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偷懶的禮部官員

bookmark

董芸芸之父,之前也是前明進士,大唐崛起前在江南爲官,但是大唐王朝崛起後,而且他的女兒董芸芸還成爲了大唐皇后,這大明的官自然是當不下去了,一度還被明王朝那邊逮了去,準備押送到京師來個凌遲啊什麼的。

最後雖然被軍情司那邊的人進行劫獄給救了回來,不過着實受了一番苦頭,當初被接送回來後就是大病了一場,這一病就是差不多兩年,李軒也知道此人前期是真的病的了,但是後來無非就是‘稱病’而已。

理由?

當時的大唐王朝還不咋地,只不過是剛佔據了貴州東部,剛開始南下廣西而已,在很多人看來,包括李軒在內的大唐君臣們,其實都把自己當土匪看待。

當時李軒最大的野心,就是能夠佔據兩廣等西南一帶,割據地方偏偶一方。

外人就更不代價大唐王朝了,當年哪怕是大唐治下的那些讀書人們,對大唐王朝都是避之不及,躲着走。

要不然大唐王朝的第一次科舉,也不會一直拖到定都肇慶之後,纔開始舉辦了,就是因爲之前世人對大唐王朝沒啥好印象。

而董家也是書香門第,耕讀傳家,這想法和其他的士紳們一樣,都對大唐王朝的未來不看好,而且是打心底裡厭惡大唐王朝。

但是董芸芸的父親當官當的好好的,突然就冒出來了一個山大王,把自己的女兒給搶親了,而且還害得他差點被朝廷凌遲,這要說當初沒有怨氣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奈何賊船已上,哪怕董家是被強行拉着上船的,但是既然是上了,那麼也就別指望能夠下來了,這反對是反對不了的,但是你讓他屈服也死不太可能的,所以董芸芸的父親就玩稱病不出了。

不過雖然這個國丈對大唐不待見,但是既然都娶了人家女兒,哪怕是當初搶來的,但是該給的待遇還是不能少的,因爲這是禮法需求。

所以李軒給他封了個子爵,不高不低,其他方面的待遇也不差,嗯,除了給官!

但是最近,他卻是聽聞自己的這個國丈不老實,正在上下活動,試圖重新出仕呢!

對於外戚,李軒自然是防着的,這倒不是怕他們奪權之類的,而是怕他們影響未來的儲君之爭。

所以李軒對於外戚的態度是非常微妙的,一方面,他也是重用一部分外戚,用來平衡外臣,比如說國舅白雲奇、白太后孃家遠房侄子白林義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白雲奇如今是御書房行走大臣,而白林義則是近衛軍作戰司參謀長,都算得上是位高權重。

但是另外一方面,李軒又是限制着他們,後宮諸多嬪妃們的父兄,李軒基本都是沒有重用的。

說白了,李軒雖然用外戚,但是用的都是白太后的孃家子弟,但是對於董家以及其他嬪妃的孃家,李軒的態度就是能不用就不用。

要不然的話,其中一個嬪妃的父兄權勢大了,以後定然會帶儲君產生負面影響。

但是最近,一直都是保持着‘稱病’的董父,最近卻是上下活動,連摺子都是給他上了幾次,也沒說什麼大事,就是刷一刷存在感。

同時李軒也是聽聞,董母最近是帶着董家女眷經常出入皇宮,名義上是看望董皇后,但是在這種時候,稍微有點政治敏感性的人都是能夠猜得出來,董家這是打算迂迴作戰呢。

董芸芸也是聰明人,聽到李軒突然說起父親,再聯想最近一段時間母親和嫂子經常進出皇宮看自己,這也是猜到了一些。

當即是道:“父親他那是老毛病了,估計一時半會的好不了!”

李軒聽罷,當即道:“嗯,回頭朕賜下一些人蔘藥材,再讓御醫去看看,讓老丈人好好休養!”

董芸芸道:“臣妾代父,謝謝陛下的恩典了!”

“你我夫妻,本是一體,這麼客氣做什麼!”李軒呵呵笑着。

次日,董母又是來進宮覲見,不過董皇后說身子不舒服,就不見了,另外賞賜了部分金銀珍玩和藥材,並傳話讓董父好好休養。

當日,董家宅院裡,幾個董家男人坐在一趟,個個都是皺着眉頭!

大家都是聰明人,自然是知道,那一句好好休養是什麼意思,簡單直白的說,就是好好呆着,別折騰!

而且不用猜也知道,這肯定是陛下的意思。

董芸芸只不過是個傳話的人而已!

“唉,這一時半會的也只能這樣了,最近幾天都別外出了,好好待着吧!”上頭的董老太爺如此道。

旁白的一個年輕男子道:“三妹她怎麼這樣,難道就沒有勸一勸陛下嗎?”

“不許胡說,那是皇后!”

“還有怎麼勸?陛下的爲人,難道你不知道,那可是說一不二的人,陛下的決定,豈是區區婦人所能干涉的?我等之前也只不過寄望陛下看在一絲情面上而已。”

“而且,倘若爲了出仕,就讓娘娘惹惱了陛下,那纔是得不償失,罷了,如今一羣外戚裡,除了白家外,其他的和我們董家也是一樣,不着急,等上幾年再說!”

如今對於董家而言,最重要的自然不是什麼當官,而是皇后董芸芸的地位以及皇子問題。

皇后董芸芸的地位,那自然是不可能出現什麼意外的,她是李軒明媒正娶的皇后,而且還是共患難,一起從黃竹山裡走出來的,除非出現謀逆大事,否則的話,董芸芸的皇后寶座,那是鐵打的,就算李軒厭惡她了,也是不可能輕易廢后的。

而只要董芸芸的地位保住了,未來再剩下一個皇子,那麼這個皇子就是嫡皇子,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大唐王朝的儲君,未來的皇帝。

而這,纔是董家最看重的東西!

董家的情況,也只是目前大唐王朝衆多外戚的一面而已,當官雖然也重要,但是他們更希望自家的女兒在宮中的地位能夠穩住,然後生下皇子,繼而爭奪儲君之位。

如今的大唐王朝雖然還沒有徹底統一華夏,但是大家都是能夠看得出來,統一華夏的可能性極大,一旦統一了,那麼大唐將會是又一個正統中央王朝,政治地位是和明、宋、隋、前唐、漢等漢人正統中央王朝相當的。

所以很多人雖然對大唐王朝的各種政策有所不理解,甚至是反對,但是並不妨礙他們試圖在這個新王朝裡爭權奪利。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那些讀書人了,如今大唐禮部皇家出版社所出版的各類新式書籍,那可是非常的好賣,衆多讀書人開始鑽研這些新式書籍,然後報考大唐科舉。

而大唐王朝也是投桃報李,這科舉是年年都辦,而且每年的錄取人數是越來越多,只要你肯學新式學科,學好了參加科舉當官那是穩穩的。

而在前面多期的科舉逐漸改革之後,李軒還在繼續深入改革,以順應未來的發展。

而科舉和教育,向來都是相輔相成的,李軒對教育的改革也是逐步深入。

今年的會試結束後,也就是五月份,大唐王朝對官辦教育體系裡進行了一系列的正式化改革,明文確定了官辦教育的制度,分爲小學、中學、預科、大學四個階段!

其中小學爲六年制,中學爲三年制、預科爲三年制、大學爲四年制或三年制。

這些體系都是李軒一直想要實行的現代學制,現代的學制雖然說各國有細微的差別,但是基本都是脫離不了這個大框架,而在現代社會裡能夠被各國所接受,自然也是證明了其優越性。

而具體的學科上,效仿幼軍營、以往的少年學院、高等學院等,設立國文、算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等各類新式學科。

當然了,在小學階段,教育以國文、算學爲主,其他的則是接觸一些常識,中學階段纔開始學習物理、化學等。

同時依舊可提前參加考試升級。

不過正式取消了學費免費,小學採取低收費,但是中學開始則是採取正常收費。

爲了推行新式教育制度,以往的少年學院、高等學院一律改爲小學、中學、、預科。

同時大力新建小學、中學。

如今各地的官辦學校已經是逐步成型,不敢說每個縣,但是在每個府、州、都至少有多所小學,一個府確保有一箇中學,同時再每個省都是至少籌辦一所預科學校(高中)。

同時鼓勵各種民辦的私塾進行轉型,經過申請後,即可取得相應的小學、中學、預科、大學資質,並且大力鼓勵民間的士紳捐資籌辦私立學校。

李軒給禮部那邊定下的最低目標就是,每一個縣,都必須要有一所官辦的小學,每一個府或省直隸州,都必須要有一所中學。而預科學校則是根據每個省的具體情況不同而開設。

比如地廣人稀的貴州,一所預科學校足以,但是在江南,十所預科學校都是不夠用的。

而最近,李軒又是籌劃着,繼國子監、皇家理工學院後,再開辦一所大學,這將會是一所全新的綜合性的大學,專門招收各省預科學校畢業的學生。

因爲隨着學制的確立,小學、中學、預科學校的數量會急速增加,每年畢業生的數量也是逐漸增加,他們雖然可以考入國子監或者是皇家理工學院,但是錄取的人數有限,大量的預科畢業生總得有一個繼續就讀的渠道。

當李軒給禮部那邊下了要求後,禮部的官員動作迅速,沒幾天功夫就是給李軒拿出來了一份籌辦新大學的計劃方案來,而看到了這個方案後,李軒卻是有些哭笑不得,這些禮部的官員也是真夠懶的,竟然是學了陸軍的擴軍方案,打算把國子監一分爲二,然後各自補齊學科,搖身一變,就是把一所大學變成了兩所。

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蒸汽機廠商的戰爭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輪船時代來了第八百九十一章 巷戰危機第二千一十八章 只有士紳沒有商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一切都完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流盡最後一滴血也要打下梧州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鳥槍換炮的南越人第六百零一章 開炮!第一百五十一章 此乃人禍而非天禍也第七百四十九章 使團覲見(第六更求月票)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陸軍和海軍誰更摳門?第二千一十九章 提前一步的馮氏航運公司第一百四十三章 龍華鎮依舊在堅守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大唐最慘騎兵團長第二千一十二章 和本土差異巨大的美洲第二千五十章 扁平化發展第四百八十章 唐賊滿萬不可敵第一百五十四章 高科技武器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立儲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地位的象徵,尊貴的體現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濟州馬場第七百九十八章 陳立夫入城見聞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繁忙的長江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一點也不朦朧的上頭村第兩百一十五章 這個老大好牛逼第三百四十六章 下一步去哪裡?第二千四十五章 無法理解的愛德華第七百五十七章 口徑大就是正義第二千一十一章 家家戶戶有馬車第八百七十五章 讓人流口水的戰利品第九百零二章 文官們的選擇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扶持英格蘭第七百八十三章 本官就知道李賊狡猾第一千零二章 大唐不需要和親番外:李軒遊秦淮(一)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煤油貿易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呂振江赴北海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臭名昭著的第四艦隊第七百九十章 恭迎王師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埋葬了夢想的休達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大唐扶桑相親大會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韃靼主力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唐的最大敵人不是明軍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一億六千萬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沒見過世面的土著第五百九十章 陸海之爭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唐西洋公司做慈善?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貴族的戰爭第二千一百二十二章 汽車行業大爆發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沒了張屠夫,帶毛豬也吃第三百五十七章 全球最強工業國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好,中埋伏了!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倒黴的第五十七團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修堡壘上了癮的大唐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巨炮:百米內寸草不生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擲彈兵死戰不退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購買殖民地第三百七十三章 驚掉下巴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這不是機器,而是藝術品第十六章 美好時代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任重而道遠的大唐專利局第八百二十五章 騰飛的肇慶機械公司第五百零四章 我宋志文回來了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澳洲級裝甲巡洋艦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王杉西覲見番外:李軒遊秦淮(一)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 人有失手炮有打錯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跨洋運輸:新金山第九百七十九章 堅持移民一百年不動搖!第八百八十六章 一統天下第八百四十八章 前途遠大的陳立夫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 你丫算個屁第七百八十五章 王以旗議和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空城第三百六十六章 僞唐賊首名錄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他們瘋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驚恐的董家第七百一十章 不動如山的明軍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全民守城第六十五章 千鈞一刻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御書房鬥毆事件第五百零一章 煩惱多多的正德第五百零八章 刺蝟一樣的梧州第八百七十一章 萬騎衝鋒第四百三十章 殺,衝上去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埃米爾的貿易區見聞第一百三十章 又肥又大的燒雞第二千九十八章 該死的大唐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好惹的賊軍第二千一百零二章 當個大唐人豈不美哉?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未來主力艦計劃第七百九十四章 前明尚書的鐵窗生涯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 聯姻第二十九章 備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請先生教我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油田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用槍炮的韃靼人很可怕第六十九章 揚我大唐國威第六百二十二章 截殺宜章明軍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濟州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