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沒的功勳

李嗣業愣了一愣,心想這老頭心裡很清醒吶,臉上卻故作驚訝地問:“都尉,何談訛字啊?”

他沒有回李嗣業,卻對申長史招了招手:“取了鑰匙從櫃裡把第八團的帳簿和籤條都拿來。”

申長史一走,這許都尉就沒再搭理李嗣業,低頭只顧刨地。李嗣業被晾得尷尬,只好沒話找話問:“都尉這是種的什麼菜?”

“蕨菜、蓴菜。”

“……”

還好申長史很快抱着帳簿和籤條趕來,許都尉停下活計,對申長史吩咐道:“給李校尉看看,二月到五月這四個月的賬冊和簽單。第八團的趙盧水校尉已經把餉錢領走了,上面牽着他的名字,摁着他的手印,蓋着折衝府的印信。你又找我來要,我拿什麼給你?”

李嗣業翻看了一下賬冊,發現上面確實有記錄和印鑑,但一看後面的數額,把他給嚇了一跳,一個月的餉錢竟然有二十多萬,四個月下來有近百萬錢了!

“怎麼這麼多?”他本能地質疑道:“蔥嶺守捉一個兵員每月餉錢不過三四百錢,怎麼第八團就有如此多?”

許都尉語氣加重說道:“李校尉,兵和兵是不一樣的。蔥嶺守捉那是府兵屯兵,我三十三折衝府麾下全是從京兆幷州各地招募而來的長征健兒。選拔嚴苛,非良家子不得應召,商賈、犯事入獄者皆不可入伍,更需身軀強體健,能開三石弓,負重奔行五十里才能入選。每月餉錢當然也很優厚,可比長從宿衛!”

李嗣業頗爲無奈,叉手說道:“如今第八團軍心不振,士氣低迷。許都尉,可否先預支給我六月的餉錢,我先拿回去支給弟兄們,以供他們贍養家人。”

許都尉嘆了一口氣,道:“李校尉,你這是寅吃卯糧啊,況且我折衝府哪兒來的餘錢?都護府支給我們的錢財,當月立刻就發放給了下面的五個團。反正我這兒是沒有錢,你自己找趙盧水要去。”

李嗣業心說我找趙盧水,趙校尉早已經被關押進了龜茲的大獄中,我若能找他要到錢,還用來找你麼?

他二話不說,立刻抓起了許都尉扔在地上的鋤頭,學着他的樣子鋤起地來。

許都尉站在一旁瞪大了眼睛問:“李校尉,你這是做什麼?”

“反正我除了要餉錢,也沒有別的事兒要幹,索性就在你這裡鋤地種菜。許都尉,你若是看我種得好,晚上就給我多備一副碗筷,若是沒有睡處,我就睡在府中正堂中。”

“你!”許都尉伸出二指禪惱火地指着他,卻又靠坐在菜圃壟上嘿然發笑了起來。

“李校尉,我就說是你來訛我,你還不承認。別在我這兒白費力氣了。況且你第八團軍心不振真是因爲缺餉嗎?非也,這裡面的秘辛實在不爲外人所知。”

“譬如呢?”李嗣業一屁股坐在許都尉的對面,珍重地叉手道:“請許都尉不吝賜教。”

許都尉向一旁的申長史使了個眼色,對方乖覺地退了下去。

“李校尉,我折衝府麾下六團,十團,八團在三年前的撥換城之戰中折損殆盡,戰後將這三個團重新編爲第八團,實在是無奈之舉。只因爲六團和十團在戰後沒有朝廷明面上的任何嘉獎,更別說戰亡的撫卹和獎賞了。”

李嗣業吃了一驚:“爲何第八團有,六團和十團卻沒有?”

許都尉抿住了嘴脣,突然岔開話題說道:“蓋中丞現在已是磧西節度使了吧。”

李嗣業心領神會,鄭重地點了點頭。

“撥換城之戰的真實戰況是,蘇祿鐵騎在二十三年十月就開始進攻撥換城,連續三次,攻城時間最長的最後一次達二十一天,北城門與烽燧堡幾欲陷落,直至二十四年的元正,蓋中丞才從北庭親率翰海軍輕騎而出,擊退了已是強弩之末的蘇祿。”

“可安西和北庭上表給朝廷的戰況卻是,突騎施欲攻撥換城,受阻於烽燧堡,蓋中丞親率瀚海軍守在撥換城中,積蓄力量一舉擊潰蘇祿,斬敵萬人。”

許都尉微微嘆氣,向前探身問道:“李校尉,你現在明白了吧?”

李嗣業難以置信地問道:“難道六團和十團就沒有得到任何補償獎勵?”

許都尉略顯老態疲憊的臉上隱隱浮現出幾許悲憤之色:

“蓋中丞和原安西節度使王斛斯只是私下裡給了兩個團一些錢財上的補償,可男兒從軍是爲了什麼?不就是爲了建立功業嗎?前後近兩個月,我三十三折衝府健兒堅守城池,死傷慘重。那些死去丈夫的女子和孩子無依無靠,留在安西卻沒有了生活來源,回到家鄉家鄉卻沒有屬於她們的房田。那些所謂的補償,不過是北庭軍牙縫中摳出來的碎屑,如何能夠讓人心服!”

李嗣業聽完之後,義憤填膺地忿怒說道:“蓋嘉運欺下瞞上,冒領功勳,矇蔽聖人,如何能做得了磧西節度使!”

許都尉無奈地搖搖頭:“如果只是蓋嘉運,還不至於如此貪功枉法,昔日安西節度使王斛斯也默認了此事,這說明朝廷中有人從中運作,把爲期兩個月的守城鏖戰,變成了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大捷。在肉食者諸公眼中,我們這些小小的邊軍健兒,不過是可以隨時捨棄的棋子罷了。“

許都尉搓了搓泥污的雙手,在臉上抹了一把,起身扛着鋤頭往後院堂屋中走去。

走了幾步,他突然停住腳步低頭說:“餉錢的事情,你也別怪趙盧水,他們團死去的兄弟裡面,半數以上留下了孤兒寡母,她們花光了補償無以爲生。趙校尉於心不忍,才私自截留了四個月的餉錢,給了她們謀生的本錢。”

許都尉孤寂的身影在落日的餘暉中拖出長長的影子。

李嗣業從折衝府歸來,走在撥換城的街道上,路旁的胡楊樹下,有幾個孩童拉着手繞着老樹唱童謠:“長征十五年,孤身返故園,老樹葉零落,已無我家田。長征十五年,傷病半生殘,空有封侯志,身無半文錢。”

眼下他應該考慮的是,如何聚攏起被蓋嘉運敗掉的第八團的人心。這事兒最討厭的地方就在於,這不是他的鍋,也無需他來背,但這口鍋卻是他來用。

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七百七十八章 入城洛陽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兩面性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零四章 退據撥換城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五百六十九章 與楊釗鬥嘴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黨可望中原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六百四十三章 楊國忠無能之怒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六百零五章 對陣康居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八百五十章 人爲財瘋狂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二百八十章 熱海湖畔訓導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八百九十一章 兵者詭道傳謠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二百七十一章 居家在龜茲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四百三十一章 玄元燈樓設想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五百二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