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真大軍進攻宛城北面重鎮魯山的同時,漢中的趙舒也得到洛陽趕回來的葉楓的情報。經過這一連串精心設計的計謀,終於讓曹叡發兵攻打宛城的司馬懿。趙舒也正好可以趁着長安的張合帶兵東出青淤口,兵力空虛,乘機奪佔隴西諸郡。自從趙舒答應北伐,蜀漢衆將無不摩拳擦掌,等待着出兵的那一天,知道葉楓回到漢中,而且趙舒的反間之計十分成功,都一起齊聚趙舒府上,請命出戰。衆意難爲,而且此時也確實是北伐之良機,趙舒也只得下令衆人各自準備,選擇吉日誓師出征。
此次北伐,趙舒並無心進取長安,但隴右平原,卻是他的首要目標,所以準備按着孔明當年第一次北伐舊路,過武都,取天水,南安,隴西等郡。因爲以曹魏之國力,蜀漢想要一戰而平天下,是萬萬不可能的,只能是步步爲營,慢慢蠶食。當然,這只是他心中所想,並沒有向魏延等激進好戰之將說明,免得多生枝節。
魏延在漢中就如郭淮在荊州一般,無時無刻不在想着北進曹魏,所以對於戰前的準備,做的相當充分。短短數日之後,趙舒便站在點將臺上,俯望身下的十萬兒郎。面對着眼下的無數旌旗,上面都大書着“漢南充侯大將軍趙舒”,趙舒的心中突然想起了當年剛到三國時候的夢想,不就是想要統率的千軍萬馬,高高在上麼?只是真到了這一刻,趙舒卻並不能高興起來,畢竟他心中明白,自己的手中緊緊纂着十萬人的性命。今日能在此處出征的將士,來日是否能平安的迴歸故鄉與父母妻子團聚,都是壓在趙舒肩上的重擔。
三聲炮響,在趙舒的示意之下,嚴鵬大步上前,將擬好的檄文朗聲宣讀,不過都是責斥曹魏篡漢,而趙舒卻是“奉天伐罪”等等言語。這次趙舒出征,也集合益州所有能調動之兵力,諸如魏延,桓易等將皆隨軍征戰。檄文讀完,接着便是告祭天地與漢室的歷代先帝,隨後便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由趙舒來確定先鋒將領。
先鋒的人選,在趙舒的心目之中,不過魏延,桓易二人,但就身份地位而言,非魏延莫屬。諸將皆心知肚明,是以當趙舒取過先鋒大印,魏延便要舉步上前,但旁下的關興卻搶先而出,單膝跪地,道:“大將軍北伐,末將願爲前部先鋒。”自從趙舒移兵漢中,雖然關興隨行而至,卻從不曾與之交往,就連看關統的時間也是找趙舒不在之時前來。兩人之間基本上沒有任何的談話,今日點將出徵,關興雖然也是出戰之列,但趙舒卻從來沒有考慮過讓他擔任先鋒之職。於公,魏延確實並他更能勝任;於私,趙舒既不願意關興冒險,也不願意關興掌兵,所以當關興主動請求領受先鋒大印之時,趙舒頓時不知如何答覆。
魏延本就是趙舒默許之人,此刻被關興搶了先,心中大是不悅,但他也知道關興與趙舒之間的關係,只得強壓怒氣,也跟着上前,道:“末將也願爲前部。”兩人一起跪在面前,趙舒的心中確實有些難以選擇,首先魏延是他所不願意得罪的。不管怎麼說,魏延除了脾氣不好之外,都稱得上是一員良將,在蜀漢實在沒有多少後繼人才的情況之下,趙舒不願意與魏延有任何的不愉。再次,看着關興望着自己的眼神,趙舒分不出來其中包含有什麼,但關興能主動上前跟自己搭話,這會否說明兩人之見的關係能有所改善?
十多年前,趙舒陰錯陽差的回到三國,最先遇到的就是關氏姐弟。後來與關家之間的種種,以及關鳳的原因,都讓趙舒對關興有着特殊的感情,或者說在他的心中,關興就應該是他的親弟弟。但由於立場的不一樣,最終反目,連同關鳳也因此而死,在趙舒的心中,留下的永遠難以彌補的遺憾。趙舒不願意與關氏兄弟之間仍舊如仇人一般的生活一輩子,希望還能像以前一般稱兄道弟,雖然這九分九的不可能,但有一絲機會,趙舒總還是要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