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激進或保守

陳立夫的農業稅改革方案正式提交之後,聖天子又態度模糊,來了一個留中不發,這就很自然引起了爭論。

因爲大家都是能夠看的出來聖天子留中不發的用意。

他既不反對也不同意,或者說,聖天子需要看看情況再說,如果可行的話就施行,如果不可行的話就當沒看見。

接下來也就意味着到了角力的時候。

不過這一次,軍方的將領們卻是不約而同的沉默了!

爲啥?

因爲陳立夫搞的這一次農業稅詳細改革方案裡,把貴族封地剔除了出去。

或者說不是剔除了出去,而是採取了一個靈活方案,那就是隻針對帝國本土,但是不針對海外領地。

而貴族們的封地都是在海外領地,哪怕是東北省等偏僻的本土地區都是沒有貴族封地的。

陳立夫的這一手,瞬間就是把軍方給分化了。

軍方在這些內政事務的態度一直都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隻要不損害軍方的利益,那麼他們就不會去管其他事務。

這插手的多了,很容易惹上一身麻煩,搞不好就會被聖天子盯上,進而倒黴。

畢竟軍政分離是帝國長期施行的國策。

沒有了軍方的反對,那麼剩下的反對勢力也就不成氣候了。

如今本土內還擁有大量土地的,基本都是前明遺留下來的傳統士紳地主階層,而且還是食古不化的老頑固,死活都要抱着一大堆的土地不放手的那些人。

很不巧,陳立夫就是這階層出身的人!

說白了,這一次陳立夫揮起的刀子,砍向的不是其他人,而是他自己。

至於帝國內的其他權貴們,大多都是和傳統士紳地主沒啥關係的。

即便是有少數人反對,但是隻要軍方不反對,新生代的利益階層也不反對,那麼就沒人能夠阻擋陳立夫搞這個農業稅改革。

不用幾天,風向就是很明瞭了,反對的聲音都是被陳立夫一一化解,雖然說其他的值班大臣對陳立夫都是沒有什麼好感,但是陳立夫自己就是值班大臣呢,其政治部影響力是巨大的。

李軒也是樂於見成,能夠進一步粉碎本土地區的土地兼併,對於帝國而言自然是好事。

三天後,李軒正式在小朝會上把這份農業稅改革方案拿出來討論,最後雖然有不少的反對聲音,但是最後李軒還是批准了這一改革方案。

但是衆人都是清楚,農業稅的改革只是一個開始而已,甚至只是一個前奏而已。

最關鍵的最低工資以及限定工作時長才是衆人關注的重點。

而對於這兩項事務,軍方再一次的早早掛出了避戰牌。

反正這些和他們軍方沒啥關係,他們才懶得管這些事呢,更何況他們還和陳立夫達成了私底下的協議。

陳立夫將會支持陸軍展開新一輪的西征。

自從拿下海東省後,陸軍那邊一直就是準備着西征,奈何距離實在過遠,耗費太大,而內閣方面又不肯增加戰費,導致陸軍方面一直都是湊不出來足夠的戰爭費用,用以開始第三輪西征。

這一次陳立夫支持陸軍西征,同時也是支持海軍很在乎的海外擴張政策。

用這種支持,他換來了軍方的置身事外。

但是其他人可就沒這麼好糊弄了。

這兩種改革,影響可是深大的,會極大的影響到新權貴們的利益,因爲這勢必會增加製造業的成本,從而導致商品價格增加。

至於說增加了成本還會讓商品保持原價,人家企業主又不是做慈善的,一個個都是吃肉不吐骨頭的貪婪傢伙。

他們纔不會主動讓利呢。

增加的成本,最後肯定是會反映到市場上來。

這樣就可能導致部分行業的動盪。

長遠看肯定是有利的,但是短期內可能造成一定的動盪。

這也是李軒覺得陳立夫是個激進改革派的緣故。

沒有人比李軒更加清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了,提高福利待遇是必須的,但是李軒之所以一直沒有搞這些,就是知道工業發展的時間還不算太長,現在貿然去搞這些,很容易搞出大麻煩來。

搞是肯定要搞的,問題在於什麼時候搞!

實際上,這不僅僅是李軒自己的想法,也是謝一衛、賈文柏等人的想法。

他們的分歧在於,什麼時候搞,搞到什麼程度。

而陳立夫的意見是現在就搞,至於什麼程度嘛。

陳立夫認爲應該十小時工作制,按月給四天帶薪假期,額外加班要給雙倍加班費。

而最低工資標準,則是參照當地的平均收入去制定,並且把女工和童工也是納入其中。

因爲現在很多企業爲了節省人工成本,他們都不願意去僱傭一個成年青壯,反而去僱傭女工甚至童工,因爲女童和童工的薪資非常低。

但是這樣其實會帶來一個同樣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如果限定了最低標準,那麼企業更加會傾向於僱傭青壯,不再僱傭女工以及童工。

那麼問題來了,人家女工和童工也是要過生活的,以前工資低好歹還能活下去,現在連工作機會都沒有了,那吃什麼?

很多普通家庭,單單依靠一個成年男性青壯的薪資,其實是無法養活一家老小的,如果妻子以及半大的孩子不出去工作,那麼一家人就得餓肚子。

這些事李軒很清楚,他也知道問題在那裡,無非就是收入太低,食物花銷太大而已。

然而,這年頭的糧食產量低,成本高,這糧食價格自然也就低不到那裡去,降價的話工人能活了,但是農民又得餓死!

最後怎麼辦?

解決方法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提高民衆的普遍收入,而且提高的幅度要很大。

根據目前帝國本土的物價,尤其是食物的物價水準,一個標準的五口之家,家庭月收入必須達到十元以上才能夠維持最基本的生活。

然而目前大唐的一個普通青壯勞動力,比如說松江府地區的普通工人,其月薪普遍只有三到四元元左右。

如果一個五口之家只有一個男性勞動力工作的話,他是養不活一整個家的,想要養活其收入必須翻倍甚至更多,必須達到十元以上。

哪怕是夫妻一起工作,平均收入也要達到五元以上,而這依舊將會比現有的薪資水準上漲百分之二十以上。

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用不起的後裝炮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誰說太子就一定能笑到最後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開啓大航海時代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打掉韃靼人的囂張氣焰第七百九十三章 皇宮必須高端大氣上檔次第三百八十一章 這又是一場傾國之戰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現代戰場教學第七百五十七章 口徑大就是正義第六百五十四章 恐慌的明文武官員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消失的糧商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要誅他九族第三百三十九章 統治核心第一百五十章 禍在於天第五百九十五章 擴旅爲師第一千零七十章 舉白旗投降的子島氏第三百四十九章 兵分兩路第八百一十九章 水米之鄉,養人第二千五十二章 認同感以及貨車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怎麼體現逼格?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進京不易第九百零八章 大唐沒有國界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康長寧的大器晚成之路第六百九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五百三十二章 本王有錢,很多錢第四百六十九章 懷遠岑家第七百四十九章 使團覲見(第六更求月票)第五百七十七章 超級無敵大將軍炮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陳立夫自救第八百六十一章 新老交替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錫蘭本土化第六百七十六章 恐慌的明軍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洪水危機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頭強勁的張嶽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 蘇伊士小規模武裝衝突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南洋大遷移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聯合國海盜軍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席捲全國的工業化浪潮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應易康去扶桑第三百八十五章 給老子開炮!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風波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騎兵殺出長城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其實明軍也是很牛逼的第四十三章 御前辯論第十五章 董芸芸病重第四百一十八章 不能再打下去了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皇家科學院院士第九百二十九章 換不到馬匹就去搶啊!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史無前例的遠征第七百六十八章 秦志福跑部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倒黴的第五十七團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打工哪有當老闆好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 舉國工程第五百二十五章 東進北上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貴族封地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蒸汽機廠商的戰爭第二千四十章 英格蘭的眼淚第八百八十三章 這絕對不可能第二千四十九章 有錢了才能玩步球第三百一十章 全軍衝鋒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建設浪潮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韃靼定都歐洲第一百四十三章 龍華鎮依舊在堅守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雷霆出兵第二千四十一章 大唐人的無視第七十三章 大唐前驅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米尼步槍初登場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 環球海底電纜通訊工程第一百一十五章 美女的特殊'待遇'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揚帆美洲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無用功第兩百五十六章 老兵的保命絕招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龐大的西海艦隊第二千二十八章 御書房生態第六百一十章 軍械產量大躍進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身價暴漲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不是不能管只是懶得管第九百五十八章 陳家到底有多少錢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沒人種地吃什麼?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大唐從不干涉土著內政第一百八十九章 僞唐賊軍殺過來了第兩百三十七章 擴軍擴軍!第四百九十章 捷報南來第三十二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內需導向經濟第一百五十五章 老子是老子還是老子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炮轟巴庫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可用不可留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汽車元年第六百二十七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五百二十九章 從不退縮的稅務稽查隊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 我們海軍也是要臉的第九百五十二章 陳立夫的軟禁生涯第四十六章 假戲真做第八百三十六章 新稅收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 擔憂的北方武器公司第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等強軍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七十萬大軍第一百八十五章 穿越來的軍閥第四百七十一章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他陳立夫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