的話讓蘇僕延心裡好受多了,他的意思蘇僕延很明白,烏桓蘇僕部如今也已經成爲了過去,但是蘇僕家族卻依然能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