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忽悠坑人

bookmark

李軒搞出來的九部制雖然看似和後世的內閣類似,但和後世的內閣制度不同的是,這個九部制上頭沒有內閣總理,也沒有丞相什麼的,九部之上,就是他這個皇帝。

李軒之所以這麼搞,自然是爲了親自掌控權力,少了丞相或內閣總理這一級的話,他這個皇帝就能直接管轄九部了。

身爲一個皇帝,李軒在制定官制的時候,自然是傾向於皇帝集權的模式,朱元璋這個放牛和尚都知道爲防止丞相權重而廢除丞相,他李軒自然不會犯傻,再搞個什麼丞相出來。

至於說事必親躬會不會很累,忙不忙的過來,這大唐王朝就兩千多人,就算把所欲雞毛蒜皮的事都拿出來討論,也不可能有多忙。

至於說等到以後大唐王朝地盤擴大了,治下民衆多了實在忙不過來,到時候再改就是了。

而如果真的有忙不過來的那麼一天,李軒做夢都能笑醒,因爲那代表着大唐王朝的規模已經擴大,併成長爲一個真正的王朝了。

至於現在,李軒只是想要弄一個好聽一點的名頭,順便給這些土匪們灌輸正式官制的概念。

不過爲了安撫柳八苟他們幾個,圓一圓他們的丞相、首輔的夢想,李軒大筆一揮,又下令設立六大殿大學士,封柳八苟他們爲大學士。

這大學士在僞明,那可是閣老的象徵啊,聽的柳八苟他們是心花怒放,但是李軒可沒有打算複製明朝的內閣制度,讓大學士參贊機務呢,這大學士實際上就是一個兼職的頭銜。

Www ☢тTk Λn ☢c○

李軒弄出這個九部制以及大學士這些東西,背後還有着一個尚未對人說過的目的,那就是等大唐王朝規模擴大以後,事務開始變得繁忙之後,他就會在九部之外,再搞出來一個嫡屬於皇帝私人的秘書機構們,也就是類似於清朝軍機處這種機構。

軍機處這種機構實際上就是皇帝的私人秘書機構,先不說對國家好不好,但是對於皇權的集中卻是有着巨大作用的。

軍機處,可是皇權集中巔峰時期的產物,李軒沒道理不拿來用。

文官機構的確定,並沒有引起什麼爭論,爲啥,因爲大唐王朝到目前爲止,一共就三個文官而已,而李軒大手一揮,把這三個人都封爲大學士,滿足了他們的閣老之夢,柳八苟他們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

而文官機構之外,自然還會有軍事機構。

對於軍事機構,李軒更重視,他參考了唐宋元明等朝的軍事機構,又結合了後世近現代的軍事機構。

最後古今結合,建立了樞密院掌軍令,而軍政事,則是歸屬兵部管轄。

簡單說,樞密院掌管訓練、打仗、調防等事務,而兵部則屬掌管招兵、人事、軍械供應等事務。

簡而言之,就是把軍權一分爲二。

其次,李軒沒有設立樞密使這種樞密院的負責人之類的職務,換句話說,這個機構他是直接統轄的。

而這麼做的最主要原因,依舊還是爲了分權,避免下屬某個將領或機構的權力過大。

樞密院下設各司,統帥大唐王師各軍,有常備軍前後左右四軍、鎮西軍、近衛軍。

其中近衛軍直接嫡屬於皇帝,屬於天子親軍。

本來李軒還想着趁機直接用數字番號的,比如搞個什麼第一軍,第二軍之類的,但是考慮到這樣過於驚世駭俗,所以也就棄之不用了,反正現在大唐常備軍的規模小,也用不着什麼數字番號,等以後有了幾萬大軍後再來搞。

樞密院的建立,其他方面的作用不大,真正的作用就一個,那就是方便皇帝直接統轄軍權。

如果仔細分析李軒搞出來的九部制、樞密院,那麼就會發現,其核心內容只有一個,那就是‘皇權集中’。

可惜的是,李軒的野心在這大唐王朝裡,沒幾個人能夠看的出來!

柳八苟、王文華、錢夢久他們雖然是讀書人,但是都是讀死書的那種,不怎麼開竅,看着李軒寫出來一大堆的官制條例,看是看得懂,但是你要讓他們說出這背後有什麼深意,那就太勉強了。

至於方東全他們,他們連字都不認識,看都看不懂,只能是聽李軒說,而李軒說的時候,自然是避重就輕,可不會傻乎乎的告訴他們:以後老子要統管軍事大權,你們只要負責帶兵打仗就好了,其他事別管。

一番忽悠後,滿朝大唐文武重臣們,就是一致贊同了李軒的官制改革計劃,甚至還不斷的吹噓李軒多麼聖明。

搞的李軒都不好意思了,以後如果等你們變聰明瞭,發現我搞出來的官制實際上是爲了集中皇權,不知道你們會作何感想?

這官制討論了一整個上午,期間還順便確定了官員等階制度,也就是九品制,這個九品制倒是沒什麼特殊的地方了,基本效仿了僞明的九品制度。

不過就算搞出來了官制,但是讓人尷尬的是,現在的大唐王朝連九個尚書都湊不齊。

沒辦法,大唐王朝裡的人才稀少,能夠斷文識字的文官一共也就那麼三個人,不過大唐初立,正是需要不拘一格招攬人才的時候,所以李軒大筆一揮,把原本跟着柳八苟他們幾個做事,勉強能讀書寫字的人也封了官。

甭管他們何不合格,先給他們個官噹噹,反正如今的大唐王朝那麼小一點,也不需要什麼滿腹經綸的人來當官,能認得字就行了。

於是乎,大唐王朝裡凡是能讀書認字的人,哪怕是隻認得幾百個字,寫起字來扭扭曲曲的人全都一夜之間翻了身,成爲了尚書、侍郎、少卿,最差的也是一個正五品郎中。

至於五品之下,不好意思,大唐王朝太牛逼了,所以不設這麼低級的官!

一天忙下來,衆人都帶着升官的喜悅回去了,但是李軒卻是依舊盤算着後續的計劃。

今天的官制改革只是第一步,而第二步纔是重點,那就是軍制改革,而這個軍制改革也不是今天所說的軍令軍政,而是軍隊的詳細編制。

而軍隊的編制可以直接影響到軍隊的裝備、作戰模式,這後續能不能擋住明軍的進攻,李軒可就指望着軍制改革能不能成功了。

要不然的話,靠着如今打仗就是一窩蜂衝上去的土匪模式,李軒是看不到任何擋住明軍的希望!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聯合國海盜軍第四十一章 反派模板馮家第二千一百三十四章 銷售售後統一模式第三十七章 他們怎麼會投降第八百四十六章 俺答汗的決定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帝國的錢,豈是你能夠隨便燒的第四百零九章 烏合之衆(第三更求訂閱)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春景的擔憂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陳立夫修官道第一百零二章 軍制改革第八百四十五章 正德親征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汽油自行車的轟動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不了就投降唄第四百五十章 李軒是一個好人第六百六十七章 朝報刊行天下震動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子爵世子的戰鬥第二千一百零五章 大唐借錢從不怕你不還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 伊麗莎白抵唐第三百二十六章 奔襲興泉府城第七百四十一章 小祖宗,輕點第一百八十一章 搶了就跑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公平的休達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納稅光榮,抗稅坐牢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席捲全國的工業化浪潮第六百九十三章 張嶽的果斷第二千八十三章 大唐看不上眼第五百六十九章 本官要補個覺第四十八章 百姓之福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大唐海軍辦事,從不向蠻夷解釋!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唐繼承人第二千二十一章 田勤雲回國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大唐沒有領海第二千一百七十章 丹麥全面唐化第三百七十二章 銅鼓衛城血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吃的滿嘴流油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揚帆美洲第八百五十四章 燧發槍初登場第六百二十九章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九百九十六章 大玩具:蒸汽坦克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立儲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沒了張屠夫,帶毛豬也吃第六百三十八章 以固國本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陳立夫又要升官?第六百一十四章 欣喜若狂的明軍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三萬噸鉅艦第兩百八十七章 無關緊要的慘敗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你傻還是我傻?第二千二百零三章 金陵城大堵車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地球第一艦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格德斯之死第二千一百六十章 陳立夫的全球偉業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賜官和賜毒酒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讓人絕望的實力差距第九百九十二章 張嶽血書控訴僞明第二千二百章 全新的時代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能造嗎?第五百九十一章 陸海將官大火拼第四百二十三章 豬從不投降第兩百八十七章 無關緊要的慘敗第二千一百一十八章 開竅的太子第二千四十三章 體面的基礎:工業化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廢除科舉第九百七十一章 賊軍第二步兵師去哪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祝志海之死第一千四百章 陸軍不服第一千九百九十章 海軍前沿戰略第九百一十七章 燙手山芋第六百零一章 開炮!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誰敢不服就打到他服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 非洲長城第九百七十五章 王文華被貶第八百六十五章 愛卿辛苦了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消失的糧商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兩百萬大軍第七百四十章 工業革命(爲慧塵公主賀)第一千九百二十章 繼承歐洲第八百八十四章 今天,大明要完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明軍火槍營第一百九十九章 凌亂的楊秀才第六百三十一章 一炮不夠就兩炮第八百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第六胸甲騎兵團第兩百零八章 擅自攻城第二千一百三十一章 馮氏汽車的野望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會試分考點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 難以置信第七百七十七章 美好時代一去不復返第四十一章 反派模板馮家第一千零二章 大唐不需要和親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聯合國海盜軍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膽賊子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干涉歐洲第五十四章 大唐天兵勇猛無敵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葡萄牙人的震撼第七百八十五章 王以旗議和第兩百二十五章 夜很黑,風很大第八百四十八章 前途遠大的陳立夫第三百一十三章 一切都完了第兩百零七章 快進快出打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