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不同尋常的‘知道了’

如果說李軒想要搞司法獨立,最支持的人自然是督察院的人,尤其是目前的督察院左都御史石吳巖更是舉手舉腳贊成的。

因爲司法的徹底獨立,這就意味着督察院可以徹底擺脫內閣的影響,從而他的政治地位也會高很多,在御書房裡他的說話的分量也會更大一些,而不是和現在這樣比較尷尬。

目前大唐王朝的權力核心,基本都是集中在御書房裡,雖然沒有任何明確規定的說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大唐帝國的御書房已經是變成了類似前明內閣那樣的機構。

擁有着衆多大權,不僅僅侷限在行政權力,同樣還有着軍事權力,因爲御書房的值班大臣以及行走大臣裡,還有着軍方的代表。

目前代表陸軍入值御書房的乃是陸軍真正的大佬郝柏年,只不過他並不是和雷萬那樣,是以樞密院作戰部部長的身份入值,而是以樞密院副使的身份入值。

至於雷萬上將,則是在今年正式退出御書房,也是從作戰部部長的位置上卸任,轉而擔任樞密院副使。

樞密院副使,這是李軒給諸多陸軍大佬們專門安排的職務,也是目前大唐帝國裡陸軍最高級別的職務,只有上將軍銜才能夠擔任。

不過這種職務更像是一個榮譽職務,如果沒有另外的差遣的話,那麼就只是一個虛職而已。

到目前爲止,已經是擔任樞密院副使的上將,已經是達到了九人,而根據李軒的安排,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樞密院副使的人數基本都會維持在五人以上,十人以下的規模。

未來李軒還決定,並不會再調任樞密院下屬各部的將領們入值御書房,只會從樞密院副使裡挑選,這算得上是對目前陸軍的職務體系所做的一個調整。

畢竟以前直接讓雷萬這樣的作戰部部長直接擔任御書房大臣,反而是把郝柏年這樣的真正實權將領放在一邊,雖然說可以控制實權將領的權限,但是這麼多年來,郝柏年等軍方大佬都是老老實實的呆在金陵城,如無聖旨甚至都不會主動離開金陵城。

這種表現,他們固然是爲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避免引起李軒的猜忌,而李軒也是看到了。

正所謂投桃報李,對於臣子們的忠誠,李軒還是要給予獎賞的,讓他們直接帶兵,那是不可能的事,因爲目前大唐帝國的軍事體系裡,都是讓中將銜的將領指揮一個軍,而在大唐帝國裡,一個軍基本上就負責一整片的戰區了,並不需要更高級的指揮機構。

至少目前不需要!

爲了讓下面的新生代將領獲得晉升的機會,保持向上的渠道,同時也是爲了掌控部隊,李軒是不可能把上將級別的將領再下放到野戰部隊裡的。

除非以後出現了需要動員數十萬人規模的大戰役,這種情況下才會派遣上將級別的將領去前線統帥大軍。

但是這種情況,估計未來數十年內都不可能出現!

如此,如何安排這些戰功顯赫上將其實就是一件麻煩事,能夠安排這些上將的,還有樞密院的各部部長職務,而各部部長之上,李軒就是專門搞了個樞密院副使這個職務,再從樞密院副使裡挑選人員入職御書房,由此構成一整套全新的高層晉升體系。

當然了,也不是每個上將都能夠入職御書房的,能夠入職御書房的人總歸還是少數,不過好歹也是給了他們一個希望不是。

不管怎麼說,如今每一個能夠進入御書房的大臣,不管是文武都已經是大唐帝國裡的巔峰人物了。

但是即便是在御書房內部裡,各位值班大臣雖然名義上都是地位相當,但實際上還是有差別的,而這些人的地位大多是來自於他們背後的機構。

其中政治地位最高的,自然柳八苟了,他的權力自然不是來自於兼職的農部,實際上他都不理農部事務,他的權力更多的還是來自於其兩朝元老的威望。

再過來就是陸海軍的代表,也就是陸軍上將郝柏年、海軍上將歐陽貴了。

歐陽貴是在去年接替包義奮,成爲御書房值班大臣的,而和雷萬上將沒有退役,而是轉爲樞密院副使不同,包義奮則是直接退役,轉爲預備役了。

這倒不是李軒對他不滿,或者他出現了什麼政治問題,而是因爲他的身體撐不住了,長期擔任御書房值班大臣,海軍統帥部下屬軍令部部長,包義奮的工作非常的繁忙,到了去年的時候終於是撐不住了。

不到五十歲的他一病就是臥牀不起,最後無奈退出現役,轉爲預備役。

這些年來,和包義奮這樣因爲年紀、傷病等原因而退役的將領或者是致仕的文官,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畢竟歲月無情,如今都是宣平十六年了,早年跟隨李軒一起打江山的臣子,哪怕是郝柏年這樣的人,當年不過二十多歲,但是現在也是四十多歲了。

而柳八苟這樣,當年就是將近五十歲的人,如今更已經是六十多歲。

也就是柳八苟的身體還算硬朗,所以還能撐得住,但是也幹不了幾年了。

最近幾年雖然有不少老臣子逐步離開帝國的核心高層,但是這都還不算是高潮,李軒估計着再有個五六年,恐怕身邊是很難再看見當年的老臣子了。

原因無他,歲月催人老!

他們可以戰勝強大的前明,跟隨李軒打下這偌大的江山,並且推動着大唐帝國向周邊不斷的進行擴展,但是他們依舊是無法戰勝時間!

歲月之下,如今陸海軍方在御書房的代表,已經是全部完成了輪換。

不過新入值御書房的郝柏年和歐陽貴,他們也是和前任一樣,在御書房裡都是緊守本分,牢記着軍政分離這個原則,只要事情不涉及到軍務,那麼他們基本不會發表任何的意見。

雖然說他們說話的時候,分量很重,但是大多情況下卻是不說話。

而軍方代表之外,則是內閣的稅部尚書、吏部尚書、商部尚書這三名大名了,其中常年穩居稅部尚書的錢祧裡,雖然他經常被人談彈劾,但是卻是一直都是穩坐釣魚臺。

同時更是因爲掌握着稅部,而稅部又是自成體系,在御書房裡,那基本是除了柳八苟外,對其他人基本都是不怎麼給面子的。

而吏部和商部的負責人雖然已經是換過了好幾次,但是每一個新任吏部尚書和商部尚書,都不是簡單人。

如此相比較之間,相反督察院左都御史和大法院的院長以及翰林院掌院學士這三人,在御書房裡說話的份量比較輕。

翰林院掌院學士說話份量輕,那是因爲不敢說話,因爲翰林院過於特殊,那裡敢輕易涉足大規模的鬥爭啊。

至於督察院和大法院,那是說話沒人聽。

沒辦法,督察院和大法院這兩個機構雖然名義上獨立,但是受到的牽制太大,這底氣不夠足,自然也就沒人聽了。

但是如果司法徹底獨立的話,那麼就能夠讓督察院以及大法院徹底擺脫內閣其他的部門的牽制,這反應到御書房裡,也會讓石吳巖說話更加硬氣。

因此司法獨立,對於督察院和大法院這兩個機構而言,那是大好事,對石吳巖更是大好事。

不過對於內閣的其他機構而言,可就不是什麼好事了,因爲這幾乎就是代表了內閣會徹底失去對督察院的影響力!

然而督察院上跳下竄的時候,柳八苟這個內閣的實際首輔,卻是閉門謝客,絲毫沒有半點反對的意思,這就讓很多人看不懂了。

當看不懂的時候,自然也就不會輕易的站隊,甚至是這一次改革裡,預計損失最大的吏部和財務部,都是很罕見的沉默了起來。

他們都在等,等待聖天子對這一封摺子的意見!

是直接批駁還是批准?

是留中不發還是轉交御書房批閱又或者是直接爲此事召開相關會議?

聖天子的每一個不同的選擇,都代表着不同的方向,甚至同一個選擇,往往都會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作爲臣子,現在最爲重要的判斷除聖天子的意圖,然後緊跟聖天子李軒的步伐!

要是搞錯了,會很倒黴的!

李軒也是沒有讓臣子們等待太久,很快就是做出了批示,硃筆批示的內容很簡短,而且看似很普通的三個字而已:“知道了”

然後把這份摺子轉交御書房傳閱。

這三個字,看似普通尋常,但是在這份摺子上卻是不同尋常。

如果只是普通摺子的話,這樣的批語基本上沒有任何意義,不外乎就是說朕已經知道此事了,該幹嘛幹嘛去,屬於再正常不過的批語了,李軒每天批閱這麼多摺子,十本里有五本都是批閱這三個字的。

但是在這樣的重要摺子上,這樣的批語卻是足以讓人找到衆多不同尋常的含義!

什麼含義?

那就是聖天子並沒有直接批駁這份摺子,同時也沒有批示說已閱,轉御書房辦理等直接同意的批語,而是一句模棱兩可的‘知道了’並讓御書房值班大臣傳閱!

這代表了什麼?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宣平十年陳立夫回京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異樣目光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步三回頭的明軍第六百二十一章 明軍,大大滴狡猾第六百三十六章 越粗越好,越長越好(第三更求月票)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聖天子發言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三守備旅大變樣第三百六十八章 明廷震動第二千七十二章 喬治入籍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美洲新南港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南洋大遷移第七百九十八章 陳立夫入城見聞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版本的高考第五百四十四章 天下震動正德氣暈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成爲了香饃饃的東北戰役第八百五十四章 燧發槍初登場第七百章 兩敗俱傷第兩百八十一章 百里之地十萬之民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抱着必死之新的織田信長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重點封鎖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干涉歐洲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這些南唐蠻子想要幹嘛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大唐西洋貿易公司改革第九十八章 大唐刀槍所至第二千九十四章 煤炭戰爭下的英格蘭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大戰起第六百一十六章 圍困唐賊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帝國的錢,豈是你能夠隨便燒的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電池第六十九章 揚我大唐國威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蒸汽戰艦不是夢第三百二十五章 瀾江東岸美景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徒有虛名的皇家產業第四十二章 太后英明第九百零六章 陛下果然是仁君啊第二十五章 糧食緊缺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這破鏡子真能拍賣出去?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給他加一加擔子第九百八十七章 聖天子親臨前線,歡呼吧!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我們大唐海軍要無敵於天下啊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德借兵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裁軍,那是不可能的!第六百七十六章 恐慌的明軍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埋葬了夢想的休達第六百三十六章 越粗越好,越長越好(第三更求月票)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真實的大唐第四百章 聽天由命的明軍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從三品知府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登陸扶桑!!!第四十八章 百姓之福第二千一百零四章 種田放牧挺好的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成爲了香饃饃的東北戰役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印度洋上的炮聲第七百五十二章 抓住未來第六百八十六章 關係通天的孫老頭第九百七十七章 費勤祥的艱難選擇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封鎖金陵城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造船業大爆發第二千三十五章 松江爲官難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唐西美洲協議第一百八十二章 這場大戰將會是一場豪賭第五十五章 鄙視的眼神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一槍一個洞第七百一十二章 嶽州困局第二千一百四十一章 非法移民問題第四百九十六章 上門推銷戰艦第七百九十四章 前明尚書的鐵窗生涯第二千七十三章 大唐人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農場主何錫華第八百四十七章 威名遠播的陳立夫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造船業大爆發第三百七十七章 命裡註定的對手第七百二十二章 雞飛狗跳的第一軍第兩百五十九章 把朕的意大利炮拉過來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和平使者:大唐西洋公司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遍佈全球的第四艦隊第一千九百零二章 丹麥人去非洲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 海軍戰車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聯合二型步槍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大唐帝國教坊處第七百九十六章 魏國公上表第九百七十六章 荊州總攻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聖巡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 澳洲馬場第一百五十四章 高科技武器第兩百二十四章 蘇家康要夜襲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一槍一個洞第八百五十五章 貨運馬車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就算死也要死在大明的土地上第七百四十六章 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輪船第一百五十七章 竟然敢跟老夫狂!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難以想象的驚歎第七百九十六章 魏國公上表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多拿幾個,反正也不值幾個錢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 皇室僱員:大唐女官第二百四十七章 今晚睡在那個房間?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放飛自我的韃靼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本官要補個覺第二千八十四章 真當我們大唐收破爛的啊?第三百九十三章 聲勢浩大的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