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印度泊木州

bookmark

不要問爲什麼用‘輛’作爲單位,這都是戰車了,可不就是一輛兩輛這麼稱呼嘛。

陸軍設計的一等海上戰車,排水量達到了兩千多噸,二等海上戰車嘛,排水量在一千多噸,說白了這玩意其實就是陸軍版的巡洋艦、護衛艦。

陸軍說是自行設計,但實際上也是拿着造船廠給出的方案隨便改了改就下訂單了。

只不過也就只有一個海上護航師而已,因爲當初陸軍是偷偷搞的,經費支出什麼都是用蒸汽戰車的名義,海軍那邊還以爲陸軍真傻了去搞幾千噸的蒸汽戰車呢,但是沒有想到,一個不留神陸軍就是搞出了這麼六艘所謂的海上戰車來。

結果就是直接吵到了聖天子李軒面前,李軒呢,也是不願意看見陸軍不務正業搞什麼海軍,但是卻是又要維持陸海軍的關係,所以是不可能把陸軍的手給真的斬斷的。

所以來了一個下不爲例。

於是乎,陸軍後續不能繼續建造海上戰車了,但是現有的六艘卻是得以保留,而且擁有了一對一更新的權限,等這些戰艦老舊了後,陸軍是能夠一對一用新戰艦進行更新的。

所以大唐陸軍嚴格上來說是,它是有遠洋戰鬥以及護航能力的。

就是戰艦,不對,應該說海上戰車少了點,只有六艘。

因此顧真說不需要海軍護航,自然是沒錯。

不過也只是這麼一想而已,陸軍自然是不可能真的把第二海上護航師給真派出來。

有那麼幾艘船,放在本土預防萬一也就夠了。

真派到海外領地和海軍搶作戰任務,搶戰功,保不準海軍那邊有人一腦熱,就會拉出一票戰艦來把這個海上護航師給滅了。

反正是在茫茫大海上,海軍真要滅了這個海上護航師估計陸軍都不知出了什麼事呢。

此外,最近幾年陸軍還一直在和海軍那邊談判,試圖把海軍裡的內河炮艦都收到陸軍手裡來,也是不需要給太過刺激海軍那邊。

不過內河戰艦這一塊海軍可不會輕易讓步。

說什麼內河艦隊乃是大唐海軍的起家部隊,大唐海軍擁有悠久的內河艦隊歷史,內河艦隊和遠洋艦隊一起纔是完整的大唐海軍,缺一不可。

不過陸軍說,這些內河炮艦玩的都是支援地面部隊作戰,而他們陸軍纔是地面作戰的主體,把這些內河炮艦劃歸海軍更加方便指揮、管理。

不過這事已經是吵了二十幾年了,海軍一直都是不肯放手。

最後陸軍沒辦法,只能是自己從頭開始幹起,陸續組建了多支陸軍江防部隊。

同樣不是什麼艦隊的稱呼,而是稱之爲江防團、江防師,比如駐防在九江,順帶掌控鄱陽湖、湘江的江防第三師,比如駐防黃河中上游段,深入河套地區的江防第五師,又比如駐防巴爾喀什湖以及中亞、土密省等地區河流的江防第六師。

林林總總加起來,陸軍目前一共擁有八個江防師又十三個獨立江防團,擁有各噸位的內河戰艦約將近兩百艘,只是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屬於百噸以下的小船。

而且陸軍玩戰艦畢竟是不夠專業,所以這些江防部隊的內河戰艦哪怕是在日常使用上都會經常出現問題,但即便是這樣,如今陸軍那邊不到萬不得已,都絕對不會請海軍的內河艦隊幫忙提供炮火支援什麼韃靼。

陸軍今年爲什麼非要搞第二次印度遠征啊,還不是因爲半年印度前線的部分部隊犯傻,吃了敗仗不說,竟然還依靠海軍才逃出來一百多人,搞個陸軍高層在海軍面前丟了面子。

已經退役的郝柏年就此事私底下對友人抱怨過:這破事能讓海軍笑上十年!

這丟了面子不找回來怎麼行,這纔有了第二次印度遠征。

和陸軍力求自主更生一樣,海軍在海外如果要搞什麼動作的話,比如說打個摩洛哥什麼的,人家海軍一般會自己動手,畢竟海軍是有陸戰隊,就是兵力少了點,戰鬥力對比陸軍差了點,但是海軍寧願在必要的時候抽調戰艦上的水手和炮兵上岸作戰,也不願意請邊上的陸軍來幫忙。

總之陸海軍雙方都是寧死不屈!

這一次第二次印度遠征,倒不是陸軍一家的行動,雖然說這事一開始是陸軍提出來的,不過海軍那邊也是想要趁機插一腳,刷一刷存在感。

畢竟海軍一直都是支持向海外擴張的,只要是走海路的擴張,那麼自然是離不開他們海軍了。

海軍很樂意讓陸軍那邊分出一部分精力來投入海外擴張的,而不是悶頭在中亞和韃靼人死磕。

在中亞作戰,實在是沒他們海軍什麼事啊。

因此,這纔在聖天子的主持下,由聯合作戰司令部策劃了這一次戰役,陸海軍相互配合作戰,陸軍負責地面作戰,海軍負責沿海炮火支援、海上護航,維持補給線等任務。

顧真陸軍少將和他的第十八師並沒有在錫蘭島待多久,十天後就是再一次啓程前往泊木,同時出發的還有海軍的一個陸戰團。

很明顯,海軍這是準備去搶戰功了。

龐大的運輸艦隊再一次起航,隨後抵達了果阿,稍微補給後繼續北上,一直抵達了泊木。

泊木州,之前葡萄牙人稱之爲博姆·巴伊阿,意爲美麗的海灣,後世人稱之爲孟買。

大唐佔據此地後,根據葡萄牙人取的名字,取其音譯名爲‘泊木’,後隨着地盤的擴大,升級爲州。

泊木州乃是大唐帝國在印度這個半島大陸上最爲重要的海外領地之一,也是大唐帝國在印度西部地區的戰略支撐點。

大唐帝國在印度的海外領地已經有大小三十多快,包含了印度半島上相當大片的沿海地帶,其中規模最大,發展的最好的乃是戈河州,戈河州的面積已經是達到了大約十萬平方公里,已經是相當於本土廣東的一半大小了。

不過人口卻是不多,只有二十多萬人口。

畢竟海外移民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而大唐帝國又是向全球海外領地進行移民,最近幾年的移民重點乃是美洲地區,對印度等地區的移民都是讓民衆自己去,移民屯墾司雖然會有所補貼,但是補貼不算多。

只有二十多萬人口分攤在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然是顯得人少地廣。

除了戈河州外,第二大戰略要地自然就是錫蘭島了,自從佔據了錫蘭島後,大唐帝國對此地相當重視,甚至比對戈河州都要更重視,從佔領之後就是推動了全島本土化,把當地很多剩下的土著一股腦運往了海峽對面的印度半島上。

如今全島上只有大唐人了,只是人數依舊不多,總人數大約也就八萬多人而已,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陸海軍將士以及他們的家屬,此外就是爲軍方服務,比如說爲海軍戰艦提供維護服務的工作人員以及他們的家屬了。

再過來一部分就是商人以及他們的家屬了,還有一部分是途徑的商人

純粹的農業移民的話,其實並不多,只有三四萬人而已。

戈河州、錫蘭島之外,排在第三的就是這個泊木州了,再過來則是吉大州、果阿州等地方。

其中的泊木州,一開始乃是葡萄牙人的地盤,唐葡印度洋戰役之後,大唐全盤接受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洋沿岸各地的殖民地,泊木也是位於其中。

而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泊木,後世的孟買,如今還是一片由七個和大陸距離非常近的島嶼所組成的小羣島呢。

其本身並不和印度半島大陸相連,需要橋樑或者船隻通行。

泊木城或者說泊木港,實際上就是一片小羣島,不過整個泊木州的話,卻是又是屬於比較大的地方了。

大唐在海外開闢領地,從來都不會裹足不前的,佔領一個港口後就會向周邊不斷的探索,然後建立移民城鎮,開發土地。

如今的泊木州已經是周邊大約數十公里範圍的地方,生活居住着大約五萬人的帝國子民。

同時此地還是印度第一軍的司令部所在,該州有大約一萬名駐軍。

葛成斌他們隨同艦隊,一起護送運輸艦隊抵達泊木港的時候,葛成斌上校也終於是鬆了一口氣。

雖然抵達錫蘭島後,他和科倫坡號一起,被派遣到第四十三分艦隊裡,但是第四十三分艦隊卻又是這一次海軍配合陸軍行動的主力艦隊,所以他又得率領科倫坡號繼續執行護航任務,並來到了泊木港。

成功抵達泊木港,這也就意味着從本土開始,一直到現在的護航任務總算是結束了。

不僅僅是葛成斌上校放鬆,他的下屬們也是也是一臉笑嘻嘻的模樣,三五成羣討論着上岸後該去那裡。

上岸大吃大喝一頓是必須的。

去青色小樓去聽歌小曲,欣賞欣賞異域風情也是情理之中。

看着屬下們的模樣,葛成斌上校面帶微笑:士氣還不錯!

第六百八十六章 關係通天的孫老頭第一百五十七章 竟然敢跟老夫狂!第兩百三十五章 佔地盤收保護費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暫住民的榜樣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子爵世子的戰鬥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才子逛青樓被抓姦啦!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大唐電報公司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更符合國情的皇權集中制第五百四十四章 天下震動正德氣暈第五百零五章 橫掃廣西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異樣目光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步球職業聯賽第四百三十七章 升官都不要,你想要幹嘛?第五十一章 珠兒望風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大唐帝國的真正危機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步三回頭的明軍第四百七十四章 陳屠夫打炮遲到的封推感言第八百五十八章 俞大猷被俘第二千一百六十一章 破產的大唐地方衙門第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等強軍第二千四十六章 沒啥可追求的聖天子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去草原看風景第二千五十章 扁平化發展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下老二:明軍第二千一百四十章 激進的陳立夫第二千一百六十九章 領土太多也是個麻煩事第七百三十五章 吾之君父,非爾之君父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糧新思路第九百二十三章 帝國全球戰略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天子看望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 南洋大移民第二千八十五章 打不如買第四百八十章 唐賊滿萬不可敵第八百一十七章 海軍也要開疆擴土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 擔憂的北方武器公司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大唐電報公司第二千九十四章 煤炭戰爭下的英格蘭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陳立夫被參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不擅長外交的大唐:能打就 不逼逼第二千四十章 英格蘭的眼淚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錢祧裡的危機第五百九十八章 渡海登島部隊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槍聲依舊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流口水的左成生第一千零四十章 工商業大爆炸第四百三十七章 升官都不要,你想要幹嘛?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御覽第一百六十四章 鮮血中的白蓮花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聖駕返京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西海貿易公司分裂第一百七十八章 規模浩大的戰役!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農民子弟的掙扎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混亂的水面力量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戰列艦不如小炮艇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北方鐵路通車第兩百零八章 擅自攻城第九百九十五章 朕心甚慰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一夜爆富的韃靼人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鐵路大躍進第四百五十章 李軒是一個好人第兩百三十章 都不按照套路出牌第一千九百二十章 繼承歐洲第二千一百六十八章 九大事務衙門第二千七十八章 煤炭戰爭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大一點再大一點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招人難?用錢砸啊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欽賜皇家教授學士第八百二十四章 大唐士紳格德斯第一千九百四十二章 煤氣機掀開的內燃機時代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欽賜皇家教授學士第七百一十四章 慧塵公主長大了第二十一章 國運之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販私鹽你也得交稅!第四百六十四章 找誰都沒用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流口水的左成生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呂振江赴北海第五百六十二章 淡定的陳科橋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膽大包天的華亭縣第二十八章 危機依舊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跨行造船的馮氏公司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風流才子陳立夫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董錢坤在非洲第四百五十八章 圍點打援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何父在庫裡第兩百五十三章 搶佔瀾江渡口第兩百一十七章 壯烈而體面的死法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爭論和妥協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橫掃半島第九十章 蔡二虎的自信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千米海戰第九百五十八章 陳家到底有多少錢第兩百零五章 恐慌的明軍第六百五十八章 不要臉的僞唐官員(求月票)第二千九十二章 煤油能消毒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大唐帝國的技術封鎖第六百九十章 攻敵所必救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 三年白頭第五百二十七章 皇家軍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