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城,城主府內,三位所有的將官雲集一處,遼東出了那麼大的亂子,又過去了這麼長時間,所有人早就知曉了,只是事發突然,等孫承宗得到了消息,李如梅等人已經戰死,李如楠不在,這等大事孫承宗也不敢擅自做主。好在李如楠總算是回來了,否則的話,這遼東的局勢,好說不定會糜爛到何等地步。
李如楠也完全沒想到,他離開的這些時日,遼東會發生這麼多事,努爾哈赤登壇稱帝,舉兵西進,大明軍隊連戰連敗,現在連薩爾滸大戰都打完了,明軍折損十數萬衆。
堂上正亂着呢,就聽到外面有人高聲喊道:“指揮使大人到!”
衆人聞言,連忙兩廂肅立,李如楠邁步就走了進來,衆人見了,紛紛都是一驚,之間李如楠身着重孝,面色肅然,手上還提着佩劍,往主位前一站,轉身看向衆人。
“努爾哈赤狂悖,舉兵反叛朝廷,家父,家兄爲國平叛,不行戰死疆場,楊鎬無能,薩爾滸一戰,折損我大明將士十數萬,遼東局勢已經糜爛至斯,我意舉兵北上,上爲國家勘平內亂,下報父兄之仇,你等可願助我一臂之力。”
衆人聞言,紛紛拱手道:“願爲大人效死!”
李如楠點了點頭,道:“好!既然如此,衆將聽令,甘寧!”
甘寧沒想到李如楠會第一個點他的將,之前朝鮮大戰,他只趕上了一個尾巴,雖然救了鄧子龍,李舜臣的性命,卻連點像樣的功勞都沒撈上,這次李如楠第一個點他的名字,甘寧也不禁大爲興奮。
“大人!甘寧在!”
李如楠道:“你即刻帥所部戰船,沿鴨綠江北上,行至源頭登岸,直驅赫圖阿拉!”
甘寧連忙接令道:“標下遵命!”
李如楠接着又道:“孫承宗,孫興,趙老三,傅成,楊元,陳愚忠!”
衆人聞言,紛紛拱手道:“標下在!”
李如楠道:“爾等即刻回返軍中,整頓三衛所有兵馬,明日出兵遼陽,老子要刀劈了那努爾哈赤!報這國仇家恨!”
衆人轟然領命:“標下領命!”
再說楊鎬,把南路兵馬收回遼陽城,清點戰敗三路損失的兵將,兵士陣亡者近十四萬,將官死傷一千三百多名,丟失輜重馬車五萬輛。
楊鎬此時也是傻了眼,這麼大的損失,怎麼敢上報到朝廷?
楊鎬也是一籌莫展,只能將辛福之人都叫了過來,合計着該如何寫上報的奏章。
一人道:“如果實報這些數目,朝廷豈能饒了大人,不如輕報一點。再說明一下,李成樑和郝傑署理遼東的時候,軍備廢弛,致使此次出征糧草不濟,軍士不齊,纔有戰場上的失利。”
楊鎬贊同道:“這樣說好。”
那人接着又道:“還有把責任多推給杜鬆和劉挺一些,他們兩個人,都違令進兵,一個進的急,獨自搶先進入戰場,另一個行動緩慢,遲遲不能到達指定地點,致使四路兵馬不能同時合圍,沒勝建州,實屬二人之過。”
楊鎬忙道:“好!好!”
那人再道:“還有那李如楠,朝廷的軍令發出多日,他居然都不見人,致使大軍不整,這才戰敗,還有那李如柏,遇敵不戰,望風而逃,都是死罪!”
楊鎬聞言一愣,對付李如楠自然沒什麼問題,畢竟兩人之前在朝鮮就有舊怨,可是李如柏撤軍,分明是得了他的軍令,況且李如柏這人知情識趣,他屋子裡那些美女,可都是人家送來的,不過眼下這情形,死道友總好過死貧道,也顧不得了,便點頭道:“好!就這麼辦!”
接着一起又合計奏章裡上報傷亡人數,一致通過去整報零,定下:將官傷亡三百一十員,士兵死亡四萬五千人,騾馬丟失兩萬八千匹。遼東各個邊城尚有兵馬四十二萬,請聖上派軍餉,再次出征建州,有此次教訓,定能戰勝建州。
奏章思路整理出來,楊鎬總算是有一點兒安心了。
奏摺送到北京,朝廷的輔臣、尚書、御史們頓時大爲驚恐,不知所措,除了上奏要嚴懲敗軍之將,又相互指責推卸責任外,誰也拿不出扭轉敗局的策略。
先有御史楊鶴上奏章,把所有朝臣連同萬曆皇帝一齊指責一遍,楊鶴在奏章裡清楚地寫道:遼東戰事失敗,不知彼也不知己,喪師辱國,罪在經略;不知機宜,只知道催出,無能的是輔臣;調度不周密,束手無策,失察的是樞部;至尊優柔不斷,又是至尊自己失誤。
敢說實話,就屬於大逆不道,不用萬曆皇帝看了,田義便直接處理,奏章扔到火爐裡,因爲沒有說太監的壞話,楊鶴只是烏紗一擼到底,沒有抓人。
成了平頭百姓的楊鶴,再不用上朝,帶着家眷,搬遷去南京避亂。
大學士方從哲上奏要求重罰經略楊鎬及上屆巡撫郝傑,這個奏章答覆的最快,明朝各個時期的太監都樂於酷刑。
當年朱元璋爲了誅殺大臣,發明多種行刑的辦法,有剝皮塞草,千刀萬剮的凌遲,棄市等種類,這些處罰大多由宦官監刑,只用於三品以上的朝臣和封疆大吏,一般的罪犯,無論江洋大盜還是綠林好漢,大多押入死牢斬首,宦官最恨的不是他們,滅門九族就算完事了。
到萬曆朝,刑罰規定更加詳細,剝皮或者凌遲時,如果劊子手看着犯人可憐,下重手整死受刑的人,劊子手將連坐,受同樣的懲罰,所以,定刑的大臣,想死都不容易,得罪了太監,結果會很慘。
方從哲上奏後,從大內下來的旨意爲:巡撫郝傑的處罰是剝皮塞草,傳遊遼東,經略楊鎬的處罰是棄市。
聖旨一下,吏部與兵部聯合派人出使遼東,要將郝傑、楊鎬捉拿回京城。
可是即便這樣做,還是沒有整治局勢的辦法,御史們接着彈劾其他邊將,遼東總兵李如柏又成爲衆人的話柄。
方從哲再上奏章說:李如柏收過建州的金銀美女,所以此次出戰,李如柏陣前觀望,建州也沒有射李如柏一箭,應當定李如柏有通敵之罪。
再說努爾哈赤,薩爾滸一站得勝,卻也不敢鬆心大意,他已經得了情報,李如楠回來了。
“李如楠回返遼東,必定會舉兵報仇,派去的人回來說,那金州衛城下,不知道何時,居然憑空變出了無數的兵馬,如今看來,李如楠志向不小!”
努爾哈赤將所有的貝勒,大臣,額真都聚集到了一處,商議了起來。
努爾哈赤道:“李如楠不日便要北上報仇,你們看該如何應對?”
扈爾漢道:“李如楠兵力不弱於我大金,其韜略又遠在楊鎬之上,我等若是坐收赫圖阿拉的話,只怕難以取勝,既然如此,倒不如率先打出去,依臣之見,先打遼陽最好,楊鎬薩爾滸一戰大敗,此刻正驚懼不已,不足爲慮,若是能攻下遼陽這座堅城,便是李如楠來了,我們也無需怕了!”
費英東卻不同意,道:“不妥,遼陽不是小城,一兩天打不下來,到時候無需李如楠過來,單單是廣寧、瀋陽的明兵回援,我們就前後受敵了。依我看,瀋陽城池小,只有遼陽的三成,攻打容易些,而且有渾河阻隔,遼陽的援兵不會很快到瀋陽城下,還是先出兵瀋陽好。”
費英東說完,安費揚古也跟着說道:“瀋陽城離我們近,出征瀋陽最好!”
扈爾漢卻道:“瀋陽城雖然容易攻取,然其戰略意義卻不大,遼陽城雖然險要,可只要我們能將其攻佔,進可以未必關內,退可以據城而守,方爲上策!”
努爾哈赤也覺得有利,最後還是採納了扈爾漢的建議,決定出兵遼陽。當即傳命各旗整治鎧甲刀槍,修復雲梯楯車,預備乾糧。
經過三天的準備,出征用的東西都齊全了。努爾哈赤親自率領大軍,分兵八路,進軍遼陽。
女真大軍過撫順城,行軍兩日,並不向前去瀋陽城,而是往南走,進兵陳相屯東北的奉集堡。此事明軍的哨探也發現了八旗兵,飛馬疾馳,將建州出兵的情報送到楊鎬手裡。
楊鎬見狀大驚失色,此時朝廷的聖旨還沒送到遼東,遼東依然是楊鎬主持軍務,可薩爾滸一戰大敗,他哪裡還敢抵擋建州兵馬,只是吩咐收攏兵馬守城,四門禁閉,同時知會李如柏主持防務。
李如柏此時也是心灰意冷,他原本想着要爲李成樑,以及衆兄弟報仇,誰想到明軍二十餘萬人馬,征伐建州女真,居然輸的這麼慘,十多萬將士折戟殺場,他連女真人的影子都沒瞧見,就被楊鎬軍令追了回來。
如果不是家中還有一衆親人在的話,李如柏都想着自裁以謝天下了。
如今楊鎬命他守城,李如柏也是無可奈何,如今遼陽城中雖然聚集了十多萬人馬,可是前番大敗,軍士盡皆喪膽,這仗還怎麼打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