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遇到了丁零。由於情況緊急,風后命他迅速前來報告攝政王。自通報俞罔歸天、發佈召開擁戴新天子大會的消息之後,各地大小部落紛紛響應,來有熊請願的人應接不暇。但有幾個舉足輕重的諸侯和勢力出現異動。共工國的術器親自去找句龍,請他返回故國,踐天子位,被句龍一口拒絕。他仍醉心於勘測江河、研究水土整治課題,稱自己早已無心問津帝王。夸父認爲自己是炎帝族團的正宗,欲自立爲炎帝,正在聯絡周邊諸侯,觀望形勢。雄踞中原的炎帝十二支神,響應赤驥的號召,統統閉關修煉,似是暫且迴避世間紛爭。以上情況,風后都做了安排,派人進行撫慰、遊說,有的甚至暗中調兵進行防範。
“蚩尤回來了嗎?東夷有什麼動靜?”這是軒轅最關心的所在,他迫不及待的問。
“這是我要回報的重點,問題就出在東夷。”前面大江攔路,丁零拽着馬尾,上氣不接下氣。軒轅和嫫母雙雙下馬休息,讓丁零喘口氣,聽他繼續講下去,“自從蚩尤去南方後,還沒有聽到他的消息。不過,九淖、九黎、少昊和太昊等國已聯合發出了倡議,擁戴軍師蚩尤爲天子,東夷諸國一致響應。中原一帶諸侯,畏懼蚩尤和東夷的勢力,已經停止擁戴軒轅氏的宣傳活動,有的甚至被迫反水,掉頭加入東夷的行列。”
軒轅默不作聲地度到江邊,望着浩浩蕩蕩的東流水,心潮澎湃。吃了俞罔那粒藥丸,自己非但沒有滋生爲臣之意,登臨九五之尊的雄心反倒更強烈了。難道自己吞下的是日丸?那麼,留給蚩尤的就是月丸了?若是蚩尤被軟化,帶頭稱臣,誰人還敢有疑義?天下不就太平了嗎?如果月丸不管用,蚩尤早就表明過態度,他得按東夷弟兄們的意願行事,一場爭奪帝位之戰就再所難免了。想到這裡,軒轅問:“東夷的戰鬥隊伍有什麼動向?”
丁零說:“前些時,各國的方隊已
經遣散;最近又開始召集,似是恢復集中訓練。傳說少昊般到了昆吾,專門組織製造赤金兵器;少昊國暫由少昊青管理。”
“少昊青?怎麼沒有聽說過?”
“身份不明。據傳是從海外歸來的,只和昌意打過一仗,是爲了爭奪淖子生的兒子顓頊。”丁零第一次向軒轅透露了昌意的秘密。
“爭奪淖子生的兒子?”軒轅迷惑地望着丁零,隨即一字一句地命令道,“你從頭到尾給我說清楚!”因爲當年出於南進的戰略考慮,軒轅同意了風后的建議,支持昌意追求淖子;不料昌意墮入情網,長期不能自拔,令軒轅大爲失望。今天又冒出個兒子問題,引起他的格外關切。
丁零是個百事通,什麼事情也瞞不過他。如今將要引發戰爭,應該讓軒轅瞭解事情的真相了。他從淖子招親說起,把昌意爭搶顓頊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講給軒轅聽,最後說:“我來時剛剛聽到消息,九淖的戰鬥隊伍已經組成,揚言不送回顓頊就要進軍有熊城。”
“顓頊在什麼地方?”軒轅問。
“已由昌意的親兵送到了軒轅丘。”丁零答道。
“畜生!一味的兒女情長,把我的計劃全打亂了。咱們已經沒有了喘息的機會,我估計,這仗已經打起來了。”軒轅邊說邊招呼嫫母上馬,“不過,假若顓頊這孩子真如傳說的那麼神,也可尉籍嫘姑的在天之靈了,這個孫子我也認定了。”
江面上無風無浪,出奇的平靜。白馬吉量踏着清波歡快地馳騁。突然,白馬四蹄踏空,象落進陷阱一般,沒入水下。丁零是個旱鴨子,能在水面上行走,如履平地,卻不會游泳。他見狀大驚失色,沒命地大聲呼叫:“吉量!吉量!快快出來!”“轟然”一聲響亮,吉量從水中躍出,帶起巨浪衝天。
軒轅和嫫母安然無恙。他們回望悠悠江水,驚詫莫名。
按照梟陽提供的路線圖,蚩尤找遍了江南俞罔曾經到過的每一個部落。他要陪伴俞罔走過最後的時光,以報答他的知遇之恩。還有一個迷團需要解開,就是夢幻一般的女娃。赭鞭變做蛇,鑽入墳丘,蚩尤最後認定那兒就是俞罔的葬處;但女娃卻不知去向。
蚩尤要給俞罔守靈七天,靠神茶樹坐下,不覺昏昏入睡。他做了個夢,夢見女娃和女鮁各給他生了一羣孩子。他們忽而在藍天下采集捕撈,忽而在草原上游牧圍獵,又忽而扶犁開荒,播種五穀。…忽然,一條巨蟒從森林裡躥出,妻子兒女受到驚嚇,都變成了人面鳥身,鬨然飛散。蚩尤醒了,眼前空空如野,只有一條青蛇在舔食自己的腳心。
蚩尤趕到精衛氏居住的森林地帶,遍訪大大小小的鳥巢,也沒有找到女娃。在這裡,他得知東夷弟兄已推舉他爲天子,正在進軍有熊,與軒轅大戰在即。他估計女娃可能回到了漳河邊的家,本來打算去追尋,這時不得已改道有熊,趕赴戎機。
顓頊得而復失,淖子大爲悲切。少昊鷙聞訊,率先帶鷹隊飛臨陽丘。得知肇事者又是昌意,他異常惱怒,不等各國兵馬會集,便與西嶽帶領九淖的戰士進軍有熊。
有熊城城門緊閉,悄無聲息。少昊鷙從身後摘下夷弩,隨着一陣控絃聲,雨矢疾射,城門轟然洞開。他正要麾軍衝上,只見一彪人馬從城內飛奔而出,爲首的正是軒轅。軒轅故技重施,用天黿劍抵住雨矢,一步步*近前來。少昊鷙急令放箭,欲射住陣腳;忽聽喊聲大震,左有昌意的馬隊,右有居餘率領的熊羆軍團,從兩邊包抄過來。
九淖軍都是步兵,還沒有經過大戰;見兩路馬軍突然衝來,還有張牙舞爪的熊羆,黑壓壓的一片,頓時亂了陣腳。少昊鷙見敵兵數倍於己,怕被包圍,急令撤退;他同西嶽分頭迎住軒轅和昌意,欲阻滯兩路馬軍的進攻勢頭,掩護隊伍突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