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終究還是沒進入壽春城,也沒等到袁術的頭顱。
袁術開城出逃後,劉備已然明瞭:九江戰役大局已定。在平原上拖家帶口的逃跑,袁術怎麼能跑得過以善於追擊而聞名的青州鐵騎。就在劉備準備動身前往壽春安民時,青州元老院發來緊急公文,要求劉備立即返回青州。
說實話,這份緊急公文發出時,青州元老曾惶恐不已——身爲臣下,這樣毫不留情面地召喚自己的主公,是否太逾制了?最終,如果不是才入元老院的高堂隆力主,衆元老肯定沒這個膽量。
高堂隆在出雲時,就以頂撞劉備而聞名。當時,元老們唯唯,高堂隆厲聲呵斥:“帝輦已入泰山,按制,需主公親迎;船隊二下南洋,依禮,城主公親斷;童子軍即將入揚,非主公不能決定;渾公子回廣饒,主公本意若何,至今毫無表示;戰事自去年纏綿至今,青州財富流水般涌往外郡,主公卻樂此不疲,諸公身爲四州百姓的代表,怎能不作表示?”
在高堂隆的堅持下,青州大元老院發出的緊急文函送達義成,高堂隆本打算在文件中寫明質詢之意,可書寫文書的元老故意忽視,信中就只剩下委婉地請求。不過,劉備理解這封信的意義:這是青州元老院第一次向上位者(主公)作出要求,這意味着強勢人物高堂隆加入元老院後,元老院主政意識漸漸覺醒。
“很好,自今之後,元老院不再是舉手機器,爲了這點,值得放下一切趕回青州”,劉備稍加盤算,欣然從命。隨即率領侍衛向鍾離進發,準備穿越下邳郡進入東海連雲港,坐舟回青州。
劉備剛離義成,遲遲未表態的孫權感覺到威脅已去,在臣下的勸解下,發奏章推舉陳登繼任徐州牧。與此同時,孫權大軍厲兵秣馬,前鋒已入荊州,開始討伐劉表。
豫州,當曹操聽說劉備已去,頓時鬆了口氣。急忙按照協議,同意陳登繼任徐州牧、發文譴責聖上私自出京,要求泰山官員禮送聖上回京。作完這些表面功夫後,曹軍掉頭向西,準備與孫權共同瓜分荊州。
經過劉備多年的示範後,中原諸侯已漸漸明白什麼是真正地“農爲國之本”——自耕農是主要的兵源,耕作的間歇性和季節性決定了農民軍訓的時間充足,並且在農閒時節對農民進行軍訓既不影響生產又不影響生活。農之辛勞十倍於工商,收穫不及工商十分之一,對農民徵稅不如鼓勵工商。依靠商稅支撐政府,養活軍隊(農民);依靠不斷的掠奪、開發新市場,掙取更多地商稅,從而使政府進入良性循環。
明白這個道理後,曹操、孫權的攻擊方向不約而同地放棄了糧產區,兵鋒直指交通樞紐、滴旅要道。曹操主力避開了宛城張濟。從宛城東側博望坡直撲(氵育)陽,意圖控制(氵育)陽水道,向北威脅宛城,向南威脅新野。孫權水軍則逆河而上,直攻江夏,南方混戰就此拉開序幕。
混戰開始前,孫權爲了討好劉備,同時,也爲了徹底消除劉備對南主土地的窺視,他配合徐州陳登發佈了文告,宣佈笮融爲不受歡迎的人,揚州地方官員有責任將其捉拿歸案,送交廣陵審判。
公告一發,笮融怕薛禮動搖,對於已經沒有利用價值的人,笮融毫不客氣的殺害了曾幫助過自己的薛禮,順勢劫掠曲阿城,又做了一回白眼狼。隨後,乘權孫大軍征討荊州,他急慌慌地帶領教徒逃向更南方向的豫章郡。
豫章太守朱皓爲南方朱族首領,朱族內向孫權軍輸送了族人朱治、朱然、朱桓、朱據四員大將,接到孫權文告後,朱皓不敢怠慢,拒絕笮融入境。自此,歷史在這裡拐了個彎,朱皓僥倖沒能成爲趙昱第三,薛禮第二。不久,青州童子軍追殺而至,這一次再也沒有朋友可以投靠,笮融只好逃出山中。從下場來看,倒頗似日本人明智光秀。
秣陵,尹東大教宗收到了劉備地訓斥信,沉默許久,下令:“解散教民武裝,讓他們各自散去吧。”
或有從人建議:“教宗,教民已集結完畢,使君大人片紙便讓之散去,教宗威信何在?不如我們堅持發動教民,攔截笮融,不使之流竄南方。”
尹東嚴詞斥退從人:“你懂什麼?我與玄德所謀乃千秋萬代之基業也,豈能因小故而輕毀?玄德與我一而二,二而一,他的決定就是我的決定。”
從人退後,尹東在空無一人的大廳內低聲嘟囔:“你們懂什麼,高山身邊的是劉備義子劉宣,我身邊是次子劉黃,周毅身邊的是三子劉宇。這些年,劉備反覆在青州宣傳忠義,這幾個孩子在戰亂中被劉備收容。給他們一個家,給他們一個姓,他們把劉備看作是神,我在南方,稍有異動,劉黃立刻會在出雲繼任大教宗,那時候,我可能連怎麼死的都無人知道。劉備,精通制衡之道,他若沒有十成把握,敢如此嚴厲的向我發令?”
沉默了許久,尹東復自言自語道:“單一神教最大地弊病就是容易引發宗教狂熱,引發宗教戰爭。然而,宗教戰爭真的就是不好嗎?我們所受的教育真的正確嗎?劉備,這次或許錯了。不過,聽說你把彈劾自己的表章傳閱給曹操——誰知道是不是你自己寫出來地——嗯,當英雄成爲了人,神回到了人間,文藝復興時代就開始了。或許,我們的民族會比羅馬人更早的知道個人權力地可貴。”
劉備抵達連雲港,迫不及待的青州船隊已聚集在連雲港等待南下,由於青州海軍主力尚未返回,所有地青州商船已改裝成了武裝商船。民間的捕鯨船由於具備海上協作與戰鬥技巧,被紛紛聘爲護衛艦。他們擁擠在連雲港,等待青州發佈南下號令。
劉備見到港口旗帆招展,心情愉快,和藹的詢問商人:“船上載的什麼貨物?”
商人答:“瓷器、絲綢、茶葉、糖果。”
劉備問:“爲何沒有玻璃?”玻璃的產量這幾年越來越大。戰亂頻繁導致南方購買力萎縮,這種奢侈品只有稍往富足地波斯帝國、羅馬帝國才能獲取暴利。
商人的回答卻大出劉備意料:“回稟主公,玻璃器皿在波斯帝國、羅馬帝國只是一種廉價的民用品。就如同瓷器在我大漢一樣。販運玻璃,除非是那種完全透明地白玻璃,方纔有利可圖。可是利潤還是不高,除非千里眼這種軍用物資。去年販玻璃的商人已經虧得血本無歸,所以我們今年改運瓷器、絲綢、茶葉、糖果。據說糖果的利潤最厚,還有就是南洋諸島上的香料也很暢銷。我們準備半倉前往南洋,裝載香料後駛向波斯。”
劉備好奇地問:“羅馬居然已經開始生產玻璃,什麼時候的事情?”
前次下南洋之後,由於大量引起西方典籍,青州對於西方諸國的稱呼,已採用了通行的音譯,大食國被正式定名爲波斯,大秦國被正式定名爲羅馬地東方行省埃及。
商人們的回答再次讓劉備開了眼屆:“主公,大約在漢宣帝(漢武帝之孫)即位時,羅馬的敘利亞行省就成了玻璃製作中心,敘利亞行省的彩色玻璃製作精良,器皿花紋繁複顏色絢麗(我國甘肅曾出土過當時的玻璃希臘女神像),遠勝於青州玻璃。現在,他們除了不能產白色板式玻璃(窗用玻璃),其他的,例如鑄模玻璃、吹制玻璃、吹模玻璃、切割、雕刻、鐫刻、纏絲、鍍金等等玻璃品種。品種之多,數量之大,令人震驚。”
劉備鬱悶無比——什麼世道,自己在三國時代造出玻璃,還覺得“超前”,可羅馬人在漢宣帝時代,玻璃吹制工藝已經成熟,怎麼就沒人說羅馬人“超前”(讀者:知足吧你,有主角在明代造出玻璃,還被人罵超前呢。^o^)
生了半天悶氣,劉備問:“這些東西,你如何得知?”
商人變戲法似的掏出一本書,解釋道:“主公,你常年征戰,不知青州今年以來的變化。你瞧,關於海外貿易地書出了好幾本了。今年以來,邸報每日都刊登海外貿易技巧,各類貨物價格、風土人物誌。據說,邸報那可是蒼了大價錢,訪問了百餘名水手、商戶,才寫出那些資料。後來,有心者把邸報上的資料再買下來,繪上圖,這就出了書了。這本《瀛海志》就是其中之一,主公可要看看?”
劉備默默點頭,邸報在這點上做得真不錯,需求,真的是帶動社會發展的原動力。稍待片刻,劉備又問:“你說他們的玻璃顏色絢麗,那麼,那些玻璃器皿顏色均勻嗎?”
“顏色?那些器皿顏色倒是渾然一體,玲瓏剔透。”
劉備瞭然:“關鍵是在顏料上。現在地大漢,應該是化學研究最興盛的時代,對於所謂五石散、火藥的研究正如火如荼,但這之後,我國地化學研究走入邪路,鑽入了製作所謂的仙藥死衚衕。最主要原因是我們沒有一套系統的化學理論。加上儒家的打壓,將化學視爲奇淫技巧,導致其在中國走入末路。現在,當務之急是利用玻璃的生產需求,儘快確立一套化學體系,爲我們民族的化學創立打下理論基礎。”
任何一項科技的誕生都是有本源的,化學的誕生就是從玻璃工業開始的。大約在大禹治水的年代,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老的埃及玻璃工匠發展起來了實用化學(顏料化學、染色化學)。青州現在玻璃的產量很大,染色需求也很多,社會需求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推動科學的發展。也許,青州也能改變歷史,發展出我們大漢的化學來。
最早的化學著作應該是亞里士多德最著名的門生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用希臘文寫成的,寫成於我國東周時代,這是蔡倫“發明”紙之前約400年。這本書現在叫《化學紙草書》。而最原始的關於化學體系論著可追溯到亞里士多德的師叔柏拉圖《帝邁歐篇》,它包括無機物和有機物的一些論述,有元素論,化學變化觀等。後世的化學思想大都源於此。
我國最早的關於化學的著作是東漢煉丹家魏伯陽編著的《周易參同契》。書中記載了三個化學以應:硫和貢化合生成硫化貢的反應,氧化鉛被炭化還原成鉛,貢與鉛生成合金的化學反應。而稍後東晉時期葛洪所著的《抱朴子》更是集古代化學、鍊金術之大成。對於知識的積累來說,已到了學科誕生的時機,再加上青州還具備了強大的玻璃工業,足以提供大家實踐機會。
“你此去波斯,賣完商品後,嗯,除了購買貨物外,再爲我買上一大隊奴隸——玻璃工廠的奴隸。還有,再給我購買各類典籍,我需要當地大賢著的所有典籍。還需要通譯——能夠翻譯大賢典籍的通譯。買回來後,我付錢,價格嘛,他(它)有多重,我給你同重的白銀。”劉備打定了主意,哪怕船主偷來搶來、虜來、騙來,只要是拿到青州,讓青州的學科從此建立體系,付多少錢也值。
青州商人得到劉備的許可,不等青州下達開航令,均爭先恐後地起錨出航。這次,有了第一次下南陽的經驗,商人們有的放矢的選配貨物,必然會獲得極大的收穫。
等到羣舟散盡,劉備滿腹心事地發動了座舟。
歷史就是這麼巧合,劉備剛剛出港不久,劉渾率領的童子軍前鋒擦肩而入連雲港,僅僅差距這片刻工夫,劉備沒能阻止住劉渾的南方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