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朝廷尚未協調好出兵時間,洛陽兵馬突然出動,張燕統領一萬精騎夜襲山陽郡治所昌邑,殺死太守於澤,守兵三千餘皆降。繼而,冀州步兵一萬兵分四路,十餘日接連奪下鉅野、金鄉、東緡、防東、方與、高平、湖陸、南平陽、瑕丘等十縣。同時,李通統領兩萬兵馬攻打泰山郡,十餘日連下任城、亢父、樊縣、無鹽、壽張、須昌、富城、章縣、東於陸、寧陽。田豫統領兩萬青州兵馬,連下盧縣、茌平、蛇丘、剛縣、成縣。三路大軍從三個方面直撲泰山郡治所奉高。
泰山雖是大郡,但合郡兵馬只有萬餘,屬縣失陷又損失三千餘兵馬,奉高附近兵力不足六千。劉岱此時慌里慌張,大有世界末日來臨的模樣,但是四周皆是姜述部下,距離最近的盟友陶謙還隔着魯郡一地。真正到了戰必不勝,守不能守,逃無可逃的窘態。
劉岱正妻張氏美且賢,勸道:“目前舉地而降,還有獻土之功,後半生可保富貴。若是繼續反抗,待到城破之時,只會家破人亡。”
劉岱道:“前期與長安聯盟,一直與姜述敵對,其如何能饒過我?”
張氏笑道:“齊侯胸懷天下,又要收天下人之心,豈能爲往事加罪?夫君請急決斷,否則悔之晚矣。”
話音未落,左右急報:“敵軍連下博縣、樑甫、巨平、茌縣、嬴縣、牟縣、萊蕪、蓋縣,目前只餘南武陽、費國、南城三縣尚在抵抗。”
劉岱長嘆一口氣,道:“準備筆墨,我寫降書。”
劉岱投降,兗州全境恢復。未等交接官員趕到,張燕接到軍令,當夜開拔,兵馬直指彭城。東萊水軍此時全軍出動,三萬水軍主力抵達東海、廣陵,準備偷襲下邳。
再說徐州刺史陶謙,名爲掌管一州,實則地盤只有彭城、下邳、東莞三郡,聽說姜述起兵攻打劉岱,正在坐臥不寧,意不自安,忽有左右來報,道:“泰山太守應劭求見。”
陶謙急起出門迎之,應劭爲陶謙妻弟,兩人進屋落座,陶謙急問情況,應劭嘆氣道:“劉兗州已降,數路大軍正欲攻打徐州,我連夜前來報信,請姐夫做好準備。”
陶謙聞言大驚失色,急問道:“兵馬多少?共分幾路?”
應劭道:“諸路大軍五萬以上,張燕部下兵力最多,不下兩萬。”
陶謙緊皺眉頭,在室內來回踱了幾步,喃喃低語道:“這可如何是好?”
正在此時,左右來報,道:“劉玄德求見。”
陶謙正在憂愁之時,猛然聽到此人名字,頓覺有了主心骨,道:“快請進來敘話。”
姜述穿越以來,受影響最大的便是劉備,原本義結金蘭、同甘共苦的兩位義弟關羽、張飛,已被姜述收爲麾下大將,未來爲其破家募兵的糜竺,如今是姜述心腹之一。最悲慘的是史上四位夫人甘夫人、糜夫人、孫尚香、吳皇后,皆成了姜述的妻子。
不能不說劉備此人很有能力,他雖然錯過了關羽、張飛兩人,也沒能在黃巾之亂中嶄露頭角,但還是有人願意爲其效勞。涿郡人簡雍簡憲和,與劉備有舊,隨其左右周旋奔波。
黃巾起事之時,劉備正好在瑯琊遊學,聽說幽州紛亂,道路隔絕,索性在琅琊友人處客居。後來友人生計艱難,委婉說出之後,劉備無奈之下只得告辭,但是世間艱難,竟沒有一處可以投奔,聽說東萊接納流民,當下就往東萊趕到。
劉備若是去了東萊,說不定會被姜述遇上,委任他一官半職,怎奈劉備路上正好遇到同鄉簡雍,說有一位下邳友人可以投奔。簡雍這位友人名叫張豈,原是打家劫舍的匪首,簡雍不經意間救過此人一命,因此兩人關係非同一般。張豈後來招安歸正,跟隨陶謙立下不少戰功,被陶謙提拔爲尉官,因功拔爲下邳兵曹。
張豈聽說簡雍來到,親自帶着部兵出城迎接,再拜致敬,大設筵宴,款待數日。劉備一向以大漢宗親自我標榜,又能說善道,張豈以爲此人大才,向陶謙寫了一份薦書。恰好陶謙去下邳公幹,聽聞張豈述說劉備本事,召其來見。
劉備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所謂天生異相。其不樂讀書,喜歡美服,即使落魄之時,亦穿着整潔,一身貴族氣息。陶謙一見其面,數語便被劉備折服,驚爲天佐之才,用其爲幕僚。劉備結交不論貧富貴賤,對下人溫和厚待,數月時間陶府上下皆稱讚劉備,陶謙因此倚劉備爲臂膀。
劉備入府之時,聽說敵軍大兵壓境,並未驚惶失措,神態與平昔並無兩樣,謂陶謙道:“主公,俗話說水來土掩,兵來將擋,敵軍雖然勢大,但彭城城牆堅固,糧草富足,只是固守不戰,敵軍未必攻得進來。此我等無奈之法,以數千弱旅應戰數萬虎郎之士,久必有失,因此我等還需有外援,纔可能轉危爲安。如今曹孟德正在聯絡各路諸侯,發動大戰理應就在近期,因此我等固守一段時間,待各路諸侯同時發動,姜述首尾難顧之時,便是我等脫困之日。”
陶謙心中略安,道:“如何固守,玄德可以謀算一下。”
劉備道:“彭城兵馬五千餘,下邳兵馬三千餘,東莞兵馬不足兩千,但因分守各縣,力量分散。東莞屢遭戰亂,城池殘存,可以棄之,兵馬皆赴彭城。再令各縣急募壯丁成軍守城,每縣只留三二老卒負責訓練,餘兵皆赴郡城防守。另外,可速將家小送去揚州地面,以防萬一。”
陶謙與劉備議事之時,張燕已領兵殺入彭城境內。張燕此次擔任主帥,行文讓部下士兵分別送去彭城各縣,文書稱:各縣若是不降,城池攻破之時,城中百姓,盡行屠戮。
各縣守兵皆被調回郡城,守兵皆是壯丁拼湊而成,聽說文書內容,壯丁立時四散。各縣文武官員害怕屠城,又無兵可用,趁大軍未到之時,皆派人帶上降書請降。
唯有留縣縣令邊讓不降,邊讓文武雙修,自謂武功不俗,打算死守縣城。邊讓先通知百姓屠城文書,後開門放百姓出城逃難,兩日間城中百姓十去八九,留在城中的百姓皆是無處可逃的老弱病殘。
邊讓巡視一圈,城內多是人去宅空,城外百姓悽慘奔走,回視左右壯丁不足百人,不由長嘆一口氣,道:“原想陶徐州謙謙君子,對百姓仁愛有加,屠城乃殘暴之舉,定會引發百姓血性,齊心協力守城,稍微緩解彭城窘境。怎奈事與願違,不僅於事無補,反徒增百姓苦難。”
說完,邊讓書寫降書一封,使屬吏送往張燕軍中,又讓左右壯丁分頭追回百姓。諸事安排完畢,邊讓領三五從人,快馬趕往彭城。
姜述聽說張燕行屠城文書,連忙寫了一封書信,讓人飛鴿傳書急送給張燕。文曰:“今聞汝大兵臨彭城,公告百姓,若有不降者屠城。降與不降乃官員決斷,與尋常百姓何干?百姓無罪,若其城官員不降,破城後殺否?若是不殺,軍威何在?若殺,仁慈之心何在?”
wWW☢ttκǎ n☢¢ ○
張燕連忙上書請罪,道:“燕急於建功,乃下屠城文書,圖軍功而不顧百姓,實不仁之舉。所幸各縣皆以請降,勿須屠城,亦無關軍威之事。彭城之戰在即,容燕戰後親自赴京請罪。”
姜述部下大軍軍紀森嚴,所到之處,不敢殺戮人民,徐州百姓見狀,方纔放下心來。陶謙在彭城,先是聽聞張燕發各縣檄文,欲行屠城之舉,不由暗罵張燕殘暴;後聞諸縣皆降,仰天長嘆曰:“屠城之事,獲罪於天,諸縣不戰而降,實乃徐州百姓之福,然爲官者皆貪生怕死,節操何在?”
姜述大軍逼近,張燕統領騎兵將臨彭城城下。陶謙急聚衆官商議。張豈曰:“敵兵既至,豈可束手待死?今張燕前鋒孤軍先來,我等不若整軍迎擊,一挫敵軍銳氣。”
陶謙讓劉備、張豈引兵迎敵,遠望張燕騎兵軍陣整齊,將旗鮮明,正是張燕統領鐵騎三千先至。軍馬列成陣勢,張燕縱馬出陣,道:“今奉齊侯之令,來取彭城,若是不想性命塗炭,從速出降。齊侯仁愛,知人善用,可保你等榮華富貴。”
張豈大怒,也不與劉備商議,匹馬出陣,喝道:“我乃九江張豈,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張燕身後一名小將請命,卻是部將齊周。張豈策馬趕來,齊周揮刀躍馬,前來迎敵。兩馬相交,不下十餘合,張豈氣力不加,回馬邊走。劉備在外掠陣,見張豈危急,策馬上前截下齊周。
劉備學文名聲不顯,武藝卻是不俗,手持雙股劍與齊周殺在一起,四五十合不分勝負。齊周勇力不俗,雖比不上張燕,但在軍中鮮有對手。張燕在後掠陣,問左右道:“此爲何人?”左右道:“此涿郡人劉備,字玄德,自稱爲漢室宗親,曾師從盧植,與公孫瓚將軍同學,目前爲徐州門下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