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千斤重炮

攻佔興泉府城,控制三縣之地後就擴軍,這已經是李軒早就已經決定下來的事,而且即便是大唐王朝裡的諸多高級文武官員也都是知道的事。

甚至他們在進入興泉府城後所忙碌的諸多事務,都是和擴軍有關,哪怕不是直接的也是間接的。

比如內閣要在最短時間內在其他兩個縣也設立縣、鎮、村三級行政機構,建立稅務系統,這不僅僅是爲了建立完善的行政統治,更是爲了在最短時間內籌集到足夠的糧餉,用以維持軍隊的開支。

軍隊的擴張,可不僅僅是招收新兵就可以的,還得配套大量的裝備以及糧餉呢。

自古以來,軍隊就是吞金大戶,哪怕如今的大唐新軍並沒有發放俸祿的習慣,但是不可能一直這麼持續下去,遲早是要發的。

哪怕是李軒拖着不發餉銀,但是軍隊總得吃飯啊,上萬人所需要的糧食就不是一個小數目。

而且武器裝備也是需要耗費大量銀子的!

因此爲了維持部隊的擴張,內閣那邊是需要籌集大量的糧草以及銀子的。

當然了,糧餉金銀這些都還可以暫緩,最重要的自然是招募新兵了,這一次,大唐新軍需要招募的新兵數量不在少數,僅僅是預計招募的第一批新兵就達到了三千人,而後續還會再繼續招募,一直到把總兵力擴充到萬人規模。

爲了招募到足夠的新兵,兵部在第二天開始就是派出了大量的人員到附近各地設立徵兵站。

樞密院那邊也是相應的新設立了多個新兵訓練營。

甚至還沒有打下來的連和縣,兵部都已經是納入了徵兵的範圍,連和縣只是縣城沒有打下來而已,但是廣闊的鄉野地區卻是沒有大量明軍存在的,因此並不影響兵部派人去徵兵。

此外內閣那邊也派遣了官員是準備隨同王單旭率領的部隊一同前往,王單旭打他的連和縣縣城,內閣那邊就會直接在連和縣建立縣級以及各鎮的行政機構。

如今時間對於大唐王朝來說非常寶貴,因此很多事情都是同一時間來齊步並進的,並沒有說一件事辦成了,再辦另外一件事,而是同時一起辦的。

下屬官員們忙碌着,李軒自己也沒有閒着,擴軍是既定政策,甚至擴軍多少兵力也是有了定數,但是擴軍後的部隊怎麼編制,這卻是個大問題了。

因爲目前大唐新軍裡的最大編制就是營了,一個步兵營的總兵力不過四百餘人,混成營更少,只有兩百五十多人而已。

如果兵力少的話,李軒還能夠通過直轄各營的方式來統帥部隊,但是隨着大唐新軍的兵力逐漸增加,乃至到了萬人規模後,直轄各營是肯定不行的了。

而這種情況實際上在第二次瀾江戰役的時候就已經暴露出來了諸多問題。

第二次瀾江戰役以及之前的渡江戰役,大唐新軍實際上一分爲三,郝柏年統帥的主力規模一度達到了一千四百多人,包含了兩個主力步兵營、一個混成營以及其他附屬部隊,如果加上青壯民夫,總人數達到了兩千人。

實際情況已經顯示,大唐新軍已經是需要了一個比營更高級別的編制了。

爲此,李軒和作戰司的曾子文商討了數個小時後,決定了在編制上進行改動!

首先就是擴充現有的步兵營編制,使得步兵營具備最基本的獨立作戰能力,除了現有的四個步兵隊外,再配屬一個步兵隊,這個隊視情況可以是火槍隊、長矛隊、也可以是刀盾兵或弓箭手隊,具體配屬根據武器短缺以及作戰性質來看,額外配屬一個騎兵排、一個輕型火炮排、一個輜重排。

其騎兵排的規模比較小,只有十六騎,主要是用來充當偵騎,提供前沿偵查。

輕型火炮排,將會轄有兩門輕型火炮,這種輕型火炮工部那邊已經初步製造出來了樣炮,是一款短管炮,專門發射散彈,預計最大有效射程爲一百五十米,至於最大射程,倒是可以打幾百米,但是最大射程對於這個時代的火炮精度而言沒有任何意義。

雖然有效射程短了點,但是勝在重量很輕,作戰狀態下全重只有一百五十斤,還安裝有輪子,作戰的時候士兵們直接推着輪子就能夠輕鬆進行短距離的機動。

而且這玩意的炮架和炮管是可以拆解的,平時行軍可以用馬匹拉着整門火炮走,也可以拆解開來用馬匹馱着走,再不濟也可以好幾個士兵一起擡着走,這機動性是沒的說的。

嚴格上說起來,這種火炮很類似於後世的臼炮,只是它只能發射散彈。

一個營配屬兩門這種輕型步兵支援火炮,可以有效的加強步兵營的火力!

而輜重排,自然就是用來運輸後勤物資了。

增加了一個步兵隊和其他附屬部隊後,一個步兵營的規模就能夠擴充到七百人的規模。

由於步兵營進行了擴充,其性質已經是變成了混成營,原有的混成營編制也就意義不大了,爲此李軒乾脆是把現有的兩個混成也是改變爲正規的步兵營,第一混成營改編爲第六步兵營、第二混成營改變爲第七步兵營,加上之前從各營抽調兵力組建的第五步兵營

這樣算起來的話,大唐新軍一共會有七個步兵營,每一個步兵營都擁有初步獨立作戰的能力。

然而這還不夠,因爲七個步兵營哪怕是全部擴充完全後了,其總兵力也不過五千人,距離萬人規模還差一半呢。

爲此,他在王單旭率領第五步兵營前往連和縣的第二天,就是正式下達了新建第八步兵營、第九步兵營、第十步兵營的命令。

這樣一來,擴充完畢後,大唐新軍將會擁有十個步兵營,單單是這十個步兵營的總兵力,就能夠達到七千人了。

至於剩下的三千人空缺,自然是有用處的,因爲大唐新軍也不單單隻擴充主力步兵營啊,他還有其他諸多兵種呢。

比如說炮兵,按照計劃,謝梓煒的炮兵隊將會升級爲炮兵營,下設四個炮兵隊、一個輜重隊、一個工兵隊,總兵力將會達到八百人。每個炮兵隊轄有火炮六門,每門火炮擁有炮手若干,而每個炮兵隊除了炮手外還會有火槍手若干,用於敵人衝上來了和敵人作戰,保護炮兵。

炮兵們配屬的火炮也不是指那些配屬步兵營的輕型支援火炮,而是長管加農炮,有效射程必須達到四百米以上。

此外,因爲之前李軒刻意壓制火炮的重量,當時是爲了隨軍行動,給步兵營提供火力支援,但是現在,步兵營自身就會裝配兩門輕型火炮,因此炮兵營裡的火炮,就得往射程和威力上發展了。

以往的八百斤炮之前看不怎麼樣,但是現在李軒看着卻是覺得挺不錯的,適合作爲大戰役的主力火炮使用。

然而後面趕製出來的五百斤火炮火炮說實話有點不倫不類,片面追求輕重量和射程,但是炮彈本身的威力卻是過小了,換句話說,這些火炮的口徑都比較小,發射的炮彈也不夠大。

爲此,李軒已經是責成工部的兵器作坊,五百斤的那種不倫不類的火炮就不要了,主力火炮鑄造八百斤的火炮,乃至威力更大的火炮。新研發威力更大的火炮自然是有難度的,不過爲了控制製造難度以及炸膛的風險,他並沒有在射程上做出過多的要求,只要達到四百五十米的標準有效射程即可。

畢竟火炮這玩意,重量、口徑、射程這三個方面的數據是無法兼得的,你要求更輕的重量,又要求足夠的射程,這口徑也就大不到那裡去,你要口徑大的,重量輕的,這射程也就上不去了。

工部的兵器作坊裡的那些老工匠們,都造了好多炮了,李軒一說要求後,他們直接更改了設計就是把相關新炮的數據送了上來,這火炮的重量有點大,達到了一千三百斤,口徑達到三寸一分,彈重達到了七斤,身管倍徑爲二十倍,預計有效射程能夠達到四百五十米,最大射程能夠達到三千六百米。(注1)

比起之前的八百斤炮,各方面的性能數據都有了質的提升,之前的八百斤炮,發射的實心彈不過是五斤六兩,實際有效射程也就四百米,最大射程三千米。(注2)

其中射程都還說,說實話四百米和四百五十米的差距在實戰中並不大,最最關鍵的是威力提升了,五斤六兩的炮彈和七斤的炮彈,那可是兩碼事,如果用西方人的算法,那可就是六磅炮和九磅炮的區別了。

唯一讓李軒有些猶豫的是,這火炮重量有點大,一千三百斤呢,這換算成爲後世的千克,那可就是七百二十多千克了,這個重量機動起來可是相當麻煩,光光是行軍時拉炮的馬匹就得六到八匹馬,而且還得是高頭大馬,如果是如今唐軍所擁有的那些小矮馬,得十匹左右。

這種火炮,對於位於西南山地地區的大唐新軍來說,實在是太重了。

但是李軒又捨不得這種重炮的龐大威力,一時間讓他有些糾結!

PS1:舊制度量比較混雜,說法不一,文中所用是:一斤=590克,一寸=3.11釐米。PS2:把八百斤和五百斤的火炮數據進行了調整,以新數據爲準。

第六百一十九章 顧士忠的新套路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肉爛在鍋裡第八百四十六章 俺答汗的決定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人在大唐有兩件事不能避免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徒有虛名的皇家產業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都是一羣瘋子第八百一十四章 挺直了腰桿的內閣第六百三十六章 越粗越好,越長越好(第三更求月票)第三百七十二章 銅鼓衛城血戰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倒黴的南林堡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你倆都是坑逼第一百一十七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求訂閱)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暫住民的榜樣第六百五十九章 尷尬的佛郎機人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圍困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全軍出擊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大唐中央銀行第八百九十四章 主持正義的稅部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扶桑設省第五百三十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尷尬的步槍第四百一十七章 決一死戰第兩百八十六章 行蹤泄露第二千一百九十六章 第二次工業大發展第七百一十一章 沒有計劃的李春景第四百一十五章 擲彈兵死戰不退(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五章 遷都新氣象第六百三十三章 想要逃?遲了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席捲全國的工業化浪潮第八百二十二章 格德斯的豪邁之心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風流才子陳立夫第二千九十九章 大膽國賊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印度擴張攻略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僅限於理論上的自願第五百七十二章 焦頭爛額的張嶽第兩百一十二章 爲陛下殺出一條血路第五百零六章 堅守到最後一刻的武宣第七百一十四章 慧塵公主長大了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暴戾的畢志安第四百三十五章 繳獲大豐收第四十三章 御前辯論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陸軍也窮第二千一百零三章 順義王大唐見聞(二)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徒有虛名的皇家產業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想當陳立夫第二不容易第七百零一章 進攻南昌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領正泰縣城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棱堡皇宮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繁忙的長江第七百章 兩敗俱傷第八百七十二章 紙糊一樣的空心方陣第七百七十六章 萬古聖君的親切慰問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沒人種地吃什麼?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肅州油田第兩百三十六章 老鄉開門,我們是大唐王師第八百一十三章 明王朝的百萬雄獅第二千零七章 坐擁半個美洲的美洲礦務公司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錢太多花不出去怎麼辦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貴族封地第七百零一章 進攻南昌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重建東勝城第四百一十八章 不能再打下去了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 罰金狂歡第二千一百五十六章 莫臥兒的覆滅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新航線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白水保鏢公司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海軍博物館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的俺答汗第八百九十三章 納稅守法的良民啊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何父在庫裡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平西南入遼東第七百五十二章 抓住未來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危機朝議第一百一十章 不屑學之,不屑用之第五百一十一章 流盡最後一滴血也要打下梧州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計第四百二十一章 關本官屁事第五十四章 大唐天兵勇猛無敵第四百零六章 各方爭奪(萬字爆發求訂閱)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自己豎起靶子自己打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汽油自行車的轟動第九百一十八章 文官的戰略勝利第五百七十六章 廣州戰役起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唐屬印度戈河州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敗家子第二千一百八十二章 韃靼人在非洲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唐土鱉海軍第二千三十五章 松江爲官難第二千一百七十五章 君臣典範:李軒和陳立夫第三百九十三章 聲勢浩大的撤退第兩百五十八章 太后娘娘威武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傻眼的陳立夫第一百三十章 又肥又大的燒雞第一百六十一章 謝老頭的冷笑第兩百五十六章 老兵的保命絕招第八百五十二章 舞蹈團冰蓮第一千零七章 冊封順義王第兩百九十章 就問你服不服第兩百九十二章 內閣的改革第兩百九十一章 屈服和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