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楠回到鐵嶺衛的家時,家中依然被白色和黑色妝點着,家中的下人也是面帶哀慼,他的那些嫂嫂們看到各自的丈夫能夠平安歸來,臉上也不敢帶上絲毫的喜意,李如鬆戰死,對全家人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噩耗。
李如楠是在正廳見着李成樑的,他看上去蒼老了很多,長子戰死,對他的打擊太大了,原本就年近古稀,白髮人送黑髮人,這番苦楚,只有李成樑自己知道。
“去看看你娘,她這些天一直爲你擔心着呢?”
崔老夫人也病倒了,她雖然偏愛幼子,但是作爲一個母親,他對李如鬆的愛絲毫也不比對李如楠的少,乍一聽聞李如鬆戰死的消息,她就病倒了,偌大年紀,這一倒下,也不知道還能不能站起來了。
李如楠兄弟幾人先去看望了崔老夫人,這些日子崔老夫人爲了李如鬆的死,日夜哀嚎,眼淚流的已經看不見人了。
李如楠寬慰了幾句,便有下人過來,李成樑召喚,讓他前往書房一敘。
李如楠不敢怠慢,急匆匆的去了,進了書房,見李成樑正揹負着雙手,眼睛盯着當初張居正親筆手書的四個大字一一遼東磐石!
聽到響動,李成樑也不回身,像是喃喃自語道:“九兒!看看這四個字,遼東磐石,當初張大人對爲父的殷殷期盼,還猶然在耳,人人都只知道,在這遼東地界,爲父的一句話抵得上朝廷的聖諭,說爲父跋扈,驕狂,還有人說爲父養賊自重,可是他們誰知道這四個字的背後,咱們李家要付出的是什麼!”
李如楠不知道李成樑爲何要和他說這些話,只是安安靜靜的聽着,李如楠自然也聽人說起過,李家這些年來,戰死沙場的有多少人,李成樑的親弟,族兄,侄兒,外甥,如今又加上了一個李如鬆。
“九兒!你大哥戰死了,死得其所,爲將者便當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方不負一身的本領,像爲父這般老邁無用,最後只能纏綿病榻而終,與爲父看來,這不是幸運,是恥辱啊!”
李如楠聞言,忙道:“爹!何必說這些不吉利的話!”
李成樑轉過身,他的眼睛有些渾濁,但看人的目光還是炯炯有神,慨然長嘆一聲道:“九兒!方纔你五哥都和爲父說了,還是你看人的眼光準啊!爲父如何能想到畢恭畢敬的努爾哈赤,居然是一頭養不熟的餓狼!居然是他害了你大哥!不!是爲父害了你大哥,還有那數萬大明的將士啊!”
李成樑這些天,精神都已經要崩潰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在他面前搖尾乞憐的努爾哈赤居然害死了他的長子,還有那數萬大明的將士,這些可都是李家幾代人經營下來的資本啊!如今只是這一戰,就折損殆盡,即便是鐵打人也承受不住,更何況李成樑已經老了。
“老了!老了!爲父縱然是想爲你大哥報仇,也不能爲了。”
李如楠知道,李成樑自己也很清楚,不能報仇,無法報仇,絕不是因爲李成樑老了,而是他們李家已經沒有了報仇的本錢。
數萬將士戰死沙場,遼東精銳折損殆盡,在關外還有何人是努爾哈赤的對手?
而且現在李成樑最爲擔心的是,萬曆皇帝會因爲此事遷怒於李家,在這個君權至上的時代,一個家族所有的榮寵全部來自於皇帝的信任,如果失去了這份皇恩的話,對任何一個家族都將會是滅頂之災。
當年的張居正何等風光,內閣首輔,位極人臣,執掌一國之權柄,可是死後呢?
薄情寡義的萬曆皇帝甚至都沒掉一滴眼淚,反倒是長噓一口氣,像是壓在自己身上的一座大山搬走了的那麼快樂,要知道萬曆從開始學說話到張居正死去,這座大山一直壓了他二十年,當萬曆把張首輔當聖人一樣頂禮膜拜時,萬曆心中的偉光正的張首輔卻幹了不少缺德事,小萬曆從小接受張居正的教育,所接受的全是聖人言論,爲了把萬曆教育成完人,張居正甚至親自編寫教材配以圖片,用少年兒童能夠懂得語言教萬曆小皇帝,在這方面張居正可謂是洗腦專家,張先生在萬曆皇帝眼前是真正的金光閃閃的如來佛,當初張先生肚疼,心疼的小萬曆親手調製一碗辣面送給張先生治病,張先生沒有感激反而諄諄教導皇帝:不要把心事用在這些小事上,作爲君王要把握大事,幹大事,瞧瞧多麼動聽呀。
壓抑的萬曆皇帝聽到張先生死去,喜悅的心情不可能溢於言表,萬曆已經二十歲了,知道怎樣控制自己的表情,表面文章還是要做的,他下詔罷朝數日,然後太后,皇上,皇弟,賜銀一千兩,司禮監太監張誠監護喪事,追贈上柱國,賹號文忠公,文忠,這幾乎是一個文臣所能得到的最高諡號了,然後更是由萬曆皇帝派內閣大臣護送張居正靈柩回到江陵下葬。
當萬曆皇帝自己當權行政時,他突然發現權力原來這麼美妙,他就好像孫猴子逃脫五行山的五百年的重壓一樣,快活極了,這時的他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原來萬曆的前十年張居正居然扮演着皇帝的角色,把本是自己的權力奪走了。
這個時候萬曆皇帝陷入無比的尷尬之中,生前那麼推崇張居正,把張居正成爲元輔,差那麼一點就要叫父親了,原來上當受騙了,本來皇上大婚以後,一切有皇上親政,但萬曆皇帝大婚後並沒有嚐到權力的滋味,一切行政都在張居正的安排下進行,沒萬曆的份,當然萬曆當時還覺得落得清閒。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的思考有了變化,張先生的教育洗腦是圍繞着讓萬曆聽他的話爲中心的。皇帝聽了大臣的話,不就等於把權下放給臣子了嗎?
回顧明朝歷史即使嚴嵩當政二十年,也沒有張居正那麼有權力,嘉靖皇帝從沒有假手權力給嚴嵩,萬曆那個心中的恨那。
很快有明眼人揣測出皇上的心事於是張居正死後的第一次政潮來了。
萬曆皇帝的糾結從冬天轉年的春天,對張居正的怒火越燒越旺,導火索是張居正舉薦的潘晟被張四維參奏,潘晟本就由原籍浙江新昌出發到京任職,聽到此事便中途請辭,接着御史江東之上疏攻擊馮寶門客徐爵,在看到萬曆皇帝皆默不作聲,於是膽子大起來,直接攻擊馮寶,御史李直直疏馮寶十二條大罪,司禮監太監張誠,張鯨更是在萬曆面前攻擊馮寶,這一些在之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但萬曆並沒有反對,這個時候他的思想已經發生了變化,馮大伴並不是不可離開的,離開了馮大伴事情還好辦呢?一切都在萬曆皇帝的默許下進行了。
馮寶被炒家,萬曆發了財,得金銀一百萬兩,珠寶無數。貪財的萬曆皇帝開始知道抄家的好出,終於陪伴萬曆二十年的馮寶走了,發配南京去了。
張居正死了,馮寶走了,剩下了李太后老了,萬曆這個時候才嚐到當皇帝的滋味了,一切自己做主,美呀,於是萬曆皇帝想到了死透了的張居正。
張居正的改革觸及了權貴集團的利益,張居正死去他的改革全部廢止,大明朝一切迴歸到以前的樣子,那些嚐到張居正改革的好處的人反過來清算張居正了,萬曆就是第一個。萬曆二十一年,詔奪張居正上柱國,太師,再奪文忠公縊號,罷張居正兒子張簡修的錦衣衛指揮職務,這個時間據張居正死去僅僅過去九個月。
想想過去張居正生重病時,全國各地都在爲張居正見生詞建在祈禱。一切變化的如此之快,真正的世事難料。
原來張帝師教的那些話如聖經一般,經常縈繞在他耳畔,如今看來一切都是假的,騙人的玩意,萬曆皇帝被洗腦二十年,長大了才發現張居正在耍他呢,耍的他丟掉大權,傻乎乎看了十年熱鬧,還屁顛屁顛的爲帝師張目。心中這個痛啊,自從馮寶被趕走後,在萬曆皇帝的默許下,張居正的罪惡一點一點的被揭露,當他的美麗的畫皮被一層一層的剝掉後。萬曆對老師的仇恨一天一天的增加,於是對張居正的清算也一天天的加碼了。
張居正的罪惡:一,馮寶賣官民爵和張居正勾結騙得太后懿旨。把高拱逐出朝廷,此罪證來源於高拱的《病榻遺言》。這部《病榻遺言》來得蹊蹺,有人懷疑是僞託高拱所作,但對於清算張居正來說,這無異於重磅炸彈,拿來就是。
二:王大臣案件,進入皇宮的王大臣來自戚繼光的麾下,本來馮寶想借此置高拱於死地,但牽連住戚繼光,所以王大臣突然變成啞巴,被處以斬刑,死了去球。
三:應天府鄉試命題事件,應天府鄉試張居正命題《舜亦以命禹》,據考察這是張居正暗示要萬曆皇帝讓賢,混蛋。
很快張居正被抄家,餓死親屬十幾口,僅留一處宅子和一點土地供張居正老母養老,這還是首輔申時行請求得來。緊接着,張居正的三個兒子官職被剝奪,沒過幾年,再次抄家,張敬修被逼死。
這裡面最讓萬曆忍受不了的是蔽塞朕聰,專權亂政。好一個萬曆皇帝,這個時侯才知道被人賣了。
處罰措施,張居正掘墳戮屍,但可能又覺得太過絕情,所以又念多年效勞姑念多年效勞,加恩寬免,張居正的弟弟和兩個兒子送到煙瘴之地充軍。
張居正聰明一世,沒想到留給後代的是一個這樣的結局,反思他專權十幾年,應該來說是咎由自取,他把萬曆永遠當成了聽話的小孩,從沒有想到萬曆會長大,會用自己的頭腦想問題,再也不是他的牽線木偶,永遠要記住伴君如伴虎,老老虎長大是要吃人的。
李成樑沒有張居正那份能耐,李家更沒有當初張家的榮寵,更加可怕的是,如今李家要面對的可是一個已經學會了如何吃人的萬曆皇帝。
先前那點兒恩寵算個屁啊!
單單是折損大明數萬將士這一個罪名,就足以讓李家上上下下百餘口人頭落地了,朱家的皇帝,殺起人來,可是從不手軟的。
一念至此,李成樑豈能不擔心,豈能不憂慮,再加上長子戰死,多年經營毀於一旦,李成樑當真是心力交瘁了。
想着想着李成樑突然笑了:“這遼東是要變天了,只是不知道我李家倒了,這遼東會變了何名姓。”
李如楠忙道:“爹!無需如此,這事或許還不至於走到這一步!”
李成樑擺了擺手,道:“九兒!你不懂,一朝龍顏怒,四體不周全,爲父混跡官場一輩子了,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啊!不過有一節,你們兄弟幾個要記住了!”
李如楠道:“爹請講!”
李成樑道:“努爾哈赤雖然該死,該殺,可是眼下你們兄弟卻不能動他,他如今羽翼已經豐滿,輕易制不住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你要是手裡面沒有本錢的話,就不要提報仇的事,可記下了?”
李如楠雖然不甘心,卻也知道,眼下他絕對不是努爾哈赤的對手,點頭道:“爹爹教誨,兒子謹記於心!”
李成樑點了點頭,道:“九兒!你們兄弟幾個,爲父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你性子焦躁,做事全憑一時之怒,須知一個道理剛則易折,當初張閣老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才爲後輩兒孫落下了這麼大的禍患,這一點,你要謹記於心!”
李如楠見李成樑像是要交代後事一般,心中也是悽苦,忙道:“爹!事情絕不至於這般不堪,大哥征伐蠻子,好歹也是勝了的,況且孩兒此去,還得了一件寶物,若是獻給萬歲爺的話,說不定能保我李家不倒!”
李成樑眼皮也不擡,隨口道:“什麼寶物,居然這麼金貴能保得我李家不倒?”
李如楠知道這件事兄弟幾個都沒對李如楠提及,便道:“傳國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