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十三章 穩住基本盤

bookmark

“我早就說過,一千臺的備貨不夠,哪怕是前期,至少也得五千臺的備貨,要不然的話,根本無法滿足市場的龐大需求!”

“這可是北美七省,地廣人稀,家家戶戶都有上百畝甚至數百畝土地的,一些家裡人口多的家庭,甚至都有上千畝土地,他們對蒸汽拖拉機的需求是龐大無比的!”

“尤其是那些家裡有數百畝甚至上千畝土地的家庭,對於他們來說,蒸汽拖拉機是必須的!”

“就算是其他土地少一些的家庭,他們完全也可以合夥經營他們的農場,所以購買一臺蒸汽拖拉機也是很正常的!”

這年輕人的話卻是引起了他人的不滿!

說得好像誰不知道北美七省市場潛力巨大一樣,但是你說備貨五千臺就五千臺啊。

這裡頭得積壓多少資金!

哪怕不說錢,你以爲蒸汽機拖拉機是大白菜啊,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帝國本土的那些蒸汽拖拉機廠商,一年的產量就那麼點,而且這些產量基本都是預計供應本土市場的。

本土地區的東北、中亞等很多地方也是地廣人稀的,也是和北美洲這邊一樣,早年採用的是馬耕,現在則是逐步轉化爲機械化耕種。

僅僅是本土地區,就能夠把現有的蒸汽拖拉機產能全部消耗掉。

再者,帝國的經濟發展計劃,又不是隻針對北美一個地方,而是針對全球所有的海外領地,獲准銷售使用農業機械的地區可不少。

除了北美七省外,還有南美部分地區,同時之前就局部本土化的南非地區,印度戈河州、泊木州。

他們永來機械貿易公司,能夠從其他地區的機械貿易公司手裡搶過來這一千臺的份額就很不錯了。

想要再多,價錢都不行!

因爲經濟發展計劃那是帝國戰略,現有的蒸汽拖拉機產量有限的情況下,爲了讓每一個地方都能感受到來自金陵方面的善政,來自聖天子的皇恩浩蕩。

這產量可都是按地方分配的!

本土多少,北美七省多少,南非多少,印度地區多少,那都是高層討論後定下來的。

他們永來機械貿易公司有個屁的發言權,上頭給多少的配額,他們就只能賣多少。

“唉,現在也沒辦法了,現在的貨源就這麼點,回頭我們研究研究,看看這七個省怎麼分,唉這事不好做啊,一個搞不好就是得罪人!”

這蒸汽拖拉機等農業機械的份額不夠,永來機械貿易公司也是沒有辦法。

他們本來就是政策性的公司,任務也不是賺多少錢,而是爲了經濟一體化服務,既然讓農民們得到農業機械設備,也得防止這些農業機械流失。

尤其是避免流失到土著手中。

那些韃靼人可是滿腦子都是想要通過各種渠道得到帝國的各類機械產品,尤其是蒸汽機這東西。

所以,這銷售到海外省份的每一臺機械設備,尤其是有蒸汽機的機械設備,每一臺都是得單獨編號記錄跟蹤。

農戶購買後怎麼用他們管不着,直接轉讓給其他農戶他們也不管,但是這蒸汽拖拉機卻是不能消失,農戶之間的轉讓必須要備案記錄。

監管這些農業機械設備,尤其是上面的那一臺臺蒸汽機,這纔是永來公司的主要任務。

而這,也是爲什麼只能由國企部全資控股的貿易公司來做這事的緣故,民營資本可沒這個資格。

儘管限制多多,但是好說好歹,這北美七省的農場主們,總算是可以購買蒸汽拖拉機了,不少人下了訂單後,已經是盤算着今年具體該怎麼擴大種植面積,該種什麼了。

這種出來了也不用擔心賣不出去,實在不行,直接賣給大唐糧食總公司啊!

大唐糧食總公司美洲公司,已經是通過大唐朝報美洲版發佈了本年度的糧食價格銷售以及收購指導價,價格基本上和去年持平。

儘管大唐糧食總公司的糧食收購價,一向來都是比市場價格略低,賣給他們似乎要吃點虧,但是你要知道大唐糧食總公司的收購,那可是有多少要多少。

前幾年新南州的小麥大豐收,當地很多農民都擔心小麥價格會暴跌,但是大唐糧食總公司美洲公司依舊敞開了收購,價格依舊和去年持平。

這種事,在大唐各地經常發生,甭管是豐收了還是歉收了,大唐糧食總公司總是會站在最前面。

豐收了就敞開了收購。

歉收了就敞開了出售。

當時的糧食價格絕對不會因爲豐收而暴跌,歉收而暴漲,永遠都是維持在一個正常的合理水平。

當然了,大唐糧食總公司這麼幹,其實也不會虧本,哪怕是部分虧本了,但是大部分也不會虧本,少數還有得賺。

比如美洲這邊的糧食,他們收購後一般都是直接通過萬噸貨輪運回本土去了。

這運回本土去後,因爲兩地的糧食價格差距有些大,哪怕是加上運費,大唐糧食總公司也不會虧損,往往還會小賺一筆。

好吧,其實對於動不動就得投入數十萬資金,折騰大半年只賺了幾千唐元的商業活動,如果是對於純粹的商業行爲而言是虧大了。

但是大唐糧食總公司它就不是商業公司啊,這公司可是正兒八經的行政機構……

能穩住糧價,同時不虧損,對於他們而言就是成功了。

有大唐糧食總公司在,大唐的農民們,基本不用擔心種出來的糧食沒人要。

以前呢,是有心無力,種不了那麼多,同時交通比較困難,尤其是河運不通的地方,依靠馬車運輸成本高昂無比。

但是現在,美洲鐵路計劃也是開始施行了,除了美洲大鐵路這條大動脈外,還預計會在東部沿海的部分人口密集的地區建設部分支線鐵路。

反正這些地方都是平原,修鐵路方便的很。

鐵路有了,再加上原來的運河運輸體系,這就讓運輸成本降低下來了不少。

放開鐵路限制,放開農業機械設備的限制,僅僅是這兩項,就已經是足以拉攏美洲移民的心。

普通人是不會關注這麼多的,他們只關注自己的利益,而對於絕大部分美洲人口而言,他們的利益就是農業利益。

只要讓他們的農產品賣得出去,賣得出去高價,那麼他們就會支持金陵方面。

反之,他們就會跟在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後頭吶喊什麼美洲本土化之類的。

穩住海外移民裡的農民羣體,並大量進口海外農產品,這是經濟發展計劃裡的一大核心政策。

因爲這也是經濟一體化裡的核心目標,那就是把海外領地的絕大部分農民羣體,和帝國本土綁定起來。

海外領地那麼多的糧食產量,他們自己可消化不了,只能是供應本土市場的。

一旦失去了本土市場,海外領地的農場主經濟體系分分鐘就得崩潰。

而這,也就是經濟一體化的本質了。

讓他們從此以來離不開本土!

不會從感情上的,而是從利益上!

如果說農業是穩住了海外領地的基本盤,那麼後續的礦產開發、商貿以及其他諸多行業的放開限制,那就是用來穩住海外領地的士紳羣體了。

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海軍博物館第三百六十四章 破城而入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上海研究院第二千一百八十四章 雙贏的好事第三百四十二章 驚恐的董家第一千零九章 要這麼多銀子幹嘛?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過渡性金本位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當皇帝很危險第三百七十一章 宋志文仰天狂笑第一百三十八章 跑着跑着就不見了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用槍炮的韃靼人很可怕第三百四十七章 那裡有大海第二千九十九章 大膽國賊第七百七十二章 郎有情妾有意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掌控直布羅陀海峽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後再說第五百六十一章 以逸待勞第五百二十七章 皇家軍醫院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一億兩財政支出預算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震驚的宋丸子第三百九十七章 光環耀眼的聖君(爆發求訂閱)第五百六十九章 本官要補個覺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扶持英格蘭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不甘寂寞的海軍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大唐帝國教坊處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陳立夫的奏章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平西南入遼東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請不要懷疑我們大唐的實力第一千八百章 英勇的南越王室衛隊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 紅海事務衙門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將風範第九百零七章 大唐稅部就是這麼牛逼!第五百一十七章 王師勝利在望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姚亮親至第兩百三十六章 老鄉開門,我們是大唐王師第九百八十四章 吞併,那只是順帶的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比海軍還值錢的大唐西洋公司第七百一十七章 皇權的空前集中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南洋大冊封第六十七章 非戰之罪第九百四十章 老子就是比你更牛逼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哦,我明白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恐慌的明文武官員第兩百九十三章 萬里長征第一百三十八章 跑着跑着就不見了第二千八十七章 不打仗就不用彈藥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唐屬印度戈河州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天子號召:工業化 (第四章)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衝突和矛盾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汽油機原型機第一百六十四章 鮮血中的白蓮花第兩百四十九章 彪悍的慧塵公主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就算死也要死在大明的土地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唐的繼承人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大唐騎兵,一往無前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瘋了,都他媽瘋了!第一百六十章 怎麼不按劇本演啊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軍動風雲起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有問題,而且是大問題第兩百四十八章 大唐王朝的未來第二千一百六十六章 奧斯曼人的退路:非洲第一千九百零二章 丹麥人去非洲第二千四十三章 體面的基礎:工業化第兩百零八章 擅自攻城第三十二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二十八章 危機依舊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陳立夫的宣平盛世(一)第七百零九章 奔襲武昌第四十一章 反派模板馮家第六百七十七章 勤快的小蜜蜂:明軍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衝突和矛盾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靠譜的計劃第二千二百零二章 汽車全民化時代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登陸錫蘭島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戰艦不夠找海軍租啊第二千八十三章 大唐看不上眼第一百七十六章 曾子文的怨恨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海上宮殿:月宮號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想吃飯?不準第八百五十二章 舞蹈團冰蓮第三百二十五章 瀾江東岸美景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奇葩的陸海軍軍備競賽第二千一百七十七章 不甘落後的西班牙人第九百一十八章 文官的戰略勝利第六百零五章 損失慘重的第二艦隊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軒的天大謀劃第四百六十三章 脫褲子放屁!第二千一百九十八章 汽車運輸時代第兩百八十一章 百里之地十萬之民第二千一百四十七章 運河首航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等什麼,撤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葛成斌上校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巴庫協議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亂石陣絞肉機第二千一百八十七章 東非局勢第一百一十一章 陳將軍勇猛無敵第一千九百二十章 繼承歐洲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太子之位穩如山第二十九章 備戰第一千五百章 攻克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