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皇宮必須高端大氣上檔次

從地圖上來看,其實金陵也可以看成是東都了,但是京師就是京師,是不能稱之爲東都的,所以東都只能是空置而不設。

柳八苟的這道摺子,可以說也是煞費苦心的結果,因爲雖然李軒多次透露遷都金陵城的口風了,但是朝廷裡不少人都是反對的,反對的理由亂七八糟,什麼樣的都有。

有的人認爲應當遷都武昌、還有的認爲應該去長沙或者鄭州,還有的認爲應該先緩一緩,等以後直接遷都到咸陽或者京師,當然了,認爲應當留守肇慶的也有。

議論紛紛之際,柳八苟自然是秉承上意,堅定不移的支持李軒定都金陵,不過爲了照顧羣臣們的意見,他又搞出來了陪都。

而且僞明只有一個陪都,但是我們大唐直接來三個,就是要比僞明多,就是要比僞明牛!

李軒看到了這份摺子後,在御書房的小早會裡,還以開玩笑的語氣道:“這東南西北就差了一個東,以後有機會了,也可以搞得東都嘛!”

其他人不知道李軒說的東都是什麼地方,還以爲說的是什麼杭州啊、松江之類的地方,但是沒有人知道,當時李軒說的東都,實際上卻是扶桑江戶。

那那天統一華夏了,海軍也牛逼了,登陸附扶桑列島那是必須的,把什麼天皇趕到太平洋餵魚,然後搞個殖民地,建個東都豈不是美滋滋,等幾百年後,後世人也不用空想什麼飯啊愛啊,小澤啊瑪莉什麼的,想要可以直接上啊!

造福數百年後的民衆,這樣的自己得是多偉大啊!

李軒自己都佩服自己偉大和無私!

遷都一事,雖然說前期的過程有些議論紛紛,但是當柳八苟的摺子被李軒批了一個大大的準字後,就是宣告塵埃落地了。

遷都金陵,以長安、肇慶、京師爲陪都,同時把西安改爲長安,京師改稱幽州,金陵改稱京師。

由此,最終確定以金陵爲首都,並改稱京師,長安、幽州、肇慶爲陪都。

不過雖然在小朝會上正式確定了這個方案,但是想要遷都也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的,尤其是現在江南地區還不算安穩。

如今第二軍也只是控制了江南部分地區而已,浙江的俞大猷還在活蹦亂跳呢,而安慶府南下的兩萬多明軍也還盤踞着池州等地區。

就算是想要遷都,那也得是以後的事。

不過遷都事多,很多都是需要提前準備的,所以李軒是派出了諸多大臣先去京師打前站,別的不說,這皇宮的問題總是需要解決的啊。

對於皇宮問題,朝臣們都是建議,直接重新明皇宮,但是李軒直接來了一句:“什麼時候能夠修好?要多少錢?”

這個問題,一下子就是把衆多的大臣們問道了,因爲大家都不是傻蛋,他們都是很清楚,李軒這句話的背後意思並不是直接問多久和多少錢,而是說,要多久才能修好,才能夠遷都?

這修皇宮難不成幾萬,幾十萬兩銀子就能夠搞定?如果要幾百萬幾千萬的話,這錢那裡來?有這錢,他們都直接充當軍費了,還修什麼皇宮啊。

所以內閣那邊是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依舊以明皇宮爲皇宮,皇宮內的大量主體建築慢慢修繕,有錢就修快一點,沒錢就修慢一點,修他個七八年甚至十幾年。

此外,皇宮西側的漢王府保存的比較完好,地方也小,預計工程規模不大,加急修繕的話,預計一兩年就能夠完工,可以把漢王府直接納入皇宮的範圍,然後先住在裡頭。

當然了,即便是漢王府也是因爲閒置了多年,雖然保存完好,但是加急修繕也是需要時間的,縱然不如明皇宮修起來要十幾二十年的,但是一年半載的還是需要的,所以又是提出建議,先以完好,同時規模龐大,富麗奢華絲毫不下於王府的魏國公府作爲皇家別院。

而李軒去了京師後,先下榻皇家別院,等待皇宮修築好了之後,在住進皇宮裡頭。

李軒一看,這個方案還算可以!

這皇宮修不修,其實對於李軒來說都不怎麼在乎,那破地方其實他都不願意去住,但關鍵的是,身爲皇帝,總得有一座規模龐大,襯得起他萬古聖君身份的皇宮啊。

所以,這皇宮還必須得修,而且必須修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奢華高調有內涵!

但是這修是修,但是李軒卻不願意現在修啊,窮光蛋一樣的大唐王朝,絕大部分的錢都拿來打仗,哪還有錢修理皇宮啊,所以先住在其他地方是必須的。

而直接把魏國公府弄來充當皇家別院,那是再好不過了,省錢,而且住起來其實也不會比皇宮差多少。

所以李軒也是同意了這個方案,而現在這些去金陵打前站的大臣們,是先去處理好各種事務。

而李軒自己,也是在肇慶這邊開始準備遷都了!

對於李軒自己來說,遷都最大的問題絕對不是皇宮,那只是個破房子而已,真正的重心是,如果要遷都金陵,那就意味着要把大唐王朝的政治、經濟、工業、軍事重心遷往金陵以及附近地區。

所以提前需要做的準備是非常多的。

按照內閣方面的預計,不包含軍方的將士在內,如果要遷都的話,肇慶城內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將會一同遷往。

包括百官以及官員們的家眷,將士們的家眷。

同時還有大量的兵工廠下屬的工匠們以及這些工匠們的家眷。

現在的大唐王朝家大業大,這遷都已經不是和前幾年那樣,能夠說走就走的遷都了。

遷都一事確定下來,併爲此開始準備的時候,江南那邊的前線部隊,也是爲了迎接聖駕的即將到來,在經過了短暫的休整後開始掀起了大規模的攻勢。

說是大規模,其實應該是多路同時進攻,而每一路的兵力其實都不算多,其中算最多的就是回師池州的第五步兵師了。

安慶明軍渡江南下,事實上已經截斷了第二軍的補給線,雖然說第二軍上下因爲打下了金陵城,擊敗了王以旗所部十萬大軍,繳獲了大量的糧食和彈藥等物資,這補給一時半會的也不缺,但是這補給線總是被人這麼掐斷自然是不妥當的。

所以第二軍需要把這個安慶明軍給殲滅或者是直接趕回長江北岸去。

而安慶明軍在得知了王以旗戰敗身死,金陵失陷的消息後,根本不用第五步兵師殺到,他們自己就是先一步渡江跑回安慶去了。

而浙江杭州那邊,也是輕鬆拿下,因爲奔襲杭州的部隊迅速果斷,實際上這個時候的杭州城內的官員和少量守軍纔剛剛知道王以旗戰敗呢。

佔領杭州後,也就代表着,俞大猷在浙南的部隊陷入了戰屢包圍之中,最後這俞大猷也是夠大膽的,直接以兩萬江南新軍爲犧牲品,讓他們拖住第三軍的進攻步伐,然後他自己帶着一萬破賊軍以及兩萬江南新軍,一共三萬人向北逃竄,不過他自然不是傻乎乎的向杭州撤退,更不是去金陵,而是先向西去,擺出了決死奔襲撫州乃至南昌和贛州的姿態。

把江西的部分大唐守軍給嚇了一跳,但是那裡想到人家虛晃一槍,直接找了個空子,在貴池方向得到了明軍水師的接應,並最終渡江成功返回了安慶。

當然了,這一路的狂逃,加上是不是的還和大唐陸軍打上那麼一仗,結果三萬人就是變成了一萬不到。

五萬大軍,兩萬人被直接放棄當了犧牲品,有將近兩萬人死在逃亡的路上,只剩下一萬人不到逃回了安慶。

而有意思的是,這逃回安慶的這不到一萬人明軍,清一色的破賊軍哦,至於江南新軍,不好意思,已經是不復存在了。

逃回安慶的俞大猷雖然損兵折將,狼狽的很,但是很多人也都知道,此戰失敗,錯不在他,而且他也是目前明王朝裡,僅有的那麼幾個敢和僞唐賊軍打仗的將領了,所以明王朝非但沒有懲處他,反而是委任他爲鳳陽總兵,統帥麾下破賊軍以及安慶守軍以及瀘州、鳳陽等府明軍。

這是一個新設立的總兵職務,和江北總兵一樣。

自從王以旗戰敗後,金陵城以及江南其他各地的殘餘明軍要麼死,要麼被俘,要麼是逃到了江北,最後大多是彙集揚州府一帶,同時江北各地緊急南下,爲了組織僞唐賊軍北上的明軍,也是大多彙集在揚州。

因爲揚州彙集了衆多互不統屬的明軍,爲了統一領兵,明王朝在此地緊急設立了江北總兵,統帥揚州等地明軍。

鳳陽總兵和江北總兵,這也是目前明王朝僅有對江南局勢敗壞,所能夠做出的反應了。

不過這兩個地方的明軍雖然有些雜亂,而且總兵力也不算多,安慶不過三萬餘人,揚州不過四萬餘人,不過這兩個地方都是戰略重地,加上經過了這麼多慘敗後,明軍就算是再傻也知道死守不出了。

而大唐陸軍想要大規模北上的話,這運河是必須拿下的,

沒有運河,樞密院的後勤部是絕對不敢保障能夠維持大軍北上的後勤供應安全的。

這大唐陸軍又不是什麼冷兵器部隊,只要有一口吃的拿都能去,大唐陸軍已經是典型的近代軍隊了,這彈藥消耗可是非常大的,沒有可靠的物資運輸渠道,這大軍手裡的槍炮可是分分鐘會變成燒火棍的。

加上剛拿下江南,還需要繼續攻克江南衆多的城池,同時也是需要保持重兵彈壓江南這個財賦重地,免的發生什麼意外,當然了,更加重要的是,第二軍和第三軍歷盡月餘苦戰,部隊的損失也有些大,彈藥消耗更是龐大無比,急需補充。

所以,第二軍以及第三軍的攻勢也算是十二月初停了下來!

而到了這個時候,整個江南已經是處於大唐控制下了!

這是修仙黨的勝利!

第八百五十一章 此物當爲我大唐利器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通車之日就是西征之時第二千一百三十三章 商務車第八十六章 能吃能用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超級豪華客輪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想當陳立夫第二不容易第六百五十章 願她們找個老實男人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暴利的海外貿易第二千四十五章 無法理解的愛德華第五百零七章 勝利大轉進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女人多也是很煩的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大唐的報復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成爲了香饃饃的東北戰役第三百零九章 擊鼓進攻第八百二十九章 實力強大的第三軍第六百六十二章 百年海軍(求訂閱)第二千九十七章 大唐訓令第五百九十八章 渡海登島部隊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人不好了,賊軍打過來了第兩百五十三章 搶佔瀾江渡口第四十七章 斬李軒者,賞銀千兩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 下了狠心的韃靼人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竟然敢無視我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苦逼試航三人組第八百九十七章 陳立夫是個人才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堵上了政治前途的馮倪第二千一百五十六章 莫臥兒的覆滅第七百九十六章 魏國公上表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奴家見過公子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他陳立夫來了第八百七十四章 騎兵的巔峰對決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給他加一加擔子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大唐騎兵,一往無前第兩百四十八章 大唐王朝的未來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逃離城市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大唐人的胃口太大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 伊麗莎白抵唐第四十三章 御前辯論第八百七十章 想要放風箏的韃靼騎兵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二十年如一日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北美是好是壞?第一千九百三十章 讓人絕望的差距第二千二十三章 海軍的戰艦越來越奇葩啊第二千三十三章 南洋大開發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 丹麥羣島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帝國海外產業佈局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士子們最喜歡的‘伴遊’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葛老弟你這手還得練一練第二十五章 糧食緊缺第五百九十五章 擴旅爲師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京鎮鐵路通車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大唐人在印度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陸軍最昂貴的花瓶第六百五十八章 不要臉的僞唐官員(求月票)第三百零一章 陰溝裡翻船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放飛自我的韃靼人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被一鍋端的上海碼頭公司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直達天聽第三百五十八章 不像屠夫的陳屠夫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 澳洲馬場第五百八十一章 擲彈兵,前進!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陳立夫自救第八百二十三章 格德斯貿易公司第四百九十六章 上門推銷戰艦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嘉峪關前線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姚亮親至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後裝線膛炮突破第八百六十六章 決戰前夕第八百零一章 膽大包天的海盜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攘外先安內第八百七十三章 被方陣淹沒的騎兵!第一千零四十章 工商業大爆炸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海軍五年發展計劃第二千九十五章 翰統在英格蘭第三百七十一章 宋志文仰天狂笑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軍事貴族:畢家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河封省第一百三十七章 讓皇上先走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唐的繼承人第二千五十九章 新時代的生活方式:汽車第兩百零五章 恐慌的明軍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 還不如直接燒木材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鳥糞是個寶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有錢人都喜歡住農村第八百七十章 想要放風箏的韃靼騎兵第九百一十三章 吾皇之仁萬年未有第二千六十一章 了不起的啓翔汽車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通車之日就是西征之時第兩百七十五章 全軍衝鋒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 皇室僱員:大唐女官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要破陣?一堆亂石足矣!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三等動員令第三百九十章 邱宇的恨第兩百一十三章 進城!進城!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亂石陣絞肉機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家康的作用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鋼鐵水泥大爆發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圍困第一百七十三章 夏收出徵第兩百九十七章 瀾江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