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忽悠坑人

bookmark

李軒搞出來的九部制雖然看似和後世的內閣類似,但和後世的內閣制度不同的是,這個九部制上頭沒有內閣總理,也沒有丞相什麼的,九部之上,就是他這個皇帝。

李軒之所以這麼搞,自然是爲了親自掌控權力,少了丞相或內閣總理這一級的話,他這個皇帝就能直接管轄九部了。

身爲一個皇帝,李軒在制定官制的時候,自然是傾向於皇帝集權的模式,朱元璋這個放牛和尚都知道爲防止丞相權重而廢除丞相,他李軒自然不會犯傻,再搞個什麼丞相出來。

至於說事必親躬會不會很累,忙不忙的過來,這大唐王朝就兩千多人,就算把所欲雞毛蒜皮的事都拿出來討論,也不可能有多忙。

至於說等到以後大唐王朝地盤擴大了,治下民衆多了實在忙不過來,到時候再改就是了。

而如果真的有忙不過來的那麼一天,李軒做夢都能笑醒,因爲那代表着大唐王朝的規模已經擴大,併成長爲一個真正的王朝了。

至於現在,李軒只是想要弄一個好聽一點的名頭,順便給這些土匪們灌輸正式官制的概念。

不過爲了安撫柳八苟他們幾個,圓一圓他們的丞相、首輔的夢想,李軒大筆一揮,又下令設立六大殿大學士,封柳八苟他們爲大學士。

這大學士在僞明,那可是閣老的象徵啊,聽的柳八苟他們是心花怒放,但是李軒可沒有打算複製明朝的內閣制度,讓大學士參贊機務呢,這大學士實際上就是一個兼職的頭銜。

李軒弄出這個九部制以及大學士這些東西,背後還有着一個尚未對人說過的目的,那就是等大唐王朝規模擴大以後,事務開始變得繁忙之後,他就會在九部之外,再搞出來一個嫡屬於皇帝私人的秘書機構們,也就是類似於清朝軍機處這種機構。

軍機處這種機構實際上就是皇帝的私人秘書機構,先不說對國家好不好,但是對於皇權的集中卻是有着巨大作用的。

軍機處,可是皇權集中巔峰時期的產物,李軒沒道理不拿來用。

文官機構的確定,並沒有引起什麼爭論,爲啥,因爲大唐王朝到目前爲止,一共就三個文官而已,而李軒大手一揮,把這三個人都封爲大學士,滿足了他們的閣老之夢,柳八苟他們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

而文官機構之外,自然還會有軍事機構。

對於軍事機構,李軒更重視,他參考了唐宋元明等朝的軍事機構,又結合了後世近現代的軍事機構。

最後古今結合,建立了樞密院掌軍令,而軍政事,則是歸屬兵部管轄。

簡單說,樞密院掌管訓練、打仗、調防等事務,而兵部則屬掌管招兵、人事、軍械供應等事務。

簡而言之,就是把軍權一分爲二。

其次,李軒沒有設立樞密使這種樞密院的負責人之類的職務,換句話說,這個機構他是直接統轄的。

而這麼做的最主要原因,依舊還是爲了分權,避免下屬某個將領或機構的權力過大。

樞密院下設各司,統帥大唐王師各軍,有常備軍前後左右四軍、鎮西軍、近衛軍。

其中近衛軍直接嫡屬於皇帝,屬於天子親軍。

本來李軒還想着趁機直接用數字番號的,比如搞個什麼第一軍,第二軍之類的,但是考慮到這樣過於驚世駭俗,所以也就棄之不用了,反正現在大唐常備軍的規模小,也用不着什麼數字番號,等以後有了幾萬大軍後再來搞。

樞密院的建立,其他方面的作用不大,真正的作用就一個,那就是方便皇帝直接統轄軍權。

如果仔細分析李軒搞出來的九部制、樞密院,那麼就會發現,其核心內容只有一個,那就是‘皇權集中’。

可惜的是,李軒的野心在這大唐王朝裡,沒幾個人能夠看的出來!

柳八苟、王文華、錢夢久他們雖然是讀書人,但是都是讀死書的那種,不怎麼開竅,看着李軒寫出來一大堆的官制條例,看是看得懂,但是你要讓他們說出這背後有什麼深意,那就太勉強了。

至於方東全他們,他們連字都不認識,看都看不懂,只能是聽李軒說,而李軒說的時候,自然是避重就輕,可不會傻乎乎的告訴他們:以後老子要統管軍事大權,你們只要負責帶兵打仗就好了,其他事別管。

一番忽悠後,滿朝大唐文武重臣們,就是一致贊同了李軒的官制改革計劃,甚至還不斷的吹噓李軒多麼聖明。

搞的李軒都不好意思了,以後如果等你們變聰明瞭,發現我搞出來的官制實際上是爲了集中皇權,不知道你們會作何感想?

這官制討論了一整個上午,期間還順便確定了官員等階制度,也就是九品制,這個九品制倒是沒什麼特殊的地方了,基本效仿了僞明的九品制度。

不過就算搞出來了官制,但是讓人尷尬的是,現在的大唐王朝連九個尚書都湊不齊。

沒辦法,大唐王朝裡的人才稀少,能夠斷文識字的文官一共也就那麼三個人,不過大唐初立,正是需要不拘一格招攬人才的時候,所以李軒大筆一揮,把原本跟着柳八苟他們幾個做事,勉強能讀書寫字的人也封了官。

甭管他們何不合格,先給他們個官噹噹,反正如今的大唐王朝那麼小一點,也不需要什麼滿腹經綸的人來當官,能認得字就行了。

於是乎,大唐王朝裡凡是能讀書認字的人,哪怕是隻認得幾百個字,寫起字來扭扭曲曲的人全都一夜之間翻了身,成爲了尚書、侍郎、少卿,最差的也是一個正五品郎中。

至於五品之下,不好意思,大唐王朝太牛逼了,所以不設這麼低級的官!

一天忙下來,衆人都帶着升官的喜悅回去了,但是李軒卻是依舊盤算着後續的計劃。

今天的官制改革只是第一步,而第二步纔是重點,那就是軍制改革,而這個軍制改革也不是今天所說的軍令軍政,而是軍隊的詳細編制。

而軍隊的編制可以直接影響到軍隊的裝備、作戰模式,這後續能不能擋住明軍的進攻,李軒可就指望着軍制改革能不能成功了。

要不然的話,靠着如今打仗就是一窩蜂衝上去的土匪模式,李軒是看不到任何擋住明軍的希望!

第二千一百八十七章 東非局勢第二千零一章 普通人到了古代也能當科學家第九十五章 有女葉氏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萬丹被圍第二百四十七章 今晚睡在那個房間?第八百四十章 本官要在揚州吃晚飯!第一百三十一章 檣櫓灰飛煙滅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全民企業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亂石陣絞肉機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今天我們創造了未來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新老交替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直覺告訴他第六百一十三章 北伐進行中第四百四十章 大唐王朝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第九百一十章 西洋貿易許可證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下之大,捨我其誰第八百七十三章 被方陣淹沒的騎兵!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海盜也買軍艦第八百三十四章 近衛軍奔赴前線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奴家見過公子第七百九十八章 陳立夫入城見聞第九百二十九章 換不到馬匹就去搶啊!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競爭不過你就打啊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能騙一個是一個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朝局動盪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盛大的表演第七百六十五章 秦志福遊商貿區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技術爲王的時代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聖天子發言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內河拖船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帝國的明珠:南非第九百五十八章 陳家到底有多少錢第二千二十九章 御書房會議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左成生的大生意第二千一百四十五章 大唐的承諾第四百零八章 乘龍而出第二千一百零八章 價值五千萬的戰爭第二千二十五章 大唐優良傳統:罰款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別說門了,窗都沒有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千俍兵滅僞唐第八百九十一章 巷戰危機第七百九十五章 洪福見聞第八百章 江南士子的曲線救國第二千九十章 近衛軍空軍第一章 豬腳他爹是皇帝第七百零六章 明朝練軍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 堂堂帝國太子第三百九十七章 光環耀眼的聖君(爆發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一章 在風中凌亂的孫亞偉第四百四十三章 這怎麼可能第二千一百六十一章 破產的大唐地方衙門第七百零七章 騰飛的大唐軍械產量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總攻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白水保鏢公司第一百一十一章 陳將軍勇猛無敵第五百六十七章 做人得謙虛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倒黴的第五十七團第九百五十章 陳立夫被立案調查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搶手的大唐暫住證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頭強勁的張嶽第七百六十七章 借錢過日子的大唐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擲彈兵死戰不退第三百三十四章 王霸基業已成!第一千九百九十章 海軍前沿戰略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騎兵的浪漫:寧死不用手槍第八百八十二章 正德皇帝笑了(必看)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欠了一屁股債的何錫華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平西南入遼東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海外部署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步球職業聯賽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總攻第一百二十九章 零傷亡作戰第二千零六章 來自美洲的牛肉第六百一十七章 誰包圍誰還不一定呢第六百一十二章 翰統鷹犬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市值一個億第兩百七十五章 全軍衝鋒第一千四百章 陸軍不服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殺入黑龍江流域第三百三十五章 遷都新氣象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妄議國本第七百三十一章 程洪安的信第七百零六章 明朝練軍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唐開科舉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能騙一個是一個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兩百萬大軍第八百三十八章 趙東的戰爭(求月票)第二千一百四十三章 至少我們還能當大唐人的刀子第五百九十一章 陸海將官大火拼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軒的天大謀劃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大唐的後花園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爆炸的水泥產業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兵發呂宋第兩百九十二章 內閣的改革第九十二章 黃竹山大會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僞唐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瀝青公路第八百八十七章 官場得意陳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