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明白了,三位提點之恩,絕不敢忘。三位今日難得造訪,赫當擺下酒席,你我縱談一番,也好讓在下多多請教。”
“大將軍盛意拳拳,老夫三人就不客氣了。”
衆人飲宴許久,之後又秉燭夜談,直到深夜,三人才離開了將軍府。
劉赫和崔鈞親自將三人送出府,看着他們的馬車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州平,儘快理出一份名單,如今朝中這些大臣,對我軍,還有對漢室社稷,都是何等態度。至於那些沒有出仕的世家大族,我自讓飛鷹衛去打探。”
“喏,屬下竭盡全力。不過此事十分複雜,屬下對洛陽朝局不甚熟悉,單看一些表面言行舉止來判斷,只怕耗時日久而且容易有誤判。”
“這……倒確實是個問題。你先去辦吧,我再慢慢物色些得力人手去幫你。待名單出來之後,再找楊公等人請教便是。”
這件事容不得馬虎,如果因爲一些小事判斷錯誤,提拔了自己的敵人,誅滅了漢室的忠臣,那自己可就要遺臭萬年了。
而與此同時,在潁川的某處,一座巨大的府邸之中,正有幾人在商討着什麼事,看起來十分激烈,以至於隱隱有了幾分爭吵的意味。
其中有一人,約莫二十四五歲,長得可謂是劍眉星目,脣紅齒白,一表人才,既有文人之儒雅,又有武士之英氣,無論相貌還是氣質,都稱得上世間一等一的美男子。
此人眉頭微微皺起,然而說話的語氣沒有半點急躁之意,溫和而又有力,一字一句,都令人印象深刻。
“綜上所述,彧以爲,方今天下,能戡亂朝局,安撫百姓,再興漢室者,非此劉赫莫屬。”
他話音剛落,對面的一個人便站了起來。
“非也非也,文若所言,誠然有理,卻仍有所欠缺。”
“既如此,彧願聞兄長高見。”
“自光武帝開國以來,天下便由劉氏皇族與我世家共享。昔日桓靈之時,何以天下紛亂,朝綱不穩?無他,但因陛下寵信外戚與宦官爾。兩次黨錮之禍,使我世家遭受重創,以至於朝綱紛紛被樑冀、何進與十常侍等人把持。如今若要再復大漢榮光,理當正本清源,以世家之力,力挽狂瀾。”
“大漢世家,但以汝南袁氏、弘農楊氏爲首,我潁川諸如荀氏、陳氏等家族次之,其餘陳、王、盧、朱、鍾、郭、衛、杜、司馬等家族爲輔,其才俊輩出,文武兼濟,若能齊心合力,則匡扶社稷,指日可待。”
“如今袁氏二老爲討董卓而被殺,袁本初、袁公路二人,皆當世英豪,名傳四海,尤其本初兄,英名蓋世,膽識過人,如今雄踞渤海,遲早必能爲河北之主。我等理當前往輔佐,舉世家之力,安定天下,方爲正途。劉赫雖爲漢室宗親,然如今漢室皇族衰弱,其實力遠不如世家,文若豈有捨近求遠,舍強求弱之理?”
“兄長所言不然。平定天下者,豈獨因實力而論?劉赫仁義無雙,治下各地,風調雨順,物產富饒,商旅雲集,富庶非常,其治軍之盛,天下莫能出其右。但有此心此志,方爲一世人傑。何況即便論實力,劉赫軍力之強,即便董卓和關東盟軍亦非敵手,袁紹雖是梟雄,遠不可與其相比。今日要裹挾世家之力前往相助袁紹,到底孰強孰弱,孰近孰遠?還望兄長三思。”
“你……唉,罷了罷了,從小我辯論就不曾贏了你,不過我荀諶卻是主意已定,我不勸你,你也不必勸我罷。”
“呵呵,彧得罪了,兄長海涵。”
兩人剛纔還爭論得面紅耳赤,忽然之間便握手言和。
而在大殿主位上,還坐着兩名老者,在二人的周圍,還有一些其他和他們年齡相仿之人,不過這些人看起來都是觀戰之人。
兩人論完之後,這些人紛紛撫掌叫好,尤其以同坐其間的荀璟顯得最是高興。
“哈哈,好好好啊,文若和友若的辯論,一向是咱們家族最熱鬧的,好在我前幾日從雁門趕了回來,不然豈不是要錯過這等盛事?只可惜公達小侄子從來不喜歡跟人辯論,不然你要是也參與進來,一定更加精彩啊。”
荀璟目光看向了自己下首的一個大約三十來歲的儒士。
那儒士微微一笑,對着荀璟拱了拱手。
“攸微末道行,不敢與諸位兄長和叔父相比。”
他這聲音十分柔和,遠不如荀彧那般鏗鏘有力,若是音調再尖細幾分的話,只怕旁人還以爲是個小姑娘的聲音。
荀璟一聽他這聲音,馬上就顯得有些不耐煩起來。
“哎呀,公達啊,你從小就這樣細聲細語的,跟是個黃花閨女似的,就是郭家的那個病秧子,聲音都比你更顯有男子漢氣概,這怎麼行嘛。這次我去雁門數月,那邊的百姓還有胡人,那才叫一個豪邁大丈夫,乾脆過些時日你隨我一起去見識見識,說不準能給你改改脾氣。”
荀璟自顧自就大大咧咧喊了起來。
對面的人還沒說話呢,爲首的那兩位老者忽然開口了。
“好了,公薦,公達一向就是這個脾氣,亦無不可,你就不必強人所難了,也不曾有哪位聖人說男子必須血氣方剛,豪邁異常,你就不必總拿此事來提了。”
荀璟一看家主都發話了,只能努了努嘴,悻悻一笑。
荀彧和荀諶二人也趕忙對着二位家主恭敬行禮,等着家主的點評。
潁川荀氏,這一輩的家主有八人,便是著名的荀氏八龍。只不過其中六人終日隱居治學,除非家族有大事發生,不然基本很難請動他們。
而如今真正主事之人,乃是八龍之中排行第二的荀緄,也就是荀彧的父親,還有排行第六的荀爽。而方纔說話的,便是荀緄。
“如今家族中年輕一輩之中已成年的男子,有二十餘人,十常侍亂政,董卓更是禍亂國祚,我荀氏依照祖訓,本不當出仕,去歲董卓廢立天子之後,連文若的守宮令也已辭了,回家治學。”
衆人微微點頭,荀氏一向以治學爲首,治國爲輔,國有明主則輔,國無明主則隱,這是家族數百年傳承下來的祖訓。
荀緄話音一轉:“不過如今二十鎮諸侯討董,天下諸侯大爭之勢已成定居,昏主明主,皆不在少數,爾等子弟,各選其主,出山相助,也是分屬應該,如此方能保我家族長盛不衰。”
“既然文若和友若有心出仕,又一時難以勸服對方,那便各自前往洛陽和渤海,其餘人等,也是一樣,無論爾等願意輔佐誰人,家族皆不加以干涉,不過有一條原則,衆子弟必須牢記,那便是在外輔佐主公,斷不可藉助家族之力相幫。我荀氏一族,絕不偏向任何一方諸侯,也不會以家族資源爲爾等開道,在外一切,都要隨汝等自便。”
他這聲音雖輕,語調雖柔,可在座的人,沒有一個敢有所輕視,一個個都十分恭敬地回了一句:“謹記家主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