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

回邯鄲的路上,荀貞聽說了一個新聞。卻是冀州安平國王劉續坐“不道”被誅,國除。

這個安平國王劉續即前文所說之那個數月前被黃巾俘虜、後又被朝廷贖回的劉續。

聽到這個新聞,荀貞、荀攸兩人喜相視,頭個反應就是:“李公可以脫罪了!”

李公,也即前文所說之李固之子李燮。

朝廷贖回劉續後,議復其國,時任安平國相的李固之子李燮上奏說:“劉續在國無政,爲妖賊所虜,守藩不稱,損辱聖朝”,認爲“不宜復國”,但沒被朝廷接受。劉續復國,李燮反被以“謗毀宗室”的罪名“輸作左校”。“輸作左校”是本朝對犯罪吏員的一種懲罰,左校是將作大匠的下屬機構,主要負責京師的工程勞作,輸作左校就是服勞役。

現今劉續坐“不道”被誅,“不道”主要是指“逆節絕理”之罪,所謂“逆節絕理”,也就是李燮所說的“在國無政”了。李燮的上奏既然說得對,那他的罪名肯定就能免去了。

荀攸甚喜,彈冠爲慶。

他這麼高興,卻是因爲李燮與荀氏有舊,算是他與荀貞的長輩。

早年間,荀爽和同郡的賈彪齊名州郡,荀爽溫潤內斂,賈彪志才慷慨,兩人性格不合,彼此間卻不和睦,李燮與他兩人同時交往,“情無適莫,世稱其平正”。

李燮既與荀爽爲友,當然就是荀貞、荀攸的長輩了。

果如荀貞、荀攸所料,半天后,他們方入邯鄲就又聽到了另一個新聞:李燮被拜爲議郎。

隨着這個新聞來的還有京師士子新編出來的一句諺謠:“父不肯立帝,子不肯立王。”

子不肯立王說的自是李燮反對劉續復國,父不肯立帝說的則是在質帝被樑冀鴆殺後,李固堅決反對樑冀立蠡吾侯爲帝。李固、李燮父子俱因此獲罪。李固死在獄中,李燮的運氣好點,又被朝廷起用了。

荀攸笑對荀貞說道:“李公脫罪,朝廷徵拜他爲議郎,想必不日就要再獲大用,此喜事也。中尉當寫信賀之。”

議郎是一個過渡性的職位。以李燮的家世、資歷、名聲,用不了多久應就能再出仕二千石了。

荀貞以爲然。

荀氏雖是當世名門,因黨錮之故,族中如今既無顯宦,又故交零落,對荀貞而言,他現在極缺朝中大臣和地方州郡長吏的援手助力。他心道:“我聽說陰修前不久被朝廷拜爲了將作大匠,位居十二卿。出征以來,我許久沒有給他寫信了,這次也當以故吏的身份寫封書信給他。”

將作大匠不是九卿,但只比九卿低一點,和執金吾、大長秋一起與九卿被時人並稱爲“十二卿”。依漢家故事,將作大匠再往上升遷就是九卿了。

荀貞起家爲繁陽亭長時陰修剛到潁川爲太守,是陰修提拔他爲西鄉有秩薔夫,又拔擢他爲郡北部督郵,他不折不扣的是“陰修故吏”。

陰修離任潁川后,他隔三差五地寫信、遣人送禮物給陰修,禮尚往來,陰修也常給他回信。黃巾亂後,他忙於從軍征戰,卻是已有多半年未曾再與陰修有過聯繫了。現今他被擢爲比二千石,陰修在朝中肯定知道此事,他應該寫封信送去,感謝感謝陰修當年的“知遇之恩”。

有“故吏”這一層身份在,下些功夫,陰修是很有可能成爲他在朝中的助力的。

以前他任郡吏的時候,朝中有沒有人對他的影響還不大,現在是趙國中尉,在朝中就必須要有人了。袁紹、曹操諸輩畢竟隔了一層,即使曹操傾心相對,他也不能全依靠曹、袁,自己在朝中也得有路子,陰修是一個極好的人選。

從三個方面來說:首先,從親近的關係上來說,陰修既是他昔日的長吏,陰氏與荀氏又是姻親。其次,從陰修的家世來說,陰氏是南陽冠族,在明帝年間與樊、郭、馬三姓外戚並稱“四小侯”,是本朝有名的外戚之家,族裡前後出過兩個皇后,一個是光武帝的皇后陰麗華,一個是和帝的皇后陰某,自中興後,陰氏族人出仕爲吏、位居高職的人很多,後雖遭禍變,然如今也已復興,即使難再比上往日之尊貴,可較之尋常士族卻也強上許多。再次,從陰修本人來說,他有美名,現爲十二卿之一,位高顯貴,足能相助荀貞。

荀貞又想道:“汝南太守趙謙,汝南一別,數月未有音信,我也應該寫封信給他,問候問候。”

趙謙的從父趙典於延熹九年在太常的任上時舉荀爽爲至孝,荀爽因被拜爲郎中。趙典是荀爽的舉主。荀貞從皇甫嵩擊汝南前,荀爽曾叫荀貞多幫幫趙謙。趙謙日後的仕途荀貞並不清楚,但只憑他的家世以及他的弟弟名叫趙溫這兩條,就值得荀貞與之保持良好的關係了。

家世上,趙謙的祖父歷仕安、順、衝、質、桓五帝,在順、衝、質、桓之世歷仕三公,其從父趙典在桓帝和本朝初年多次擔任九卿之職。他的弟弟趙溫,荀貞隱約記得在董卓亂後應該是數次爲三公。——荀貞不知道的是,董卓亂後趙謙也兩次擔任過三公之職。

他又想道:“還有李瓚。我聞他數月前被朝廷啓用,徵拜爲東平相。我也該寫封信給他。”

李瓚即前文所說的襄縣李氏現下的家長,李宣之父,李膺之子。李膺師事荀淑,荀爽又以晚輩禮敬事李膺。李、荀兩家是故交。荀貞爲潁川郡北部督郵時就與李瓚的兒子李宣定交,今春他擊波才、何曼時又得到了李瓚、李宣父子的大力協助。黨錮解後,昔日被禁錮的黨人、黨人的父兄子侄多被朝廷徵用,李瓚因其父之名,起家就被拜爲二千石的東平相。

李瓚日後的仕途荀貞也不知道,可就如趙謙一樣,只憑他現在的條件:李膺之子,與張邈交好,袁紹是他兒子李宣的外親,就完全值得荀貞保持與他的聯繫了。

細數下來,荀貞能搭上線的朝中大臣、地方長吏以及日後的名臣還算是有幾個,荀彧、鍾繇等年輕一代的不說,長一輩的人除了陰修、趙謙、李瓚,又還有王允、孔融,——給王允、孔融的信他早已寫就,令荀成、陳褒順路送去了。

他由衷心道:“多虧了‘荀氏’,我才能結識這些人啊!”

陰修、趙謙、李瓚或多或少都與荀氏有關係。

南陽陰氏與潁川荀氏是姻親。趙謙的從父是荀爽的舉主。李瓚的父親李膺師事荀淑。荀貞又不由想道:“這還是在黨錮之後,要沒有黨錮,我而今能借由荀氏而得到的助力肯定會更多。”

何爲州郡名族,這就是州郡名族了。

士大夫間通過聯姻、舉主、故吏、門生等各種手段彼此親近、互相吹捧,形成了一個盤根錯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牢固關係,牢牢地把佔着士林的輿論和通往朝廷上層的道路。要非有荀氏子弟的身份,看看劉備、孫堅等這些寒家子弟就知道想要出頭該有多難了。

說寫就寫,回到中尉府,先與戲志纔等見過,留下邯鄲榮、荀攸在前院給戲志纔講說此次出行之經過、沿途之路遇和安置姚升送的那百餘襄國吏卒、壯士,又遣吏領着岑竦、陳午先去吏舍裡選擇住室後,荀貞即入後院堂中,鋪紙摩硯,手書了給李燮、陰修、趙謙、李瓚的信箋,令宣康選了幾件風雅的禮物,分別交付給幾個可靠的親兵,命各給此數人送去。

數信寫罷,荀貞投筆,待送信的親兵們離去,堂上無人,他惋惜地嘆道:“惜乎不識韓馥!”

韓馥這個日後的冀州牧是潁川人,與荀貞同郡,聽說他現在朝中爲吏。只可惜荀貞成名得晚,出仕得也晚,與韓馥卻是沒過交際。

他正在堂上嘆息,瞧見邯鄲榮滿面喜色地快步進到院中,三兩步登上堂前的臺階,不及脫鞋入堂,在門檻外探身向內,歡聲對他說道:“中尉,程嘉回來了!”

——

1,十二卿。

“十二卿”這個說法來自漢末的劉熙。

劉熙生於漢末桓帝、靈帝年間,字成國,北海人,獻帝建安年間曾避居交州,是漢末的經學家,訓詁學家。三國時任過蜀國大長秋的學者許慈和吳國的名臣薛綜、程秉均曾從他問學。

《西漢會要?職官一》引劉熙釋雲:“漢置十二卿:一曰太常,二曰太僕,三曰衛尉,四曰光祿勳,五曰宗正,六曰執金吾,七曰大司農,八曰少府,九曰大鴻臚,十曰廷尉,十一曰大長秋,十二曰將作大匠。”但據《漢書?百官公卿表》所列,自太常至執金吾計十卿,秩皆中二千石,丞皆千石。又《漢書?何武傳》及《朱博傳》都有九卿的說法。對於這個問題,韋昭辨雲:“漢正卿九:一曰太常,二曰光祿,三曰衛尉,四曰太僕,五曰廷尉,六曰鴻臚,七曰宗正,八曰司農,九曰少府,是爲九卿。執金吾爲本故中尉,掌徼巡宮外,司執奸邪,至武帝更執金吾爲外卿,不在九卿之列。大匠,次金吾。長秋,自皇后宮,非天子卿員。”

自韋昭辨析之後,便有正卿、外卿的提法。九卿之說,源於周代,但漢代的所謂九卿,既不是從職掌上區分,也不是從祿秩上區分,只是沿襲古稱而已,並無實際意義。

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12 仲仁迫凌去檄書173 荀成將度自雍然(上)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20 辛璦(中)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37 無禮賠罪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41 夕陽83 威震陽翟(上)35 潛光爲養羽翼成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13 典韋6 初夜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27 如夢78 唯先順勢能造勢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44 而今本爲多事秋92 虛席問賊進退意93 兵臨西華(下)27 舉薦戲忠75 許縣陳氏72 初見一龍(下)21 徐羊各獻破敵策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171 許顯臨機能應變(中)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7 尺素飛傳相思意5 且以盜賊付太守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12 敬事55 毀容82 擒賊先擒王(下)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13 典韋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46 盜馬44 以退爲進郎陵說71 初見一龍(上)62 其猶穿窬之盜也19 惡奴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58 曹子孝奉令趨行17 偏將軍用計賺蓋21 上任西鄉58 曹子孝奉令趨行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6 行若純儒實懷詭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3 光和七年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47 山雨90 從徵汝南(下)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16 原盼15 玄德仁義愧獨生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90 從徵汝南(下)17 虛席相問上策何59 奮武意收黃巾用3 路見白骨露於野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39 點將封侯趁少年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51 動手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