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孫權決策

鍾繇見曹叡自從會盟之後,神情常有倦怠,便勸道:“陛下,如今我軍雖與蜀軍談和,但潼關之險不可不防,望陛下三思。”

曹叡點頭道:“不錯,朕也知道兵不厭詐,防人之心不可無,司馬將軍東調揚州,愛卿可有合適的人去守潼關?”

鍾繇答道:“臣薦一人,可保潼關無憂。”

曹睿喜道:“鍾愛卿有何人選,快快講來。”

鍾繇道:“滿寵滿伯寧常隨武皇帝征戰,練兵有方,素有威性,性情沉穩,可當此重任。”

曹叡沉吟片刻,言道:“滿將軍的確有大將之才,就以他爲鎮西將軍,將潼關和函谷關都交由他統一管制,也能彼此呼應。”

劉曄言道:“劉封願與我聯合,雖然是以倭寇之因,實則是想牽制住我軍,發展雍、涼二州,若待其羽翼豐滿,必成大患,還需早做應對纔是。”

曹叡皺眉道:“此事朕也想到,只是眼前着實不易兩線作戰,既然兩軍和談,天下皆知,難道要朕做反覆小人不成?”

劉曄奏道:“臣有一計,可讓蜀軍不能安心發展雍涼。”

曹叡不由來了興趣,如果能保證和談局面的情況下,不讓長安以西發展起來,的確是最好的決策,不知道他此時能想出什麼計策來。

“計將安出?”劉曄頗有謀略,深得曹操器重,這一點曹丕都深知,但自從登基之後,因爲劉曄是漢室宗親,便漸漸疏遠,只在內廷做個閒職,這次見他不幫劉封,曹叡倒有些意外了。

劉曄抱拳答道:“先帝之時,對匈奴多有恩惠,若是陛下肯許以好處,讓其騷擾涼州一帶,蜀軍自然不堪其亂。”

曹叡聞言,不由擊節讚道:“朕竟然忘了此事,愛卿真是妙計,三年時間,足以平定揚州,待江北穩定之後,便奪回失地!”

弘農會盟的事情,在曹叡和劉封的刻意宣傳之下,風一般傳遍天下,一時間人們都議論紛紛,雖然不明白倭寇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促成了從曹、劉同盟,簡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而且劉封的滿江紅也紅遍中原,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出了十餘種曲譜傳唱,比諸葛果一人譜曲流傳快得多了。

與此同時,孫權也收到了諸葛亮的來信,還未全看完,豁然起身,將龍案掀翻在地,嚇得朝堂下文武大臣全都跪倒在地,戰戰兢兢。

“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孫權抖着書信怒喝道,“諸葛亮打得好算盤,完全不將朕放在眼裡!”

羣臣跪伏在地,沒有一人擡頭,全都不敢說話,能夠正面勸說孫權的張紘和魯肅已經老死,登基之後,孫權的疑心也越來越大,因爲太子的事情,已經連殺好幾名大臣,羣臣各懷心思,都不敢說話。

“陛下,何事如此動怒?”眼看無人答話,丞相顧雍不得不先問話。“哼,曹、劉會盟於弘農,卻要寡人罷兵剿寇,真是天大的笑話,”孫權餘怒未息,冷笑連連,“諸葛亮拿下雍、涼二州,急需修養,爲了罷兵,竟還做人情讓朕不要出兵,以大局爲重,將我大吳置於何地焉

?”

孫權越想越氣,雙方約好共伐曹魏,兩線出兵,蜀軍拿下長安以西大片土地,一戰而定,聲勢浩大,奪取長安之後,更吸引民心,甚至傳言,將會再一次重現“光武中興”盛世。

“竟有此事?”

聽到這個消息,底下的文武大臣都低聲議論東吳與魏軍在壽春爭來爭去,盤踞揚州進攻中原大計成爲泡影不說,還折損大將丁奉,呂蒙也養病在家,比上一次更加嚴重。

如今好不容易如今徐州境內出現倭寇,也算是出兵的好機會,卻沒想到諸葛亮送來一封信,說什麼以大局爲重云云,言辭中還頗有威脅之意,孫權怎能不怒?

議論片刻,還是張昭最先出列奏道:“陛下,今年多次出兵未能拿下壽春,虛耗國力,如今曹劉罷兵,魏國兵力集中到中原,恐會對江東不利,不如藉此機會罷兵,另尋良機!”

孫權咬牙道:“子布的意思是就這樣便宜了曹軍不成?如此一來,只怕天下皆以爲朕怕了蜀軍,對諸葛亮言聽計從?”

顧雍見孫權怒意難平,言道:“陛下,諸葛亮、劉封不到一年時間拿下雍涼之地,局勢與以往又有不同,此消彼長之下,大吳雖擁有三江之險,但國力已然不足,還請陛謹三思而行!”

“哼!”顧雍的分析正說中孫權心裡痛處,看着殿中一片狼藉,如他心緒一般煩亂,沉聲道,“丞相之意,朕有這三江之固,便只能坐守不成?”

孫桓見這些老臣總是打算偏安一隅,早就不滿,見機出列奏道:“陛下,我大吳實力進可征戰中原,退可保家衛國,丞相何必長他人志氣?”

淩統也是個主戰派,馬上趁機奏道:“自陛下即位大統以來,早就應當順應天意,指鹿中原,豈能只是貪圖享樂,安居一隅?”

“陛下,”正當文武各執一詞的時候,一直未說話的韓當終於站出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整個東吳軍中,歷經三世的老臣只剩下韓當一人,程普和黃蓋先後去世,就數他威信最高,甚至超過了文臣的張昭。

如今東吳步兵中的精銳解煩營近萬人,都是由他一手訓練統率,韓當身爲將帥,征伐四方,功勳卓著,至今還能親自激厲將士,敬重督司,遵行法令,人人敬重。

就連孫權也收斂了幾分怒氣,韓當甚至可以算作是託孤之臣了,問道:“將軍有話請講!”

韓當氣勢沉穩,冷靜奏:“臣追隨主公征戰四方,如今雖有三江之地,卻被曹、劉二家牽制,非孫氏之勇烈也,蜀軍能夠一鼓作氣拿下長安以西,兩州之地,我大吳難道就取不了區區揚州之地嗎?”“韓將軍所言甚是!”孫權聞言,龍顏大悅,連韓當都看不下去了,而且提到孫堅和孫策之勇,他心中隱藏許久的雄心被徹底激發出來。

第1857章 再施毒計第225章 欲擒故縱第1690章 夜戰古廟第1330章 地廣人稀第1294章 英雄氣短第123章 離間之計第753章 長安相會第110章 繼承大統第1669章 蝗蟲過境第473章 逆轉第1919章 伏魔嶺第1051章 俠義堂第350章 普淨大師第812章 忠良有後第1546章 分道揚鑣第570章 再次遭險第257章 殺敵立威第301章 成敗聲名第468章 議事第281章 無奈抉擇第318章 兄弟鬥法第1092章 誘敵深入第1804章 大勝慶功第32章 最高議事第1432章 真真假假第1441章 再次出兵第1603章 前後夾擊第1191章 無奈退兵第1160章 慘死陣前第1277章 全線出動第751章 征伐之心第859章 悔悟贖罪第213章 各自算計第2131章 糾結難定第1629章 宿命之敵第1251章 搶功爭先第196章 節外生枝第899章 野外囚禁第1493章 強搶風頭第714章 兵臨城下第1677章 沿途阻擊第1684章 全面出動第1970章 止戰之殤第1922章 無故消失第1410章 宣誓主權第1800章 以逸待勞第1335章 計中計第639章 走馬換將第1783章 騎虎難下第622章 全取荊州第1523章 智取關隘第467章 天意第178章 奇襲街亭第1020章 身世之謎第902章 身敗名裂第669章 生死搏殺第855章 仇心不死第1727章 魚目混珠第1450章 魏國隱患第1888章 毒性難解第1385章 禍從口出第1919章 伏魔嶺第2124章 首傳戒法第973章 應戰金毛獅第683章 塞翁失馬第1008章 禍從口出第1075章 投石起浪第1137章 兵臨城下第1929章 狐假虎威第1519章 天作之合第1998章 另闢蹊徑第1141章 神機妙算第768章 脫胎換骨第317章 山越蹊蹺第1991章 欺世盜名第402章 單于之位第1347章 憂患交加第1440章 排憂解難第1858章 百姓出頭第151章 蓄勢待發第787章 衆望所歸第605章 揭穿身份第1814章 狼狽退縮第1522章 兵進太行第257章 殺敵立威第473章 逆轉第928章 耀武揚威第461章 調兵第1422章 再登海灣第207章 虛虛實實第1200章 斬殺賊酋第369章 雁門烽火第2061章 賊喊捉賊第508章 蓋世奇功第1968章 改天換日第1159章 爽約不至第66章 危機臨近第1553章 兩軍對壘第1808章 量才而用第551章 水陸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