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王者之光

大江南北,荊州襄陽,戰雲密佈,風雲變幻。

荊州陵城樓東南角,曹操左有虎將許褚,右有親將曹仁護衛,身邊是得力謀士荀攸。江陵城下,長江浩瀚,戰船林立,東不見頭,西不見尾,江水澎湃,恍如虎吼。

曹操傲然仰視夜空,大笑道:“我北克袁紹,南滅荊州。

百萬雄師,虎視江東,當今之勢,誰可與我爭鋒?呵呵……”就在此時,形如玉帶的長江東西兩端,忽地騰起兩團紫色煙雲,直衝天際,灼灼閃耀,十分旺烈。

曹操一見,心中猛吃一驚,他忙問身邊的荀攸道:“此乃主何徵兆?”

荀攸亦頗精於玄機之道,他凝視星斗,心中忽然一驚,沉吟道:“按星斗所主地域推論,西端紫氣,當主荊、川,而東面紫氣,則主應於江東也,而紫者乃大貴之氣,紫氣如此熾烈,即隱示東、西兩地,有王者之氣潛伏,由此而觀,東、西、兩地,只怕難於平定,但天兆雖然如此,人謀或可加以逆變之。”

荀攸說時,曹操神色變幻不定,先是不悅皺眉,後來聽荀攸說或可以人謀逆變,這才臉露微笑。曹操對自己目下的赫赫軍威,顯然十分自負,一派傲然。

亦就在此時,荀攸話音未落,江陵城樓下面,忽地衝起一道金光,直射曹操的腦袋,曹操但感頭腦一陣疼痛,他不由呻吟一聲。

荀攸一見,忙道:“丞相如何了?”

曹操道:“我見城下有金光衝起,觸之即感頭痛,未知是甚怪兆?莫非荊州地方不利於我?嘿?若如此,我先屠盡荊州之人,再將北方士民移來荊州,且看我之雄力,是否可以鎮懾區區荊州之地。”

荀攸見曹操忽然發狠,欲屠荊州百姓,心中不由猛吃一驚,暗道:東、西兩端再現紫氣,丞相他便心性突變,他若真的下令屠城,那平定江南的大計,只怕就此徹底毀滅了,不但如此,只怕連丞相自身的運命,亦受此煞氣沖剋夭斷呢!荀攸心中驚惶,不由忙道:“不然,丞相稍安毋躁。依我所見,金者黃也,黃光即王者之光,由丞相目睹,乃主丞相有王者之貴也。”

曹操一聽,不由半信半疑,因爲他此刻仍感頭痛不已。

他臉色一沉,下令道:“速派人下去城樓東側牆邊,於金光衝起之處挖掘,看看是甚異物作崇。”

許褚對曹操極爲忠心,他一聽,便自告奮勇,親率兵士,走下城樓,依曹操的指示,在城牆東側角挖掘起來。

不一會,許褚便將一件金光燦爛的東西捧着,大叫走了上來:“丞相,金光起處,果然埋着一隻金銅之雀也。”

許褚將金銅之雀雙手捧着,呈奉曹操。曹操將之握於掌中,仔細揣摩。但見這是以黃銅鑄制的朱雀,活靈活現,久久不肯放下。

荀攸見曹操臉有欣然之色,便趁機道:“當日舜帝母親,夢玉雀入懷,而後生一代聖帝舜,今正當丞相欲平定江南之際,喜得金銅之雀,亦是一大吉祥,可喜可賀。”

曹操果然欣然笑道:“很好,如此看來,荊州、江南之地,非我莫屬也,如此吉兆,能不作誌慶麼?”

此時,曹操的二兒曹植,恰好在他身邊,他極善得曹操歡心,便立刻進言道:“父相啊,若建臺誌慶,必須作三臺佈局。

中間之臺最高,可命名爲‘銅雀臺’,左邊一座稍底,可命名爲‘玉龍’,右邊一座高低如左,又可命名爲‘金鳳’,如此三臺,內置金屋,足可供父相他日娛樂也。”

曹操一聽,不由呵呵大笑道:“銅雀、玉龍、金鳳,三臺皆爲我所有,確足令我晚年娛樂也,可惜……”曹操此時忽然一頓,臉上若有所失的神色。

曹操的長子曹丕,眼見二弟曹植極討好曹操的歡心,心中妒意大生,他不甘落後,又深知曹操的所好,便連忙向曹操含笑道:“父相,可惜空有銅雀臺、黃金屋,卻沒有絕色美女,安置於內麼?”

曹操含笑不語,顯然他的心事被曹丕猜中了,只是不便於此大戰前夕,宣之於口而已。

曹丕雖然猜中曹操的心事,但苦於文才比不上其弟曹植,因此往下競無言以對。

曹植性極聰慧,又才學超卓,見狀便微笑接口道:“父相,兒聞東吳喬公,生有二女,號稱‘大喬’、‘小喬’,姿容豔絕天下,足可與父相之銅雀臺金屋相配也。父相今得銅雀,不日定取東吳,則東吳二喬,不久必將藏於銅雀臺金屋內埃”曹操一聽,不由開懷大笑道:“若得如此,則我闖蕩天下半生,晚年歲月亦無所憾了。”

當下曹操即下令曹丕、曹植二人,負責督建銅雀臺,由曹植負責設計策劃,曹丕則從旁協助,曹植一聽,喜形於色;曹丕則悶悶不樂,十分怨恨曹植被父親委以重任,自己則只能作其配角,彼此之後,曹丕與曹植這同胞兄弟,心中便暗萌猜忌,爲日後的兄弟骨肉相殘,埋下不可調和的禍根。這條禍根,一直延續到曹丕繼承曹操之位,篡漢自立,成立魏國,而在曹氏的魏國政權中猛然爆發,爲天下盡歸司馬氏的局面製造了先機。

同時,十分奇妙的是,自曹操當晚於江陵城樓,目睹城牆東角之銅雀所發出的金光後,便隱藏偏頭痛——即人們稱“頭風”的病患,在日後不時發作,令曹操自感時日無多,雄心壯志大減,待人處事便一轉而爲急切近利,甚至乖戾孤僻,身邊忠心於他的人越來越少,由他親手一統天下的可能性亦幾近於零。亦可以說,長達百年的三分天下大勢,自這一晚始,已轉入熾烈爆發的階段了。

對於如此玄妙的天機異兆,自郭嘉在征伐袁紹時病逝後,成爲曹操最得力的謀土荀攸,當時亦未能覺察此異兆。

他向曹操解釋,說是“當年舜母夢玉雀入懷而生舜”,因此曹操得銅雀亦以爲吉祥之兆。但荀攸當時並不明白,或者雖然明白,亦不敢向曹操直言進諫,“玉雀”是碧玉之雀,碧玉主清雅祥和,可調和人的過熾陽氣;而“銅雀”卻是熾烈火陽之物,屬主陽主剛之性,銅雀一旦現世,又近曹操之體,他身中原本潛伏的過熾陽氣,便被猛烈的激發。曹操因此而觸發的頭疼,不過是其中一種徵兆罷了,日後逐漸暴露的,比起頭痛淺表的徵兆,更猛烈嚴重得多,曹操的陽壽亦因此而大減。

天兆地異,便是如此的奇妙,今後世人苦苦追索而不可思議。

而且,就因此銅雀的破土而出,使得曹操欲築銅雀臺,進而想要金屋藏二喬的訊息,一傳入江東,令大喬夫君孫策胞弟孫權,小喬的夫君周瑜惱怒不已,進而更加觸發二人抗曹的決心和鬥志,聯合劉備,抵抗曹軍,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奇異局面。

就在江陵城下銅雀出土的同一個晚上,在江東東吳都會柴桑城中,魯肅正欲緊急赴鄱陽湖,向東吳三軍大都督周瑜傳訊求援時,魯肅的親兵報說,大都督周瑜已在柴桑北城門外了。

原來周瑜正在鄱陽湖操練水軍,聞報曹操大軍壓境,東吳勢危,便連夜飛馬趕回柴桑,準備與孫權商議軍情對策。

魯肅在朝中與周瑜交情最好,他一聽周瑜已趕返柴桑,不由大喜,連忙親赴城北門,搶先迎接周瑜。

周瑜風塵僕僕,與魯肅相見,魯肅略略慰問了幾句,迎返周瑜的府中,便急不可待,把朝中面臨的情勢與事態,向周瑜說知,未了魯肅道:“目下連孔明亦未能堅穩主公抗曹的決心,唯一可打動主公的,只有周都督你一人而已。”

周瑜微一沉吟,即微笑道:“子敬不必憂慮,子敬且快去請他到我府中一議,一切我自有主意。”

魯肅一聽,不敢怠慢,連忙上馬飛赴城中館驛,迎請孔明去了。

魯肅前腳剛走,周瑜尚在沉吟,親兵忽然進來報說,朝中大臣張昭、顧雍等人,前來都督府拜訪。張昭在東吳的身份地位與丞相一般,周瑜的大都督亦與他同級而已,因此周瑜不敢怠慢,出去迎張昭等人進來。

張昭向周瑜略慰問一句,腳跟未定,便連忙向周瑜道:“都督知道江東的形勢嚴峻麼?”

周瑜微笑道:“我剛回來,並不知道,願聞其詳。”

張昭見周瑜一副莫測高深的模樣,心中不由大急,他也不及細思,便連忙急急說道:“今曹操擁兵百萬,屯於漢水上游,昨日又傳檄文到江東請主公會獵於江夏,共同對付江夏劉備、劉琦。曹操雖有吞併江東之意,但尚有所顧忌,不敢公開露諸於外。因此我勸主公暫時向曹操稱降,如此則可避開一場殘酷戰禍。不料魯子敬卻從江夏帶劉備的軍師孔明至此,孔明欲雪敗於曹操之恥,向主公力勸共同聯合抗曹,主公雖仍未下決斷,便魯子敬卻仍執迷不悟,我怕東吳上了諸葛孔明引火燒東吳的毒計,因此請都督務必決策,助主公迅速決斷。”

周瑜微一沉吟,便向張昭含笑道:“你等皆持此請降曹操之意嗎?”

張昭、顧雍二人連忙點頭道:“朝中大臣,除魯子敬外,均力主請降以避江東戰禍。”

周瑜一聽,即微笑道:“我亦早萌降曹之意了,你等先請回去,明日我拜會主公,自有決斷。”

張昭、顧雍等人一聽,心中稍安,先行告辭走了。

張昭等人剛離開,不一會,又報東吳大將程普、黃蓋、韓當等一班人求見。這批人是東吳的中堅力量,周瑜亦不敢怠慢,親自出去迎了進來。

程普剛站定,便向周瑜急道:“都督知否江東很快便落入他人手上?”

周瑜道:“我剛回,未知也,願問其詳。”

程普道:“我等自跟隨孫將軍開基創業起,大小數百戰,這纔打下江東一片領土。如今主公可能誤聽一班謀士之言,投降曹操,這豈非十分可恥嗎?我等寧願戰死,也不肯受此奇恥大辱,請都督力勸主公決心抗曹,我等皆願戰死報國。”

周瑜一聽,又問道:“衆將軍皆持此決戰之意麼?”

黃蓋一聽,奮然站起,以手拍額,大叫道:“我黃蓋頭可斷、血可流,決不降曹。”

衆將亦齊聲道:“我等皆如黃將軍之意。”

周瑜含笑點頭道:“好,我亦正欲與曹操決一死戰,豈肯投降,衆將軍請先回去,明日我見主公自有決斷。”

程普等人亦告辭而去,不久,又有諸葛謹、呂範等另外一批文官求見,周瑜亦迎人了。諸葛謹向周瑜道:“我弟諸葛亮自江夏來此,劉備願結東吳,共抗曹操。朝中文武大臣商議未定,因是我弟爲使,我不便多言,一切請都督決斷。”

周瑜道:“然則依你之見又如何?”

諸葛謹如實說出自己的判斷道:“欲降之人,容易求得平安;欲戰之士,生命極難自保。”

周瑜一聽,笑道:“我自有主意,明日再共同商議好了。”

諸葛謹等人不得要領,只好先行告辭,一會後,又報呂蒙、甘寧等一班戰將求見,周瑜亦請入見,衆戰將有說降的,又有說戰的,爭論不休。

周瑜不悅道:“既未有定論,不必多言,明日再商議吧。”

呂蒙等人告辭離去,周瑜臉上神色不定,嘿嘿冷笑連聲,也不知他心中到底有甚主意。

又過了一會,魯肅迎請的孔明到來了。

周瑜素聞孔明的大名,他並不以都督的身份自居,親自出門口,將孔明迎了進內,又請孔明坐下獻茶,招待甚爲熱誠。

魯肅見周瑜一派從容,並無商議目下緊急軍情之意,心中不由大急,連忙道:“都督啊,目下並非敘禮客氣之時也!

如今曹操大軍壓境,是和是戰,主公未能決策,十分危險!主公正等都督回來,以助他決斷啊!都督的意思到底如何呢?”

魯肅以忠直著稱東吳,他說時焦急之情,溢於言表,令人感動。

不料周瑜斜敝一眼孔明,見他形色一派從容鎮定,心中便不由一聲冷笑,故意不望孔明,目注魯肅,沉聲道:“曹操以天子之名,挾制諸侯,他大軍到處,諸侯豈能抗拒?而且曹操兵威百萬雄極浩極,怎能抵抗?因此我以爲江東戰敗必敗,降則可保平安也。我主意已決,明日往見主公,便勸主公派出使者赴曹營,表受降之意。”

魯肅見周瑜意態甚爲決絕,心中不由如遭電極,驚愕的急道:“公瑾怎可出此言?江東基業,已歷三世,豈可一日之間棄讓於人?先主孫公曾有遺言,外事付託於將軍你,全仗將軍保全國家,以作泰山般的依靠,怎可附和懦夫弱士之議呢?”

周瑜卻無動於衷,續道:“江東之地,生靈無數,若遭兵革之禍,必歸咎於我,因此決計請降。”

魯肅忙道:“不然!以將軍的英雄氣概,江東的險固,曹操陷東吳之意,未必如願也。”

周瑜、魯肅二人激烈爭辯,孔明卻靜坐一旁,並不插嘴。

只在微微冷笑。

周瑜一見,忍不住道:“先生爲甚如此好笑?”

孔明道:“我不笑別人,只笑子敬不識時務也。”

魯肅一聽,不由奇道:“我又如何不識時務了?”

孔明道:“我以爲,周公瑾欲降曹操,他的見解甚爲合理。”

周瑜笑道:“孔明乃識時務之人,因此與我的心意不謀而合。”

魯肅不由又驚又怒,急道:“孔明!你這是怎的了?爲甚妄作大謬之論啊?”

孔明微笑道:“子敬知道麼?曹操極善用兵,天下誰敢與其爭鋒?一向以來,只有呂布、袁紹、袁術、劉表之輩,敢與他爭雌雄。如今這數人皆被曹操消滅,天下再無人敢櫻其鋒了!而唯獨劉玄德不識時務,敢與之爭鋒而已。如今身處江夏,勢孤力弱,存亡未卜,尚敢孤身相抗,是故不識時務之極!

而設若孫將軍決意降曹,則上可保富貴,下可保妻女,至於國家基業,存亡與否,大可付諸天命,有何足借。”

魯肅一聽,不由大怒道:“孔明!你亦教我主屈膝受辱於國賊曹操麼?”

孔明無動於衷,又微微一笑,道:“不過,我尚有一計,不須勞師動衆,擔酒獻印,親自渡江,只須派一輕舟,將兩人送到曹營,曹操若得兩人,百萬雄師,必卸甲卷旗而去矣。”

魯肅忠直,一聽便氣得說不出話來,周瑜卻不動聲息,微笑道:“先生以爲,用哪二人,可退曹軍?”

孔明微笑道:“此兩人於江東而言,猶如巨樹上的一片葉子,有何足惜?但曹操得到,卻必大喜而退後矣。”

周瑜表面雖然不動聲息,但心中已更感好奇,他不由又問道:“這兩人到底是誰呢?”

孔明微笑道:“公瑾可知?曹操近日於江陵喜得銅雀,其次子曹植,勸曹操築銅雀臺,上置金屋,內藏美女之事?而曹操性極好色,聞言即發誓道:“聽說江東喬公有二女,豔絕天下;因此我一願掃平天下,以成帝業;二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臺,藏之於金屋,以娛我晚年,則雖死亦無憾了。”據此觀之,曹操今率百萬雄師,虎視江南,其實亦僅爲此二女而已。

公瑾何不去尋訪喬公,以千金買此二女,派人送去給曹操。

曹操得此二女,必稱心滿意,亦必立刻班師退兵。此乃越國范蠡獻西施保國之計,公瑾何不速速施行呢?”

周瑜目中精光暴熾,但卻仍然按捺得住,沉聲道:“曹操欲得二女,有何憑證?”

孔明微微一笑,毫不遲疑,便朗聲道:“聽說曹植爲其父作‘銅雀臺賦’,詞中有云: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這不是極好的明證麼?”

周瑜至此,再也按捺不住,忽地一躍而起,向北面戟指罵道:“曹操老賊!欺我太甚。”

孔明見狀,連忙勸道:“公瑾息怒!昔日漢先祖爲平息單于犯境,曾以昭君和番,終得和平,公瑾又何必爲民間二女而惜呢?”

周瑜咬牙道:“你有所不知,大喬乃我先主孫伯符之夫人,小喬乃我的妻子埃”孔有一聽,連忙惶恐的打躬作揖道:“孔明實不知情,胡言亂語,該死。”

周瑜餘恨未息,道:“我與曹操老賊誓不兩言。”

孔明又忙道:“此事尚須三思而行,免生後悔。”

周瑜此時才長嘆一聲,慨然道:“我受伯符所重託,誓保江東社稷,又豈有屈身降曹之理?剛纔所言,不過是相試而已。我自鄱陽湖練兵,便有北伐曹操之心,就算刀斧加身,亦難移我的大志也!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以共破曹賊。”

孔明此時亦肅然道:“若周將軍意決,則孔明願效犬馬之勞,聽從將軍差遣。”

周瑜一聽,喜道:“很好,那明日人見主公,便請主公起兵便是。”

周瑜時年三十二歲,正是雄姿英發之盛年,少年時便曾助孫策平定江東,他比孫策之弟孫權年長六歲,孫權視周瑜如兄長,孫權繼位後,即封周瑜爲東吳大都督,亦即東吳的三軍最高統帥。因此在嚴峻的軍事形勢面前,周瑜說的話,即可成爲定論。

第二天清早,孫權升堂議政。這猶如上朝,儀式比平日隆重。孫權高坐案桌後面,下面左邊是張昭、顧雍等三十餘名文臣,右邊是程普、黃蓋等三十餘位武將。人材濟濟,十分壯盛。

不一會,周瑜便入朝見駕,他向孫權參拜畢,孫權亦欣慰的向周瑜含笑點頭,他見到周瑜,不知怎地,猶如見到兄長孫策,心中踏實了。

周瑜卻毫不遲疑,即向孫權道:“聞曹操引兵屯於荊、襄,送檄文至此,主公之意如何呢?”

孫權一聽,即取曹操送來的檄文,給周瑜過目。周瑜看罷,即笑道:“曹操老賊,以爲我江東無能人,竟敢如此傲慢相侮。”

孫權心中卻仍惴惴不安,他連忙問周瑜道:“那公瑾之意如何?”

周瑜向一沉吟,即道:“主公與朝中文武有否商議此事?”

孫權道:“我連日來與衆卿等商議,但有勸我降曹的,亦有勸我抗戰的,莫衷一是,我猶豫未決,因此請公瑾回來決斷。”

周瑜佯作不知,間道:“那是誰勸主公投降呢?”

張昭此時身處朝堂,被周瑜當衆追問,心中不由有點惶恐,但事到如今,他也不能退縮,只好硬着頭皮,回道:“曹操挾天子而征伐四方,先平北方袁紹,近日又克荊襄,雄兵百萬,兵威壯盛。我江東之所以保存至今,全賴長江天險而已。

但曹操已得荊州水軍,戰艦戰船,何止千百?再加雄兵百萬,水陸並進,如何抵擋?因此我以爲不如暫時降曹,日後再作打算。”

事實上,張昭也並非危言聳聽,曹操此時兵勢之盛,稍微軟弱之人,均會被他嚇退,曹操在平定北方的袁紹後,即兵下荊州,以“問行輕進、出其不意”的戰術,一舉攻陷了荊州北部的廣大地區,更收編了荊州軍水陸三十萬,戰船近千艘,當真是“戰船排千里、旌旗蔽夜空”。曹操又挾破荊州、下江陵、順流直指江東的氣勢,雄兵近百萬,水陸並進,合擊長江以東的江夏劉備及江東的孫權,勝負之勢,似乎已成定局。

而江夏的劉備、劉琦,其兵力合計不過二萬,戰船亦僅得百艘。江東孫權方面,能夠即時調動出戰的兵力,亦不過三萬人,戰船數百而已,就算孫、劉聯合抗曹,其總兵力亦不過五萬餘人,戰船約四百艘,怎能與曹操的近百萬兵力、近千艘戰艦抗衡?

因此江東衆文武大臣,以及孫權本人的惶恐動搖,自然是不言而喻之事。而且若非劉備依孔明之戰略部署,屯兵江夏,擔當了東吳的戰略前哨、江東屏障,使東吳得以從容作戰爭準備,則東吳便連議和議降議戰的迴旋自由也失去,往下也根本不會發生孫、劉聯合、赤壁大戰之壯舉了。此時梢一猶豫動搖,東吳也就大勢已去。

對這一切,周瑜當時是十分清楚的,因此他一聽張昭的主降論說,便斷然的駁斥道:“此乃迂腐儒生之論!江東自開創以來,至今已歷三世,豈能一朝放棄呢?”

孫權一聽、見張昭惶恐不再堅持,便連忙又問周瑜道:“公瑾呵,你有何妙計?憑甚定策,拒不放棄呢?”

周瑜此時已對目下的軍機大勢,作了一番深思熟慮,因此毅然決定,即席闡述,以服朝中動搖之人心,只見他英眉一揚,朗聲道:“曹操雖身爲漢相,其實乃自握朝政,漢天子不過是一個傀壘而已,因此根本不足以此號召天下矣。而將軍神武雄才,擁有父兄所創江東基業,兵精糧足,正宜進取天下,征討國賊,怎能降賊呢?”

周瑜慷慨激昂而論,朝中文武大臣一片肅靜,莫敢出聲辯駁。

周瑜略一頓,又詳細的分析曹軍方面形勢道:“今曹軍雖擁兵者衆,但犯下諸種兵家大忌,曹操的後方大營,北面尚有馬勝、韓遂未平,足爲其後患也,此其一;曹操所統北軍,不識水戰,曹操捨棄陸戰之優,而取水戰之弱,與江東爭衡,又犯了二忌;時值隆冬嚴寒,糧草奇缺,三忌也;他揮北方之軍,南攻水土之地,兵士必多生疾患,戰力大減,此其四忌,曹操犯此四大兵家大忌,兵雖多而必敗尤疑!將軍擒拿曹操,當其時也!周瑜敢以精兵數千,進屯夏口,爲將軍大破曹軍。”

孫權一聽,膽氣不由一壯,奮然一躍而起,道:“曹操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他所懼者,不過是袁紹、袁術、呂布、劉表與我數人而已,今數雄已被曹所滅,只有我江東尚存,我與老賊,已勢不兩立!公瑾所言征伐之意,甚合我心,我無異議也。”

周瑜恐怕孫權再生猶豫,便進一步道:“我等皆願爲將軍決一死戰,萬死不辭!但只怕將軍心志未決,臨事猶豫。”

孫權一聽,即撥劍向面前的案桌北角猛地一劈,斬掉一角,勵聲道:“衆文武官將,若有再言降曹者,即猶如此案。”

孫權說罷,即親手將佩劍贈給周瑜,用以鎮懾三軍,又封周瑜爲水陸三軍大都督,程普爲副督,魯肅爲監軍,又厲聲道:“衆將官如有不聽令者,可以此劍誅殺,不必奏上。”

周瑜接劍,即向朝中文武大臣肅然道:“我奉主公之命,率衆破曹,諸將官吏明日均須於江畔行營聽令,若有遲誤,必按軍法嚴處。”

衆文武皆肅然而退,再無人敢說半個降字了。

周瑜馳返他的都督府,一路上心事重重,顯然連他這位三軍之帥,仍有事未決。

他回到府上,果然立刻派人前去館舍,請孔明前來議事。

孔明來到,周瑜破例出門外迎入。孔明剛坐下,連一口茶也未喝,周瑜便對孔明道:“今日朝上,破曹大計已定,先生請賜破曹之策。”

孔明一聽,目注周瑜一眼,又微一沉吟。即微笑道:“孫將軍心緒未穩,尚在猶豫,怎可決策呢?”

周瑜一聽,心中不由突突一跳,暗道:主公已斬案示決,他怎會尚存猶豫?他忙道:“孔明爲甚有此判斷?”

孔明微笑道:“然則公瑾是否對曹操的百萬雄兵有所顧慮呢?”

周瑜的心事彼孔明一下點破,他雖然有抗戰的決心,但內心仍對曹軍百萬之衆如何應敵十分焦慮,他自從朝上出來,心中最委決不下的,便是這一點了,因此他一聽,不由便點頭道:“我確有此憂慮!但此乃心中所慮,並未向主公流露,他又怎會受我影響呢?”

孔明不由呵呵一笑,道:“公瑾自己亦感優慮,自然不會就此設法打散孫將軍的疑慮。既然此疑慮未消,孫將軍又怎能意志堅決?”

周瑜一聽,心中不由又一跳,暗道:孔明果然慧眼獨具,就連世人的內心隱衷亦洞悉無遺!他心中不由暗生妒意,但在此時此刻,卻又不得不求於他。於是周瑜無奈只好向孔明坦然道:“此疑慮我果然未消,但先生又如何解釋呢?”

孔明此時深知,目下曹操勢大,劉備和孫權是兩弱,若要破曹,勢必由兩弱聯合,共抗一強,因此孫、劉兩家,合則兩利,分則兩敗俱亡。而周瑜是孫、劉聯合抗曹的關鍵性人物,因此孔明絕不希望周瑜有任何的意志動遙孔明微一沉吟,便將他洞察的周瑜軍情,如實的向周瑜分析道:“據我所知,曹操南下荊州時,所統兵力約達五十萬之衆,但分作三隊,其中三隊三十萬人,由曹洪統率,已分佈於荊州北面各防線上,單是樊城一地,曹洪親自坐鎮,所分兵力便達十五萬之衆。

因此曹操與曹仁合兵,佔據江陵後,其兵力沿途消耗,實際僅剩十五萬人而已。他收編的劉表荊州軍,除去走散、潰逃,以及劉琦帶出的兵力,已達數萬,剩下歸曹操收編的,亦僅七八萬人而已,因此曹操所謂的百萬大軍,除去被分散、消耗的兵員,實際僅得二十多萬。而且,曹操在運用此二十萬大軍的戰略上,又犯下一個致命的弱點……”周瑜靜靜的聽着,到此他的眼神不由一亮,忙追問道:“曹操所犯,是甚致命傷?”

孔明斷然說道:“當日袁紹於官渡與曹操決戰,將十萬大軍放在一個方向使用,令曹操可以集力抗衡,這才使曹操頂住了袁紹的進攻,僵持之下,曹操才能尋得戰機,火燒烏巢,斷了袁軍的糧草,贏得官渡之戰的關鍵一仗。如今曹操雖然已佔據了荊州大部,但他攻佔的城池越多,兵力便越分散,真正投入江東戰場,便只剩十萬兵力而已。而他又將十萬大軍,集中於江陵一個方向,又從江陵一個單一的方向輕敵冒進,自負可以一舉輕下江夏及江東,這就犯下一個足以令曹操重蹈袁紹兵敗官渡的大錯……公瑾因此可以曹軍兵力分佈的弱點,向孫將軍解釋,使他決然無疑,則此仗必可破曹。”

周瑜一聽,嘆道:“孔明真高論也!事不宜遲,我這便去夜訪主公便是。”

孔明告辭離去。周瑜立刻馳馬飛赴孫權的王府,周瑜與孫權的關係非比尋常,他可以直入孫權的內堂,孫權一見周瑜,便忙道:“公瑾夜訪,有甚要事?”

周瑜也不遲疑,直截了當的單刀直人道:“請問主公,明日周瑜便要點撥兵馬開赴夏口迎敵,主公是否尚有疑慮呢?”

孫權一聽便不由微一怔,隨又微嘆口氣,輕聲道:“公瑾好眼力,一下便窺破我心事了!我所憂慮的,是曹操兵衆,我以寡弱之兵,如何迎戰?其他並無疑慮。”

周瑜心中不由一跳,他不得不驚歎孔明的料事如神了!

但他神色不變,反而從容的笑道:“原來如此,周瑜亦正因此特來解釋主公之憂慮。曹操檄文號稱百萬雄師,但其中多半虛言而已。曹操能夠投入江東作戰的兵力,他所統的本部北軍,不過是十五萬人,加上收劉表水軍七八萬,合計兵力亦不過二十萬人而已。且北軍不習水戰,其戰鬥力大打折扣,又犯了單向輕敵冒進的大錯,因此我只須精兵五萬,開赴夏口,便足以破敵也,主公何必爲此憂慮?”

孫權一聽,不由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他伸手輕撫周瑜的肩背,嘆道:“能令我釋疑者,唯公瑾你一人而已!其餘張昭等人,各懷私心,不足與爲謀也。”孫權一頓,又決心說道:“公瑾所要的五萬大軍,我一時難於調集,但可先撥三萬精兵,戰船、糧食、軍械等物,亦已劉備,供都督日內即開赴夏口迎敵!

我隨後再徵集兵員,多載物資糧草,爲都督後援。公瑾若能一戰敗曹,便可與他決戰;若不能敗之,便返回江東與我會合,我再與曹操決一死戰。”

周瑜察言觀色,已知孫權至此,才總算確立迎戰曹操的堅強意志和決心。

第六章 龍脈化煞第十一章 三元會運1.蒼茫大地尋龍俠 人神共爭一針地第十九章 赤龍躍淵第七章 協助越王 延長國運第十章 神相管輅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六章 禁宮鉅變第十章 擬刺吳王 偷聽機密第十章 旋乾轉坤第六章 龍脈化煞第二章 拯救名匠 面見吳王第二十章 諸葛化身第十七章 深陷機謀第十章 天機大勢第十四章 西施救國 潛龍護駕第三章 異軍突起第二章 夏侯世家第十九章 白兔龍穴第七章 雙龍之鬥第二十章 諸葛化身第十一章 逆運天機第九章 三大奇人第二十章 軍機風雲第六章 龍脈化煞第十六章 天機磨劫第六章 星斗挪移第一章 桃花劫數第九章 龍將入世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十三章 討論興亡 助越復國第四章 龍脈分峙第一章 盤龍古洞 龍的傳人第十三章 逆轉天機第四章 龍脈分峙第十九章 赤龍躍淵第七章 逐鹿中原第十三章 疑幻疑真第一章 赤龍脫困第七章 雙龍之鬥第八章 天下三分第十章 旋乾轉坤第十四章 真龍結穴第九章 越國棟樑 山中培育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二十章 軍機風雲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十九章 天機暗運第九章 龍將入世第五章 曹劉對決第十二章 亢龍有悔第八章 紫氣盤龍第十六章 功成引退 吳亡越興第七章 神劍倚天第十八章 祈星大法第二十章 天龍潛淵第一章 桃花劫數第十八章 祈星大法第四章 龍脈分峙第十四章 西施救國 潛龍護駕第十五章 預伏錦囊第十二章 仙靈大法第十二章 天機神算第五章 五鬼運財 福廕兩家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十三章 六合神劍第八章 千里單騎第六章 孤注一挪第一章 三星沖霄第十七章 深陷機謀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十四章 西施救國 潛龍護駕第八章 救養孤兒 助越中興第十四章 水鏡先生第二章 大江東流第五章 春花龍脈第十章 神相管輅第一章 桃花劫數第十二章 延繼國運 奉獻西施第十七章 空城幻術第十五章 飛蟬俠女第九章 驚天奧秘第八章 紫氣盤龍第二章 大江東流第十章 五鳳朝陽第三章 異軍突起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十三章 六象神劍第十三章 頓悟天機第十四章 元神幻影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十五章 預伏錦囊第十四章 天緣之合第二章 落鳳之劫第五章 春花龍脈第十八章 西方煞氣第二十章 諸葛化身第十二章 仙靈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