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韃靼認慫

他們憑藉着自己的都是騎兵,來去自如,只幹一件事,那就是不斷的襲擊大唐陸軍的運輸補給線,或者是襲擊小規模部隊之類的。

這一年多來,雙方几乎沒有爆發規模超過萬人的戰鬥,但是數百人規模或者一兩千人規模的戰鬥,卻是非常的頻繁,而這種戰鬥下,雙方那是打的旗鼓相當,基本上誰都沒有太大的優勢。

因爲這種戰鬥的主角,都是雙方的騎兵,基本上沒步兵什麼事。

而騎兵的話,雖然大唐陸軍騎兵的強勢衝鋒很厲害,但是人家韃靼人又不傻,吃過幾吃虧後,根本就不和你玩對衝,避免大規模的騎兵衝鋒作戰,人家就是仗着一騎雙馬,三馬的機動優勢,玩偷襲,或者是長途奔襲,跟蹤襲擾之類,這種戰鬥,往往都是幾十人,幾百人規模的小戰鬥。

然而這種小規模的戰鬥,大唐陸軍騎兵的很多優勢就比較難以發揮!

但是大唐陸軍也不是沒有應對之法,他們韃靼人要自己玩小規模騎兵交戰,作爲被動防守的一方,大唐陸軍需要進行應對,所以他們一方面是用各種僞裝,把主力部隊僞裝成爲普通的運糧隊,吸引韃靼人來進攻,然後趁機反殺外。

陸軍方面,則是開始大規模給騎兵部隊配屬西北馬以及部分中亞馬,提高戰馬的性能來獲得戰馬上的優勢。

如此,也是讓河套草原上的雙方騎兵對戰,出現了非常有意思的場面,韃靼人號稱是馬背上的民族,全民都是騎兵,但是他們所乘騎的馬匹,尤其是乘騎戰馬,其質量竟然還不如大唐帝國這個農耕民族的騎兵部隊。

韃靼人所用的馬匹,自然是蒙古馬爲主,至於其他馬匹,比如中亞地區的戰馬這些,都是屬於少數,不管是乘騎用馬還是役用馬,都是以蒙古馬爲主。

但是大唐陸軍的馬匹呢,經過十多年的馬匹培育後,如今西北馬以及中亞馬都已經是陸續大規模進入軍中服役。

雖然說因爲軍隊需要的馬匹數量太多,哪怕是大唐帝國全力培育馬匹,但是也不可能短短十幾年就完成全部的換裝,傳統的蒙古馬乃至西南馬,以及是軍中不可獲取的馬匹。

但是在第九軍,這個常年駐防河套地區的部隊,因爲和韃靼人常年戰鬥,所以各種軍事物資的供應都是優先補充的。

各種武器彈藥不用說了,就連戰馬,這個第九軍也是全軍範圍內,第一個全面換裝西北馬以及中亞馬的部隊。

如今第九軍,轄有兩個騎兵師、多個獨立騎兵團以及師屬騎兵團、營等,全部的騎兵總數,已經是超過三萬騎。

這三萬騎兵裡,大部分騎兵部隊的主力戰馬,已經是換成了西北馬,部分重裝騎兵部隊,更是清一色的中亞馬,而第九軍直屬的一個獨立胸甲騎兵營,該營配屬的是阿拉伯純血馬。

此外,大唐陸軍也是開始效仿韃靼人,開始給部分主力騎兵部隊,配屬額外馬匹,也就是實施單騎雙馬甚至單騎三馬制度。

普通精銳輕騎兵,是單騎雙馬,而重騎兵,清一色的單騎三馬。

只不過,這些輔助用馬,則是使用蒙古馬居多。

畢竟那些中亞馬和阿拉伯馬,其實都是精貴玩意,哪怕是自行培育繁殖的成本也是非常高昂的,西北馬要低一些,但是也比蒙古馬精貴一些。

不說培育成本了,就算是日常的餵養成本都是要高不少。

軍隊爲了減輕後勤壓力,哪怕是在第九軍這樣的精銳主力部隊裡,依舊是大規模採用容易飼養的蒙古馬!

只不過,在第九軍裡,目前蒙古馬基本上只作爲輔助戰馬以及役用馬使用了。

至於其他部隊,蒙古馬倒還是主力馬匹,沒辦法,現在這些自行培育的馬匹,數量還是比較少,不可能滿足全軍的需求。

大唐帝國的馬匹培育,很早就開始了,但實際上大規模培育西北馬以及中亞馬、阿拉伯馬,那還是佔領了西北地區之後。

因此真正嚴格上說起來,大唐帝國開始大規模引進並培育上述三種戰馬,已經是宣平七年之後的事了。

到如今,剛好十年!

這十年時間裡,大唐的馬政部門,要進行選種培育,然後擴大馬羣,同時還要供應軍方用馬,那是很不容易的事,畢竟馬匹不是大炮,不是說錢到位了,工廠立馬就能夠源源不斷的開工。

馬匹是一種動物,從母馬懷孕到馬匹成年,這是需要時間的!

但是十年過去後,如今大唐帝國的馬匹培育工作也算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軍方的馬政,主要是諸多軍方所屬的馬場爲主,比如大馬營馬場,濟州馬場,遼河套馬場等等,他們主要是進行雜交選種,然後培育各種軍用馬匹。

此外,農部也是有着馬政機構,他們主要是掌管民間的馬政建設,他們的馬匹培育主要是集中在西南馬以及蒙古馬以及部分西北馬,培育的馬匹主要是供應國內民間使用,尤其是國內日漸增長的交通運輸的馬匹需求。

如今大唐帝國普遍廢除了轎子,運用車輛,不管是雙輪馬車還是四輪馬車,普通馬車還是有軌馬車,都是成爲了帝國主要的路上交通工具。

而這些馬車,都是需要馬匹的!

雖然說有些地方可以採用騾子甚至驢子或者牛來代替,但是這都是不得已而爲之。

其實民間因爲工業的發展,對馬匹的需求數量,比軍方對戰馬的需求量還要更大。

帝國內部民間的馬匹價格,對比宣平七年時期,十年時間裡已經是翻了兩倍還多,一匹普通的挽馬,價格都得二十元以上,甚至部分地區能夠達到三十元。

如此也是更大的刺激了民間對養馬的積極性,都不用官方去推動,民間的很多人都會自行養馬,就算是他們養大了後用不起,但是也可以賣掉換錢啊。

因爲民間養馬數量衆多,有時候,軍方都會從民間採購部分的馬匹作爲軍用,只不過只是數量比較少而已,軍用馬,主要還是依靠軍馬場供應。

有着大量西北馬、中亞馬以及阿拉伯馬的第九軍騎兵部隊,在和韃靼騎兵的作戰過程了,還是佔據了一定的戰馬優勢的。

要不然的,大唐陸軍的第九軍方面,也不會和韃靼人一直玩這些小規模作戰了,就是因爲雖然韃靼騎兵多,單兵作戰能力強,但是大唐陸軍也不怕。

他們有更好的戰馬,有着更加精良的裝備。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他們人多!

這種小規模的戰鬥,說白了就是一種消耗戰,誰也不比誰好到哪裡去!

然後第九軍耗得起,韃靼人卻是耗不起!

各類作戰所用的裝備物資,包括馬匹在內,後頭有着一整個帝國供應着,槍炮彈藥這些東西,後面的戰略物資倉庫一大堆,隨便你第九軍用。

哪怕是戰馬這種比較寶貴的物資,後頭也有一整個帝國支撐着!

甚至就算是士兵,第九軍和耗得起!

第九軍死了一個士兵,後面隨時都可以給第九軍補充兩個士兵。

然而韃靼人死了一個就少一個,最快也需要二十年才能夠補充回來。

所以這種看似大唐陸軍佔據不了什麼明天優勢的小規模消耗戰,對於大唐陸軍而言卻是非常有優勢的,因爲這樣,他們能夠把韃靼人拖着耗下去。

如果韃靼人陪着他們持續耗下去,大唐陸軍能夠把韃靼人的最後一滴血也給耗乾淨,以後說不準就能夠上演一場‘最後一個韃靼人’的戲碼。

然而這種消耗戰,卻是在宣平十七年十月出現了變化,第九軍通過三百里加急快報,說是韃靼人有所異動!

什麼異動?

韃靼人跑了!

在第九軍沒有大規模出動,對韃靼人的營地進行戰略進攻的前期下,韃靼人卻是開始撤離河套地區了,然後大規模遷移到黃河以北,陰山以南區域,而且遷移的跡象還沒有停下,反而是繼續向西。

此外一部不少於五萬騎的韃靼騎兵,在韃靼的部落遷移的時候,屯兵於陰山之南,或者說的更準確的說,就是在東勝城西北大約二十公里外。

不過這股騎兵並沒有繼續向東勝城進軍,也沒有向東勝城以北的兩個新修築的堡壘進軍,第九軍猜測這五萬韃靼騎兵並不是爲了進攻東勝城。

他們應該是防備東勝城裡的大唐騎兵出擊,襲擊他們正在遷移的部落。

韃靼人要跑路,這一幕,幾乎是讓第九軍的主將看不懂了。

要知道過去幾年裡,雖然第九軍和韃靼人打的腦漿子都出來了,甚至第九軍都把河套防線給搞出來了。

但是韃靼人可是依舊沒有徹底放棄河套地區,基本上每年都是會留在河套地區放牧,頂多就是遠離河套防線的部分區域而已。

而第九軍呢,基本上也是會頻繁派出騎兵部隊進行襲擊,有時候是襲擊他們的營地,然後俘虜大量的馬匹牲口等,而有時候,純粹就是爲了去放火燒草,讓韃靼人在秋冬季節裡沒有足夠的草過冬。

韃靼人襲擊第九軍的補給線,第九軍就襲擊他們的牧場,你來我往的打的好不熱鬧。

但是現在,韃靼人卻是突然主動退出了河套地區,這意味着什麼?

這意味着韃靼人終於是在這場消耗戰中撐不下去了,他們認慫了,跑路了!

一發現韃靼撤出河套開始西遷後

第九軍立即就是飛報金陵城了。

報告之餘,第九軍也是請示金陵方面,後續該怎麼辦?坐視他們從河套撤離,還是說趁機殺一波,來一個斬草除根!

第二千一百九十五章 太子薨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奸妄在朝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南林堡失陷第七百一十八章 南昌危矣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白送更吃虧第九百六十九章 杜丹清的防守反擊第八百八十四章 今天,大明要完了第二十三章 搶糧搶女人第九百五十六章 書生和劊子手第兩百四十六章 柳八苟出山第三百七十一章 宋志文仰天狂笑第五百二十九章 從不退縮的稅務稽查隊第六百三十二章 典型的排隊槍斃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正義從不會缺席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澳洲級裝甲巡洋艦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帶你看個大玩具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 既然你這麼優秀那麼你來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這雨,太大了!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董立羣赴紅海第八百七十五章 讓人流口水的戰利品第八百六十九章 唐兵也不過如此第五百八十章 廢墟激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遷都新氣象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第二次遠征印度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輪船時代來了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是時候修鐵路了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蒸汽機廠商的戰爭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 煤氣馬車第一百七十八章 規模浩大的戰役!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地位的象徵,尊貴的體現第兩百一十九章 陛下不可投降啊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探索新航線第五百六十一章 以逸待勞第六百五十三章 難兄難弟第二千一百七十三章 帝國全球化第六百一十二章 翰統鷹犬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意見相左第二千七十九章 全球性民族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掃蕩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今天我們創造了未來第一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小學比大學更重要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大隅縣籌備特使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能造嗎?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汽車元年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橢圓形結構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大唐帝國的精英教育第八百九十一章 巷戰危機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尷尬的步槍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開啓大航海時代第二千六十七章 注目禮第五百一十三章 奪梧州搶月票(求月票)第二千四十一章 大唐人的無視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傻眼的陳立夫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 鐵路沿線局部本土化第二千一百六十二章 大唐禁區擅入者滅國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 丹麥羣島第一千九百零二章 丹麥人去非洲第三百二十五章 瀾江東岸美景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陳立夫的奏摺(第三更)第二千一百九十六章 第二次工業大發展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這不是機器,而是藝術品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大唐帝國的真正危機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金陵震動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遍地黃金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她等,他娶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高麗問題第二千五十六章 陸軍有的我們也要有第六百二十三章 可憐的副總兵第七百九十八章 陳立夫入城見聞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唐朝報的忠實讀者:正德第九百五十二章 陳立夫的軟禁生涯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合約就是草紙第六百七十九章 讓人看不懂的戰爭第二千一十八章 只有士紳沒有商人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和升官比起來,死算個屁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聯合二型步槍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第三次印度戰役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用不起的後裝炮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局部本土化第四百三十七章 升官都不要,你想要幹嘛?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和升官比起來,死算個屁第二千九十二章 煤油能消毒第二千一百零八章 價值五千萬的戰爭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無恥的大唐騎兵第三百四十八章 時刻不忘跑路第六百九十三章 張嶽的果斷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美洲:向內陸進發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一度尷尬的近衛軍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督導組抵達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市值一個億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大唐男人是有格調的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楊成經商(二)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試射:好!好!好!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肅州油田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市值一個億第四百一十五章 擲彈兵死戰不退(求訂閱)第七百八十二章 遲早得被李春景害死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肉爛在鍋裡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下老二: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