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軍制改革

bookmark

搞定了官制改革後,李軒並沒有急着立即就推動下一步的軍事改革,而是繼續一門心思的撲在了他的近衛軍上頭。

爲何?

因爲要搞軍事改革,尤其是編制,戰術這些東西,總得有個章程吧,而這些東西可不是李軒自己隨便想一想就能夠想出來的,就算是能夠想出來,但是李軒也不敢亂來啊。

編制,戰術這些東西關係着大唐王朝的生死存亡,更關係着他李軒能不能活下去,那是半點都不能馬虎的。

因此李軒還是決定先以近衛軍爲試點,先把基礎編制搞出來再說。

“陛下,之前我們近衛軍有五十二人,分爲六個小隊,每隊五人到十人不等,如今遵照陛下聖旨,又招募了三十人。”王丹旭站在李軒面前,恭恭敬敬地回報着近衛軍的情況。

李軒道:“嗯,不錯,既然人數夠了,那麼就儘快展開下一步的編制和訓練!”

王丹旭道:“臣遵旨!”

說罷後,王丹旭擡頭看了看李軒,然後道:“陛下,如今我軍火槍缺乏,現在就編練二十多人的是不是多了些?”

李軒卻是搖頭道:“才二十多人,不多!”

“可這火槍裝填慢,打的也不準,還不如把火槍都換成弓箭呢……”王丹旭還想繼續說,但是李軒卻是擺了擺手,阻止了他繼續說下去。

李軒是不懂什麼戰術,但是眼前的這個王丹旭更不懂,所李軒寧願相信自己前世從影視劇裡看到的戰術,也不相信這個土匪頭出身的侍衛將領。

他給近衛軍搞出來的編制,有些類似近代軍隊,但又不像。

按照他的設想,他是準備以長矛兵和火槍兵作爲主力,搞多列縱深的線列戰術,中間乃是長矛兵,兩翼是火槍兵,這兩者的比例應該是一比一的。長矛兵以三十人爲一隊,一共六隊,居於中軍。兩翼個有九十名火槍兵,也是分爲六隊。

但是很可惜,黃竹山裡根本沒有那麼多火槍,根本無法做到李軒設想中的比例,所以他只能是降低要求,有多少火槍就用多少。

按照他的預計,兩個月後,近衛軍就應該能夠裝備二十支左右的火繩槍了,雖然還是不夠用,但是勉強也能配合長矛兵作戰了。

同時由於近衛軍人數少,他也不可能玩五六列縱深的線列戰術,只能勉強玩三列的線列戰術。

爲此,他準備把近衛軍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火槍兵,一部分是長矛兵,一部分是刀盾兵,並採用線列戰術。

其中作爲主力的乃是長矛兵,一共有三隊,每隊十四人,作戰的時候居中列陣,前後排成三列。

火槍兵有四隊,每隊七人,作戰的時候配屬於長矛兵的兩翼,前後兩列。

最後則是刀盾兵,每隊十四人,一共兩隊,配屬於火槍兵的後方,用於保護線列的側翼,不過更主要的還是用於在敵軍潰散的時候,上前追擊斬殺敵軍,擴大戰果!

上述每個小隊包含隊長一員,隊副一員。

按照李軒自己的設想,近衛軍作戰的時候,嚴格遵照線列戰術,和敵軍接陣的時候,如敵軍緩慢前進,則是用火繩槍進行多排輪射,但如果敵軍是高速衝鋒,則是在五十米到百米內的距離不開槍,等敵軍進入五十米之內,甚至二十米內進行齊射,換句話說,只開一槍!

之所以在敵軍衝鋒的時候不用輪射而是用齊射,這是因爲李軒覺得,近衛軍的火槍兵本來就這麼一點,如果還搞多排輪射的話,每一次射擊只有零星的幾聲槍響,還不如在最後關頭玩一把大的。

在最後關頭進行齊射,不僅僅能夠給敵軍造成重大的殺傷,而且也能夠有效的挫傷敵軍的勇氣,有效的減輕長矛兵發起衝擊時的壓力!

火槍兵齊射過後,長矛兵開始以密集隊形發起衝擊,火槍兵則是在火槍上塞入用矛頭改裝的塞入式刺刀跟隨長矛兵發起衝鋒,刀盾兵尾隨上前保護火槍兵的同時,擊殺零散敵軍。

火槍裝備刺刀,這是李軒早就決定下來的事,而且由於不考慮技術難度高的套筒型刺刀,只用塞入式刺刀的話,技術難度基本可以忽略,實際上裝備了刺刀之後的火槍兵,完全可以當長矛兵來使用。

但問題是,現在黃竹山的火槍產量太低了,不得已之下,李軒只能是繼續把火槍兵和長矛兵混編。

近衛軍的編制和戰術,這是李軒苦思了好幾個月的結果,這個過程裡幾乎把腦袋裡所有看過的戰爭影視劇、小說什麼的都給想了個遍,這才弄出來這麼一個似而非似的東西。

不過編制是有,戰術也有了,但是到時候管不管用,李軒就不知道了,這事只能聽天由命。

在近衛軍那邊折騰了足足三天後,李軒纔是把其他幾支常備軍的改編提升了日程!

朝議上,當羣臣們把那些雞毛蒜皮的事處理完畢後,作爲國舅爺、白太后的心腹,後軍統帥白雲奇率先開口道:“臣有事啓奏!”

隨着一個準字後,白雲奇開始闊闊而談:“我大唐編練常備軍已有數月,前後編有左右前後、鎮西一共五軍,然各軍編制各一,戰法不通,以至於各軍配合不當。

如遇大戰,各軍如配合不當,輕者延誤戰機,重者可至全軍潰敗,爲維持我大唐王師戰無不勝,我軍應當統一軍制!”

不用懷疑,不用猜測,白雲奇這個文盲能說錯這麼一番半文不白的話來,明眼人一聽就知道,這是有人教過他這麼說的,而教他這麼說的,除了李軒再無他人。

李軒此時道:“白將軍所言,衆位愛卿覺得如何?”

此時,方東全和黃學仁他們都沒有第一時間開口,而是沉思着,倒是錢夢久,這個跟着大軍出戰多次的文官第一時間開口道:

“臣以爲白將軍所言極是,之前我軍的數場大戰,皆有指揮不暢,配合不力之弊,所幸我軍將士勇猛,數次都是獲得大捷,然明軍不日就極有可能再一次進山,我軍如裹足不前,屆時面對明軍大軍,怕是力有不逮!”

柳八苟也開口道:“臣不通兵事,然天下強軍,必定是軍紀嚴明,整齊如一!”

當即王文華接上話頭道:“我大唐雖有陛下這等千古聖君,有陛下洪福,定能百戰百勝,然將士用命,指揮通暢則能變小勝爲大勝,大勝爲全勝!”

這三個大唐王朝的中流砥柱,僅有的大學士文臣清一色的贊同軍制統一,這在李軒的預料之內。

畢竟對於柳八苟他們來說,大唐軍隊越強越好,這樣才能對抗明軍啊,至於軍制改革後,對現有的將領們會產生什麼影響,這個他們可就不關心了。

柳八苟他們會同意,李軒是早有預料的,現在的問題是,方東全他們是否會同意?

第五百一十一章 流盡最後一滴血也要打下梧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預備!開火!第二千一百二十四章 天大的野心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登陸錫蘭島第八百三十章 火力覆蓋攔截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葡萄牙人的震撼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 伊麗莎白抵唐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新北侯去美洲第一百六十三章 風緊扯呼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暴利的西海貿易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決堤第一百零四章 整合第六百六十一章 野心勃勃的大唐海軍第三百九十六章 宋志文誤我第六百零六章 直撲秦淮河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人類第一輛汽車問世第二千一百四十章 激進的陳立夫第九百八十九章 張嶽逃亡記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軍碾壓而來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呂振江赴北海第六百九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四百九十一章 南下!南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睡個覺就把功勞撈了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期待的變局第三百九十章 邱宇的恨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期待的變局第九百章 月黑風高血雨夜第一千零五十章 奪呂宋滅萬丹第七百五十九章 南澳島大海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自由而奔放的明軍第九百零三章 紹武帝的悔恨第七百九十八章 陳立夫入城見聞第一百五十章 禍在於天第七十二章 柳八苟的蠱惑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有錢人都喜歡住農村第七百一十二章 嶽州困局第五百七十四章 御駕親征廣州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馮倪的煩心事第七百八十二章 遲早得被李春景害死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唐戰無不勝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消失的糧商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聖駕返京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上海公共馬車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令人恐懼的幼軍營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 工業標準化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大唐的自由貿易政策第四百一十九章 僞唐賊軍想要幹嘛?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竟敢壞朕的帝國基業第五百五十六章 入靖州抄後路第九百八十一章 琉球請求冊封第六百三十一章 一炮不夠就兩炮第九十章 蔡二虎的自信第兩百二十五章 夜很黑,風很大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都靠兩條腿第九百六十二章 大唐只能有一個聲音第二千五十七章 要讓更多大唐人買得起車坐的汽車第一千九百五十章 侍女並不是那麼的好當的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創業難第四十七章 斬李軒者,賞銀千兩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騎兵的浪漫:寧死不用手槍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大唐的老朋友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煉油廠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其實明軍也是很牛逼的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少一毫米少一條膛線都不行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王杉西覲見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攻佔科倫坡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沒見過世面的土著第二千二十三章 海軍的戰艦越來越奇葩啊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電池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陸軍也窮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一合之敵第四百零四章 不服就殺第一百六十六章 謝老頭的擔憂第二千五十四章 機械化騎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奉天伐明第四百七十九章 快看,那肯定是個僞明大官第五百五十七章 靖州,絕不容有失!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北岸開發區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 爲了人類早婚第二千零五章 平衡構架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 鐵路沿線局部本土化第一千九百零二章 丹麥人去非洲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大唐從不干涉土著內政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重量級人物下場了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產能過剩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新式引信和炮彈第二千一百二十四章 天大的野心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履帶拖拉機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肉爛在鍋裡第五百八十一章 擲彈兵,前進!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空城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陸軍的野心第九百零七章 大唐稅部就是這麼牛逼!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超前的理論第兩百二十五章 夜很黑,風很大第一百六十章 怎麼不按劇本演啊第八百零六章 聖駕抵達金陵城第三百八十章 勝利轉進第九百一十二章 尋訪長生不老藥第三百二十八章 兵臨興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