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

井中出水的原因多種多樣,可能是由於氣候變暖蔥嶺冰山融化,滲入地底使地下水位擡高,才從乾枯的水井中涌出。這雖然是最科學的解釋,但沒必要這麼說,自己知道是一回事,用它來做文章又是一回事。封建迷信是統治者的工具,這工具大家都在用,他借來用一下也未嘗不可。

而且眼下由隴右道採訪使皇甫惟明主持的考課馬上臨近,耿恭井出水的傳言說不定是個加分項。更何況聽說如果地方上出了祥瑞,朝廷會將祥瑞當做當地官員的考課政績來加以獎賞。

消息在疏勒城中傳得非常之快,鎮守使府邸和都督府分別派人前來,看護住井口不要出什麼意外,並在井口用紅綢挽了個團花,以彰顯祥瑞的喜氣。據說這枯井出水的祥瑞,在朝廷的劃定中屬於大瑞。都督裴國良更是表示要募捐出資,給這座井修一座祠堂,逢年過節都可以來祭祀一下,或許還能求子,求姻緣什麼的。

李嗣業回到府上已是天黑,燕小四等候在院門處,雙手呈上一封信件。

“都護府來的公文”

“不是,這是高將軍給你的私信。”

他接過信封揣進袖子裡,徑直走進正堂中,坐在案几前用火摺子將油燈點燃,拆開信封抽出紙張將內容看了一遍。

信封上的內容除去一些同僚之間的寒暄詞,更重要就是關於這次大考的提前預警。高仙芝聲稱皇甫惟明此人對自己嚴苛,對他人更嚴苛,這番從河西、北庭、安西沿途進行考評,讓隴右衆官員聞風喪膽,惴惴不安。

皇甫惟明一路行來已向長安送出六道奏疏,考評爲下下官員不在少數,甚至還在奏疏中指出應當罷免的官員十三人。他的考課準則是放大錯處,消減功勞,聲稱官位放在那裡,是個人上去就能立功,擠擠水分還剩多少發現錯處應該深挖,只要一挖就能挖出全部底細,保證連你三更半夜出門乾的那些事都能挖出來。

就連夫蒙中丞和高仙芝兩人,也分別被他評爲上下和中上,似馬磷、程千里等人只得了中下等。

這些高仙芝當然在信中沒有提及,只是提醒他趕緊提前做準備,該清掃街道啦,還是弄些耆老鄉紳在城門口迎接啦,把乞丐等影響市容的東西從城中清出去啦,把軍容軍紀整肅一下,儘量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在上級面前。一句話,應付檢查嘛。

李嗣業合上書信開始細細揣摩,從高仙芝的口氣聽來,此人很難纏。既然很難纏,一般的表面功夫怎麼能夠糊弄過去,萬一對方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來個突然襲擊,到時候他就得自扇耳光了。

再說假的就是假的,再如何僞裝他也真不了,打假拳和踢假球的人如何能夠逃過專業人士的目光,倒不如坦坦蕩蕩讓他來查。

當然一些表面上的功夫也要做到,比如黃土墊道,淨水潑街什麼的。

他將這紙張疊起,塞到了衛公兵法的書頁下面,剛起身端起油燈。娘子已端着另一盞燈嫋嫋娜娜地走進來,兩人的油燈對在一起,十二孃的側顏映照在燈火的跳躍中,牆上的輪廓如纖細的皮影生動可親。

她拽着他的衣袖道:“李郎,吹熄你的燈,兩個人打兩盞,太費油。”

“呃,”李嗣業愣了一下,本想做點親暱的小動作,只好把魔爪偷偷收回來,點頭說道:“對,是太費油。”

他手擋着燈影輕輕吹動,防止裡面的油灑出來。夫妻二人並肩跨出門檻,他扶着十二孃的肩膀從廊下穿過,一個個立柱的影子擴大又變小,燈光逐漸消失在窗櫺並列的格子裡,於是濃霧似的夜又填塞了進去。

……

戈壁灘上的馬隊正在緩緩行軍,隊列中有兩輛馬車,其中一輛中塞滿了書冊,而在另一輛車中,一名中年男子身穿紫色襴袍,頭頂扎着軟腳襆頭,手中握着書冊靠着廂板,書冊上的名錄爲疏勒地理志。

“偌大的安西都護府,竟然找不到一張詳細的疏勒鎮管轄區域全圖,實在是匪夷所思。夫蒙靈察這些人,只知道縮在那幾道城牆後面,以爲牢牢抓住那幾座城,就掌控了整個磧西,他們還差得遠。”

坐在車轅上駕車的男子身穿淺緋色缺胯袍,拽着長繮繩回頭說道:“司農說的在理,但屬下聽說,磧西不比隴右河西,這裡地廣人絕,大漠縱橫戈壁連天,行旅若是不沿着商道走,行走千里都不見人蹤,有些地方別說人,就連鳥獸也已絕跡。在這種地方,能有一本地理志,一張標明路線方向的圖就算不錯了。”

皇甫惟明在朝中兼任檢校司農卿,所有人對他的稱呼都是皇甫司農。唐人的稱呼習慣可能是朝官爲尊,所以稱呼邊鎮將領一般是叫他們在朝中兼任的官位。

他習慣性地將雙眼聚起,眉頭也縮成一團,將手中的書冊放下,語氣略冷地說道:“正因爲天高地偏,這些人就以爲朝廷的管束力度不及,便可以懈怠,就像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這次隴右大考就是要告訴他們,不管這官離長安有多遠,違背綱紀律之人絕不能倖免。”

坐在外面趕車的是皇甫惟明的節度押衙王思禮,乖覺地把這個話題收住,重新又開啓了一個話題:“眼下就只剩下一個疏勒鎮和于闐鎮,兩鎮鎮使是同一人,下屬副軍使,押官,中郎將等等皆由下屬們去探訪考察,司農你沒必要事必躬親,專門跑到這疏勒城中,既勞心又勞力。”

“你懂什麼。”皇甫惟明用書卷敲着車廂邦邦作響,口中說:“磧西地緣之重,重在疏勒,它南依蔥嶺以拒吐蕃,西臨昭武九邦,吐火羅境毗鄰大食,北依天山碎葉川挾制突騎施。疏勒一旦有失,所謂磧西就只剩下龜茲焉耆二鎮,所以關於此地鎮守將領的考課,絕不能應付了事。若是這鎮使……”

他卡住了殼,探出頭去問王思禮:“叫什麼來着”

“李嗣業。”

“對,李嗣業若是個庸庸碌碌,尸位素餐之輩,那就趁早騰挪開這個位置,免得如蓋某某那般丟失疆土,有辱國本。”

前方馬隊停止,應當是來到了一處驛站。皇甫惟明卻沒有下車,對站在車前躬身叉手的王思禮說道:“你去告訴他們,馬隊在這裡休整三天,你我二人另外換一套衣衫,選兩匹馬前去探探路。”

王思禮咧嘴而笑,自家司農的計策雖然老套,但是屢試不爽。爲了此次考課,他們準備了五六套衣服,商旅,胡服,各級小吏服飾都有。先微服巡視,等摸清底細後再召喚馬隊而至亮明身份,打對方個措手不及。

若是遇到一些不知底細的張狂官吏,那就活該他們倒黴了,直接將那副嘴臉踩在腳底下,這個過程讓他十分熱衷並爽感倍增。

“喏!”

王思禮勤快地去取包袱,兩人沒有進入驛站,更沒有驚動驛長卒吏。直接在車廂裡換了外袍,扮作風塵僕僕的商旅,各自牽了一匹駱駝,沿着戈壁灘往前方行進。

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三百六十七章 燈下獨謀大業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四百一十六章 疏勒軍歸來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七百九十二章 相州鏖戰第八百五十五章 說服失敗卻生他計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襲同羅營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三百零九章 聽風聲辨形勢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七百八十七章 奪人之妻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二百九十四章 磧西驛站第四百九十八章 提前挑撥矛盾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大食商隊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請客自來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八百九十三章 知子莫如父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八百五十五章 說服失敗卻生他計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七百七十八章 入城洛陽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樓調解宴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驛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三十章 香鋪中吃煎茶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涼王備兵隴右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三百八十八章 貧道收徒,監軍入府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