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論證萬噸鉅艦

bookmark

李軒用人的態度,一直都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好吧,這是吹牛!

李軒向來都是對每一個人保持着懷疑,要不然你以爲翰統是用來幹嘛的,真抓間諜?以目前的國際環境來說,哪來這麼多間諜啊!

周邊的國家差不多都被大唐滅光了,南洋半島上的安南緬甸等幾個土著小國雖然沒有直接吞併他們,但是大唐實際上也是間接控制了他們的軍政大權。

之所以一直沒有吞併這些南洋半島上的小國,那是因爲大唐不願意把那些土著們變成帝國子民。

爲了保持帝國子民的純潔性,大唐帝國寧願讓南洋半島的戰爭持續下去,而不是立即吞併之。

至於遠一些的國家,他們來大唐都不容易,更別說派遣什麼間諜了。

唯一能夠向大唐帝國成規模派遣間諜的,也就只有韃靼人了,不過那些韃靼人的間諜,活動範圍也只侷限於在西北一帶,中原腹地他們是不敢來的,來了也沒啥意義。

以大唐帝國的實力,你刺探到軍政情報又如何了,說打你還是打你。

就是這麼的牛逼!

所以翰統反間諜的工作,大多也只是圍繞在西北一帶進行,並且在翰統內部也只是佔據了一小部分的經費和人力。

而翰統的核心工作,還是維穩爲主,順帶監控百官。

有翰統在,李軒不敢說對百官瞭如指掌,但是一些大問題他基本都是知道的,只不過呢,他知道但是不說,而且大多情況下也是不處理的,尤其是貪腐問題。

李軒如果真要對貪污的官員對處理了,朝堂的臣子能一掃而空,那樣還玩個毛啊。

李軒縱然是帶着懷疑用人,不過卻是不表現出來,相反,他表現出來的還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尤其是對一些有才華,有潛能的臣子,李軒往往也是會具備一定的耐心。

徐晨兵在上海乾的不咋地,實際上李軒是知道的,不過他卻是一直都沒有對徐晨兵表達出什麼不滿,或者是更嚴重的調離等,反而在多道摺子上,李軒都是鼓勵徐晨兵不要有壓力和包袱,放心大膽的幹。

而這個徐晨兵雖然說自己沒啥自信,但是在李軒看來,經過了去年的頹勢後,去年年底開始他的一系列措施卻是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去年的時候,徐晨兵就特地邀請了皇家理工學院經濟系的教授們考察上海的經濟發展,試圖找出上海經濟停滯不前的原因,並試圖對病下藥,再挖出一條讓上海繼續高速發展的路子來。

去年年底,皇家理工學院經濟系的教授們,在歷盡一個多月的考察後,給他遞交了一份報告,裡面提及了諸多導致上海經濟停滯不前的因素,都是老調子了,比如說技術、市場這些東西,重要的不是這個,重要的是他們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要就是要保持上海經濟的高速發展,其實辦法很簡單,同時又無法實現,那就是增加土地供給!

現有上海特設縣太小了,這些年來歷任上海特設縣的縣令們,都特別熱衷於搞工業區,現在上海的第二工業區,已經是和臨邊的華亭縣接壤的,而北岸工業區也是和嘉定縣接壤了。

唯一好一點的就是西邊,但是城西地區這些年一直沒能發展起來那是有原因的,那就是距離黃浦江太遠,工廠建設在西城區的話,陸上運輸的成本太高,企業們普遍都不願意。

如今城西地區,普遍是種植各種農作物,尤其是各類經濟作物,如蔬菜、水果等,畢竟邊上就是人口破百萬的城區,對各類的農產品需求量是極大的。

不僅僅是上海的城西,更遠的青浦還有隔壁的華亭以及嘉定兩縣,其實也是大量種植各類農作物,並主要供應上海城區爲主。

城西距離黃浦江太遠,交通不便,運輸成本較高,企業不願意去,但是在上海特設縣現有的黃浦江西岸的土地都已經是開發的差不多,內陸地區企業又不願意去的話。

那麼就只剩下一個黃浦江東岸了。

但是黃浦江東岸那地方想要開發,受限於交通問題同樣困難重重,因爲暫時還沒有辦法在黃浦江上架設大型的橋樑。

想要在黃浦江上架設大橋,那麼就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保障船隻的正常通航,黃浦江可是非常繁忙的,其港口吞吐量不僅僅是全國第一,而且還佔據了帝國本土沿海港口總吞吐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然而能夠讓大型船隻通行的跨河大橋,這種大橋可不是什麼普通的橋樑可行的,技術難度相當大,至少目前的大唐帝國還沒有這樣的技術實力。

上海地方一直都是想要建造一座黃浦江大橋,但是各種設計方案乃至要求都是一變再變!

早些年的時候,謀劃建設黃浦江大橋的時候,定下的標準只是讓兩千噸船隻通行藉口,因爲那個時候最大的船隻也不過一千多噸的風帆木船而已。

但是自從蒸汽船隻出現後,現有的新造的大型船隻都是奔着五千噸去了,香港鼎盛造船廠那邊爲太平洋航運公司打造的太平洋號大型豪華客輪,那可是四千多噸的龐然大物。

而且太平洋航運公司開了這個頭後,加上帝國已經是控制了南洋、印度洋,長途航行的大型客輪需求也是上來了,所以其他幾家航運公司也是陸續跟進。

去年年底,一向來都是以激進爲主的馮氏航運公司,爲了徹底壓過老對手長江航運公司,同時也是想要把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小弟太平洋航運公司重新踩下去。

邀請皇家理工學院航海系、江南大學造船系等一大票學者,還有香港皇家鼎盛造船廠,乃至青島海軍造船廠、江南造船廠等衆多造船專家們,一起論證了建造萬噸豪華客輪的可行性。

最後論證來論證去,專家們的意見非常的一致,以目前的技術手段來說,建造萬噸鉅艦完全是可行的。

但是馮氏航運公司得到他們的結論後,卻是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反而是特無語!

專家們說,這萬噸鉅艦呢,造是肯定造的出來的,現在的鋼鐵等基礎材料的技術已經足以支撐打造一艘萬噸鉅艦,而且也有先進的往復式蒸汽機作爲動力,足以推動萬噸鉅艦。

但是造是能夠造的出來,但是這成本嘛,那可就是不好說了。

要造這種萬噸鉅艦,你得先研發一系列專用的造船鋼材,然後建造一座萬噸船塢,研發特大型往復式蒸汽機組,別說造船本身的成本了,僅僅是這些前期研發和籌備的費用,沒有百萬打底都是搞不出來!

再加上造艦成本,最後算下來,馮氏航運公司要投下去至少兩百萬,而且還需要最少五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夠得到這麼一艘萬噸鉅艦。

聽到這成本,馮氏航運公司立馬就是縮了回去。

然後他們就老老實實的找香港鼎盛造船廠,訂購了一艘五千噸豪華遠洋客輪,至於爲什麼不多不少,剛好卡在了五千噸,自然是爲要比四千五百多噸的太平洋號更大。

至於爲什麼不是超過五千噸,因爲香港鼎盛造船廠如今只能造這麼大的船,再大連船塢都沒有。

然而雖然馮氏航運公司的萬噸客輪計劃擱淺了,但是人家卻還是造了一艘五千噸豪華客輪呢。

帝國的幾大航運公司一直都是進行着非常慘烈的競爭,其中一大主要競爭方向就是競爭造大船!

雖然造大船成本高,運營成本更高,甚至都有可能虧本,但是這卻是他們用來彰顯企業實力的最佳手段。

如此也是導致了,幾個大航運公司旗艦豪華客輪都是四五千噸左右了,然而興許不用幾年,更大噸位甚至上萬噸的船隻也於公司敢投入巨資去建造了。

然而哪怕不算是旗艦,只是那些大規模主力客輪以及貨輪,噸位也是比以前的大了很多,這幾年新造的沿海客輪基本上已經是達到了兩千噸。

倒是內河、湖泊地區的客輪以及貨輪,噸位都還是侷限在數百噸爲主,這不是他們航運公司沒有實力搞大船,只是河流湖泊上難以運用這些大船而已。

然而在揚子江流域,也就是長江下游,金陵城到上海的這麼一段長江,各大航運公司的主力客輪,基本都是一千多噸的。

在如今千噸船隻已經是算不上什麼大船,主流新建造的大船已經是普遍超過了兩千噸,頂級的甚至有四五千噸的情況下,黃浦江大橋最初定下的通航兩千噸船隻的標準已經是遠遠不足了。

再考慮到,現在理論上已經具備了建造萬噸鉅艦的技術能力,只不過是成本太高而沒人建而已,因此這未來的黃浦江大橋,再怎麼樣,也得給萬噸鉅艦留下通航的寬度和高度。

如此對橋樑技術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至少目前的大唐帝國的技術能力還無法做到。

剛上任的時候,徐晨兵也是想要把黃浦江東岸給搞起來,搞一個浦東工業什麼的,但是最後論證來論證去,黃浦江大橋都是建不起來,只能搞渡輪作爲代替,但是渡輪哪能代替橋樑啊。

最後是沒辦法,他只能是把目光瞄向了上海的西部地區。也就是靠近青浦縣的那一大片地方。

但是想要發展城西地區也不容易,因爲西城區距離黃浦江距離太遠。

當代的那些企業家們,一個個都是精明的很,他們纔不會把工廠搬到遠離碼頭的地方呢,基本上距離碼頭超過五公里,他們一般都不願意了,因爲那樣的運輸成本將會大幅度增加。

這年頭可沒有什麼汽車,短途的貨物運輸全都是靠着馬車或者乾脆就是人力挑運,成本可是不便宜。

而且帝國那麼大,也不是非要來上海投資的,就算是來上海投資,他們幹嘛不再第一和第二工業區以及北岸工業區開工廠?

再不濟,他們也可以跑到隔壁的華亭開發區以及嘉定的沿江開發區去嘛,沿着黃浦江建廠,這是當代企業家們的普遍共識。

去年年初吆喝了好幾個月,結果除了上海特設縣地方財政投資的幾家企業硬着頭皮影響號召過去建廠外,其他企業,甚至是其他的國企部企業也都不鳥徐晨兵的所謂城西開發計劃。

但是徐晨兵不死心啊!

既然那些商人們說交通不便,距離黃浦江碼頭太遠。

徐晨兵一咬牙,好,本官給你們修一條鐵路!

而這,就是上海城區鐵路計劃的來源了。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讓人絕望的實力差距第二千一十四章 華南礦務公司的申請書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抱着必死之新的織田信長第四百五十八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章 聽天由命的明軍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唐帝國領土:屋久島(開疆擴土求訂閱)第七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二千三十五章 松江爲官難第三百六十七章 五萬明軍來襲第九百九十七章 你有錢,你任性!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放風箏戰術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馬六甲號戰列艦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陳立夫的宣平盛世(二)第九百七十五章 王文華被貶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帝國的南非第二十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五十二章 混亂的黎平府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大唐沒有領海第一百三十三章 瞎貓碰上死耗子(求月票)第六百六十八章 耿右華看報番外:李軒遊秦淮(一)第二十四章 生活就像那啥第兩百七十九章 陳屠夫的一見鍾情第二千六十五章 再接再厲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勳爵和封地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都像你這樣,我大唐早完了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姚亮親至第二千一百四十九章 擴張東歐第八百五十一章 此物當爲我大唐利器第三百四十九章 兵分兩路第五百四十四章 天下震動正德氣暈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坑蒙拐騙招商辦公室第五百三十五章 分贓大會第五百三十三章 吃的滿嘴流油第一千零三十章 讓轎子有多遠滾多遠第二千一百六十八章 九大事務衙門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黃河改道計劃第七百八十七章 衝啊,大唐萬歲!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軍碾壓而來第四百四十五章 衝鋒的騎兵第二千三十二章 南洋沿海鐵路第九百六十三章 翰統鷹犬回金陵第四百二十章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四百五十一章 稅務稽查總隊第二千八十四章 真當我們大唐收破爛的啊?第二千三十五章 松江爲官難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重建東勝城第七十六章 任重而道遠第三百二十章 爭渡爭渡第九百六十四章 寧投降不入川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中亞設省第一百四十章 大人英明第二千一百八十六章 着急的西班牙人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半個大唐人喬恩第二千九十三章 衛生觀念第五百八十三章 王越的選擇第二千七十四章 要買房要買車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都是一羣瘋子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欽賜皇家教授學士第二千五十九章 新時代的生活方式:汽車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中亞設省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 這破廠能造汽油機?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規模浩大的洪澤湖工程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鋼鐵水泥大爆發第二千二十六章 全民富足的希望第九百七十八章 決戰漢陽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 大唐法律特扯淡第七十章 曾子云的俘虜生涯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能騙一個是一個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騎兵的浪漫:寧死不用手槍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貴族子弟在扶桑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 爲了人類早婚第九百九十三章 不怕死的皇帝不是一個好皇帝第四百零七章 快看啊,僞唐官員投降了!第二千一十章 一點也不帝國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雙輪自行車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楊成的推銷之旅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女人多也是很煩的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棱堡皇宮第八百零九章 陳立夫心累第二千一百三十三章 商務車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瀝青公路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南金熱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奇葩的全球貿易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半個大唐人喬恩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成爲了香饃饃的東北戰役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戰艦大型化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遲則生變第九章 洞房花燭夜裡的鮮血第二千二十二章 文明的曙光:火炮第八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衝鋒第四百零四章 不服就殺第四百三十三章 爾等,皆可殺(爆發求月票)第四百零九章 烏合之衆(第三更求訂閱)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中亞設省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韃靼定都歐洲第二千一十六章 設備到港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突圍或死守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