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太平記(續)

bookmark

這年的夏末秋初,蘇景來到幽州,他在洋州刺史的位置上三年考滿,回京待選,接到妹妹蘇卿的書信後便到了幽州來。

李茂現在這裡緊缺行政人才,尤其是刺史一級幾乎無人可用。蘇卿說服兄長與其在長安那邊論資排輩慢慢苦熬,不如來幽州,幽州廣闊天地大有作爲。

李茂跟蘇景進行了一番長談,對大舅哥的能力、志向有了一個大概的判斷,他決定將蘇景安排去恆州做觀察副使,取代薛戎主持成德六州行政事務,事情沒有最後確定,卻被薛戎搶了個先,薛戎舉薦他的胞弟薛放出任恆州觀察判官,協助他主持恆州政務。

薛放在地方上轉了一圈後於元和末回到長安,拜司農少卿,去年冬因被言官彈劾行爲不檢而丟官,一直在京賦閒。

薛戎內舉不避親,要求起用他兄弟,加上芩娘從中說和,讓李茂難以取捨。倒是蘇卿主動找李茂提出讓蘇景退出,理由是蘇景只做過一任洋州刺史,在任期間政績平常,主管六州政務恐力有不逮,萬一鬧出亂子反而有損聲譽,不如先讓他做一州刺史,慢慢歷練成熟,再委於重任。

蘇卿的體貼讓李茂十分感動,這個看似難解之局就這麼輕而易舉地解開了。

李茂和蘇景又談了一次,不久任其爲深州刺史,希望能將深州打造成成德的模範州縣,對薛氏兄弟形成一定的制約。

蘇景一到深州就不折不扣地執行了李茂制定的重新丈量田畝政策,深州境內所有田畝重新丈量,戶口重新登記造冊,按實際田畝數繳納兩稅。

隱匿的田畝被查出徵稅,豪富人家再隱匿人口便不再有實際意義,深州的人口一夜之間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這些人中多數無立錐之地,而淪爲城市僱工和豪富人家的佃農。

重新丈量田畝,按實際田畝收稅,重新登記戶口,極大地緩解了財政壓力,減輕了小自耕農的負擔,但土地兼併仍然尖銳,貧富差距仍沒有得到徹底改善。

放棄抵抗的地方豪強們現在也是大唐的子民,地方非但不能沒收其財產,反而必須給予保護。

破解之道是官府主導招募無田流民進行屯墾,待生田變成熟田後,再以低於市場的價格讓渡於貧民。

同時訂立法規,規範土地買賣,嚴格限制豪強隨意兼併土地。

成德境內有大片的無主荒地,屯墾濟民的模式還可以維持很長一段時間,至於人稠地滿之後怎麼辦,李茂沒有細想過,蘇景也沒有深入去思考。

他們都算不得高明的棋手,只能盯着眼前兩三步去看。

呼籲裴度回朝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迫於壓力李恆終於長慶二年夏秋之交下詔徵裴度回朝。李逢吉頓感壓力倍增,爲了對抗裴度帶給他的壓力,他決心跟郭韌談一筆交易,以修補二者之間瀕臨破碎的關係。

遙想當年,李全忠得裴仁勇、裴仁靜、裴仁渠三兄弟相助攻破鄆州城,建立討伐淄青第一功,坐穩了義成節度使的寶座。

裴家三兄弟卻並沒有因此鯉魚跳龍門,獲得重用,三人出身微末,只因機緣巧合被李師道火線提拔,才得以出人頭地。

城破之時,三人一爲盧龍軍都知兵馬使,一爲後院軍兵馬使,一爲揚刀軍兵馬使,俱爲淄青大將。

戰後如何安置三人卻成了一個難題,三人本是微末之人,猝然獲取高位,名不副實,若按歸正的高級將領身份予以安置,恐人心不服,但若壓低身份,按普通軍將安置,人家分明又頂着都頭、兵馬使的頭銜,於禮制又不符合。

加之後來李全忠負氣而去,裴度外放淮南,三人恰似沒了孃的孩子,處境忽然變得尷尬起來,淄青平定後,三人厚着臉皮隨班師回朝的神策軍來到長安城,隔三差五的就去吏部、兵部打探消息,卻一直沒有得到正面迴應。

一時盤纏用盡,流落街頭,混到靠乞討爲生,有好事者將三人的事蹟編成唱詞,一時傳爲笑談,此事不久被郭良得知。

昔日淄青發生水旱災害,裴家三兄弟、郭良同時舉兵爲寇,被清海軍副使兼孤山鎮鎮扼使李茂討平,四人都曾做過李茂的手下敗將,也算小有緣分。

郭良將三兄弟接到宅中,好酒好菜相待。

郭家兄妹今非昔比,在長安已是響噹噹的人物,郭韌攀龍附鳳,兩代天子都做了她的裙下之臣,郭良藉着妹子的勢力,操控了勢力龐大的四海會,在長安城呼風喚雨。

依附二人的朝官、權貴如過江之鯽,勢力之大,連李逢吉這等強悍之人也頗爲忌憚,幾次出手打壓,終究功敗垂成。

郭家兄妹現在所缺的是在軍中沒有自己的勢力,若能擡舉裴家兄弟在軍中站穩腳跟,無疑是如虎添翼。

郭韌接受兄長的建議,着手爲裴家兄弟奔走,目標是將三人塞進神策軍。李逢吉看穿郭韌的用意,聯手王守澄予以阻擊。

王守澄正在謀求左神策軍護軍中尉的位置,自然不希望郭韌橫插一槓子,一日趁李恆高興,進言稱裴家三人系叛將來投,其心難測,不宜在禁軍效力,他向天子建議將裴家三兄弟派遣去邊地,爲國戍邊,測其忠心,若果然忠誠可用,再作升遷不遲。

王守澄這話恰擊中李恆心中的痛處,自李茂攻佔恆州,幽州、淄青連城一片,李恆就感到了深深的威脅,他擔心李茂會成爲安祿山第二,若一朝發兵入關,誰能抵擋?

由李茂而想到這些藩鎮將領,一個個反覆無常,忠心都寫在哪,在哪都不能輕信。

就在李恆將要接受王守澄的建議時,右神策軍護軍中尉樑守謙卻站了出來,明確表達了與王守澄的不同意見。

王守澄內掌機密,外與李逢吉勾結,把持朝政,早已引起樑守謙的不滿,他不願見到王守澄勢力過大,便暗中相助郭家兄妹,以爲平衡之策。

和王守澄一樣,樑守謙也是從龍定位的大功之臣,他的話,李恆必須得聽聽。

樑守謙認爲裴家三兄弟本系地方藩鎮將領,幡然悔悟,歸順朝廷,助朝廷克復鄆州,於社稷有功,若不能獎用,難免冷了藩鎮將領歸附朝廷之心。此其一。

果然對藩鎮將領不放心,就更不應該將他們外派地方,讓他們出任禁軍將領其實更方便監視看管。此其二。

樑守謙主張將三兄弟安置在神武、羽林等軍。

樑守謙和王守澄的意見截然相反,甚至是針鋒相對,李恆一時不好權衡,索性丟下不管了。不過是三個歸朝的叛將,再晾他幾天又如何。

皇帝可以丟下不管,郭韌和李逢吉卻不願意就此罷手,雙方各鼓動一批朝臣,各造輿論,將此事鬧的沸沸揚揚,以致雙方都有些騎虎難下。

裴度回朝,非但李逢吉感受到了壓力,郭家兄妹也不輕鬆,因此李逢吉主動示好,希望修補關係,郭家兄妹也見好就收,順勢接了下來。

雙方達成妥協,裴仁勇先出任右金吾衛大將軍,裴仁渠、裴仁靜出任禁軍將軍,將軍、大將軍都是過渡,目標是積攢資歷出鎮關中要害。

如此既了了郭家兄妹在軍中扶持代理人的夙願,又斷了借三人染指禁軍系統的企圖,雙方都能接受。

秦墨在第一時間將雙方交易的內幕用密件快遞給李茂,這件事上李茂並非無可作爲,裴家三兄弟在鄉里並非善人,做了朝廷的官員後也非清清白白,辭官回鄉後更有販賣私鹽,聚衆對抗官府的劣跡。

有關他們的黑幕材料,銅虎頭手裡多的是,若把這些東西抖露出去,李逢吉和郭韌的算盤都要全盤落空。

李茂斟酌再三,回覆秦墨說:“知道了。”

此後再無一言,整件事秦墨未做任何干涉,此後不久,裴家三兄弟如願以償地做上了將軍、大將軍,只等來年熬足了資歷就出鎮關中。

長慶二年的秋天,天下無事,一片祥和。

第336章 從容是種氣度第440章 共赴時艱第298章 斗轉星移第378章 我的金印第563章 聽我的沒錯第670章 禍亂之始第577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731章 皇帝該做什麼(續)第296章 悽惶第117章 追將第554章 自己跳出來作死第36章 築一座千年之城第493章 現在正式開始第713章 坑中人第272章 我不想殺人第511章 目標在遠方第162章 表面的真相第501章 打他個天翻地覆4第417章 兄弟齊心第529章 燕地風雲(上)第417章 兄弟齊心第376章 這事你不能心急第397章 留不住的歲月匆匆第106章 刺血當墨(續)第501章 打他個天翻地覆4第351章 回鶻王城第480章 有的我都給你第323章 你謝幕我登臺第171章 糾察官第190章 久別勝新婚第42章 何處起波瀾第686章 建國,號秦第129章 會錯意和等時機第652章 “換頭術”(續)第160章 綁個肉票第370章 你要幡然悔悟第435章 小冤家第567章 罵你別生氣第492章 關門吧第249章 說吧,說吧第40章 原來是你第409章 捉姦第5章 叫我去見官第44章 欺人太甚第495章 那道門的後面第322章 透明人第504章 天賜之物第46章 乞丐好瘋狂第708章 傷第614章 改元寶曆第130章 寶刀斬鐵第628章 陽光海灘第571章 大風檔第128章 斷指將軍第521章 浮海浪裡行第42章 何處起波瀾第624章 魏州江山第405章 誰說我不貪第204章 二心第315章 按既定步驟走第431章 你還是反了吧第731章 皇帝該做什麼(續)第495章 那道門的後面第576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686章 建國,號秦第204章 二心第448章 棘手的髒活第173章 柿子先撿軟的捏第607章 我治下的幽州第214章 妻妻妾妾第690章 右廂在行動第671章 事情還沒有結束第24章 破局的是條鯉魚第155章 誰家刺客第122章 薦將第244章 奏對少陽院第119章 你就別矯情了第610章 誰泄露了我的行蹤第629章 小車不倒繼續推第283章 小妞膽夠肥的第538章 賞他個活埋第629章 小車不倒繼續推第465章 白臉和紅臉第85章 你叫我去當兵?第207章 僱兇殺人第177章 搶人第722章 伐隴第245章 薦人第141章 誰是黃雀誰是蟬?第361章 妥協是需要理由的第2章 夜半挖坑人第703章 以打促和第460章 崛起的徵兆第113章 一賤傳千年第350章 鹹安公主第91章 恩將仇報第484章 目標,卑沙城第176章 調虎離山第175章 打悶棍的第582章 激辯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