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河北的新變局

莫夫人、榮夫人、劉夫人深夜得知王昱被刺殺於書房,三人相擁而泣,只覺得天崩地裂,恆州的天空一剎那就塌了下來。站頁面清爽,廣告少,,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到底是莫深嵐老成一些,急忙勸莫夫人將王承通之子王瀟接入節度使府立爲留後,以安內外之心。得到三位夫人同意後,又忙着安排人僞造王昱的傳命手札。

王瀟的年紀比王昱尚小兩歲,半夜睡的正熟,稀裡糊塗被帶過來,大號的錦袍往身上一罩就被宣佈爲節度留後,一時嚇的大氣也不敢喘一口。

莫夫人見他如此膿包,心也冷了,賭氣道:“無用了,我王家氣數已盡,這恆州之主再也做不得了。”

衆人被這話驚的目瞪口呆,相顧無言,莫深嵐勸道:“便是不做這恆州之主,亦要等朝廷赦命到,眼下還是要咬牙挺着,若讓城外的王庭湊窺知虛實,王家從此滅門,又有多少人家跟着受牽連”

榮夫人道:“老郎中所言極是,請喚盧楨、方闖二位將軍進府來商議。”

莫夫人勃然大怒道:“我的孫兒是怎麼死的,你薦給他的風竹此刻在哪”

榮夫人聞聽這話,似是被蠍子蟄了一下,渾身都哆嗦起來。風竹在她面前長大,十幾年了,怎麼就沒看出這孩子竟有此等歹毒心腸,難道竟是自己害了王昱,要滅絕恆州王氏嗎

“沒有啊,我是王家的媳婦,生是王家的人,死是王家的鬼,王家不在了,我又能得什麼好處請老夫人明察。”榮夫人哭泣叫喊。

莫夫人橫眉立目:“你休要狡辯,我只問你風竹哪去了”

莫深嵐道:“風竹這孩子我也認識,挺忠厚的一個孩子,怎麼會做了殺手了,而且刺殺少主後,她便不知所終,從未聽說過她還有飛檐走壁的本事。”

榮夫人似抓到了救命稻草,忙道:“是啊,是啊,這孩子一直在我面前長大,平日裡端茶倒水,會些歌舞針織,從來不會什麼武藝,這個滿府的人都可以作證。縱然她蛇蠍心腸害了王昱兒,又怎麼能神不知鬼不覺地走了呢,此事定有蹊蹺啊。”

莫夫人厲聲道:“你還狡辯,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偏偏你把人薦過去,人就沒了這可讓我怎麼活喲,我對不起列祖列宗喲。”

莫夫人嚎啕大哭,榮夫人百口難辨,身爲王昱的生母劉夫人卻是一滴眼淚都沒有,得知兒子被刺,她已經神思大亂,卻還有一線希望,希望是自己聽錯了,待見到兒子的屍體和胸口的匕首後,方纔知道兒子的確是沒了,自己的丈夫死了,兒子就成了她唯一的依靠,現在兒子也沒了,這可真是寡婦死兒子,徹底沒指望了。

府內正混亂之際,負責恆州防務的盧楨忽然求見,衆人大驚,不解他這個時候來此是何用意,欲待不見,又恐盧楨起疑,倒是榮夫人有些主張,讓盧楨進來相見。

盧楨見三位夫人哭作一團,不覺頭皮發炸,自己的直覺沒有錯,府裡出大事了

這晚盧楨巡視完城防後,剛剛回到軍營,鐵甲尚未卸下,巡邏的衛士便來稟報說在城西的街面上發現了一個被綁架的女孩子。

盧楨起初不以爲意,這年頭兵荒馬亂,人販子拐賣人口十分猖獗,綁架個女孩子有甚稀奇,這種事交給恆州地方處置便是,何必跑來報自己知道。

直到衛士報出那女孩的名字,盧楨才大吃了一驚,被綁架的女孩名叫風竹,是榮夫人身邊得寵的婢女,此前他還不止一次見過。;;;;;;;;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於是忙將風竹叫來詢問,風竹似中了迷、藥,渾渾噩噩的,被迎面澆了一碗冷水後方才清醒過來,據她回憶,天黑之後,王昱到榮夫人處請安,榮夫人將她賞賜給王昱,留在書房服侍,她便跟着王昱去了,王昱見過劉夫人後,便去練功場練功,此後又去洗澡,按摩,自己就一直在外面等,因爲身份未定,左右也不知該怎麼招呼她,就任她在那站着,她站的實在無聊,就在庭院花圃裡走動散步,路過一座假山時忽然被暗中竄出來的一個人捂住了口碑,那人手上似拿着一張藥帕,她口鼻被堵後只覺得眼前一花,便什麼都不知道了。

盧楨在節度使府裡做警衛多年,本能地意識到出了大事,這才帶上風竹連夜來見王昱,誰知還是慢了一步,王昱已經被假扮成風竹的刺客刺殺於書房,胸前一把窄刃匕首,正是大風檔的獨門武器。

風竹的再次出現洗刷了榮夫人的嫌疑,但王昱人死不能復生,何去何從,盧楨是外人不好多說什麼,聽聞已經扶立王瀟爲留後,盧楨立即表示效忠,要回營去點起將領,加強防衛,防止有人渾水摸魚。

榮夫人道:“瀟兒年弱,府中無人懂得軍事,就請盧將軍留在軍府參贊軍務,傳令各營將領來此領命。”

盧楨心知榮夫人連自己也不十分相信了,心裡一陣難過,不過這份心情他也能理解,王家迭遭大難,成年男丁死絕,舊日的信心全無,自然是看誰都不放心了。

他因此留在軍府,發籤調派將領,就在軍府大堂部署軍事。十歲的王瀟戰戰兢兢地坐在一旁,形如木偶,不要說插話,連盧楨說些什麼他也一句聽不懂。

同樣留在堂中聽政的三位夫人也是聽的一頭霧水,王家的女眷不準干政,這是王士真士氣就定下的規矩。世間事多有兩面性,有好處也就有不利之處,女眷不幹政能少去許多麻煩,但救眼下來說,卻是致命的,莫夫人說的在理,恆州王家已經失去了做恆州之主的資格。

王庭湊見到了王昱身上的信物,卻沒有見到衣巧和王桂,到軍營來送信物的人說他二人得手之後已經回幽州去了。

王庭湊明白衣巧是信不過他,眼下恆州局面一片混沌,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她不想留下來冒這個險。

按照事先的計劃,王庭湊立即揮兵攻打恆州城,趁亂接管恆州最高權力。

恆州北門守將劉元海與他有舊,而劉元海又是盧楨的妻弟,劉元海答應一旦王家再出變故,就投靠王庭湊,並幫助王庭湊說服姐夫盧楨:他相信姐夫盧楨是個明白人,一旦王氏無力再爲恆州之主,由王庭湊出面收拾殘局將能最大限度地保全恆州將吏的利益。

可惜的是盧楨此刻卻被榮夫人留在了節度使府,而拱衛節度使府的後院軍則早在王承蘇死後就被王昱抓到了手裡,而今他人雖死,後院軍卻依然忠誠。

身在虎穴,盧楨不敢有二心,劉元海無法見到盧楨自然無力說服他歸順王庭湊。

這種結果,王庭湊早有預料,劉元海能說服盧楨挺自己那是最好不過,若是不能,自己就強攻,趁着這天黑,攻入牙城,盡屠王氏子弟,留下三位夫人,借她們之口讓自己來做這頭把交椅,一旦造成既成事實,以自己在成德的威望,不愁四方不服。

正因爲如此,恆州牙城保衛戰便打的異常慘烈,攻守雙方在尺寸之地,拼盡全力,死命廝殺,戰鬥最激烈時,王庭湊的箭矢直接飛入節度使府大堂,把聚集在此的三夫人和王瀟嚇的面無人色,抱作一團,瑟瑟發抖。

或也是天意,劉元海在指揮攻城時不慎中流亡,他這一死,王庭湊裡應外合之計頓時無法實現,軍心士氣爲之一挫,恨的他將護衛劉元海的衛士盡皆斬首。

恆州雙雄對峙,本來關係就很僵,劉元海識時務歸順了王庭湊,他的部屬並非個個心甘情願,尤其底層將士,都念着王昱生前的好,對王庭湊以外鎮觀察使身份來謀奪王氏江山早就有所不滿,眼見自己的同袍被不問青紅皁白地屠殺,頓時生出異心,又見進攻屢屢受挫,東方眼看破曉,衆人料定一旦天亮,駐紮在城外的方闖部就會入城救援,屆時腹背夾擊,王庭湊必敗無疑。

於是就在陣前,在王庭湊拼盡全力發動最後總攻,並眼看就要得手時,忽然陣前倒戈,在王庭湊柔軟的腰肋上不輕不重地紮了一刀,王庭湊已然全力以赴,渾身緊繃,容不得半點閃失,這一刀紮下去鼓的氣頓時傾瀉,攻守之勢瞬間逆轉。

王庭湊眼見如此,只得仰天長嘆,勢不在他。

此刻東方已經破曉,駐紮在城外的方闖大軍已經兵臨城下,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弄明白髮生了什麼,若是腹背受敵,則必敗無疑。王庭湊連忙把人撤了下來,遣人上前叫門,聲稱自己得知府內有人發動叛亂,特地前來助剿。

盧楨明知他是信口雌黃,但本身也是筋疲力盡,尤其是最後一波攻擊,若非劉元海的部屬忽然陣前倒戈,在王庭湊的要害上捅了一刀,只怕自己是再也堅守不住了,方闖的援軍在城外徘徊不進,弄不清楚他是何用意,眼下宜將王庭湊先穩住。

三位夫人和王瀟早已被嚇破了膽子,盧楨說什麼就什麼,於是莫深嵐再度臨危受命,出牙城來見王庭湊,見面即責道:“王大夫好生魯莽,乒乒乓乓跟我們打了一夜,還以爲你要謀奪王家之位呢。”

王庭湊趕忙謝罪,言道:“昨夜三更忽然得知城內發生了叛亂,受劉元海將軍所請,率部進城助剿,天黑,心亂,稀裡糊塗就打了起來,怎樣,節帥和三位夫人都平安無事吧”

莫深嵐道:“託你的福,都還好,只是節帥昨夜遭刺客行刺,身中一刀,差點就傷到了心房,府中爲了抓刺客鬧出了一點動靜,卻被有心之人利用,說成兵變,真是唯恐天下不亂,請問劉元海現在何處”

王庭湊用手指了指,嘆息道:“爲流矢所傷,盡忠了。”

莫深嵐嘆息兩聲,道:“他也是好心辦了錯事。”

王庭湊聽了這指桑罵槐之話,忙道:“我也是好心辦了錯事,既然節帥和三位夫人無恙,某這就回兵城外。來日再向節帥請罪。”

莫深嵐道:“豈敢言罪,一場誤會而已,改日當去營中犒勞貴軍將士。”

王庭湊恐盧楨忽然殺出,便一把扯住莫深嵐當人質:“何必改日,今日便去如何,我不要你的牛羊,只要老郎中一句話,三軍將士便人心寧定了。”

莫深嵐無奈只得隨其而往,這一夜混戰,雙方皆損失慘重,不過都未傷筋骨,王庭湊回營之後,下令堅壁以待,防止盧楨、方闖反撲,心裡着實懊惱的很。

副將勸他趁恆州混亂之際,趕緊脫身去深州,防止被恆州切斷糧草,又以優勢兵力猛攻營寨。王庭湊笑道:“杞人憂天,王家高過車軲轆的男子都死絕了,剩下的幾個黃口小兒,一個不及一個,而今保守尚且不及,哪還敢主動出城我料定盧楨、方闖都是聰明人,這恆州要是變了天,他們還會死心塌地跟着王氏嗎”

王庭湊所料不差,恆州城內眼下正亂成一鍋粥,的確顧不上他,不過仍有一事他卻沒有料到,王瀟自度做不了恆州之主,哭喊着要回家,三位夫人一籌莫展,最後商定派遣密使進京面聖,要求朝廷另擇賢能出鎮恆州,只求保全王家子孫。

王昱被殺的第二天,李茂便得知消息,足足有一盞茶的功夫沒能說出話來,事情怎麼能向這個方向發展,衣巧和王桂兩個是上天派下來向他討債的嗎

王昱死了,王氏已無人能做恆州之主,恆州竟要落在王庭湊的手裡此人陰狠狡詐,倒是個梟雄之才,無疑將成爲幽州的強勁對手。

幽州官吏普遍猜測,王瀟不久就會交出恆州,以此保全自己的家族利益,王庭湊爲了安撫他,會答應保護王氏在恆州及成德境內的田莊、產業等,但若王瀟不能急流勇退,早點去長安或洛陽,只怕早晚要遭王庭湊的毒手。

也有人建議李茂將王瀟和三位夫人接到幽州來,作爲牽制王庭湊的一張牌。此議被李茂斷然拒絕,王庭湊不是王承蘇,不會糊塗到把這張牌交到自己的手裡,甚至他懷疑王瀟連去長安做寓公的機會都沒有,以王庭湊的陰狠性格,非把王氏一脈弄絕滅了不可。

秦墨從長安發來急件告訴李茂王氏已經遣使向朝廷貢獻版籍,要求朝廷另擇賢臣鎮撫成德,李茂對此除了苦笑竟無一言以對,王氏爲了保全一家一族之利益,不惜向朝廷媾和,卻出賣了整個河北的利益,一旦成德落入朝廷的手中,河北這塊鐵板就被撬開了一個口子,將來還何以自存

想王士真、王承宗、王承元、王昱祖孫三代四人是何等的英雄,寧死也不向朝廷屈服,到如今孤兒寡母明明還有機會,卻連努力一把的勇氣都沒有,直接選擇了放棄,世事變化之快,常讓人無可奈何。

又想王家母子固然想撤出來不玩這遊戲了,也該最後努力一把,把尾收好,放着王庭湊在眼皮子底下,卻向數千裡之外的朝廷求救,朝廷能派什麼樣的賢臣到恆州來鎮住王庭湊,保護你一家去長安享福,這樣的人幾乎是沒有的。

若真想走的乾淨,就應該驅逐王庭湊,迎接朝廷新使,交接之後,去長安青史留名。

但這話李茂是沒機會跟王瀟說了,這個孩子跟王昱不同,沒有主見跟自己也非一路人,跟遠在數千裡之外的朝廷倒是貼心的緊,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枉做小人,去提點他什麼呢,他的生死存亡就看他自己的造化吧。

不出李茂所料,朝廷對成德的變故迅速做出反應,調派兗海節度使李愬前往恆州坐鎮,隨他一道北上的是兗海軍五千精兵,他們中的許多人曾追隨他雪夜破蔡州,立下赫赫戰功。李茂本料田懷諫會從中作梗,好歹阻攔一下李愬北上的速度爲王庭湊爭取一點時間。

王庭湊雖然不是個好相處的人,到底比李愬不同,成德落在王庭湊的手裡,無非又恢復到了從前,三鎮之間打打鬧鬧,沒一刻消停,但在對付朝廷的問題上卻是一家人,有一致對外的基礎,而李愬則不同,他是朝廷的大忠臣,根子不在河北,成德落在他的手裡,河北的局面將爲之一大變。

但令李茂不解的是田懷諫非但沒有攔阻李愬背上,反而行了他極大的方便,使得李愬北上的時間大大提前,打了李茂和王庭湊一個措手不及。

第154章 朱師傅的女弟子第696章 洛陽亂(續)第515章 不祥之兆嗎第74章 錢多好燙手第422章 刺相第219章 惹不起我走第131章 毛太公第106章 刺血當墨(續)第187章 牙軍方第90章 你認不出我第703章 以打促和第398章 我拖,我拖,我拖死你第653章 河東也是我的第141章 誰是黃雀誰是蟬?第684章 長安保衛戰(續)第452章 半道殺出個李全忠第689章 暗戰長安第219章 惹不起我走第409章 捉姦第446章 她腳癢第185章 自投羅網第354章 以暴制暴第706章 鬨鬧第378章 我的金印第474章 勝利後不能驕傲第649章 亦幻亦真第182章 誰也逃不掉第161章 我帶你去個好地方第299章 何去何從第323章 你謝幕我登臺第249章 說吧,說吧第514章 這卻是個謎第321章 規矩不能壞第529章 燕地風雲(上)第406章 屁股不疼了第470章 契丹人的錯判第163章 表面真相(續)第572章 滅門和跑路第733章 我們還是兄弟第301章 魏博第373章 勇士不哭第210章 海上遇故人第160章 綁個肉票第466章 放金鉤第682章 別怨我胡言亂語第668章 甘露之變(續)第171章 糾察官第370章 你要幡然悔悟第601章 壯志未酬身先死第287章 小心佈局第639章 心有不甘第619章 天塌不下來第741章 溫軟的陽光第613章 年輕人,要慢慢來第249章 說吧,說吧第708章 傷第281章 三個男人一臺戲第538章 賞他個活埋第502章 打他個天翻地覆第636章 東征提上日程第668章 甘露之變(續)第194章 後續的影響第71章 找錢第653章 河東也是我的第255章 牽強附會第463章 不要喪失信心第313章 襲破曹州第121章 大變局第370章 你要幡然悔悟第246章 何日是太平第447章 風聲不對第223章 皇帝也愛財第578章 真打、假打,然後跑第495章 那道門的後面第683章 長安保衛戰第279章 無題第543章 你可真是朵奇葩第236章 哄你來當官第504章 天賜之物第139章 哄誘大魚上鉤第60章 不速之客第353章 逛夜市第710章 叛第402章 溫柔鄉與狠毒計第39章 姑娘十八愁嫁人第389章 討價還價第713章 坑中人第103章 虎離山第93章 月光下的罪惡第369章 這有趣的一幕第155章 誰家刺客第447章 風聲不對第22章 捉金使第265章 闖宮第306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170章 蘭兒是話癆第94章 月光下的罪惡(續)第559章 塞外鏖兵第624章 魏州江山第292章 追索真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