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荀氏辯論

“赫明白了,三位提點之恩,絕不敢忘。三位今日難得造訪,赫當擺下酒席,你我縱談一番,也好讓在下多多請教。”

“大將軍盛意拳拳,老夫三人就不客氣了。”

衆人飲宴許久,之後又秉燭夜談,直到深夜,三人才離開了將軍府。

劉赫和崔鈞親自將三人送出府,看着他們的馬車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州平,儘快理出一份名單,如今朝中這些大臣,對我軍,還有對漢室社稷,都是何等態度。至於那些沒有出仕的世家大族,我自讓飛鷹衛去打探。”

“喏,屬下竭盡全力。不過此事十分複雜,屬下對洛陽朝局不甚熟悉,單看一些表面言行舉止來判斷,只怕耗時日久而且容易有誤判。”

“這……倒確實是個問題。你先去辦吧,我再慢慢物色些得力人手去幫你。待名單出來之後,再找楊公等人請教便是。”

這件事容不得馬虎,如果因爲一些小事判斷錯誤,提拔了自己的敵人,誅滅了漢室的忠臣,那自己可就要遺臭萬年了。

而與此同時,在潁川的某處,一座巨大的府邸之中,正有幾人在商討着什麼事,看起來十分激烈,以至於隱隱有了幾分爭吵的意味。

其中有一人,約莫二十四五歲,長得可謂是劍眉星目,脣紅齒白,一表人才,既有文人之儒雅,又有武士之英氣,無論相貌還是氣質,都稱得上世間一等一的美男子。

此人眉頭微微皺起,然而說話的語氣沒有半點急躁之意,溫和而又有力,一字一句,都令人印象深刻。

“綜上所述,彧以爲,方今天下,能戡亂朝局,安撫百姓,再興漢室者,非此劉赫莫屬。”

他話音剛落,對面的一個人便站了起來。

“非也非也,文若所言,誠然有理,卻仍有所欠缺。”

“既如此,彧願聞兄長高見。”

“自光武帝開國以來,天下便由劉氏皇族與我世家共享。昔日桓靈之時,何以天下紛亂,朝綱不穩?無他,但因陛下寵信外戚與宦官爾。兩次黨錮之禍,使我世家遭受重創,以至於朝綱紛紛被樑冀、何進與十常侍等人把持。如今若要再復大漢榮光,理當正本清源,以世家之力,力挽狂瀾。”

“大漢世家,但以汝南袁氏、弘農楊氏爲首,我潁川諸如荀氏、陳氏等家族次之,其餘陳、王、盧、朱、鍾、郭、衛、杜、司馬等家族爲輔,其才俊輩出,文武兼濟,若能齊心合力,則匡扶社稷,指日可待。”

“如今袁氏二老爲討董卓而被殺,袁本初、袁公路二人,皆當世英豪,名傳四海,尤其本初兄,英名蓋世,膽識過人,如今雄踞渤海,遲早必能爲河北之主。我等理當前往輔佐,舉世家之力,安定天下,方爲正途。劉赫雖爲漢室宗親,然如今漢室皇族衰弱,其實力遠不如世家,文若豈有捨近求遠,舍強求弱之理?”

“兄長所言不然。平定天下者,豈獨因實力而論?劉赫仁義無雙,治下各地,風調雨順,物產富饒,商旅雲集,富庶非常,其治軍之盛,天下莫能出其右。但有此心此志,方爲一世人傑。何況即便論實力,劉赫軍力之強,即便董卓和關東盟軍亦非敵手,袁紹雖是梟雄,遠不可與其相比。今日要裹挾世家之力前往相助袁紹,到底孰強孰弱,孰近孰遠?還望兄長三思。”

“你……唉,罷了罷了,從小我辯論就不曾贏了你,不過我荀諶卻是主意已定,我不勸你,你也不必勸我罷。”

“呵呵,彧得罪了,兄長海涵。”

兩人剛纔還爭論得面紅耳赤,忽然之間便握手言和。

而在大殿主位上,還坐着兩名老者,在二人的周圍,還有一些其他和他們年齡相仿之人,不過這些人看起來都是觀戰之人。

兩人論完之後,這些人紛紛撫掌叫好,尤其以同坐其間的荀璟顯得最是高興。

“哈哈,好好好啊,文若和友若的辯論,一向是咱們家族最熱鬧的,好在我前幾日從雁門趕了回來,不然豈不是要錯過這等盛事?只可惜公達小侄子從來不喜歡跟人辯論,不然你要是也參與進來,一定更加精彩啊。”

荀璟目光看向了自己下首的一個大約三十來歲的儒士。

那儒士微微一笑,對着荀璟拱了拱手。

“攸微末道行,不敢與諸位兄長和叔父相比。”

他這聲音十分柔和,遠不如荀彧那般鏗鏘有力,若是音調再尖細幾分的話,只怕旁人還以爲是個小姑娘的聲音。

荀璟一聽他這聲音,馬上就顯得有些不耐煩起來。

“哎呀,公達啊,你從小就這樣細聲細語的,跟是個黃花閨女似的,就是郭家的那個病秧子,聲音都比你更顯有男子漢氣概,這怎麼行嘛。這次我去雁門數月,那邊的百姓還有胡人,那才叫一個豪邁大丈夫,乾脆過些時日你隨我一起去見識見識,說不準能給你改改脾氣。”

荀璟自顧自就大大咧咧喊了起來。

對面的人還沒說話呢,爲首的那兩位老者忽然開口了。

“好了,公薦,公達一向就是這個脾氣,亦無不可,你就不必強人所難了,也不曾有哪位聖人說男子必須血氣方剛,豪邁異常,你就不必總拿此事來提了。”

荀璟一看家主都發話了,只能努了努嘴,悻悻一笑。

荀彧和荀諶二人也趕忙對着二位家主恭敬行禮,等着家主的點評。

潁川荀氏,這一輩的家主有八人,便是著名的荀氏八龍。只不過其中六人終日隱居治學,除非家族有大事發生,不然基本很難請動他們。

而如今真正主事之人,乃是八龍之中排行第二的荀緄,也就是荀彧的父親,還有排行第六的荀爽。而方纔說話的,便是荀緄。

“如今家族中年輕一輩之中已成年的男子,有二十餘人,十常侍亂政,董卓更是禍亂國祚,我荀氏依照祖訓,本不當出仕,去歲董卓廢立天子之後,連文若的守宮令也已辭了,回家治學。”

衆人微微點頭,荀氏一向以治學爲首,治國爲輔,國有明主則輔,國無明主則隱,這是家族數百年傳承下來的祖訓。

荀緄話音一轉:“不過如今二十鎮諸侯討董,天下諸侯大爭之勢已成定居,昏主明主,皆不在少數,爾等子弟,各選其主,出山相助,也是分屬應該,如此方能保我家族長盛不衰。”

“既然文若和友若有心出仕,又一時難以勸服對方,那便各自前往洛陽和渤海,其餘人等,也是一樣,無論爾等願意輔佐誰人,家族皆不加以干涉,不過有一條原則,衆子弟必須牢記,那便是在外輔佐主公,斷不可藉助家族之力相幫。我荀氏一族,絕不偏向任何一方諸侯,也不會以家族資源爲爾等開道,在外一切,都要隨汝等自便。”

他這聲音雖輕,語調雖柔,可在座的人,沒有一個敢有所輕視,一個個都十分恭敬地回了一句:“謹記家主訓示。”

第一千五十七章 張妤之智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平城第五百一十七章 壺關之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兵種第一千八十七章 終得迴轉第三百六十三章 圖謀大事第七百九十章 張勇受傷第一百七十九章 實力膨脹第三百四十六章 董卓機遇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問罪劉正第二百二十七章 半路怪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朱燁中伏第九百五十九章 曹操密探第二百六十三章 白撿功勞第八百十五章 證人華佗第一千十三章 夏侯發威第六百五十三章 典韋立誓第五百六十九章 程良之勇第七百一十五章 對峙曹操第一百十九章 雙方聯姻第八百二十六章 城中突變第六百零五章 父子約定第三百九十六章 騙取信物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鬥徐晃第七十六章 分發武技第二百零四章 建神虎騎第六十四章 兩寨聯手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葛三友第十二章 暗中考驗第三百三十六章 強陰大亂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鳳雛首計第四百七十一章 重騎之威第一百十七章 我當爹啦第三百七十七章 荀氏渾人第五百九十二章 一枚令箭第二百七十四章 罷戰言和第七百五十八章 曹操抉擇第五十六章 關朱神威第一千九十章 絲綢之路第五百九十二章 一枚令箭第一百三十一章 馴服坐騎第一百八十二章 接受任命第六百四十一章 受禪大典第三百九十四章 張飛首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商界領袖第二百四十七章 四方震動第一千一百十一章 關羽之怒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射之威第六百三十七章 貂蟬入府第二十七章 預訂孝廉第一百八十八章 夜宴豪強第八百五十六章 敗漢武卒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真正後手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地貴客第三百六十七章 衆叛親離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波初平第八百十七章 世家雲動第四百零五章 騙取函谷第五百四十八章 混戰之夜第四百二十一章 三公進言第七百三十五章 程朱打賭第一百七十章 真的天神第七百零一章 內在危機第九百三十三章 趙雲暴怒第九十三章 縣令反應第三百二十四章 逆轉乾坤第九百九十九章 鮮卑援軍第二百八十二章 驚世交易第三百七十章 董卓膨脹第六百六十二章 峰迴路轉第六百十五章 曹袁戰局第九百零五章 招賢空館第三百七十章 董卓膨脹第七百九十章 張勇受傷第一百二十三章 收人標準第九百二十六章 高麗發難第一千一百十三章 張勇斷後第四百九十八章 驚神連弩第一百九十三章 突發情況第三十八章 突聞噩耗第二百八十五章 白波山賊第四十三章 惡賊中計第二百七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五十五章 夜襲兩河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甲大成第九百四十八章 青州之亂第七百零七章 彭城之戰第八百零九章 以靜制動第九百三十一章 終極謀略第二百六十六章 黑山內鬥第五百九十五章 沮授跪諫第二百三十六章 武卒神機第七百三十一章 最後底牌第八百六十六章 程良出走第三百四十四章 具裝重騎第五百八十九章 雙方皆驚第一百十二章 狼調鉅變第二百八十二章 驚世交易第六百七十五章 衆賊亂漢第二百七十三章 伊蘭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