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意氣奮發

長安,魏延親率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向南而進,留荀方鎮守後防,兵馬自長安出發,經積道、灞上、藍田一路往武關迤邐而來,一路上旌旗蔽日,黃埃散漫,氣勢如虹。

長安兵馬自從北伐進入雍州以後,便一直休養生息,近乎三年,全軍上下求戰心切,兵強馬壯,魏延更是躊躇滿志,此戰震動中原,他必將名揚天下,甚至超過當年在荊州的關羽。

此次出兵,魏延登臺拜將,俱都是年輕才俊,以荀顗爲軍師,杜襲爲司馬,副將除了其子魏昌、魏榮之外,還有前左將軍傅彤之子傅僉,以及軍中新銳馬忠、霍林、王賢等將,可謂文武齊備,人才濟濟。

從出藍天之後,兵馬進入秦嶺山脈,只見崇山峻嶺,草木蔥鬱,繁花似錦,鳥雀繞枝,一派生機盎然。

一隊先鋒兵馬迎風而來,旗幟獵獵作響,上書一個大大的“魏”字,正是魏延一馬當先,雖然年近半百,但在他身上絲毫看不到老邁之氣,反而容光滿面,雙目炯炯有神,顧盼生姿,儼然一副大將之姿。

“父帥,當年你從子午谷出奇兵,掙下奪取長安之首功,軍中常有人提及,便是從這藍田出的秦嶺麼?”

跟在他身旁的一名面色微黑的小將環顧左右的山嶺,一臉感慨,正是魏延的長子魏昌。

魏延聞言,雙目微凜,唏噓道:“不錯,昔年兵出子午谷,正是從青泥隘口而來,半月行軍,若非白虎帶路,只怕要延誤戰機了。”

杜預等人也擡頭看着四處的景色,有些懸崖處隔斷視線,只能看到一片藍天,羣山似欲撲面壓過來,令人窒息。

“將軍出子午谷,兵行險招,魏軍防不勝防,着實令人欽佩!”荀顗雖然是文士,但也常年遊走四方,身體並不弱,身臨其境,對魏延當年之行,深感佩服。

“說起此事,若非子益力排衆議,叫某帶領無當飛軍翻山越嶺,恐難實行,”魏延微微點頭,想起劉封,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若是丞相領兵,某恐難完成如此壯舉。”

“燕王殿下多謀善策,行軍多有險招,能支持將軍也是情理之中,所爲得遇明主,將盡其用,也莫過於此了。”

杜預在一旁由衷而言,響起他祖父杜畿經荀彧推薦,也被曹操重用,但到了父輩杜襲,卻被曹家猜忌,因爲朝堂之鬥,幾乎下獄致死,更覺明主何其不易。

荀顗也想起荀家的遭遇和荀方的經歷,正色道:“良馬千里,也需得遇伯樂,殿下人盡其能,知人善用,吾等此番出征,正是建功立業之之時,萬不可辜負丞相及燕王匡扶漢室之心。”

“哈哈哈,爾等言之有理,”魏延忽然哈哈大笑起來,此次兵出長安,便有種虎入深山,蛟龍入海之感,心中暢快難以言喻。

荀顗看看地勢,言道:“將軍,再向前還有三百里便到武關境內,魏軍恐早已得到消息,還需小心行軍纔是。”

魏延輕撫鬍鬚,大聲下令道:“好,馬上派出斥候探馬,五人一組,前後相接,三十里之內都要探查清楚。”

杜預領命,按照先前分配派出哨馬,不多時便見數十騎絕塵而去,消失在遠處的山坳處。

武關爲秦之要塞,數百年前,還爲秦楚國界,出入商客、百姓都要在此嚴密檢查。

與函谷關、蕭關、大散關成爲“秦之四塞”,北依高峻的少習山,南瀕險要,關西地勢較爲平坦,出關東行,延山腰盤曲而過,崖高谷深,狹窄難行,爲兵家必爭之地。

武關爲關中及東南門戶,山水環繞,險阻天成,有“秦關百二”之譽,據此險要之處,能夠以二敵百,易守難攻。

當年蜀軍北伐,佔領長安之後,魏軍倉皇東撤,爲防蜀軍繼續東下,不但阻塞潼關,在武關也派重兵把守,由於南陽還有荊州兵馬牽制,劉封並不急於取武關,也不怕南陽魏軍會來偷襲。

弘農會盟之後,蜀、魏重新和好,互通商道,武關也成爲長安連接荊襄、吳越的樞紐,從長安到丹水,經酈等地至宛城。

但隨着雙方再次爆發戰事,武關商路早已被阻斷,魏軍精兵駐守此處,潼關也被徹底堵死,江東、荊襄乃至中原前往西域的商隊,都從南陽繞道漢中而行。

從長安到武關,同樣和蜀道一樣,增設驛站,兵馬進入上洛境內,各處驛站已經派來嚮導官接應大軍,並將當地地形圖獻上,隨軍指引。

聽說長安十五萬大軍來取武關,司馬懿命王基爲撫軍將軍,李豐爲隨軍參贊,領一萬精兵馳援武關,加上當地守軍,共有兵馬兩萬五,兵力充足。王基爲青州東萊曲城人,才高於世,德溥於時,先被王凌舉薦征辟爲青州別駕,被舉孝廉,王凌被俘之後,司馬懿徵召王基,提拔爲中書侍郎,見王基文武兼備,對其十分器重,此次出征南陽,帶在身邊

以做培養。

對於武關重地,王基也曾在書上多有了解,臨出征前,司馬懿叮囑他只管死守關頭,縱使蜀軍有百萬來,也無可奈何,等魏延兵退,便是大功一件。但來到武關之後,連日親自觀察地形,王基發現武關建立在峽谷間一座較爲平坦的高地上,北倚巖崖,南臨絕澗,東西各開一門,河水環東、西、南三面,城址橫出河心,決定在武關以西重新下寨,阻截

蜀軍。

參軍李豐言道:“臨行之時,大司馬再三囑咐,叫我等據險而守,帶蜀軍糧盡,自會退兵,將軍何故違令出關,捨本求末?”王基站立關頭樓門之下,左右掃視,對李豐言道:“吾數日觀察地形,此關乃是先秦所建,關西地勢開闊,十分平坦,關東則山道盤旋,蜿蜒南行,正是爲防荊楚之敵也,從東攻西,則寸步難行,從西取東

,卻有地形可用,非久守之計也!”李豐一怔,看看東面蜿蜒不絕的山道,只容一輛馬車通行,而西面雖然兩旁都是高山絕崖,卻有開闊官道,想必是秦國爲方便運送兵力和糧草輜重。

第1970章 止戰之殤第2109章 皇家寺院第413章 親耕大典第1196章 兵器之利第1919章 伏魔嶺第1364章 雙親俱喪第1737章 護衛森嚴第85章 關府家宴第1815章 棋逢對手第286章 淮南文鴦第960章 盡數笑納第1913章 西域形勢第1345章 裡應外合第1674章 屠胡令第1984章 鋌而走險第1151章 至高榮譽第1851章 兵臨城下第2041章 追殺敵軍第226章 收服二將第665章 奇恥大辱第1305章 石亭之變第1186章 兩敗俱傷第343章 連弩之威第1557章 料敵先機第2009章 搶佔先機第332章 心有不甘第1872章 匈奴老友第1539章 主動出擊第1833章 意料之外第522章 鴛鴦雙刀第1081章 百密一疏第35章 計定東吳第584章 算計關索第167章 平定隴右第1435章 節外生枝第1127章 涼州七子第171章 陳倉失利第1373章 出乎意料第1202章 輸送糧草第1168章 進取之心第807章 請君入城第168章 兩路調兵第646章 不明所以第636章 短兵相接第1053章 密室地宮第1711章 飲酒自醉第953章 漁翁計劃第446章 將帥不和第1529章 兩全準備第2030章 漫漫征程第1176章 其樂融融第1753章 修武異象第1017章 以血洗練第148章 張飛之死第1834章 重重防線第655章 各有所得第437章 暗藏玄機第1128章 信手拈來第1505章 登門拜訪第1223章 揚眉吐氣第1029章 出師無名第300章 山越分兵第538章 無名擂主第1638章 落網之魚第1760章 全城混亂第1580章 換防對敵第240章 國事爲先第540章 喜相逢第1396章 鯨魚羣第1631章 雪中送炭第757章 甄家三子第1416章 倭人之患第702章 意外發現第1212章 文武之才第1952章 會見使者第1154章 意外之變第1515章 拆穿陰謀第1317章 漁翁之利第1555章 攻防手段第230章 偷襲成功第91章 天下名巧第1290章 罪首伏誅第1115章 中原戰事第608章 漢鍾離權第939章 整頓朝綱第585章 崤山孟氏第1086章 首次出兵第1024章 遨遊九天第164章 敬賢院第396章 借道第869章 龍編陰謀第2113章 深藏不露第2039章 古蜀國後裔第1601章 以公廢私第911章 衆怒難犯第270章 狼狽逃竄第801章 昔年恩怨第1247章 取捨之道第645章 自斷後路第1568章 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