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從三品知府

bookmark

如果沒有太多的顧忌,哪怕是爲了上海縣這樣的重量級縣選拔一個縣令,其實都不是多大難度的事。

帝國立國也有這麼多年了,科舉制度雖然改來改去,但是同樣昂也是爲帝國補充了大量的中低級官員,這些官員裡,有相當一部分都是通過新式科舉入仕的,他們的各方面才華雖然遠不如皇家理工學院裡的那些變態們,但是放在這個時代而言,依舊是頂尖的精英。

不得不說,華夏數千年開,不管是什麼時代的官員,其實社會上的頂尖精英,這一點不會因爲他們讀的書是四書五經還是數理化,是清官還是貪官而發生改變的。

因爲他們掌握着普通人所沒有的知識!

以往,他們可以在四書五經這一行列了傲視衆生,如今,他們在數理化方面同樣也是超越了普通人。

對於他們而言,學什麼不是問題,反正不管是學四書五經還是學數理化,都是爲了當官而已。

即便是貪官,也得有點智商啊,沒有點智商,哪能貪腐這麼多錢啊!

如今的大唐帝國的各項教育以及科舉制度,都能夠爲帝國選拔各種人才,至少他們將會是一個合格的官員。

這種大環境下,帝國要選出來區區一個正六品的縣令,哪怕是主政上海縣的縣令,吏部那邊都是分分鐘能夠選出來數百人的候選人。

這些候選人,不管是從履歷還是從能力,都是足以升任這個職務的人選。

但是,即便是有了這麼多合格的候選的人,但是柳八苟他們依舊是沒能從中選出來哪怕一個合適的人。

這個時候,更多考慮的已經不僅僅是能力問題了,還得考慮到上海這個地方的特殊性。

討論到最後,御書房值班大臣會議都是沒能選出來一個上海縣的縣令人選。

到了最後,就算是松江府知府的人選也是沒能確定下來。

當這事傳到李軒這邊後,李軒也是大體能夠知道爲什麼下頭遲遲無法決定新任松江知府,上海縣縣令的人選,因爲這事太過複雜了。

複雜的不僅僅是經濟,還有政治問題。

這種情況下,李軒也是不由得想起了後世的上海以及其他幾個重要的經濟城市,也就是北上廣深,那些城市是怎麼治理的?

然後他就發現瞭如今上海的問題!

上海縣,甚至整個松江府,行政級別都太低了!

上海縣的縣級行政級別,縣令不過正六品,這個品級雖然是全帝國統一的,但是放在上海縣這個能夠一年貢獻八百萬財政收入的地方就是不太妥當了。

從人口,經濟,政治影等各方面來說都是不適合。

宣平十年的上海縣,轄區裡的常住人口就已經是突破了二十萬,而且還有數十萬人來及周邊地區甚至其他省份的人在這裡務工,生活。

整個上海縣的常住以及臨時人口數量,已經是突破了五十萬,比整個金陵城以及城郊地區還要多。

而經濟上就更不用說了,那裡有着數千家工廠,還有衆多服務類產業,每年貢獻的財政收入就是達到八百萬兩銀子。

這樣的一個上海,竟然只是一個普通的縣級城市,這顯然是不恰當的。

如果能夠把上海的行政級別提上去,那麼後續選派官員以及管理也就更加容易了,也不會出現如此真糾結的麻煩了。

當即,李軒就是召見了幾個臣子,開始商討上海行政級別的問題。

按照李軒的設想,上海完全可以效仿其他的三個陪都,比如幽州、西安,肇慶,特事特辦,作爲省直轄城市而存在。

至於中央直轄城市,目前來說,帝國並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哪怕是之前的三大陪都,一開始雖然有過這樣的內閣直轄計劃,但是很快就是被拋棄了,最後作爲了各省直轄城市而處理。

不過上海還是要更加特殊一些。

雖然說這個城市的經濟地位很大,但是說到底還是一個普通的縣而已,並沒有太過特殊的政治含義。

同時也不能把上海縣和松江府剝離,這樣的話,上海縣其實就是一個不完整的縣,上海縣雖然有着商貿區和工業區,但是還是離不開松江府其他幾個縣的支持,沒有臨近縣的交通、糧食、人口等支持,上海是發展不起來的。

所以到最後,李軒決定特事特辦,直接把整個松江府的政治地位擡高!

如今,松江府置於江南道下屬,乃是帝國通用的府級衙門,知府爲正四品。

但是現在,李軒卻是打算擡高松江府知府的品,當然了,並不是說把松江府升爲松江道之類的,因爲這同樣會帶來更加嚴重的問題,會影響到松江府和江南道其他地方的發展。

江南,是一個整體,哪怕上海縣的經濟發達一些,但是話又說回來,上海的經濟發達,其實還是依託在整個江南的大環境下的,如果設立了兩個道,就等於在行政上把松江府和蘇州、鎮江等府區分開來,進而導致各種麻煩。

所以李軒並不準備把松江府升級爲松江道,而是把松江府知府的品級從正四品,提升到從三品。

目前大唐帝國的地方行政體系,以內閣直轄省道爲主!

最多的就是省了,由從二品的巡撫主政,帝國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屬於省級機構。

然後則是道了,這個道比較特殊,目前有直隸四道,早年道員的品級爲從三品,前兩年進行改革後,省級爲正三品,比巡撫低一級。

省道之下,則是有三種行政機構,府,省道隸州,府隸州,縣。知府品級分正四品,省道隸州知州爲正五品,府隸州知州爲從五品,知縣爲正六品。

上述的省道構架,基本上構成了目前帝國的主要行政統治體系!

此外還有兩種比較特殊的地方行政機構,一種是內閣直轄領地,這種地方通常都是海外領地,主要是琉球府、呂宋府、萬丹府、戈河州這四個地方。

而另外一種,則是屬於軍管區,顧名思義,這種地方就是維持軍事統治的區域,這種地方一般都是屬於荒涼無比,沒有多少普通民衆,只有大量駐軍,而且長期和敵人作戰的區域,難以實施有效的普通行政統治,只能是長期維持軍事統治狀態,你說是行政區域呢,更不如說是戰區。

這種地方,目前也有幾個,最爲典型的代表就是甘肅軍管區,這個地方以前其實就是前明時期的陝甘行都司,西邊以嘉峪關爲邊界,和吐蕃人接觸;北邊以長城爲界,和韃靼人接觸,東邊也是沙漠隔壁地形,同樣和韃靼人接觸。

只有南邊和陝西的臨洮府接觸,而西南方向,卻又是青海,那裡還是韃靼,吐蕃人之類的亂七八糟的敵對勢力。

如今大唐王朝掌控的這一片甘肅軍管區,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突出部,朝着西部方向延伸,一直延伸到嘉峪關,乃是大唐王朝殺向西北的唯一通道。

這種四戰之地,基本上沒有多少普通百姓,除了軍隊就是各種屯墾團!

所以這個地方,雖然名義上屬於陝西省,但是卻是直接歸屬中央管理的!

當然了,即便是屬於軍管區,但是在大唐帝國裡,軍政分離是政治原則問題,容不得半點馬虎,所以此地依舊是施行了嚴格的軍政分離。

此地名義上依舊屬於陝西管轄,並設立了甘肅府,轄西寧、涼州、肅州三縣,設知府以及縣令,並治理當地的百姓。

只是當地的普通百姓非常少,整個甘肅軍管區,擁有大約十萬人左右,過半都是軍隊,剩下的也都是歸屬軍方管轄的屯墾團,真正的普通百姓,萬人不到,而即便是這樣人,大多也是依附在軍隊生活。

因此甘肅府的知府以及那些縣令,象徵作用大過實際作用!

但是有時候,哪怕是象徵的知府,也得有啊!

甘肅軍管區,大體上就是一種中央和地方共同管轄,同時以軍方爲主的特殊行政區域,同樣的地方,還有遼東省的東北軍管區以及位於雲南、四川和藏區交界的一片特殊區域西康軍管區。

儘管有着衆多複雜的行政體系,但是大唐帝國的地方行政體系,基本上還是遵循着古老的縣、州、府、省這種模式,而李軒也不想改變,他想要改變的,只是把包含了上海縣的松江府這種特殊地方的主政官員的品級提起來而已。

江南道的道員是正三品,這個基本上不會變的,如果往上再提,那就是從從二品了,那就是一省了,而李軒從來都沒有把直隸設省,或者是把江南設省的打算,直隸那麼大一片,統一設省不可能,分開四個來設立省也是不可能的的。

因爲李軒希望這些地方置於中央直轄之下,中央必須保有最大的影響力,所以設省是不可能的,道就是極限的。

江南道道員是正三品,而松江府知府,之前是正四品,現在李軒是打算把松江府的知府提高一級,變成從三品。

第一百一十一章 陳將軍勇猛無敵第三百四十一章 以戰養戰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棱堡皇宮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帝國石油公司第一百四十章 大人英明第七百六十章 壓倒性的大捷第九百五十四章 抓進去容易放出來難第八百八十九章 身負重任的陳立夫第兩百四十九章 彪悍的慧塵公主第六百二十章 超大號的地雷第五百八十四章 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移民一年比一年多第四百六十九章 懷遠岑家第五百零七章 勝利大轉進第四百一十六章 戰爭之神第一百九十九章 凌亂的楊秀才第四百八十一章 擴軍四旅第六百二十三章 可憐的副總兵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南洋大冊封第兩百一十章 活着回去第二千一百七十八章 土著各國大殖民第二千一百九十五章 太子薨第六百九十八章 這就殺進去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這怎麼可能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俺答汗的孝心第七百三十二章 狂奔追擊第九百七十七章 費勤祥的艱難選擇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刁蠻公主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第二更)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 舉國工程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格德斯之死第一千零六章 慧塵大婚第七百一十九章 蔡二虎的決心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揚帆美洲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不怕你仿製第七百六十一章 投降?那是不可能的第五十三章 牛逼哄哄的大唐第二千一十七章 本土沿海等於西太平洋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唐王師的巷戰利器第七百零三章 頭痛的張嶽第七百三十六章 陛下,大捷啊!第八百一十二章 堅船利炮抵金陵第二千一百五十一章 識趣的瑞典人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本土和海外領地的利益矛盾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千俍兵滅僞唐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襲擊艦隊的風暴第三百三十三章 殺進興泉府第二千六十四章 汽車時代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和平使者:大唐西洋公司第兩百一十六章 這下要完蛋了!第一千九百零七章 這些土著太小氣了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不滿足的宋丸子第兩百三十九章 擴軍設營第九百三十五章 完全看人品的炮彈第一百三十一章 檣櫓灰飛煙滅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次子們的成家立業第六百章 唯死戰爾!第六百一十七章 誰包圍誰還不一定呢第四十章 危險寶藏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飄揚在馬六甲上的大唐龍旗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好,中埋伏了!第三百五十章 誓師伐明第七百九十五章 洪福見聞第五百八十一章 擲彈兵,前進!第八百九十六章 超級大鐵路第九百九十四章 大唐的精英教育第七百九十四章 前明尚書的鐵窗生涯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大唐南洋事務衙門第二千四十一章 大唐人的無視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燒了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西遷好啊,西遷對啊!第六百九十一章 李春景的‘小冒險’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南唐蠻子到底想咋樣第一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小學比大學更重要第兩百九十六章 秋風蕭瑟戰鼓響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龐大的帝國內部市場第六百二十三章 可憐的副總兵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橫掃半島第四百六十八章 頭號明奸第兩百七十一章 最關鍵的時刻第二十六章 近衛軍第兩百六十一章 當務之急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放飛自我的韃靼人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秦淮河花魁大賽第一千九百零七章 這些土著太小氣了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白水保鏢公司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科研大佬第八百六十三章 僞明衆生像第二千六十二章 施禮羣買車第七百五十九章 南澳島大海戰第七百五十一章 能騙就騙能搶就搶(求月票)第七百五十八章 海軍出擊南澳島第二千三十四章 大唐奇蹟第二千三十八章 大唐的月亮比較圓第二千三十八章 大唐的月亮比較圓第七十三章 大唐前驅第一百八十四章 先放明軍一馬(求月票)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一億兩財政支出預算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勞動合同法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公子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