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大唐從不干涉土著內政

bookmark

根據大唐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達成的協議,奧斯曼帝國將會把上述地區的大量人口遷移回去,以充實他們人口數量。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回到奧斯曼帝國的,但是人家奧斯曼帝國的人也不是吃素的,說了帶當地土著一起走,自然就會帶着當地的土著一起走。

人口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對於奧斯曼帝國來說同樣也不例外。

這些人可以種田,可以把青壯弄出來派上戰場和韃靼人打仗,不管怎麼樣,這些人都是有用的。

埃及以及西亞地區的土著遷移工作,具體怎麼搞,哪是奧斯曼帝國的事,和大唐人沒啥關係。

大唐人也懶得理。

不過這些也只侷限於奧斯曼人自己控制的地區,實際上很多地方奧斯曼人也只是控制了部分城市地區而已,大片地方他們也是沒能實際控制了。

尤其很多荒漠上的部落,奧斯曼人一直都沒去管過。

但是大唐不能不管!

既然這地方都到了大唐人的手中,對於當地土著也不能不聞不問,當紅海事務衙門的幾個殖民地官員走訪了一遍其他地區後。

看着那些部落土著天天吹風沙啃沙子,實在是於心不忍,當即上了報告,請求上級給這些土著們尋找一個更好的地方生活。

爲此,上級官員很快就答應了,並迅速做出了相關的行動。

不快不行啊,帝國移民屯墾司組織的第一批官方移民很快就要到了,而紅海事務衙門以及下屬各州縣的衙門的官員們還有蘇伊士運河公司的工作人員都已經是抵達展開工作了。

等大片移民抵達後,總不能讓新到的移民和土著混合生活在一起吧。

這可是要犯錯誤的,而且還是極大的政治錯誤。

政治對手分分鐘就能給董立羣扣上了一個動搖本土化的帽子。

所以必須在大批移民抵達之前把那些土著給安排好了。

爲此,當地的官員們請求了軍方的配合,開始大範圍組織移民!

爲了讓這些土著們以後有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帝國方面將會非常人道的把他們免費遷移到非洲中部地區和南洋十二國以及當地非洲土著一起生活。

至於他們和南洋十二國以及非洲土著怎麼相處,那就是這些土著的事了,大唐帝國向來奉行不干涉土著內務的原則。

因爲土著內部那些屁大點的事,大唐內部尤其是帝國高層實在是懶得關注。

有關注土著內部的時間,還不如討論宵夜吃啥呢。

不過基於南洋十二國最近這幾年在非洲中部地區的行事來看,估計南洋十二國會給予這些新鄰居們最熱烈的槍炮聲以作歡迎。

這些,就不是大唐人所關心的,大唐人只負責把那些土著送走,並給他們找一塊地方安身立命,後續就得靠他們自己了。

總不能指望着大唐當這些土著的保姆,一把屎一把尿的養着他們吧。

在奧斯曼人遷移了幾百萬人後,剩下的大概一百來萬人,大唐計劃着一股腦送到非洲去。

接下來他們的工作重心將會全面轉到接受並安頓移民上來。

至於運河開發,那是蘇伊士運河公司的事,和他們地方官員雖然也有關係,但是關係時間上也不大。

這種超大規模的工程,表面上是一個運河公司負責,但實際上是帝國直接把控,最直接的就是軍方都會直接掌控,所以紅海事務衙門的地方官員們,也是不太注重這個什麼運河建設,因爲這事,他們無法插手。

他們更在乎的還是想要在一定的時期弄來幾十萬帝國移民。

這樣才能不管未來怎麼變,都足以確保很長一段時間內整個運河區域處於華夏人的掌控之中。

嗯,只侷限於華夏人掌控,而不是什麼帝國掌控。

因爲李軒也不知道帝國啥時候就崩潰分裂了。

但就算是帝國崩潰了,到時候分散世界各地的華夏人依舊將會掌控地球上最爲重要的戰略要道,最爲富饒的土地,以確保華夏人的繁衍生存。

因爲聖天子李軒對紅海地區的重視,帝國的臣子們自然也是重視了起來。

這些能夠爬起來的重臣也都不傻,儘管他們一個個都認爲紅海地區除了沙子還是沙子,沒啥經濟上的價值,但是僅僅是一條運河那就足夠了。

尤其是軍方那邊,不管是陸軍還是海軍都是在極力推動蘇伊士運河的建設工作,並支持把整個運河區域軍事基地化。

就和錫蘭島以及巴拿馬運河區一樣。

以確保帝國的軍事力量在全球範圍內的有效延伸。

在這種情況下,紅海事務衙門的督辦人選就很重要了。

這個督辦,和大唐帝國在其他地區的督辦一樣,是一個差遣,稱之爲“督辦紅海民政事務大臣”,以後民間將會稱之爲紅海大臣。

就和美洲大臣、南洋大臣、印度大臣、非洲大臣一樣。

這樣的重要職務,自然是需要挑選一名得力的干將。

對於該職務的人員,李軒親自挑選,最後選擇了外務部西亞司司長董立羣擔任紅海事務督辦大臣,其行政級別照比其他部分地區的事務衙門,督辦爲從二品。

同時授予翰林院侍講的虛銜。

給外派的地方文官一把手配屬虛銜,這已經是大唐帝國近年來的慣例了,不過這玩意算是榮譽性質,沒什麼實際意義。

掛着翰林院侍講加銜的大唐官員,多了不敢說,但是幾十個還是有的……

早些年還會給部分地方重臣配屬督察院的虛職,但是後來考慮到督察院的獨立性,最後是取消了督察院的虛職,部分中高級官員會加翰林院的虛職。

算是給一種天子近臣的榮譽吧,沒啥實際意義,基本每一個省道的一把手都會有這麼一個翰林院的加銜。

所以加銜無法體現大唐文官真正的政治地位。

甚至很多時候,品級也是無法體現他們的政治地位。

四品甚至五品的官員,其實際權勢碾壓巡撫、司長的多去了。

真正能夠體現大唐官員們政治地位的還是他們的實際事務,這纔是唯一衡量他們權勢高低的標準。

第二千一百一十章 以備大變第一百九十七章 好大一口黑鍋第一百八十八章 說五分鐘就五分鐘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鉅艦時代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產能過剩第五百五十五章 喜迎大明王師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穩賺不賠的買賣第四百二十一章 關本官屁事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大唐最尖端的科技產品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黃河改道計劃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七十萬大軍第八百九十六章 超級大鐵路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悲催的參謀長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沒人種地吃什麼?第七百七十八章 人心惶惶的金陵城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鉅艦時代第四十七章 斬李軒者,賞銀千兩第兩百七十章 三千虎賁渡瀾江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春景的擔憂第三百零七章 一敗萬劫不復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坐穩扶好,老子要飆船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冒險方案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競爭不過你就打啊第一千零六十章 兵發扶桑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即將迎來汽車時代第八百六十章 出人意料的晉升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電池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內河拖船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第二更)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繁華背後的危機第兩百七十一章 最關鍵的時刻第二千四十五章 無法理解的愛德華第二千九十九章 大膽國賊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大唐的軍火販子們第七百六十章 壓倒性的大捷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雷霆出兵第四十七章 斬李軒者,賞銀千兩第三百三十章 投降也不叫我第一百八十五章 穿越來的軍閥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 丹麥羣島第九百六十七章 包圍殲滅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鳴金收兵第七百三十九章 蒸汽機第五十六章 願爲陛下效死第二千一百六十八章 九大事務衙門第一百五十九章 戰爭機器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有錢算個屁第兩百五十八章 太后娘娘威武第六百三十六章 越粗越好,越長越好(第三更求月票)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陸軍最昂貴的花瓶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燒了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貴族封地第二千一百三十一章 馮氏汽車的野望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會試分考點第兩百六十章 插上翅膀的明軍第六百八十九章 憑本事借的錢爲什麼要還?第五百五十八章 這下麻煩大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等什麼,撤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朝廷重臣的羣毆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讀書人講究的是風雅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傻眼的陳立夫第兩百八十八 官軍復正泰李逆身死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異樣目光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土著國家不算他國第七十一章 公侯王爵皆可賜第五百一十九章 沈希儀的反攻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任重而道遠的大唐專利局第三百二十四章 沉默的宋志文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貴族的戰爭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五百零六章 堅守到最後一刻的武宣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除非我們陸軍死絕了第一百零六章 湛藍無雲的天空第三百二十八章 兵臨興泉第二章 殿下,不可自爆啊!第二千一百三十八章 陳立夫的野心第二千一百三十二章 硬實力抄襲第七十一章 公侯王爵皆可賜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許開炮,那都是戰利品第二十章 御駕親征第二千一百二十三章 慘烈的價格廝殺戰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責任和榮幸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軒是個神經病第九百二十五章 決戰、護航、巡邏第二千二十五章 大唐優良傳統:罰款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黃河改道計劃第兩百九十一章 屈服和反抗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上海研究院第一百二十一章 戰場上的小胖龍(求訂閱求月票)第兩百零二章 終於要打縣城了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 翰統鷹犬在美洲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沒見過世面的土著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南洋上的棱堡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愛國商人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我們的鏡子爆炸了……第二千一百七十四章 急迫的陳立夫第兩百二十章 不讓走就屠城第六百六十七章 朝報刊行天下震動第四百六十六章 舉旗誓師伐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