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技術爲王的時代

bookmark

徐州鋼鐵公司的發展之路,也是最近幾年新崛起的一些大公司的普遍成功之路了,在做好行政生產管理等方面,極端重視技術研發。

國企部的諸多企業,一開始就是非常這種技術研發的,所以才能夠在前期的發展中無比迅速,而民營資本所投資的企業,一開始只是想着賺快錢,所以就可以看見諸多的民間資本一股腦的涌入紡織業爲代表的輕工業,追求的是投資小,回報快。

所以在宣平十五年以前,雖然說國內的民間資本普遍參與了帝國的各行各業,也是爲了帝國的工商業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但是民間資本所投資的企業,其影響力卻是始終都不大,賺錢的公司不少,但是上得了檯面,被官方所關注的,卻是始終沒幾個。

但是這種情況在宣平十五後逐步得到了改變。

最先出現改變的是航運相關行業,包括造船、航運,因爲國內的航運一直都是保持着高速發展,對船舶的需求量極大,但同時各大航運公司爲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對船隻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並推動了各大造船廠更加重視技術,研發更加先進的船隻。

同時國企部控制的幾個大型造船廠以及皇室資產科的香港鼎盛造船廠,也是遠遠無法滿足國內龐大的船隻需求的,實際上,國企部控制的造船廠以及香港鼎盛造船廠,因爲產能也是有限,同時技術水平普遍比較高,所以它們以建造各類軍艦以及遠洋商船爲主,此外則是承接部分官方公務船隻、執法船隻、特種船隻等等。

而龐大的普通航運市場,只要是內河運輸船隻以及沿海運輸船隻,其實國企部所屬船廠以及鼎盛造船廠,是沒有插足的。

這一龐大的領域,向來都是民營造船廠的蛋糕!

正是因爲有了這麼一塊龐大無比的蛋糕,纔是刺激了國內的民營資本踊躍投入造船行業,但是投入的資本多了,各種亂七八糟的造船廠也就多了。

根據不完全的統計,目前大唐帝國裡註冊登記的造船廠大大小小有數千家之多,雖然說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各種小型甚至是作坊式的微型造船廠,製造的都是一些小舢板,但是能夠建造百噸以上的船隻的中等船廠,卻是也有好幾百多家呢。

而能夠建造五百噸新式商船的大型造船廠,加起來也有好幾十家呢。

而能夠建造千噸級別船隻的造船廠,如今也是有了五家了,其中的香港鼎盛造船廠,一直都是走在技術的最前沿,早就能夠量產千噸級船隻了。

而現在的幹船塢規模以及相關的建造設備,已經是能夠生產兩千噸以下的船隻了。

嗯,值得注意的是,現在鼎盛造船廠爲海軍施工建造的江南級戰列艦,已經不是單純的木質風帆戰艦了,而是機帆動力,木製鐵殼,部分核心零部件還是用了鋼材的新型戰列艦,這種新型戰列艦對造船廠的技術能力要求更高,目前除了鼎盛造船廠外,也就只有爲了戰艦性能,而不惜資金投入的青島海軍造船廠了。

此外香港鼎盛造船廠,還正在建設新的船塢,這一批新的船塢加起來一共有八座之多,可是五千噸起步的,最大的一座船塢,甚至是達到了一萬噸。

換句話說,當其他大型造船廠剛剛邁過千噸船隻的門檻時,香港鼎盛造船廠已經是能夠生產兩千噸級的船隻,並向五千噸時代邁入,同時開始做萬噸船隻的技術儲備了。

鼎盛造船廠雖然牛逼,但是再牛逼產能也是有限啊,並不影響到國內大量的民間造船廠的生存和發展。

民間造船廠最大的敵人,還是衆多民營造船廠本身,所以爲了競爭,他們也是儘可能的提高自身的技術能力。

和造船廠相關的還有各大航運企業,爲了提高市場競爭力,各大航運公司對船隻的技術要求是越來越高,要不然的話,是無法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並獲得發展的。

航運公司之間,競爭最大的當屬長江航運公司和馮氏航運公司了,這兩家航運公司的體量都是非常的龐大,而且主業業務都是內河、沿海的貨運以及客運。

至於說遠洋運輸,這個倒是和各大航運公司沒啥關係,因爲如今的遠洋運輸通常都是各大貿易公司自行組織船隻運輸物資。

以國企部控股或者皇室資產科控股的大唐南洋貿易公司、大唐東洋貿易公司這兩家比較典型的貿易公司爲例子,它們自身是有着遠洋船隊的,並不需要向那些航運公司僱傭船隻。

因爲這個年頭的遠洋貿易非常的複雜,出海貿易並不是單純的貨物運輸,還得和海盜,和土著政權、部落打交道,去南洋貿易如果不帶上幾十門火炮和幾百杆火槍,別說賺錢了,這能不能平安回來都是未知數。

這種情況下,純粹的航運公司是不可能冒着極大的風險,只賺取些許運費的。

至於說直接用船隊販賣貨物,然後賺取龐大的利潤,那麼這就不是什麼純粹的航運公司,而是貿易公司的模式了。

衆多的遠洋貿易公司雖然不可能和的大唐西洋貿易公司一樣,有着規模龐大,大小各類戰艦都有幾十艘的公司艦隊,但是每一家貿易公司的商船,那都是清一色的武裝商船,帶槍帶炮的那種,跑到扶桑去都是有實力幹掉當地的一些實力普通的大名的。

爲註冊貿易公司,並且註冊能夠裝備武裝商船,攜帶武裝人員的遠洋貿易公司,現在也是不容易了,如今現有的大小一百多家遠洋貿易公司,絕大部分都是早期搶佔了機會註冊的,只有少數幾家是後來註冊的。

如今想要註冊遠洋貿易公司,註冊資本就得五十萬起步,同時還需要獲得陸海軍以及近衛軍聯合成立的‘聯合後勤委員會’的槍炮裝備許可,然後還要獲得商部的正式批准,同時還要獲得內閣以及海軍和陸軍以及近衛軍等多個機構聯合成立的‘進出口委員會’的進出口許可,然後還要向中央銀行下屬的保險部繳納根據船隊規模大小不等的撫卹保險金。

前面的幾條不說,後面的一條押金,其實是爲了保障出海船員的利益,因爲這年頭的遠洋貿易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過去多年來,很多貿易公司出海後,遇上了各種事故,甭管是被海盜滅了,還是遇上風暴了,但是都是船毀人亡的結局,這種情況下,貿易公司往往會損失慘重,一個搞不好就會徹底破產。

公司都破產了,出海遇上事故的船員們的撫卹金有極大的可能根本就拿不到。

畢竟不是每家貿易公司都是大型貿易公司,他們中的大部分往往也就那麼兩三條,甚至只有孤零零一條商船而已。

但是別以爲一條商船就少了,這一條商船上,滿載出海的話,裝載的貨物價值少則十餘萬,多則數十萬,這沉掉一艘,龐大的損失根本不是外人所能夠想象的。

因爲沉船而導致看似有錢又風光的遠洋貿易公司破產清算的事情,每年都會發生那麼撫卹幾次。

後來爲了保障貿易公司員工利益。

官方已經是開始強制性的執行保險制度,要求遠洋貿易公司爲每一位出海的員工購買保險,沒有購買相關的不允許從事遠洋貿易業務。

沒出事還好,出了事,中央銀行保險部負責賠償員工的撫卹金!

這種撫卹保險制度,也是李軒在大唐帝國的金融市場發展多年後,所做的一個新的嘗試,看看能不能在這個時代能不能搞保險行業,畢竟保險行業對於工商業的經濟穩定還是有比較大的作用的。

不過李軒還是比較謹慎,只是針對遠洋貿易公司搞撫卹保險,而其他行業的則是沒有開展。

現在李軒做事情,已經是比較理智了,沒有和前些年那樣,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現在李軒做事情,會考慮的更多,不會盲目的推動社會制度的發展。

因爲制度是要和生產力所匹配的,生產力達不到一定的層次,硬上一些不合時宜的制度,所帶來的就不是好處,反而是壞處。

遠洋貿易的發展以及國內航運業的發展,對造船業的刺激是巨大的,對造船技術的提升也是巨大的。

同樣的,類似的情況也是發生在天津友邦機器公司,友邦公司發展時間其實也沒有多久,但是卻是迅速搶佔了衆多市場份額,成爲了敢和肇慶機械公司打擂臺的機械製造企業。

其所生產的紡織類機械尤其是毛呢製造設備以及生絲製造設備,都已經是把肇慶機械公司給幹趴下了,最近兩年又是進軍蒸汽機制造領域,並在高壓蒸汽機領域裡發展良好,如今在民用蒸汽機領域,和肇慶機械公司基本上是半斤八兩的水準。

民用高壓蒸汽機,可不僅僅是艦載蒸汽機和火車蒸汽機,更龐大的市場其實還是衆多工廠裡所用的蒸汽機。

在工業高壓蒸汽機市場裡,現在這兩家公司的競爭可謂是非常的激烈,提高產品性能,降價,市場營銷乃至拉關係,走官方渠道等各種手段,但凡能夠用上的手段基本都是用上了。

第九百零一章 翰統鷹犬在行動!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 西南鐵路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超級豪華客輪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不滿足的宋丸子第六百七十一章 天下又震動了:免費分田第七百一十七章 皇權的空前集中第一千四百章 陸軍不服第二千一百八十二章 韃靼人在非洲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唐借糧從不還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帝國石油公司第八百五十一章 此物當爲我大唐利器第九百八十五章 富貴險中求,去琉球算個屁第二千三十八章 大唐的月亮比較圓第六百八十七章 金融改革第兩百四十五章 臭名昭著的徵糧司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葛老弟你這手還得練一練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 全民富裕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蘇州宋家的貢品第六百六十六章 宣傳不分真假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要修鐵路怎麼辦?拿錢砸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靠譜的計劃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家族是一種牽絆第六百一十七章 誰包圍誰還不一定呢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南非局部本土化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唐城管!第三百四十二章 驚恐的董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斯德爾摩綜合徵第五百九十四章 裁軍五萬第八百七十五章 讓人流口水的戰利品第兩百六十七章 臣想打炮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將星閃閃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我們大唐人都是很好說話的第二十三章 搶糧搶女人第六百八十四章 悲催的南澳島總兵第五百一十七章 王師勝利在望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上海公共馬車第一百二十二章 近衛軍初登場(月票加更)第二千三十章 堂堂御書房大佬第二千二十四章 陸軍丟不起那臉!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南洋大冊封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甘心的俞大猷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鳥糞是個寶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重量級人物下場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稅務調查官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北美三大藩王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一百萬扶桑女子第三百三十七章 千斤重炮第兩百八十三章 把他綁起來,燒死他第七百四十九章 使團覲見(第六更求月票)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想吃飯?不準第七百八十九章 兵臨金陵城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不平凡的一年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千炮齊轟第一百三十八章 跑着跑着就不見了第二千一百五十六章 莫臥兒的覆滅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大唐岌岌可危第九百二十三章 帝國全球戰略第四百五十四章 翰林院調查統計科第六百三十九章 視察兵工廠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狼狽而逃的韃靼人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第二次遠征印度第七百九十五章 洪福見聞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陳立夫當縣令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尚書倒臺第八百二十九章 實力強大的第三軍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你們陸軍不要太過分了第八十五章 久仰丞相風采第兩百二十七章 僞唐賊軍好生狡猾第七百一十八章 南昌危矣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陳立夫要面聖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這城,沒法守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電報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唐王師的巷戰利器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賜官和賜毒酒第二千一百五十八章 四萬稅務武裝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振興農村經濟計劃第一千零二章 大唐不需要和親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中亞設省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九百九十章 罰款當面繳清,概不賒欠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蒸汽戰車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陳立夫要面聖第兩百三十章 都不按照套路出牌第六百零八章 另闢蹺徑的擴軍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烏力罕挨炮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北岸開發區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奇葩的全球貿易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楊成經商(二)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開發美洲的時機已經成熟了第六十七章 非戰之罪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領正泰縣城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最爲特殊的封疆大臣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飢渴的單身狗最有戰鬥力第十三章 臣罪該萬死第一千零一章 援兵來第五百一十三章 奪梧州搶月票(求月票)第兩百九十八章 殘酷的戰爭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苦逼試航三人組第一千九百零六章 文明人的感覺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狼狽而逃的韃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