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褐金吾

bookmark

李淳心思稍定,杜黃裳又勸道:“六軍將士服膺內官,全因有利可圖,而今威福出自太子,他們便是被捆了手腳的蟹,想有所作爲也不能了。倒是南衙的威遠軍、金吾衛要儘快拿到手上,防止有人趁機作亂。”

李淳道:“但不知老先生說的作亂是什麼意思?”

杜黃裳道:“大王可知褐金吾的來歷?”

李淳沉吟道:“昔日涇卒作亂,大行皇帝避難奉天,朝臣、禁軍潰散,隨駕的只有數十內侍。有長安無賴綽號‘黃金眼’的,率三十小兒隨鑾護駕,生死不棄。朱逆圍迫奉天,城中糧草耗盡,內侍難爲無米之炊,羞憤觸柱而亡。黃金眼聞得消息,雨夜出城,鑿冰捕魚,爲大行皇帝覓得一條鮮魚,卻在回城的路上被叛軍斬去一條臂膀。皇帝感其忠義,賜予官爵,他功成不就,飄然離去。令我天子好生思念。”

杜黃裳道:“黃金眼本是京城有名的賭徒,手下豢養着數百義子,號稱‘四海會’,在京城橫行不軌,累被京兆府打壓。涇師之變前,京兆府請得密旨,欲會同金吾衛、威遠軍將其拿捕歸案。他藉護駕之功逃脫此劫,京兆府再也無法管束他。此後十數年,他在城中勢力日漸壯大,徒子徒孫不下數千人,一呼百應,當真是聲名赫赫。名相李泌、陸贄知其危害,累次規勸大行皇帝予以拘束,奈何皇帝仁厚,不願加罪功勳。

“黃金眼倒也知趣,主動向京兆府投案,聲稱要剪去羽翼,回鄉養老,不問俗事。因此又被他逃過一劫。貞元十七年,黃金眼病危,朝中有議論趁機取締四海會,當日動用了上千京兆邏卒,數百金吾、威遠卒,又從神武軍借調三千禁軍,準備畢其功於一役。

“恰在此時,裴延齡代他向天子進了一份奏表,黃金眼在表中剖白自己的忠心,說四海會是爲互助自立而設,他的徒子徒孫雖有作奸犯科之輩,卻無一個逆反之臣,他說他就是一塊贓抹布,替朝廷把髒水臭水盡皆吸附過來,污染自己身,卻使朝廷和百姓受益,若朝廷一聲令下,四海會可立即解散,但被他吸納的烏合之衆卻從此要散佈天下,污染視聽了。

李淳搖搖頭道:“這分明是飽含威脅之意了。”

杜黃裳道:“但這話也不無道理,果然取締了四海會,那幾千雞鳴狗盜之徒無人約束,反倒也是個麻煩。大行皇帝斟酌再三,決心再次赦免他。但要他忠誠於朝廷,隨時聽候朝廷的調遣,爲朝廷出力,做朝廷教化天下。”

李淳點點頭道:“這是迫不得已之舉。但這褐金吾之名卻又是怎麼叫出來的?”

杜黃裳道:“貞元十年,黃金眼病死,他的義子向忠國成爲四海會的當家人,四海會在他的統領下成了不拿朝廷俸祿的差吏,着實辦了幾件好事。某年上元節,羣氓毆鬥於相國寺外,金吾不能禁,向忠國率八十褐衫小兒出面平息了混亂,天子龍顏大喜,賜號褐金吾。

“到了貞元十三年,中原大旱,徐州漕運不通,昭武九家趁機脅迫朝廷授予其西京絹馬貿易特權。朝廷的絹馬貿易旨以利固結盟友,豈可假手商販?故而駁回了他們的無理要求,昭武九家遂聯手哄擡糧價,以逼朝廷就範。致使鬥米千錢,惹得民怨沸騰,官府供應中斷。朝廷軟硬並用,終究奈何不了他。後來也是向忠國出面才讓昭武九姓讓步的。”

李淳道:“傳言華州朱家連環滅門案是向忠國指使人乾的。”

杜黃裳拈鬚微笑道:“那是他們之間的私人恩怨,與朝廷無涉。”

李淳不再追問。

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舊居祁連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蔥嶺,支庶各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稱昭武九姓。

昭武九姓人善商賈,和中國通商很早,唐代在中國的外商,以昭武九姓人最多,其中又以康國人、石國人爲主。

大唐對外來移民一向寬厚,昭武九姓人多心齊,抱成進步,把生意做的極大,趁建中年間政局混亂趁機控制了河洛地區幾乎所有重要城鎮的米糧供應,成爲朝廷的一大心腹隱患。

名相李泌輔國時曾力推駐軍在京西營田,以減少西京官軍對漕運米糧的供應,藉以打破昭武九姓對糧食的壟斷,待時機成熟,將這一威脅關中腹心地區經濟命脈的毒瘤剷除。此事因李泌爲相時日太短,上下敷衍塞責,最終功敗垂成。

“吃了褐金吾的教訓後,昭武九姓對朝廷十分恭順,再不敢有非分之想。”

“雖然如此,但數千烏合之衆潛伏在京城終究是個禍害。尤其在這個時候。”

昭武九姓藉機發難,讓整個朝廷束手無策,卻被向忠國擺平,這豈不等於說若是向忠國向朝廷發難,朝廷也無招架之功?李淳眉頭不展,十分憂慮。

杜黃裳道:“是啊,是啊。自前年天子病重,禁內曾有明旨,約束他們不可輕舉妄動。去年又讓向忠國把他的徒子徒孫、雞鳴狗盜之徒遣出長安,不許進城。向忠國倒也老實,竟真的約束徒子徒孫們不進城,不惹事。這一年,長安城內太太平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竟有了些上古小康時代的景象。

“故而前些日子,京兆尹李實奏請動用四海會協助查訪謀害太子的元兇,禁內就準了。當日老臣曾要宰相代呈不予覈准折,卻無人理睬。京兆尹一聲令下,數千褐金吾涌入城內,散佈於各坊,他們意欲何爲,卻是誰也不知道哇。”

李淳憂心忡忡道:“這的確是個麻煩。”

杜黃裳道:“爲防他們被奸人利用,必須得儘快把威遠、金吾兩軍拿在手裡,加上京兆府的邏卒,諒他們也翻不出什麼大花來。”

正是出於這個計較,李淳才冒險將金龍杵交給青墨,由他帶給突吐承璀,儘快拿下威遠軍的統兵權。杜黃裳反對將金龍杵交給李茂的人,在擁立太子登基一事上淄青和李淳一黨有共同的利益,可以同心協力,而今大局已定,難保李茂不趁機搞出點小動作。

畢竟淄青和河北三鎮一樣,割據自雄,對朝廷有不臣之心。

這恰如新婚夫婦,如膠似漆的蜜月已然結束,吵吵鬧鬧勢不可免。

李淳沒聽杜黃裳的諫言,他到底還是選擇信任李茂,他有自己的計較。

第197章 你們別動,讓我來第560章 血戰將軍渡第519章 就不怕他們作亂嗎第199章 這是怎麼回事第280章 無題(續)第221章 你不說,我不動第447章 風聲不對第340章 你要以大局爲重第445章 我是個詩人第400章 老狐狸,還是你狠第699章 誰家刺客第365章 引君入甕第393章 砍了他!第672章 京西之危第361章 妥協是需要理由的第223章 皇帝也愛財第363章 沒法給你解釋第393章 砍了他!第587章 重逢後的諸多不和諧第345章 布子第516章 東征像場夢(上)第28章 一報還一報第146章 你想造反嗎第275章 營嘯第293章 信不信由你第350章 鹹安公主第164章 當家的甜頭第430章 你打牌去吧第146章 你想造反嗎第103章 虎離山第465章 白臉和紅臉第740章 我不能歸隱第703章 以打促和第345章 布子第511章 目標在遠方第334章 夜襲第366章 反第108章 高調是種氣質第87章 壯漢第366章 反第294章 別當我傻第647章 天師不是神第16章 我又立功了第325章 作保第647章 天師不是神第235章 上都進奏院第121章 大變局第41章 誰敢!第214章 妻妻妾妾第201章 講武堂趣事第293章 信不信由你第624章 魏州江山第130章 寶刀斬鐵第243章 跑官記第380章 諒你也不敢第126章 回來就好第718章 自投羅網第733章 我們還是兄弟第93章 月光下的罪惡第430章 你打牌去吧第725章 攻堅第692章 關內五軍第615章 馭內要嚴第694章 夜刺第517章 東征像場夢(下)第85章 你叫我去當兵?第182章 誰也逃不掉第476章 解放奴隸第598章 河北的新變局第524章 秦墨送子第141章 誰是黃雀誰是蟬?第53章 此計有點損第21章 你要給我面子第32章 你不能把醋當酒喝第608章 我治下的幽州(續)第229章 兄弟,我不如你第341章 論政第330章 睜眼第120章 你就別矯情了(續)第321章 規矩不能壞第103章 虎離山第151章 忐忑第726章 榮第313章 襲破曹州第276章 明朗的天第217章 好事自上門(續)第207章 僱兇殺人第130章 寶刀斬鐵第484章 目標,卑沙城第324章 過渡不會太長第116章 老兵不死第505章 落水狗,要痛打第306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404章 行軍要有速度第538章 賞他個活埋第391章 說好的同生共死呢第337章 豹子不如貓第451章 跑路第703章 以打促和第656章 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