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八十一章 經濟綁架

bookmark

歐洲地區的航運力量緊缺,各航運公司的本土總部自然是知道的,但是短時間內他們也無法改變,哪怕是用退役船隻加大運力,但是也得進行簡單改裝過後才能夠投入運營啊,同時把船隻調到歐洲去也需要時間。

這裡頭所需要的時間恐怕也需要幾個月以上呢!

此外國內的航運公司,集中退役了一批老舊船隻後,自然也是需要訂購新船隻以補充帝國內部航線的需求。

同時帝國內部的航運需求本來也是持續增長當中,兩者相加是進一步推動了帝國造船業的發展。

帝國交通部預估,今年帝國的新增商船噸位,將會歷史性的突破百萬噸!

一年新增上百萬噸的商船噸位,這就是大唐帝國工業實力在最佳體現,讓所有土著國家連仰望都仰望不到的存在!

畢竟現在全球範圍內,除了大唐帝國外,其他的所有土著國家的船隻噸位加起來,甭管戰艦還是商船又或者是內河小舢板,全部加起來估計也就那麼小几十萬噸而已。

大唐帝國每年能夠建造這麼多的商船,不僅僅是充分證明了大唐工業的發達以及龐大的規模,更是反應了自從宣平四十年後大唐帝國的經濟發展成果!

畢竟能造這麼多船也不意味着需要這麼多船啊。

現在的大唐帝國就是需要這麼多的船隻!

宣平四十年後的經濟發展計劃,所帶來的經濟高速增長,這帶來了龐大的內部運輸需求。

除了西太經濟圈的內部運輸需求外,還有美洲的運輸需求。

如今美洲那邊,每一年都出產大量的裡糧食、經濟農作物、肉食等衆多農畜產品,而這些都是需要大噸位的船隻運回本土去銷售的。

美洲當地的人口根本無法消耗他們產出的大量農畜產品,導致美洲經濟是一年比一年更依賴本土市場。

宣平三十九年,也就是經濟一體化之前,美洲地區向本土輸入的小麥數量只有十二萬噸,棉花大約二十萬包,另外還有其他一些農畜產品。

看似很多,但實際上沒多少,區區十二萬噸的小麥,隨便有十多艘前往美洲地區的萬噸貨輪返航的時候帶上就是了。

但是自從宣平四十年後,這個數據開始急劇飆升,宣平四十七年,美洲地區向本土地區輸入了衆多的農畜產品,其中僅僅是小麥就達到了八十二萬噸!

而這僅僅是小麥一個品種而已!

此外還有棉花約一百二十萬包。

此外還有大量的玉米、大豆、棉花、可可、咖啡、橡膠等衆多農產品。

除了各類農產品外,還有大量的畜牧產品,主要是冷凍運輸的牛羊豬肉肉等,此外還有大量的羊毛、皮毛等等。

如今的美洲,對於本土而言那是海外第一大農畜產品供應基地,可以有效的緩解西太地區的農畜產品缺口。

而對於美洲自身而言,西太地區的本土市場,已經成爲了它們不可或缺的市場。

如果哪一天,連接本土和美洲的貿易通道被打斷,那麼對於西太地區而言就會遇上糧食短缺的問題,不過也只是略微短缺而已,還談不上餓死人的時候,畢竟帝國還有其他衆多的農畜產品供應地,而且還有戰略儲備,動用戰略儲備熬過一年半載,其他地方立馬就能夠填補空白供應過來。

但是對於美洲地區的一千多萬帝國子民而言,哪怕就是收入大幅度降低,甚至入不敷出,最後導致破產了。

別看美洲地區的帝國農民們,一個個都擁有大片的土地,但是他們的耕種成本也高,不管是採用馬匹還是機械耕種,成本都不算低,生產這麼多糧食出來他們自己肯定吃不掉,甚至整個美洲的帝國子民也吃不完這麼多農畜產品,用不完這麼多的棉花。

沒有了帝國本土市場後,這些產品將會在美洲地區價格暴跌,最後引發一連串的社會危機。

而這,正是大唐帝國執行經濟發展計劃裡的‘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核心目的,那就是把美洲和本土綁架在一起,讓美洲地區離開了本土市場後就活不下去。

爲了形成這個目標,宣平四十年後帝國甚至大力推動了美洲的農畜業發展,放開部分機械限制,讓美洲地區的農民們可以使用最先進的蒸汽機拖拉機乃至汽油機拖拉機,放開美洲鐵路建設限制,港口設備限制,使得了美洲在短短八年裡,就建設了超過上萬公里的鐵路里程。

橫跨東西兩岸,聯繫新金山以及新南港,足足三千多公里美洲大鐵路,更是在宣平四十七年的時候就全線通車,美洲地區只用了七年時間,就修成了這一條北美洲的鐵路大動脈!

同時還有其他幾條鐵路幹線,七年時間過去了,美洲地區,北美洲已經擁有鐵路線七千多公里,中美洲和南美洲也有了兩千多公里的鐵路,這加起來就是上萬公里了。

再加上美洲地區的河運以及近海運輸,使得了各類農畜產品的輸出更爲便捷,進一步降低這些產品外輸的成本。

最終大量輸入到西太地區,也就是本土地區。

不僅僅美洲地區如此,在其他大唐帝國的海外控制區也是如此,比如說有南非洲,埃及,印度泊木州等地區,都是有着類似的情況。

在本土的大力扶持下,開始大規模發展農畜產業。

而且本土地區還根據了各海外領地不同的氣候、環境等,規劃不同的農畜產業。

比如說美洲地區,一部分南美洲地區被規劃爲橡膠種植,一部分北美洲地區被規劃爲棉花產區,一部分被規劃爲玉米產區,一部分規劃爲小麥產區。

不同的地方,大規模種植不同的農作物。

這種模式,被農部官員稱之爲單一高效率種植模式。

那就是在某一個地方,大規模的種植同一類型最適合的農作物,以形成規模化,集中化,進而提高產量,提高品質,降低成本,以具備更高的市場競爭力。

在北美洲部分地區,那可是一片接着一片都是棉花田,而在其他地方,又是有着一片連着一片的小麥田或玉米田。

這樣的種植模式,一定程度上,直接促進了美洲爲代表的海外領地最近七八年農畜產業的迅速發展。

但是,這發展本身並不是帝國高層說需要的。

帝國高層推行這個模式的核心目的,還是爲了讓各個海外領地的產業單一化!

產業單一化,這又是全球經濟一體化裡的重要舉措。

最近七八年裡,帝國在海外領地的諸多佈局,包括放開鐵路限制,降低煤鐵礦產資源價格,拉低運費,大量進口海外領地農畜產品以及其他的種種。

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把海外各領地和本土地區徹底綁架在一起,讓它們無法擺脫本土。

如果他們想要強行擺脫本土,那麼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從而扼制海外領地的獨立傾向!

但是這一切最終能夠成功嗎?

第二千二百零五章 聖天子崩第七百一十五章 寒酸的大唐皇宮第一千九百零五章 卡爾頓伯爵:我是個體面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日爲賊終生爲賊第一百零六章 湛藍無雲的天空第五百六十八章 一切都完了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戰列艦不如小炮艇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暢銷全球的大唐板甲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大唐帝國教坊處第六百五十七章 花魁們的黃金時代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西印級穹甲巡洋艦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學聰明瞭的海盜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殺入黑龍江流域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土著國家不算他國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活着就是最大的奢求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 鐵路沿線局部本土化第六百二十章 超大號的地雷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前無古人聖天子第二千四十一章 大唐人的無視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第二更)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葡萄牙求和第二百二十二章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第五百五十五章 喜迎大明王師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米尼步槍初登場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擴大殖民規模第二千一百三十二章 硬實力抄襲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打了雞血的鐵路公司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大唐第四位大學士第七百四十三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九百零七章 大唐稅部就是這麼牛逼!第八百二十四章 大唐士紳格德斯第三百八十五章 給老子開炮!第九百七十九章 堅持移民一百年不動搖!第二千一百二十九章 爆炸的車市第八百零七章 盛大的入城儀式第八百四十八章 前途遠大的陳立夫第三千三十七章 看傻了的阿克頓伯爵第二十四章 生活就像那啥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印度洋艦隊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烏力罕挨炮第八百五十三章 換裝燧發槍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貴族封地第八百九十二章 炮轟開封第二千九十一章 奇奇怪怪的槍第一千四百章 陸軍不服第一千零九十章 天子不是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弄假成真第六百六十四章 災後民亂第八百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新興市場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當皇帝很危險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一億六千萬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俺答汗的孝心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被堵死了第五百二十二章 王越的梧州大捷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 韃靼人太危險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賜官和賜毒酒第一百章 九部制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大唐還是不要臉的第六百八十一章 無一合之敵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那是朕的牧場,朕的牛羊第十二章 上天欲亡我乎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大唐最尖端的科技產品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打掉韃靼人的囂張氣焰第五百九十四章 裁軍五萬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三等動員令第二千零三章 宣平四十年十一月十六日第兩百五十七章 少和柳八苟混第四百五十八章 圍點打援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能騙一個是一個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遍佈全球的第四艦隊第一百六十一章 謝老頭的冷笑第二千一百四十四章 大唐金國的安身之地第五百九十二章 陸海生死大決戰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略重心調整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欠了一屁股債的何錫華第二千一百三十八章 陳立夫的野心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陳立夫入值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聖駕抵達上海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唐的最大敵人不是明軍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欽賜皇家教授學士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蘇伊士運河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正常的大唐王朝第三百四十四章 可是正泰董氏?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王杉西覲見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期待的變局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一夜爆富的韃靼人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土著國家不算他國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糧食,有多少要多少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軍碾壓而來第八百七十七章 他,正德,不允許!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不同尋常的‘知道了’第九十一章 冬日煮酒捏肩第一百八十五章 穿越來的軍閥第七百七十七章 美好時代一去不復返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高麗四府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地球第一艦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大唐男人是有格調的第九十章 蔡二虎的自信第二千一百一十三章 一己之力供應全球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