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司馬對策

司馬昭言道:“父帥,公閭先前在書信中提及令狐浚擅離職守,私自調兵,恐是兄弟二人丟失樊城,又怕治罪,故而投敵。”

“雖不中,亦不遠矣!”司馬師一咬牙,狹長的目光中閃現出陰鷙之色,猛地捶了一下桌子,“先前策反羌人,被其輕易所破,如今又丟了樊城,真是天不助我!”

上庸一行,司馬師本以爲大功告成,誰知道他還沒到宛城,就有細作回報,党項羌族的內亂已經平息,而且還和蜀軍聯合,派了三千精兵助陣,氣得差點吐血。

“此次狐狼衛出手失敗,倒也非你一人之過,”司馬懿對此倒是波瀾不驚,淡淡說道,“党項羌族,本爲小禍,可有可無,於大局無關緊要。”

“只是可恨令狐浚投敵,壞了我大計!”一想到樊城丟失,司馬昭便恨恨不已。“令狐浚畏罪叛變,實出人意料,恐是賈公閭言辭多有不當,致其心中不滿,”司馬懿微微嘆了口氣,揹着手站了起來,緩緩說道,“樊城已失,荊州援軍早到,恐在令狐浚前往筑陽之時,馬良便已有此計,

否則涉都蜀軍,焉能遭此大敗?”

司馬昭言道:“據細作來報,馬良已經離開樊城前往涉都,父帥何不遣大軍前往樊城,趁其立足未穩,奪回失地?”

“樊城先前有曹仁將軍數次修葺部署,十分堅固,如今被蜀軍輕易得去,城池並未損壞,如何能夠急切而下?”

司馬懿搖搖頭,深邃的目光看向南方,言道:“馬良雖走,但諸葛亮派姜維爲前軍都督駐守,此人深得諸葛之兵法,有勇有謀,還需從長計議。”

“難道就此罷休不成?”司馬師十分不服氣,咬牙道,“如今蜀軍進入南陽,父帥若按兵不動,恐朝廷又有人非議,大將軍若是在幷州取勝,以後……”司馬師話才說到一半,司馬懿便太守阻止了他,言道:“凡事需以大局爲重,正因大將軍在幷州集結兵力,吾等更要部署防守,不可冒進,未有幷州大捷,方能在南陽用兵,否則兩線出戰,將士疲憊,國力

損耗,東吳便會伺機而進,危局不遠矣!”

司馬昭皺眉道:“那關羽在荊州修養數年,早已對南陽虎視眈眈,如今樊城既得,定會領大軍北上,父帥還要早做準備纔是。”

“唔,荊州水軍不容小覷,”司馬懿微微點頭,“先前在赤壁大敗東吳水軍,着實讓人意外,需防其從漢水來攻,吾自有計議。”

司馬師還記掛着上庸的蜀軍:“涉都的蜀軍該如何應對?”

“命賈公閭留守筑陽,不得出戰,文欽領兩萬精兵退守穰縣,吾親自領中軍前往涅陽,子元即刻前往新野,派精兵守羅川口以防江夏吳軍,同時對湖陽港不可鬆懈,一旦有荊州水軍的消息,速來報我。”

“是!”司馬師領命而去。

司馬昭發現南陽的局勢越來越危險,沉着臉說道:“長安還有十餘萬大軍正往武關而來,領軍大將是老將魏延,父帥還需派可靠之人去武關鎮守,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武關已派王基去守,料無大礙,”司馬懿已經恢復雲淡風輕的神情,平靜的臉上看不出喜怒,沉聲下令,“傳令下去,三軍整備,明日開拔涅陽,子上留守宛城,調度一應糧草輜重,一旦援軍趕至,叫其速

來涅陽聽令!”

“遵命!”司馬昭也前去佈置。

“報——”司馬懿剛剛坐下,又有親兵前來報信,“稟將軍,東吳細作來報,孫權派徵北大將軍孫宇領兵北上,圍攻壽春。”

“哦?”司馬懿眉頭輕皺,“竟是孫宇領兵?”

“是!”

“諸葛恪在家守孝,尚有陸遜等將,爲何起用孫宇?”司馬懿沉吟着,擡頭問道,“陸遜可有消息?”

“回將軍,此事東吳上下人盡皆知,陸遜因太子黨之爭,被孫權遣送出海,遠征南洋,領水軍往夷洲去了。”

“夷洲?”司馬懿雙目精光爆射,再次站了起來,踱步來到門口,外面陽光明媚,刺得他微微眯起了雙目,但腦海中的景象卻似乎更加模糊。

“長安、上庸、荊州、東吳……”良久之後,司馬懿喃喃自語,“還有劉封在幷州作亂,吸引三十萬大軍於北,中原屢屢調兵,似乎有些空虛了!”

那親兵一直躬身垂首聽令,也聽不懂司馬懿究竟在說什麼,更不敢答一言,候了片刻之後,只聽司馬懿轉身吩咐道:

“馬上通知東吳細作,一定要查清陸遜帶走多少兵馬,是否真去了夷洲,還有諸葛家的動靜,也務必嚴密監視,不可鬆懈!”

“遵命!”親兵快步而去,走到院子中央,正有一處假山水池,那士兵繞着池塘而走,或許是太過緊張匆忙,被石墩所絆,跌跌撞撞跑了幾步,站立不穩,將一塊大石推入了池塘之中。

“噗通!”池塘中發出巨響,濺起一大片水花。

“將軍恕罪,屬下該死,屬下該死!”那士兵面如死灰,惶恐跪地,連連求饒。

司馬懿卻在剛纔一聲水響之後,神色微變,似乎想到了什麼要緊要緊之處,面沉似水,竟望着池塘呆立不動。

那士兵心中更是忐忑,在地上連連磕頭,腦門上滲出血來也不敢停下,很快眼前的一塊石頭便染成了血紅色。

“停!”那士兵直磕得血流滿面,渾身發抖,幾乎要昏厥過去,司馬懿纔回過神來,“來人,將他帶下去療傷,賞金五十!”

“啊?”那士兵迷迷糊糊之中,還以爲自己撞得頭昏聽錯了,本以爲是死罪難逃,卻不想竟然還有獎賞,直到兩名士兵過來扶起他,兀自不敢相信。

司馬懿已經快步走入房中,來到桌案前,草草研墨之後,馬上奮筆疾書,頃刻間寫好兩封書信,各自封好,纔將兩名心腹之人喚來。

“此書信八百里加急送往徐州,叫徐質即刻派兵到海邊駐防,嚴密監視沿海動靜,不得有誤!”

“此奏摺速送到洛陽,就說中原有變,速調河北之兵,早作準備!”

兩名親衛看司馬懿神色凝重,更不敢多問,帶了書信急忙離去。“數路出兵,究竟孰真孰假?”接連派出數人之後,司馬懿才長長嘆息,腦海中終於出現一個人的影子,慨然道,“諸葛孔明,莫非這一切調度,都是你一手所爲不成?”

第1346章 意外結局第1266章 故地重遊第1746章 新月會合第297章 兵馬調動第690章 順利得手第2037章 文武雙全第1445章 雪地遇敵第1118章 旗鼓相當第158章 子午谷奇兵第1101章 圍獵鹿羣第278章 釋放第1935章 建言獻策第1866章 人心愚昧第879章 心悅誠服第1538章 殺入腹地第1215章 最終之戰第27章 春秋刀法第1173章 局外之人第1883章 重重設伏第1308章 暗流涌動第2001章 黑油之火第五章 英雄末路第1395章 近身纏鬥第1407章 羣島形勢第2129章 四大名將第1997章 無計可施第1140章 慘烈一戰第511章 知恥後勇第1359章 引蛇出洞第638章 新槍法第188章 裡應外合第2044章 兵臨城下第380章 弄巧成拙第774章 栽贓陷害第774章 栽贓陷害第659章 連環之威第759章 不同手段第645章 自斷後路第215章 奇兵出動第1143章 無聲入侵第1719章 藏寶圖第1459章 疑點重重第399章 昭陵散人第892章 援軍到來第563章 黃巾餘孽第1353章 一灘渾水第1481章 財迷心竅第1658章 不請自來第481章 俘虜消息第246章 天鷹第1981章 田忌賽馬第1751章 中元鬼節第1281章 虛實詭詐第1802章 擾兵之計第588章 詭異符文第325章 我的地盤第372章 氣焰囂張第1977章 自以爲計第1278章 風流人物第990章 名士失態第1623章 破壞水路第1624章 將計就計第1916章 聚沙成塔第189章 龍椅的滋味第206章 荊州決策第38章 古山居士第1144章 謠言生效第451章 適得其反第1580章 換防對敵第1500章 明亮司第1890章 再施絕技第2062章 撲朔迷離第1874章 長久之計第1549章 各謀心機第124章 剷除惡霸第1987章 捨命相搏第1441章 再次出兵第1603章 前後夾擊第1504章 沐浴春風第2124章 首傳戒法第520章 陣前退婚第506章 籌謀全局第969章 陰差陽錯第1644章 白虎與白虎第2054章 山洪過境第1720章 新型軍器第1886章 陰山四傑第63章 狙擊手第1378章 猛虎攔路第1252章 將錯就錯第187章 兵臨城下第138章 驚弓之鳥第423章 文武雙全第1470章 噩耗傳來第1467章 渡河北上第762章 家族計劃第894章 九真婆王第578章 三星洞第463章 佈防第1677章 沿途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